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箭矢或不可挡,但刀枪”

    蒙武“哼”了一声,道:

    “我倒想看看它如何能挡刀枪。”

    沈兵反问了声:

    “如何试法?”

    蒙武也不说话,只朝后挥了挥手,一队亲卫便应声抽剑上前冲阵。

    当然这并不是真的冲阵,而是类似现代的演习。

    魏呴见此赶忙打出旗号让兵士做好准备。

    兵士见那队亮出青铜剑的亲卫马上就意识到怎么回事,当下将毛竹往亲卫方向一架,威喝一声就做好战斗准备。

    插一句, app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竟然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结果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虽说这些毛竹还没有装上倒钩,但毛竹的枝条很有韧性,这些亲卫手里拿的又是短兵器,想要接近大梁军便只有穿过毛竹茂密的枝叶

    可是他们才只穿行至一半,大梁军的长枪就已出现在他们面前了。

    于是没过多久,那队亲卫便接二连三的败下阵去,他们甚至连大梁军的边都摸着。

    蒙武与杨端和见此不由大为吃惊。

    其实不只是他们,魏呴也是张大了嘴巴半天也没反应过来。

    杨端和问:

    “副将,此阵是”

    沈兵回答:

    “回上将军,此阵乃鸳鸯阵,那毛竹其实是狼筅。”

    “它看似毛竹,实则却是一件兵器,其竹枝中藏有铁制倒钩。”

    “便是属下前些日子向上将军讨要的铁钩,只是此时还未装上。”

    杨端和“哦”了一声:

    “我还道那些铁钩是制船器具,不想却是用来制作狼筅的”

    接着杨端和又吃了一惊,望向蒙武道:

    “蒙将军,若此时那狼筅已装上倒钩,你那亲卫这么冲了进去,只怕”

    蒙武脸色一时十分难看。

    杨端和说的是,若倒钩已装上,这一队亲卫毛毛躁躁的冲了进去便免不了有几个为倒钩所伤。

    沈兵接着解释道:

    “上将军有所不知。”

    “大梁军没有盔甲便忌讳与敌军近战。”

    “既不可与敌近战,便唯有与敌远战。”

    “此阵前有狼筅阻敌,后有长枪、弓箭伤敌,若敌人侥幸闯过狼筅,便有剑盾手应付。”

    “于是便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杨端和点头赞道:

    “好一个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好阵。”

    蒙武勿自不服,在旁黑着脸问了声:

    “若敌人以长兵攻此阵呢?”

    沈兵回答:

    “楚国长兵大多长一丈一尺,而狼筅则为一丈三尺。”

    “敌人即便以长兵进攻此阵,也必将踏入狼筅枝叶之中。”

    “到时有毛竹枝叶障目又有倒钩要避,且毛竹枝条还能阻止其将长兵奋力刺出”

    “反之我方兵士却无此弊端。”

    “敌人长兵又岂能破得了此阵?”

    杨端和闻言不由连连点头。

    蒙武的脸色也凝重起来,他又问:

    “若敌以战车来攻呢?”

    沈兵朝蒙武一拱手,道:

    “将军,若敌以战车来攻,我等只需将长枪立于狼筅中便可。”

    那便是在“竹林”中的一道道枪阵,而且战车上的楚军还看不到长枪在哪。

    这一来蒙武也是服气了。

    他面带惭色的朝沈兵拱手道:

    “副将此阵甚好,却是老夫有眼不识泰山。”

 第二百零一章 弃城

    这时嬴政那边传来消息,果然就像沈兵想的那样,对安陵城的回应是:

    “安陵城不可用,我等应另想它法。”

    杨端和看到这消息不由皱起了眉头,然后马上召来沈兵商议

    沈兵对此倒是早有预见,不过他依旧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

    “既然安陵城不可用就只有拿下陈城并以陈城为基地了。

    杨端和皱眉迟疑了下:

    “可是这陈城”

    沈兵知道杨端和在担心什么。

    陈城可是楚国原都城,其城坚墙厚不说还储存着大量的粮食且有十万楚军驻守。

    秦军虽然有二十万,加上沈兵的大梁军有二十七万。

    但这些兵力用于进攻陈城就差不多了,如何还能攻城掠地攻占淮河对楚军进行分割包围。

    而且这还只是楚军位于陈城的兵力,曹州还有项燕亲自带领的十五万。

    这两城若是互相声援要攻下陈城并非易事。

    沈兵却不将其当一回事,说道:

    “上将军且放心,要取陈城并非难事!”

    杨端和不由奇道:

    “副将何以如此肯定?”

    沈兵当然肯定,甚至沈兵还知道项燕会放弃整个淮北。

    项燕这不放弃淮北不行啊,淮北沿黄河一带土地肥沃利于灌溉,这一片全是楚王负刍的土地。

    项燕要是在这里与秦军一决死战的话,那么消耗的就只会是楚王负刍的兵力。

    项燕不会这么做,楚王负刍也不会这么做。

    沈兵对其中的内情了解不多,但他却知道一点,这一仗项燕会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

    既然是“诱敌深入”,那么在外围城池哪怕这座城池是座坚城,楚军也不会布设太多兵力或不愿死守。

    比如楚军在陈城有十万兵。

    这十万兵一旦驻守陈城就会被包围。

    一被包围楚军就必然要用更多的兵力前来救援。

    这样一来一往,楚军所有的兵力都会被“粘”在陈城附近,到时又如何能“诱敌深入”?

    其实不说十万,就算一万的兵力楚军都不愿意放在陈城。

    所以,沈兵由这个结果就断定楚兵在陈城的兵力不过是个幌子,其作用就是吓阻秦军使其不致太轻松就得到陈城。

    一旦秦军发起进攻楚军虚晃一枪便撤退,陈城就会是一座空城。

    当然,沈兵不能这么跟杨端和解释。

    沈兵回答:

    “上将军,此时我军兵力已达二十余万。”

    “楚军兵力也不过二十五万。”

    “一旦我军将楚军围困在陈城,则楚军势必要与我军在陈城城外决一胜负。”

    “陈城地势平坦利于大秦作战,非楚军所愿。”

    “是以属下以为楚军会弃守陈城。”

    蒙武听着这话不由“哈哈”大笑:

    “副将,你或许不知楚军有句话:抗敌必以淮北陈城重镇为根基!”

    “这陈城乃楚国重地,扼守楚国河道上游,自古便是楚军必争之地,又如何会弃守?”

    “副将这是太小看楚军了。”

    其实恰恰是蒙武小看了楚军,他只道楚军还会像往常一样守一城一池,于是还坚持之前先下曹州再下陈城的方略。

    对此沈兵无法反驳,因为他的分析是建立在“猜测”之上。

    事实上,从军事角度来说沈兵的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因为不能将自己的计划寄希望于敌人弃守或是失败。

    推荐一个app,媲美旧版追书神器,可换源书籍全的  !

    于是就连杨端和都有些偏向蒙武的打法也就是一步步来。

    然而,偏偏就在这时,一名探子进帐来报:

    “上将军,我等探得消息,曹州有数万楚军秘密南撤”

    杨端和一惊,问:

    “可是撤往陈城?”

    探子却回答:

    “回上将军,似乎是撤往寿春。”

    探子之所以回答“似乎”两字,是因为没人能确定这些部队最终去哪,但可以从行走方向大致判断。

    杨端和皱眉看了看地图,然后就吃惊的望向沈兵:

    “此次只怕又被副将言中了,楚军或要弃守陈城。”

    答案很明显,曹州是陈城的侧翼,若楚军要坚守陈城的话必须坚守曹州,之前项燕从寿春调了五万大军发往曹州就是这目的。

    但是现在,项燕又将数万大军发回寿春而且还隐密行踪

    这就是要弃守陈城无疑了。

    蒙武还是不信:

    “楚军有此坚城何以不守?”

    “且楚军若是要弃守陈城,为何还要在陈城修筑工事封锁河道?”

    沈兵回答:

    “此一时彼一时。”

    “之前楚军以为可以占领牵城延缓我军攻城,于是陈城便可守。”

    “但自牵城水战之后,楚军若是要守陈城和曹州,便必须沿河设防。”

    “这非数十万大军数年经营不可。”

    “尤其我军还有黑甲军且占尽水利优势,沿河布防更是危险。”

    “于是”

    这其实就是沈兵之前所说的攻大于防的理论。

    表面看起来楚军占尽了便宜,这条防线南有陈城北有曹州,一路还有大小城邑数十座,再加上又可以沿黄河天险

    抢滩登陆战就算是在现代热兵器时代都是难点,更别提秦时了。

    楚军似乎只需要在黄河边架上投石车再布下弓箭兵,就能将一半的敌人射杀在沙滩上,另一半就算能冲上来也很快就会被楚兵包围赶回河里。

    问题就在于这条防线近五百里,秦军可以从任何一点进攻,而楚军则必须将有限的兵力分散到这五百里长的地区。

    就比如现在,秦军已将二十余万兵力集中在大梁。

    虽然楚军兵力不比秦军少,但秦军要攻陈城的话,楚军就必须以十万面对秦军二十七万兵。

    也就是说,秦军作为攻方就占据了灵活及集中兵力的优势。

    楚军若是想有效的防住秦军要么兵力比秦军多个几倍再经营几年,要么就收缩防线。

    很明显,楚军选择了后者,也就是将兵力收缩到寿春一带组建另一条防线。

    这不仅会缩短其补给线还能得到各方贵族的增援和支持。

    沈兵猜测,这些先行的应该是速度慢的步兵,速度快的骑兵依旧在城内作抵抗的样子。

 第二百零二章 陈城

    此时的杨端和心下却有些不解:

    沈兵这厮既然明知楚军要弃守陈城,为何当初又要建议借安陵城?

    然后再往深处一想:

    哎哟不好莫不是自己着了沈兵的道了?

    沈兵明知大王无法借得安陵是以才以此拖延时间?

    这厮连环计用得可以啊,连老夫都蒙在鼓里!

    想着杨端和瞥了沈兵一眼却不敢声张。

    原因很简单,这建议虽然是沈兵给的但却是杨端和上报给大王的。

    这要是说破了传到大王耳朵里他杨端和是说什么都摆脱不了干系。

    于是杨端和便轻抚胡须煞有其事的添了一句:

    “此言有理。”

    “若楚国没有撤兵,安陵城是最佳。”

    “此时既已撤兵打算弃城,那么陈城便是最佳。”

    沈兵一听这话就有些无语了:

    这话就不能埋肚里吗?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不是太明显了点?

    好在蒙武没有听出什么来,他眼睛依旧死盯着地图,说道:

    “若是那楚兵暗地撤军,那我军是不是得”

    沈兵和杨端和不由愣了。

    蒙武来大梁后一句对的话都没有,这话却是说到点子上了秦军不能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楚军撤军再收缩防线做好防御,到时要攻就麻烦了。

    于是秦军不得不提前发动攻势。

    全军做了三天的准备,杨端和紧急向嬴政发去攻楚方略,得到同意后又从邯郸紧急发了一批粮草过来,秦军这才开拔。

    大军分成三批朝陈城进发,蒙武领十万秦军沿着汴河东岸,沈兵领七万大军沿汴河西岸南下,杨端和领十万秦军在后方策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