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工程兵-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了想,楚王负刍又问了声:
“只是秦军也有水军,取牵城”
项燕回道:
“大王明鉴。”
“秦水军组建至今不过月余。”
“其战力、兵力皆有限,便是有那车轮战船又岂会是我水军对手?”
“是以秦水军不出则已,出则全军覆没!”
楚王负刍点头道:
“如此甚好,便依将军之计行事!”
此战项燕其实是有些私心。
之所以说“有些”,是因为他大体的战略方向是没问题。
只不过他还想把秦水军引出来消灭掉。
严格来说,这也不能算是私心。
因为从楚国的角度出发,无论原魏国区域还是楚国区域都是水网密布,水军的重要性勿庸置疑。
如果秦国有水军而且这水军还能与楚国水军一较高下,那么对于楚军来说就会是个大麻烦。
另一方面,项燕料定秦军将会等明年开春时攻楚,到时楚国再有所行动就太迟了。
那么,为什么不在秦军准备不足时抢先进攻打乱秦军的战略呢?
为什么不乘秦水军羽翼未丰时将其引出来并消灭掉呢?
若秦国没了水军,这片区域的水网岂不又是楚军独霸天下?
项燕的私心,便是他记恨着之前被沈兵水淹十余万大军。
此时沈兵又是秦水军校尉,这么做项燕正好可以报一箭之仇。
第一百七十八章 牵城
沈兵听到楚军的情报时是十余天后。
是时工兵营的五十名工匠已经选了出来。
这时沈兵才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在此之前谁又会想到工匠也能学会骑马,然而仅仅只一个月就有百余人学会。
又因为黑甲军只要五十人,于是这百余人还自发进行了几次马术比赛,最后才定下了五十人。
胖子屯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赛事中恰好吊着尾巴拿到了四十几名。
不过这一月他那身肥肉也掉了许多。
这些事情不需要沈兵操心,他没多考虑就命浍为屯长率领工匠。
之所以让浍来管理是因为他之前任过左工师管理过一百余人,现在管理五十人那是绰绰有余。
不过似乎也没那么容易。
因为这些工匠人数虽少却是各师都有,这其中甚至还有刃师工师欠。
沈兵之所以没有让欠任工师,是因为欠更像一名匠痴而不是工师。
他更感兴趣的是制剑手艺和方法,若不是因为立功晋爵能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他根本就不考虑其它。
这也是欠想跟着沈兵的原因之一。
欠的理想就是:待爵位升至官大夫有自己的封地和食邑后,他就可以专心炼剑了。
欠当然不知道,他跟的这个沈兵就妥妥的可以说是“铸剑大师”。
这是后话。
沈兵刚安顿好这些工匠就有亲卫来报:
“校尉,将军命你到他帅帐一趟!”
沈兵心下一凛。
沈兵一直赶着制甲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认为楚军不会给秦军那么多时间,尤其是黑甲军。
书友们之前用的小书亭 已经挂了,现在基本上都在用app 。
这其实并不难猜。
战争有时就是争夺主动权。
此时楚军十分被动,甚至不只是被动,继续这样等下去楚军就只有死路一条:
上游重城大梁被秦军占领,全军上下人心惶惶,有朝一日待秦军做好准备便会顺流而下攻城掠地
楚军继续这样下去只有坐以待毙。
楚军当然不会甘心。
所以楚军就只有一个选择:先发制人打乱秦军的战略和节奏。
沈兵猜的没错,当他赶到杨端和帅帐时,就见其它将领都已就位。
十余名校尉分列两侧候命,几名部将正与杨端和围坐在案前商议,一旁还有几名负责记录的主薄。
见沈兵进来,杨端和就招手示意沈兵上前。
“你来得正好。”杨端和说:“楚军自曹州发兵,用的正是水军。”
沈兵一听就明白了,若楚军用的是水军,那么秦军也该用水军去应战。
杨端和接着说道:
“楚军的目标却是牵城!”
“此时大水未退,牵城一带到处是一片汪洋,只有几处小堡及高地尚可立足,却不知楚军取了何用!”
此时还是冬季。
之前为了水淹楚军于是将上游黄河封冰融开,而下游也就是津口处的封冰却还没化
嬴政本也想像河套一般将津口封冰融开泄出洪水减轻灾情。
无奈津口却是燕国地域。
虽说燕国已被秦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此时正与楚国关系紧张的秦国当然不愿再惹燕国。
于是只能听之任之等候明年开春。
结果牵城一带的水患日渐严重,牵城百姓已尽数迁走只留下一座被淹了一半的空城。
周围高地的小堡同样无人居住没有粮食就是死路一条。
只有为数不多的秦军兵士搭乘木排在小堡驻守同时关注水情。
却不想楚军却派出水军攻占这片区域。
沈兵只问了声:
“楚军却有多少兵力?”
杨端和回答:
“兵力不多,千余水军。”
李岩在一旁插嘴道:
“将军,我等何需在此商议?”
“楚军不过区区千余水军,黑甲军却有三千,此时不正好派去练兵?”
“若沈校尉不愿出战,便让我等搭乘木排去将他们拿来也行。”
言语中毫不掩饰对沈兵及黑甲军的讥讽。
也难怪李岩会对沈兵心存不满。
李岩周围帐内将校大多是贵族子弟,他们先得在学室学习,然后再派到军中任职,少说也要十年光阴才能升至校尉。
而沈兵前后不过半年就从一名操士升至校尉,又如何能让他们甘心,尤其沈兵还是平民出身
至少在他们眼里是平民,而且还是没受过教育的平民。
贵族之所以鄙视平民百姓其中相当一部份原因就是平民没受过教育。
他们又哪里知道沈兵受的教育却要比他们多得多
沈兵也不理会李岩,他看了看地图,然后对杨端和说道:
“将军,此事只怕不会如此简单。”
“楚军于此时攻占牵城显然不是为劫掠而是为驻守。”
“若是为驻守,便不可能只有千余人。”
杨端和疑惑道:
“驻守?”
“那牵城城墙已被洪水淹毁,只余几块高地及周围数个小堡可驻兵,且无粮无水,又如何驻守?驻守又有何意义?”
沈兵回答:
“属下以为楚军守的不是此时,而是明年开春洪水退去后!”
说着沈兵就指着地图说道:
“将军请看。”
“洪水一退牵城附近河渠便会再次显现。”
“到时河渠连着小堡成为外围防线,牵城又有楚军主力巩固防御”
李岩打断沈兵的话:
“沈校尉只怕多虑了。”
“若洪水退去,这牵城便在大秦邯郸及大梁两地夹击之下。”
“到时楚军便有三头六臂,想要守住这牵城也是难上加难。”
沈兵反问了声:
“李副将可知,若洪水退去牵城附近将会是何地况?”
李岩扬起下头:
“又能有何地况?”
杨端和却已意识到问题所在,于是“哦”了一声,点头说道:
“有理。”
“河水混浊不清,肆虐数月后牵城附近被淹处必是遍地淤泥。”
“到时我军便是想攻,只怕也无从攻起。”
那淤泥可不是开玩笑的,它就像放干了水的汴河河底。
到时秦军步兵在下方淤泥中进攻而楚军在高处已建好工事防守,任秦军有三头六臂想攻下牵城只怕也是妄想。
沈兵继续说道:
“且入春后接着便进入雨季。”
“到时淤泥只怕数月不干,而楚军却可借河道往来自如”
杨端和再次表示赞同:
“如此一来我军便无法攻楚了。”
“项燕那厮果然老谋深算。”
第一百七十九章 引蛇出洞
杨端和不傻,他也知道分析:
如果楚军的目的是长期占领牵城牵制秦军,那当然不可能只派一千水军。
如果不可能只派一千水军却又只派了一千水军
那很明显这便是引蛇出洞之计。
再往下细想:这“蛇”又是哪条“蛇”呢?
当然就是沈兵的黑甲军。
杨端和心下暗道一声好险,那项燕分明就是想乘黑甲军组建不久战力不强将其扼杀在摇蓝中。
好在自己适才没有心急令黑甲军出战。
否则便中了项燕奸计了。
至时就算得沈兵提醒他这主帅也要落了面子。
想了想,杨端和又皱眉问了声:
“若是如此,难道我军不出战任由楚军占了牵城不成?”
这的确是个难题。
能识破敌人的计谋是一回事,能否打败敌人又是另一回事。
就比如现在,楚军其实没什么风险,他水军更强是明摆着的。
尴尬的是秦军,他们对楚水军一无所知。
黑甲军出战吧,也许就会被楚水军围歼。
黑甲军不出战吧,那就坐等楚军巩固牵城防御牵制秦军。
于是便出战不是、不出战也不是。
想了想,沈兵就回答道:
“将军,且容属下再准备半月。”
“半月之后黑甲军便可出战!”
杨端和想也不想就答应了,半个月不过十余天而已,秦军没什么等不了的。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app, app 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事实上,这情况更应该稍安勿燥而不是急于出战。
因为楚军已经占领牵城且水势未退,那么秦军就没必要急。
反而是楚军,因为想要“引蛇出洞”便会心焦如焚的盼着,再盼着
杨端和很乐意这么耍项燕一下。
果然,此时的项燕便是这心理。
项燕正在曹州坐镇,此战事关楚国生死大事,他项燕不敢疏忽。
正如之前项燕与楚王说的那样,项燕的防御是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在陈城布下重兵并封锁汴河。
只要陈城不被秦军攻陷便可保都城寿春不失。
另一方面就是曹州。
曹州护着陈城的右翼。
要保陈城不失就必守曹州,要守曹州又必占牵城。
所以曹州的地理位置虽没有陈城重要,但战略地位却在陈城之上。
于是项燕只派部将去陈城经营,自己则带五万步兵、一万水军赶卦曹州。
五万步兵是用来守牵城的。
一万水军则是用于歼灭秦水军。
项燕知道秦水军不过三千人。
那他用训练有素的一万水军打这三千人还不是手到擒来?即便秦水军有车轮战船也是如此。
项燕甚至连兵力都分配好了:
一千水军占领牵城引来秦军,两千水军埋伏在下游断其邯郸逃路,两千水军埋伏在上游断其大梁退路。
再有三千水军为主力埋伏在曹州城外,只待秦水军一来便正面进攻。
另两千水军布设在左右两侧为策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却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秦水军。
项燕在帅府内走来走去就郁闷不已:
这又是什么情况?
秦水军不是有车轮战船吗?
不是其进如飞吗?
那秦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