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部将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楚军战斗力不如秦那是众所周知。

    比如这次,先有项梁在陈城偷袭大梁军不成反损失数万人马,又有项络骑军被击溃,逼得项燕大军都不得不撤回城父防守。

    所以楚军要想与秦军在野外作战必须依托工事占有地利。

    就像项燕说的那样,每百里一道工事,就可以利用工事互相掩护层层后退,等秦军打到汝水防线时就已力竭成为疲军到时又会像现在这般只能撤军。

    甚至还有部将建议:

    “属下以为每百里一道工事不足以抗秦,应每五十里一道。”

    “因为步兵一日行军五十里,若百里一道则必有一夜无工事可用,恐遭秦军围攻。”

    项燕解释道:

    “若五十里一道只怕超出我军能力,无法在数月内完成。”

    “是以百里可设城邑工事,五十里可设木寨工事。”

    于是部将们就没话说了。

    城邑工事是构筑起土墙可防投石机进攻,而木寨工事则是简易城寨用于临时抗敌的。

    项燕在埠城修筑的工事就比较特殊,他打算先修筑木寨后修筑城邑。

    原因是修筑城邑更耗时,万一秦军突然发起反攻项燕担心楚军没有工事会抗不住。

    接着,为了加强埠城一带的防御及后续工事的修筑,项燕几乎将汝水一线的兵力及劳力搬空

    这做法对于现代战争显然是错误的。

    因为现代只需要用直升机、运输机空投一批部队到汝水将其占领楚军就完了。

    但这时却没有直升机、运输机无法实施立体作战。

    于是项燕可以放心这么做,反正秦军主力就在陈城,秦军一攻楚军就步步后撤,总会撤到汝水然后稳住阵脚。

    在这方略的基础上,在前线多构筑些工事能给秦军多整点麻烦就多整点麻烦,能多收复点失地就多收点失地,所以没什么不对。

    而这也正是沈兵所希望的。

    情报就像雪片一样从楚境传来。

    这情报网络是杨端和撤军时在楚境布下的。

    这时代的情报要说容易也不容易,因为侦察手段比较落后。

    要说难也不难,因为反侦察手段同样落后。

    但如果只是想知道敌人有多少部队调往前线或是汝水防线还有多少兵力这些却是唾手可得。

    杨端和要做的只是让一些兵士就地装扮为楚民,然后发些干粮和信鸽往道路两侧的密林中一躲,成天往山下观望就可以了。

    杨端和一边看着情报一边对照地图:

    “楚军在埠城一线已集结了三十余万军力。”

    “另外十万军力分设在陶城及临城一线,并征集大量劳力前往这两线构筑防御。”

    “汝水一线只余少量兵力驻防,其中城父、汝阴两城或各五千余人。”

    沈兵点了点头。

    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

    这时代的古人往往就是这样,一打仗就是构筑工事或建城墙,于是各国之间才会出现大量长城。

    嬴政为了能防住匈奴,还将这些长城连成一片。

    这工程要是放到现代那就是妥妥的“马其诺防线”,是属于消极落后的绝对防御思想。

    但在古代这种平面战争还真有用,比如长城就一次又一次让匈奴却步。

    然而,沈兵不是这时代人,他当然知道有什么方法对付这种消极防御。

    这时,一名信差送来了一封密信。

    杨端和打开一看,却是嬴政送来的。

    他看完后就略带为难的皱眉说道:

    “大王询问我军情况,尤其是粮草。”

    “该如何回复才好?”

    之前为了避免情报泄漏,比如杨端和派人送信给嬴政,说这是沈兵精心安排的引蛇出洞之计云云

    一旦这信差在路上出什么状况被楚军或是盗贼截获,那便是功亏一篑。

    这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因为从杨端和处到邯郸那一路都是楚、魏、赵三境,不久前全是秦国的敌人。

    若是给嬴政假情报,那又是欺君之罪。

    于是杨端和干脆什么都不说。

    这下嬴政来信询问,却是不回也不行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反攻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

    “一切尽在掌握。”

    杨端和一愣,随后就点头赞道:

    “便该如此回复。”

    这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但理解方向不同就有不一样的意义。

    因为没人知道这到底是灭楚“尽在掌握中”还是御敌“尽在掌握中”。

    又或者只是为了不让嬴政发怒治罪而虚以委蛇的一句话

    所以这话即便是落到敌人手里也无关紧要,同时又对嬴政说实话免了“欺君之罪”。

    嬴政那边此时已是暴跳如雷了。

    当然,他这气并非冲着杨端和及沈兵两人,而是昌平君。

    “昌平君这厮竟敢叛我。”

    “不只叛我还带着烧了陈城,是可忍孰不可忍。”

    “若是让寡人抓住了,定要将这厮活剐了!”

    但嬴政心里清楚,这一切其实是他造成的。

    因为他派昌平君前往陈城安抚楚民原本就是要将其逼反。

    只是嬴政没料到昌平君有这么大的能耐,居然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蛊惑楚民并给陈城重创。

    于是陈城粮草一失,就直接影响杨端和前方的战事。

    不过当然,嬴政是不会承认这个错误的。

    嬴政心想,此次出师不利也就算了,休整数月等粮草丰收时再攻也耽误不了多少时日。

    只是一直不见杨端和的报告便暗自奇怪。

    往常不管是好是坏,行军主帅都该适时向他汇报战况,为何此次却

    嬴政还道这是杨端和担心他治置,于是就用较为和缓的语气发了封信。

    这封信既是安抚也是询问。

    安抚的意思是告诉杨端和不会因为这次失败怪罪于他。

    询问是想知道战况。

    当收到杨端和的回复“一切尽在掌握”时,嬴政不由皱起了眉头。

    这话有说跟没说差不多,不过潜台词似乎是说往有利的方向发展。

    这还是有利方向?

    嬴政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于是也只能作罢。

    这时赵高进来拱手道:“大王,王翦求见。”

    嬴政赶忙应道:

    “快请。”

    王翦进得帐来,就对嬴政拜道:

    “大王,属下年迈体衰,虽想继续为大王效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次特来辞去上将军一职,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望大王恩准。”

    嬴政心下一惊:

    “上将军何出此言?”

    王翦叹了口气,道:

    “大王,廉颇也有老的时候,何况属下”

    嬴政挥了下手,说道:

    “上将军过谦了,你虽有些年纪但长于军伍如今尚健步如飞,如何能称老。”

    “再过几年再说也不迟。”

    王翦有些意外,他原以为嬴政会干脆的准了自己这告老还乡之请,不想

    下一秒王翦就明白了,或许是攻楚方面出了岔子。

    也难怪王翦不知道,嬴政担心昌平君叛秦的消息会引起赵、魏两国贵族效仿,于是便大力封锁消息。

    当然,这不可能长久封锁,但能封一时是一时。

    王翦因为这段时间没有参与军政所以才没听说。

    嬴政也不多说什么,只挥了挥手,说道:

    “上将军还是回去休养吧,勿要再提告老还乡之事。”

    王翦还能说什么,只得应了声然后便退了下去。

    其实嬴政的心事的确被王翦猜到了。

    嬴政正是想着,要是这杨端和与沈兵的组合无法拿下楚国,那只怕又只要起用王翦了,所以此时哪里还肯放王翦走。

    要走,也要等攻下楚国之后。

    至于剩下的燕国、代国还有齐国如果其它秦将还不能将它们拿下,那秦国也算是徒有虚名了。

    所以王翦这次来请辞真不是好时机,若是早几日在战局顺利的时候嬴政说不定就一口应下了。

    埠城这边的秦军却已开始动手了。

    这是在楚军到达埠城并建好了城寨之后。

    对此沈兵与杨端和还有过一番讨论。

    杨端和有些心急:

    “老夫认为我等该乘楚军未站稳脚跟时反攻。”

    “否则一旦等其建起城寨甚至封锁河道,我等便受制于人。”

    杨端和说的有些道理,这其中尤其是河道,如果被封锁了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但沈兵却不这么认为。

    “此时楚军警惕性极高,我军若是一攻,楚军或许便会发现形势不对。”

    “到时反而无法予其当头一击甚至会坏了我等的计划。”

    “属下以为应在其城寨大部建好之日,到时楚军便会松一口气并作长久作战之想。”

    推荐一个app,媲美旧版追书神器,可换源书籍全的  !

    杨端和觉得有理,于是就同意了沈兵的方案等了几天。

    项燕也果然像沈兵想的那样,这段时间有些心惊胆战的就怕秦军突然反扑。

    虽然事实告诉他秦军粮草被烧只有防守一途,但项燕还是觉得哪里不对,但又不明白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这或许是他久经沙场的直觉,觉得秦军不应该这么容易就被打败。

    直到城寨在防线前立了起来,河道也重新被封锁,项燕才松了一口气只道是自己的错觉。

    当然,河道只有埠城一段被封锁。

    楚军有三十余万人在埠城,其补给也要源源不断的沿着河道往埠城运,自然不能将后方河道封锁断了自己的补给线。

    这天傍晚,项燕像往常一样巡视完营地,回到帐篷时便身心俱疲,来不及卸下盔甲就躺到了床上。

    这段时间项燕为了战事可谓茶饭不思,甚至有时还亲自带兵上阵。

    在精神紧张亢奋的状态下感觉不到劳累,此时战局一稳稍稍放松下来,阵阵疲倦和困乏就有若潮水般的涌了过来。

    这使项燕刚躺上床便昏昏睡去,甚至还打起了呼噜。

    然而不到一柱香时间,项燕就被一阵鼓声惊醒,他一骨碌从床上坐起,大声喝问:

    “哪来的鼓声?”

    不久就见项伯匆匆跑了进来,报道:

    “上将军,秦军来攻了。”

    项燕蹭的一下站了起来,下令道:

    “勿要惊慌,秦军不过是阻挠我等构筑工事罢了,准备迎敌!”

    也难怪项燕会这么想。

    因为很明显,如果秦军真有实力反攻的话就该在楚军城寨未修好时攻而不是等到现在。

    但项燕没想到的是,他面临的恰恰是秦军全力反攻。

 第二百二十八章 顺流而下

    战斗照例还是从投石机开始。

    木制城寨的好处是简单易造,缺点就是很难防住投石机的轰炸。

    秦军是兼顾楚军整条防线重点轰炸沙河岸。

    不过这里同时也是楚军防御重点,城寨多用了几排木栅层层支撑,沿河还设了许多箭楼。

    这地箭楼居高临下既可为陆地部队提供掩护又可封锁河道。

    然而秦军却在此处布设了上百具投石机,一声令下石弹便一波接着一波的朝木寨飞来,霎时就木屑乱飞惨叫不绝,便连那箭塔也被炸得东倒西歪,立于其上的箭手一个个掉了下来。

    这样足足砸了半个时辰,秦军才排着整齐的队形逼上前来。

    项燕这时才知道秦军不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