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从战术角度来说,放着缺口不填又的确不利于秦军防守。

    当然,战术要无条件服从战略需求。

    但秦时的古人却很难看清这一点,至少张眩无法理解。

    柳絮当然不知道张眩的想法,通知完他之后紧接着就找到了沈兵。

    “操士!”

    “情况有变,赵军来的都是精锐。”

    “我军是否需要调调整布署?”

    这其实在沈兵的预料之中。

    首先是赵军本身就不弱。

    如果不以国家综合实力单以部队战斗力论,赵国应该是六国中最强的。

    因为它北面与匈奴交界长年作战,是以名将辈出战斗经验丰富。

    这可以从秦国屡次出兵赵国皆被赵军击败可以看得出来。

    赵国之所以最终被秦国所灭。

    一方面是昏君当道杀李牧自毁长城。

    另一方面则是天灾:又是地震又是旱灾的,使原本就国力不强的赵国更是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还是。

    这次赵军是乘船沿河而下偷袭长城。

    乘船就意味着兵力有限。

    兵力有限而又要攻下长城,那必然选择精兵。

    于是秦军要面对的当然就是精兵中的精兵。

    沈兵之前没有说,是因为担心又落下个“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罪名。

    何况说了又能怎样?

    调度和布署还是一样的,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不需要调整布署!”沈兵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回答。

    “可是如若我军不敌”柳絮担心沈兵不知道这事的严重性。

    至少沈兵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脸淡定。

    没有谁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这么淡定,除非他不知道后果。

    但其实沈兵比谁都清楚后果。

    如果挡不住赵军,那么所有布署、所有计策都灰飞烟灭。

    甚至可以说他“示敌以弱”的策略还是错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示敌以弱,城墙缺口至少能堵上一半。

    秦军至少可以依靠城墙多抵挡一阵子。

    说不定还能凭借新式投石机以及地理优势边打边补将缺口补上。

    但是现在

    沈兵手里没有停,丈量之后就用竹枝在地上画着线,嘴里回答:

    “校尉英明!”

    “赵军必定会以长城缺口为突破口,进而转向攻打城门。”

    “一旦赵军攻下城门我军便大势已去了。”

    柳絮听着是又气又急:

    “既然知道战情紧急,你却还在这比划玩乐?”

    “你就不想想退敌之策?”

    沈兵两手一摊,回答道:

    “大人。”

    “小人不过是一介操士!”

    “退敌之策不是你们才需要考虑的吗?”

    “更何况胜负还是未知之数,大人是否太心急了?”

    柳絮气得一跺脚,转身欲走。

    沈兵赶忙喊道:

    “大人原谅则个。”

    “事关你我身家性命,小人又怎会不急?”

    “小人现在所做的,就是退敌之策!”

    柳絮闻言不由疑惑的回头,上下看了沈兵一眼,问:

    “你不过在此比比划划,何来退敌之策?”

 第二十一章 火力封锁

    正说间,城外鼓声忽地变急,接着赵军大喊一声杀将上来。

    杨婷等人没有看错,这支两万兵力的赵军的确是精锐之师。

    尤其这其中还有一支人数五千人的北地兵。

    所谓的北地兵,就是长期驻守在北疆跟随李牧一起对抗匈奴的士兵。

    李牧原本在井陉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与王翦的秦军对峙。

    在知道南面的杨端和已攻破赵长城直逼邯郸后,留下两名部下继续防御,自己则带着一万人马星夜驰援邯郸。

    其中有五千人由校尉王柏带领协助许昌包抄后方收复长城。

    王柏立功心切,一到长城就马上向许昌请战。

    “将军!”

    “末将愿率北地兵前往破城!”

    “若不能攻下城门迎大军进城,末将提头来见!”

    话说这许昌虽没有庞煖那么老奸巨滑,却也是个久经战阵的老将。

    他仔细观察了长城一番。

    见长城上的秦军旗帜杂乱军容不整。

    心下暗自思量,照想这秦军是准备不足。

    若用王柏这支百战精兵给秦军当头一棒。

    秦军措不及防之下很可能就此崩溃。

    当下就准了王柏之请将那五千北地兵派了上去。

    于是首批三千余名赵军带着攻城梯、撞车等攻城器械就上去了。

    进攻的重点是秦军未能补上的长城缺口。

    其它地方的进攻只是为了分散秦军的兵力和火力。

    一时杀声震天,石弹、箭簇乱飞,秦赵两军在缺口处有如顶牛般的来回争夺。

    但因为秦军早就做好准备,甚至还在缺口周围搭好箭塔布置好弓弩手。

    所以赵军往往刚攻进缺口几步就被杀了回去。

    一时战局陷入僵持之中。

    另一边沈兵还在柳絮焦急的目光下比划着,偶尔还用手里的长竹对着缺口瞄一瞄。

    完了后,沈兵就一边挥旗一边朝后方的投石车叫道:

    “往前,往前!”

    “哎,对!对!走,走。”

    “摆正角度!”

    “这里一具,这里一具将砲梢对上直线!”

    这时柳絮算是看出点名堂了。

    “你莫不是想用投石机应敌?”

    “可是”

    柳絮担忧的看了看缺口方向,敌我双方正在那短兵相接,彼此刀盾对刀盾无法区分。

    在这情况下,投石机通常无法发挥作用。

    这一方面是因为投石机精度低,乱飞的石弹容易伤到自己人。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那缺口只有十余步宽,投石机很难将石弹精准的射过缺口。

    而如果石弹无法射过缺口,则势必会撞上城墙又是误伤己方的结果。

    看着柳婷的疑惑的目光,沈兵一边指挥一边解释道:

    “知道新式投石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吗?”

    “就是其精度要比旧式投石机高上许多。”

    “除此之外它的弹道还可计算”

    柳婷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望着沈兵。

    “弹道?计算?”

    “你是说可以算出石弹的落点?”

    “这这不可能!”

    沈兵回答:

    “的确不可能算出精确的落点。”

    “但算出个大概却不是难事。”

    “另外,我将这些投石机布置成扇形对准缺口。”

    “它们打出的石弹穿过缺口,就会在另一面形成一个扇形覆盖面!”

    “明白吗?”

    柳絮听着一愣一愣的,接着将头摇得像个拔浪鼓似的,重重的回答道:“不明白!”

    沈兵无所谓的一挥手:

    “你无需明白。”

    “你只需知道投石机可以封锁缺口便可。”

    柳絮勿自不信,但又带着几分兴奋和期望。

    “此话当真?”

    “投石机可以封锁缺口?”

    “你莫要欺我,军中无戏言”

    沈兵一时无语。

    这关系到自己身家性命,沈兵又怎么可能会“戏言”。

    在此之前他甚至用不同配重的投石机试射过,然后再用试射数据计算。

    不过沈兵也懒得再跟柳絮多作解释,解释也解释不通。

    他只一挥手,说道:“试试便知,再过一柱香时间便准备妥当!”

    此时战场形势突变。

    赵军不愧是百战精兵,他们互相配合着步步进逼:

    盾牌手在前掩护,重步兵则紧跟其后,再往后便是弓弩手。

    弓弩手朝缺口两侧放箭掩护步兵。

    盾牌手在前持盾步步为营排着一条直线缓缓前进。

    然后突然侧身让身后重步兵上前。

    这些重步兵都是身着重盔手持大斧、重锤等武器,冲上前来就是一番猛砸猛砍。

    秦军盾手虽是持盾相抗,但这些木盾、皮盾根本就挡不住重锤、大斧的砍劈

    冷兵器作战时的木盾、皮盾主要用于对抗弓箭、青铜剑等轻武器。

    碰到像大斧、重锤之类自带重量的武器就基本失效。

    重锤狠狠一锤下去,盾牌虽是没破,但持盾的那支手却是废了,只能任人宰割。

    大斧就更不得了了,一斧下去都能将盾牌劈成两半。

    于是很快秦军的阵势就被赵军突破。

    秦军盾手刚要补上缺口将这些重步兵挡回去,不想赵军盾牌手又挡了上来。

    接着周而复始

    在后方观战的沈兵看到这一幕不由“靠”了一声。

    这特么的不就是现代多兵种协同作战吗?

    虽然不像现代那样什么海、陆、空协同,但却是各种步兵完美的协同。

    有这样的兵,有这样的战术,也难怪李牧在北方能大败以骑射见长的匈奴。

    秦军又哪里能抵挡得住这样的攻势,在倒下不少兵士后纷纷后退。

    就连箭塔上的弓弩手也被射倒不少。

    接着赵军兵锋一转就冲向城门

    就在这危急时刻,横里突然杀出一队女兵。

    正是杨婷带领着壮女杀入了战团。

    沈兵不由“呃”了一声。

    虽然已经接受了这时代有女兵的现实,但看着女兵在赵军面前一个个倒下并血溅当场还是有点不适应。

    沈兵哪里知道他只是不适应而已,身在战场的杨婷已着着实实在感受到了生死的压力。

    赵军一个接着一个像潮水般的涌来,源源不绝。

    尤其是身着重盔的重步兵,他们根本不避杨婷刺出的长枪。

    重重一锤砸在枪柄上,让杨婷双手一阵发麻,长枪几乎脱手而出。

    杨婷暗道:

    “今趟是要死在这了!”

    “此战秦军已败。”

    “我死不要紧,只是父亲只怕也要”

    正想着,突然头顶一颗颗石弹“嗖嗖”飞过,接着长城另一侧传来一阵惨叫。

    任那赵军盾牌兵、重步兵无比强悍,也经不起石弹一顿猛砸。

 第二十三章 一雪前耻

    “放!”随着沈兵一声令下,又是一轮石弹飞射而出。

    长城外马上又传来一片惨叫和哀嚎。

    赵军进攻缺口是采用密集队形,说是人挤人也不为过。

    所以石弹过处就没有打不中的,甚至一发石弹还能打中好几个。

    尤其这其中若是有两枚石弹在空中相撞就更好看了,碎石像天女散花般的往下飞射。

    任那赵军是军中精锐,也被打得一片鬼哭狼嚎。

    当然,投石机杀伤的是城外赵军。

    这是由投石机的精度决定的。

    虽然新型投石机而且还是沈兵最新改良的连体式投石机其精度更上一层楼。

    但投石机毕竟是投石机,其精度不可能会像现代火炮、步枪那么精确。

    这也意味着其杀伤目标不在敌我分界处。

    分界处的敌军和友军距离太近了,投石机无法保证不误伤。

    于是只能将落点定在城墙另一面。

    这一来误伤的概率就几乎没有,除非有个别秦军能勇猛到反杀出城墙外。

    同时也一样能达到火力封锁的效果。

    因为它相当于切断了赵军后续的增援力量

    抽刀断水或许断不了,但用石弹打断赵军密集的人潮却是分分钟的事。

    于是,杨婷等秦军只感到压力一轻,面前的赵军立时就少了许多。

    秦军由此也士气大震,高喊一声便协力杀向赵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