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什么情况?

    项燕军少说也有十余万人,黑甲军这三千骑就敢上前追杀?

    这是不是嫌命长了?

    愣了好一会儿蒙武才反应过来。

    这可不行啊!

    他蒙武手下还有六万之数呢这段时间蒙武又是攻城又是攻汝水,接着又被楚军追杀,十万大军已被耗成只剩六万。

    人家三千黑甲军都有勇气去追击楚军,我蒙武带着六万大军哪能就在这发愣?还在担心是不是敌人的陷阱而不敢追敌?

    于是没有多想,蒙武当即下令大军北上追敌。

    大军开拔后蒙武还对部将说:

    “三千骑就敢上前追敌,这陈端也忒小瞧楚军了!”

    “轻敌冒进急功近利,岂能不吃亏?”

    “这黑甲军说是来救援我军,只怕还需我军救援。”

    然而打脸的现实很快就来了

    跟在其后的蒙武军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死尸和俘虏,有些虽说不算俘虏,但却几百楚军被数十名黑甲军困住无法动弹。

    这就是黑甲军骑射对步兵的好处:

    步兵若是结起盾阵,黑甲军的确对其无可奈何。

    但黑甲军无需奈何得了步兵,他们只需隔远了绕着步兵跑,步兵稍有放松要去追赶大部队黑甲军便策马上来放箭。

    无奈之下步兵只能再结盾阵,于是走又走不了打又打不到,只能等着蒙武军上来将其俘虏。

    这时蒙武才发现,或许那项燕军还真是被沈兵给吓跑的。

 第二百二十三章 准备

    沈兵是这天傍晚追上蒙武军的。

    那一车车粮食运进蒙武军时,秦军自是一片欢腾士气大振。

    蒙武面带尴尬前来迎接,他拱手对沈兵道:

    “蒙武愧对副将。”

    “若不是副将出手相助,我军只怕”

    沈兵赶忙回礼道:

    “将军过谦了,你我皆为秦将,互相增援乃理所当然,将军勿需客气。”

    蒙武点了点头,但一想自己数万大军被项燕打得大败而沈兵只带三万余人就能将其吓退,而之前他与部下还一个劲的瞧不起大梁军,便又惭愧得无地自容。

    不过有这么一回也是好事,接着蒙武就客气多了。

    他将沈兵迎进帐内就问道:

    “不知副将此来可有何应敌方略?”

    沈兵拱手回答:

    “不敢说方略。”

    “属下以为,楚军既已退兵,我军便可如以往一般攻城。”

    “不过正如上将军所言,此战应做长远打算。”

    蒙武连连点头称是。

    顿了下又说道:

    “只是我军已折损四万,若还要分兵守后方城寨,只怕兵力不足”

    沈兵回答:

    “上将军命我此来一是增援二是守城寨。”

    “将军若是没有意见”

    蒙武又哪敢有什么意见,赶忙回答:

    “如此甚好。”

    “有副将守后方城寨,蒙武便可放心了!”

    蒙武的确可以放心,沈兵这支部队上来就把项燕给吓走了,那么驻守城寨当然不会有问题。

    当晚大梁军就在秦军军营旁扎营,黑甲军照例天色入黑后返回黑甲军不适合在夜里作战,是以就不再追赶了。

    第二天一早,蒙、沈两军便分两个方向走:

    蒙军沿着楚军撤退的路线再次前往城父,而沈兵则往西行占领后方城寨。

    占领城寨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这些城寨就像楚军的其它城池一样早已清空。

    沈兵要做的,就是在各村落、城邑留下几队兵,然后构筑好防御设好驿站以及烽火台。

    防御是用来应对有可能的攻击。

    驿站是用来传递信件和命令。

    原本驿站因为缺马而无法快传,但与楚军一战后缴获的战马给黑甲军每人多配一匹还有剩余,正好用于驿站设置。

    话说这楚军的骑兵来的也及时,此时黑甲军每人配两匹战马可以在很大程度提高机动能力,正好用于保护补给线。

    沈兵带着大梁军一路行军到陶城。

    陶城距离沙水不过十里,有一条人工河相通,是秦军岸走陆路进攻汝阴及城父的重要据点,几乎所有粮草都会由水路运到这里然后再由陆路运向两地。

    之前这里就是这里被项燕的骑军所占才使秦军方寸大乱。

    幸运的是负责此城安全的一个秦军五百主一看情势不妙,就抢先一步将大批粮食装船运回河上,这才使粮草得以保存。

    不过驻守陶城的这五百兵士却因为没得到撤退命令只能死守而尽数战死。

    这也是秦法严苛的一个弊端。

    如果按这五百主自身的想法,肯定是先和粮食一起撤到水上避其锋锐再说,以五百人挡敌人大批骑兵进攻不仅挡不住也毫无意义。

    但杨端和给他们的命令却是“与陶城共存亡”。

    如果这时代有电话或电报也还好,发个电报向杨端和请示下,杨端和或许就会更改命令让他们撤退。

    问题是这时代没有,而杨端和又远在百里之外的汝阴,于是他们就退无可退只有死在陶城。

    这些秦军的首级被砍下用麻绳串着挂在城门外,此时已有些腐败认出样貌。

    这种做法在这时代十分常见,目的就是为了吓阻敌人或是百姓,告诉他们站在敌人一边会是什么下场。

    沈兵能做的,就是命人将那些首级取下然后埋在城外。

    进得城内后,沈兵第一时间就到处看了看地形,然后清空这片区域所有百姓和兵士。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因为楚军照例只留下老弱,陶城已是十户九空,清空百姓只需要令他们搬到另一处住所去。

    接着沈兵就命亲卫在城墙下挖了几条地道。

    地道不长,就是从城外通往城内,进出口都十分隐密。

    城外入口是在小土丘后,然后用木板封上再铺上泥土,从外表一点都不出痕迹。

    城内出口则是直接挖在木房内,比如床下、仓库里等等,同样是做了伪装,即便是百姓回来住在其中也很难发觉。

    推荐下, !

    另外沈兵又让人在城东山上挖了几个坑道,将粮食一车车推了进去,还有从楚军那缴来的盔甲装备等。

    最后再把这些坑道口封上。

    魏呴看着沈兵做的这些就有些莫名其妙的,他问:

    “副将为何如此?”

    “难道担心楚军还会来占了这陶城不成?”

    沈兵不答反问:

    “校尉以为此战我军能否攻下汝水?”

    魏呴沉吟了一会儿,就说道:

    “项燕老谋深算准备充分,且楚国贵族似有合力之势,汝水一线兵力渐增,我军要破汝水只怕难上加难。”

    沈兵点了点头,说道:

    “若我军无法攻下汝水,那么就只有撤军一途。”

    “到时这陶城岂有不再次落入楚军手里之理?”

    “我不过是提前做些准备而已,待下次我军再要攻城时就简单多了。”

    魏呴一听觉得也对,于是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其实沈兵这么做的确是为了重新拿回陶城更方便,但原因却不只是“楚军无法攻破汝水”。

    此时被秦军作为根据地的陈城已聚拢了数万楚国百姓。

    昌平君以稳定楚民为由成日为百姓操劳。

    也不知昌平君是否是演戏,这段时间他成日为百姓登记户籍嘘寒问暖,为百姓打粥送衣忙得不亦乐乎。

    初时百姓不知昌平君是谁,还道是秦国派来收买人心的,心理上还有些抗拒。

    但时间一长就知道昌平君居然是楚国公子霎时就对昌平君肃然起敬。

    私下还有百姓偷偷向昌平君建议道:

    “陈城秦军不过五千之数,且尽不着甲。”

    “我等却有数万人,只要公子一声号令,我等便可”

 第二百二十四章 叛秦

    昌平君什么也没答应,只是制止这些“好事者”继续说下去。

    但其实这是一种很高明的做法。

    因为这就是告诉“好事者”昌平君有这方面的意思,否则第一时间就应该将“好事者”拖出去砍了。

    于是“好事者”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们暗中在百姓中为昌平君宣传并建立组织。

    与此同时,楚民的口粮又在减少其实秦军给昌平君的粮食一点都没少,而是昌平君有意将其克扣又把锅甩给了秦军。

    昌平君知道,百姓对国家的概念较弱,尤其是中原各国的内部战争。

    所以只要能活得下去,他们大多都会选择忍气吞声或得过且过。

    但如果都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了,也就只能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昌平君这招果然有效,没过多久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就叫苦连天。

    这时昌平君再发下粮食,说是自己用私人财产从外地高价购来的百姓便越发对其感恩戴德。

    此后昌平君再适时让部下放出谣言:

    “秦军在汝水战败粮草被夺,是以粮草紧缺不足以养活楚国百姓。”

    “秦军甚至打算坑杀一批百姓以节省粮食”

    这谣言是半真半假。

    真的是秦军的确是战败粮草被夺,蒙武军还损失了四万人。

    假的是这对秦军影响并不大,尤其粮草更没有被夺去多少。

    且战局又再次稳定下来往有利于秦军的方向发展。

    但位于陈城的楚国百姓又哪里会知道这些,他们被昌平君这么一忽悠就信以为真了。

    百姓心下这么一思量:

    继续这样下去说不定哪天就会被秦军饿死甚至坑杀了。

    但若是反秦此时楚军眼看就要胜利,反秦助楚军一臂之力岂不就是大功一件?加官晋爵还不等着自己?

    一时百姓中暗潮汹涌磨拳擦掌,暗中向昌平君请愿者络绎不绝。

    这时昌平君才觉得时机成熟,然后振臂一呼,叫道:

    “秦师不仁,敢犯我楚境。”

    “我等本为楚民,岂能以命事秦?”

    “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于是百姓纷纷操起木棍竹条起事此时不是农时,楚国百姓手里就连农具都没有,能找得到的武器就只有这些。

    王徨听到楚民造反时不由吃了一惊。

    他吃惊有两个原因:

    一是这叛乱居然是昌平君发起的,这让他始料不及。

    二是沈兵当初告诉他楚民造反他还不信。

    因为陈城这地方与其它城池不同,它是一个典型的易守难攻甚至可以说是令人发指的城池。

    别的城池城外只是护城河,而陈城城外直接就是人工湖,围着城墙一圈的人工湖,只留下几条小道横穿人工湖直抵城门。

    这样的城池若不是当初项梁主动放弃,只怕攻个几年也攻不下来因为只需要几十名弓弩手往城墙上一站,就可以封锁城下的小道让敌人无法近身了。

    不过说实话,项梁放弃陈城却也是对的。

    这样的城实际上是死城,敌人攻不进来,自己也攻不出去敌人同样也可以用几十名弓弩手封锁住小道。

    其结果就是直接把项梁及其置下大军封锁在陈城内无法动弹。

    因为这原因,王徨只需要守住城门叛军就无路可逃了,何况大梁军还有狼筅和鸳鸯阵,这玩意应对敌人集群式冲锋可是有奇效的。

    是以王徨只以为沈兵不过说说而已,他只道楚民便是有十个胆也不敢叛乱。

    然而事实却证明沈兵是对的。

    王徨第一反应就是将兵力集中在城门来个瓮中捉鳖,把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