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世栋梁-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笠和梁森,再给主人家做事的时候,见过郎主在练习射箭,有时候会拿着石锁练力气,而郎主的左邻右舍过来串门时,似乎常说一些技击的话题。

    李笠甚至见过其他僮仆拿出一套铠甲擦拭,亦或是擦拭、磨砺铁刀,以及保养弓箭,所以总总迹象表明,主人家和庄园里的许多住户,是庄园主的部曲。

    部曲即私兵,大概就是明代的武装家丁,在这个时代,大户人家蓄养部曲是很常见的事情,没什么奇怪的。

    骑马的人很快离开,沿着土路前往庄园大院,那位“大郎君”转回来,李笠赶紧钓鱼。

    春天,过冬的鲤鱼、鲫鱼饥肠辘辘,所以很好钓,这处庄园里,似乎没什么钓鱼高手,河里鱼很多,所以李笠和梁森钓鱼简直不要太容易。

    不一会,他和梁森接连钓上来十余尾鲤鱼和鲫鱼,有大有小,看得围观的孩童们眉开眼笑,那个“大郎君”将钓上来的鱼,让梁森用草绳穿了嘴,分给孩童们。

    眼见着已到午后,李笠和梁森收拾渔具,准备回去做饭,准备夕食,一群人走在土路上,后面尘土飞扬,又有十余骑疾驰而来。

    来人可称得上“鲜衣怒马”,大郎君回头看了看,脸色一变,赶紧让大伙避到路边,毕恭毕敬的垂手而立。

    十余骑很快过来,当头一个身着黑衣的青年,见着路旁恭候的人们,放慢速度,缓缓过来。

    “大郎君。”

    李笠主人家的“大郎君”,毕恭毕敬称呼骑马而来的黑衣青年为“大郎君”,其他孩童亦是如此。

    李郎闻言,知道真正的大郎君来了,赶紧和梁森一起,随众人一道喊起来。

    “这两个人口音不对,是新来的?”黑衣青年发问,大郎君赶紧回答:“回大郎君,这是小的家中僮仆,年前新来的。”

    “嗯,改日,你来陪我练箭。”

    “是,大郎君。”

    黑衣青年说了几句,策马扬鞭,继续向前走,左右紧随其后,李笠见着这些人都身着样式划一的黑衣,心中疑惑:

    这是制服?你家郎主还真是有意思,搞统一制服啊。

    一行人继续向前走,走着走着,李笠寻了个机会,问大郎君:“郎君,小的没见识,不知庄园里,当值的是不是都要穿黑衣?”

    “黑衣?”青年闻言愣了一下,随后笑道:“那是戎服,你果然没见识。”

    “是是,小的没见识”李笠讷讷,心中震惊。

    戎服即军服,为朝廷统一的服色和样式,而据他所知,梁国官军的戎服,似乎应该是红色。

    亦或是深红色?反正不是黑色。

    那么,搞不好这里根本就不是梁国境内。

    想到这里,李笠只觉得心跳加速,他不敢多问,以免招来怀疑,导致主人家认为他想逃跑,而梁森也很识相,虽然心中震惊,却没有吭声。

    他们来到这里,主人家没有问他们来自何处,他们也没有说。

    现在,他们俩好不容易得了主人家些许信任,若是流露出想要跑的想法,恐怕脚上的镣铐,每日都要铐上。

    李笠一边走,一边琢磨自己可能是在什么地方。

    他和梁森被人贩卖,运输途中,绝大部分时间是乘船,很少步行,也没有车可以坐。

    所以,这里应该靠近能行船的河流。

    梁国的北面,和两个魏国接壤,一个魏国的都城在邺城,一个魏国的都城在长安,按照都城位置来划分,就是东魏和西魏。

    梁国和东魏接壤的地方,在淮水一线,梁国和西魏接壤的边境地区,除了遥远的益州、梁州地区,就是汉水中游的雍州地区。

    既然他们是被人用船运输、贩卖的,要么,此刻位于东魏南边和梁国接壤的河南、淮北地区。

    要么,位于西魏与梁国雍州接壤、汉水以北的汉北地区。

    两个地方一东一西,以长江水路而言,江州位于中间,从寻阳出发的船只,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再经过淮水水系入淮,省时省力。

    所以,李笠觉得自己和梁森,可能是被人贩卖到淮水北岸,东魏的河南、淮北地区某处。

    那么,将来出逃,就必须往南跑,甚至可以沿着河流向南漂流,进入淮水,只要逃回梁国境内,就有希望回家。

    想到这里,李笠和梁森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有了一点底。

    一行人慢慢走,很快接近居住区,就在这时,庄园大院子那边响起鼓声,鼓声十分急促。

    那个身材魁梧的郎主,风风火火冲出大门,其他院子也有人跑出来,往大院方向而去。

    李笠看着眼前情景,觉得像是大集结的样子,不由得看向那个大院,心中琢磨:出了什么事?

    ap;t;tentap;gt;

    乱世栋梁 ap;t;pap;gt;

 第八十二章 征途

    巍巍青山,郁郁葱葱,陡峭山路上,大队人马正在行进,春风沿着山谷吹来,吹在李笠背上,带来些许凉爽。

    李笠和梁森,此刻正在奋力推车,车为马车,因为载重颇大,所以上坡时需要有人推车,而车队里所有的车,都有人在车后推着。

    车上满载着各种物资,有的车上是粮草,有的车上是布匹,也有的车上是帐篷,以及各种兵器,分量十足。

    李笠和梁森推着的车,车上放着行囊,躺着自家郎主,即那位彪形大汉,及其家中次子二郎君。

    又有一人赶着马车,还有两人跟在车旁,协助推车。

    二主五仆,只是大队人马之中的小小单位,他们沿着山路、迎着北风向北行进,举目望去,队伍旌旗招展,许多人身着黑色戎服。

    李笠不时打量四周,想要看看有无刻着字的石碑或者地标,以此分辨自己到底在哪里,却看不到。

    马车沉重,他和梁森奋力推着,几乎要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才勉强推得马车缓缓前行。

    看着前后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看着蜿蜒山路,李笠只觉疲惫不堪。

    这场长途跋涉,已经持续了五日,李笠和梁森的主人家,作为一位大官的部曲,要随着郎主参战,至于具体情况,李笠就不知道了。

    反正出发以来一直往北前进,所以可以肯定不是和梁国作战,而且,他们也不是在东魏,实际在西魏。

    李笠已经打听清楚,他和梁森是被人贩卖到西魏的南郢州地区,这个南郢州位于西魏和梁国交界处。

    大概在梁国边防重镇雍州的东北面,隔着汉水。

    按照后世所用地理名词,南郢州位于南阳盆地的东南端,而南阳盆地如今为西魏控制,这个时代有一个称呼,是为“山南”。

    山南中的“山”,大概是后世秦岭山脉的诸山。

    现在这北上的队伍,从山南的南郢州出发,向北穿过南阳盆地,抵达盆地北部的“盆沿”,即一片群山。

    沿着年代久远的道路翻过群山之后,北面,是什么地方?

    李笠仔细想了想,按照自己的地理知识判断,认为这么走下去,就会抵达洛阳盆地。

    洛阳盆地的核心是古来名城洛阳,魏国之前还未分裂时,国都就在洛阳。

    李笠不知道洛阳如今归哪个魏国管辖,只知道要打仗了,他和梁森因为两个能顶四个用,便跟着郎主出征,平日里伺候郎主。

    而郎主的郎主,是一名西魏官员,应该是一名奉命出征的将领。

    自古以来,围绕洛阳爆发的战争,规模都不会小。

    思来想去,李笠大概理出个眉目,不由得有些担心:他和梁森,都是没有武艺的平民,上了战场,基本就是后世所称炮灰。

    当然,按说他们是非作战人员,上战场轮不到他们,可万一打起仗来,己方输了,敌军追杀过来,人家只认人头,可不认你是兵是民。

    天上,乌云蔽日,天色变暗,李笠抬头看着乌云密布的北方,眉头拧起来。

    。。。。。。

    南北走向的伊水河谷,伊水河畔,数支军队依次扎营,无数帐篷宛若起起伏伏的丘陵,而众多旗帜就像是丘陵间的树木般繁盛。

    零零星星的士兵和青壮,在河边打水,又有大量马匹在河边草地悠闲走着,吃草喝水。

    长长的河岸,散布着许多捕鱼的士兵和青壮,他们手拿抄网,在河边不断走动,竭尽所能捕鱼。

    还有人用棍子、绳子做了钓竿,挖来蚯蚓,在河边钓鱼。

    钓鱼的人也不少,而一处河岸边,许多士兵聚集在一起,看着两个少年钓鱼,这两个少年身边的木桶里,已经装满了鱼。

    钓鱼的人正是李笠和梁森,他俩作为专业人士,钓鱼的水平比起别人不知高了多少倍,不仅能钓鲤鱼、鲫鱼,还能钓乌鳢。

    过冬的乌鳢,和其他鱼儿一样饥肠辘辘,所以胃口很好,而李笠不用活饵,只是用自制的鱼鳔假青蛙,就能钓起乌鳢来。

    围观的士兵、青壮越来越多,以至于许多出来遛马的将领见了,也来了兴趣,带着随从过来围观。

    见着李笠居然能用假饵钓鱼,一名年轻将领趁他钓上一尾鱼的间隙,问:“小兄弟,你这本事从哪学来的?”

    对方说话口音很重,却很亲切,李笠可不敢托大,赶紧回答:“小的不值将军称兄弟,这是小人自己琢磨出来的。”

    “喔,这本事可了不得,佩服,佩服。”那年轻将领说完,笑眯眯的拍拍李笠肩膀:“不知小兄弟如何称呼?”

    “小的姓李,名笠。”

    那将领听了,看看左右,笑道:“嚯,这么巧,我也姓李,说不定许多年前,是一家人呢。”

    旁人附和着笑起来,李笠尴尬的笑笑,如今身份有别,人家是带兵的将领,他是小小僮仆,所以这种场面话听听也就算了。

    看对方年纪,大概是哪个将领的子侄,人家和他客气,他心里得有数,不能真把对方当兄弟。

    那姓李的将领看了一会,也许是看腻了,转身离开,而李笠和梁森钓了一上午的鱼,也差不多了。

    伙夫在河边挖灶生火做饭、煮鱼,他俩席地而坐,休息休息。

    李笠看着向北流淌的伊水,目光投向北方。

    再走数十里,就是洛阳南部的天然大门伊阙,之所以有“伊阙”的称呼,是因为那个位置的伊水两岸有两座高山,宛若门阙一般。

    那里,也是后世著名的龙门石窟旅游景点所在地。

    那一世,他以游客的身份去过龙门石窟,但现在是以炮灰的身份路过,接下来,就要打仗了。

    现在,聚集在这里的军队,属于不同将领,李笠跟随的队伍属于客军,来自山南诸州,而率部于此扎营的将领,许多都是阙南地区豪强出身。

    阙南即伊阙以南,作为一个地理名词,指代洛阳盆地南部、西南部山区,其中包括了伊水、洛水的中上游流域。

    而这些豪族将领及其麾下军队,作为西魏钉在洛阳盆地边缘的钉子户,凭借阙南地区的山林,和盘踞洛阳的东贼交锋了六七年。

    大概是七年前,魏国如傀儡的皇帝和权相决裂,西逃进入关中,权相随后扶持另一个傀儡皇帝,迁都邺城。

    于是,魏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相互间骂对方是贼东贼、西贼,洛阳地区成了对峙线。

    洛阳周边平原地区各城池,基本为东魏控制,丘陵、山区,多为西魏控制。

    当时,阙南豪强出身的官员、将领,因为“大义在长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