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来日方长,秦军自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沈兵打算将神武军扩编为一支五千人的骑军。

    这回就不需要这支骑军又会水战又会骑射了之前之所以要求黑甲军两者皆会为的就是灭楚。

    有句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沈兵想的比较远。

    楚国要是灭了,那燕国、代国、甚至齐国都不值一提,统一中原也就没什么难度。

    接下来就是北方匈奴的问题,也就是沈兵要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匈奴。

    对匈奴用什么战术呢?

    像蒙恬一样动用大量民力将各国长城连成一片?

    这或许有用,因为秦之后许多朝代都是加固、延长秦长城以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

    虽然还是没挡住的情况,但对中原的安定和盛世功不可没。

    不过沈兵认为修筑长城不必急于一时可以慢慢来,像嬴政那样大量征用百姓劳民伤财于是就成了秦灭亡的诱因之一。

    如果修筑长城不急于一时,就必须找到另一个有效的、可行的打败匈奴的方法。

    无需多想,当然是以骑克骑。

    而且还必须是骑射,也就是名副其实的骑兵而不是马背上的步兵。

    神武军就必须是这样一支骑兵。

    这需要时间训练,所以沈兵必须想在前面。

    兵源倒是很多,在杨端和的支持下他置下的骑兵任由沈兵挑选。

    沈兵不由大喜过望,他甚至都觉得这有些不切实际要知道这些骑兵可都是跟随杨端和多年的老部下,有许多是参加过秦赵大战,甚至还有赵国投降来的原北地精骑。

    插一句, !

    秦赵大战那是怎么回事就不用说了,赵国骑兵闻名于天下,能与它作战就算没有胜过也在其战术下磨练出了经验。

    北地精骑就更是长年与匈奴作战甚至将匈奴也能打趴下的精锐。

    如今杨端和居然愿意将这些老兵送给沈兵?

    这可是个大人情。

    沈兵当然不知道,杨端和这是在为他的将来作打算:

    现在给沈兵更多的帮助,将来沈兵上位后

    所以姜还是老的辣,沈兵虽然知道如何对付敌人为将来做准备,但对于这些内部的人情事故却是个愣头青。

    于是一支五千人的神武军很快就组建起来了,并且就在寿春城下训练骑射。

    不过沈兵在训练时却发现寿春城头有些不正常。

    这两日城头的兵士突然多了起来,而且还有人探头探脑的往城下的淮河张望

    那是楚军在估计淮河需要多少“草泥包”才够填出一条路。

 第二百五十章 将计就计

    沈兵没能由楚军这些小动作猜到他们的计划。

    但直觉却让沈兵感到事情不简单。

    沈兵第一时间就找到了杨端和,这其间还特意在南面观察了楚军城头一番,于是更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属下以为楚军有突围的打算。”沈兵对杨端和说:“而且应是从北面突围。”

    杨端和则不以为然。

    “我军随时可以通过浮桥增援淮北,楚军从南或是从北突围又有何区别?”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如此说来,楚军或有办法断我浮桥。”

    杨端和不由奇道:

    “浮桥在我两军的严密守护之下且有封江锁链,楚军如何能断我浮桥?”

    这话倒是真的,浮桥是南北秦军联系的枢纽,杨端和当然有所防备。

    木桩和锁链断了楚军水路方向的威胁,陆地上的城寨又绝了敌人进攻之路就连沈兵也一时想不明白楚军有什么方法能断浮桥。

    迟疑了下,沈兵就解释道:

    “这两日城北楚军骤然增加,且不时有人观察城下淮河。”

    “我大梁军不过区区两万人,若楚军能断浮桥且两面夹击北营,只怕”

    杨端和看了看地图,就点头说道:

    “也罢。”

    “副将若是有此担心,我便分出两万军力去北岸协防。”

    杨端和虽是不太相信楚军会进攻北营,但反正秦军在哪都差不多

    有浮桥在,秦军南营多一些可以增援北营,北营多一些就可以增援南营,于是分出两万去守北面也未尝不可。

    然而沈兵却又摇头拒绝了:

    “属下以为这未尝不是我等的机会。”

    杨端和不解的问:

    “副将此言何意?”

    沈兵解释道:

    “若楚军当真要从北营突围而我军却先行将兵力移往北营,如此便是打草惊蛇使楚军不敢突围了。”

    杨端和不由笑了起来:

    “不敢突围岂不更”

    接着杨端和的笑容就僵在了脸上:

    “副将的意思是,楚王负刍会在突围之列?”

    沈兵点了点头:

    “楚军若只是想要破北营或取我沈兵性命,何必如此大动干戈?”

    “属下大胆猜测楚军此举是为救楚王出城。”

    杨端和想了想就回道:

    “那楚王若是要出城,在我等还未赶到寿春前就该逃走,如何会等到现在?”

    沈兵也不多做解释:

    “不管楚军有何打算,反正无事,我等试试也无妨。”

    杨端和想想觉得也对,反正大军在城外围着也是无聊,就当演习动动手脚也好。

    于是杨端和就问沈兵:

    “那么以副将之见,我等该如何应对?”

    沈兵回答:

    “其实也简单。”

    “我等白日不增兵,每到夜里便暗自增兵,第二天天亮便再返回。”

    沈兵这么做的目的,为的就是让楚军不知北营的实力,以为北营还是只有两万大梁兵。

    杨端和想也不想就应下了,因为这的确就是小事一桩。

    于是这两夜,天色一黑两万秦军就悄无声息的通过浮桥增援进了北营,然后第二天天亮前又悄悄折返。

    沈兵及大梁兵则依旧我行我素平时该怎么做就依旧怎么做。

    带兵来增援的却是杨端和的部将李岩。

    原本杨端和不需要派李岩这个将军来,因为此时的李岩已是将军而沈兵依旧是副将,这会存在指挥上的问题:北营是听李岩指挥还是沈兵指挥?

    但考虑到北营一旦遭到进攻就很可能是敌人的两面夹击,所以北营实际上是需要两个人指挥,否则会手忙脚乱顾首不顾尾。

    另一方面,则是大梁军的军制与秦军军制及战术有很大不同秦军是简单的伍人一伍两伍一什,而大梁军则是根据鸳鸯阵进行编制。

    如此一来,只用一人指挥同样可能出问题。

    这也是之前杨端和让大梁军独自守淮北的原因之一。

    实战中大梁军往秦军队伍中一站,其它的不说,就连队伍都显得不整齐了。

    这并不是优点,但没有盔甲防护薄弱的大梁军也没办法。

    因此派李岩指挥秦军作战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过杨端和却给李岩一个命令:

    “一切事务听从沈兵安排,不得有异议。”

    李岩应声从命。

    此时的李岩是服气的。

    先不说沈兵在牵城水战中救了他一命其实牵城水战尽管沈兵救他一命李岩心下还是不服,他依旧以为沈兵不过是仗着点小聪明和运气而已,论资排辈何时才能轮到沈兵指挥。

    但是在沈兵设计突袭汝阴并以三千人力抗楚军七万大军后,李岩就知道自己确是与沈兵相去甚远。

    能设下引蛇出洞这等妙计便是有谋。

    能以三千军力抗楚军守住汝阴便是有勇。

    有勇有谋,他李岩凭什么看不起沈兵?

    心下虽是这么想,但好面子的李岩在面上却没表现出来,见到沈兵时也只是拱了拱手就算打招呼。

    不想沈兵却迎了上来,恭谨的施礼道:

    “属下见过将军。”

    “上将军曾问过属下希望谁来领军,属下便想此人非将军莫属了。”

    “如今当真是将军前来助我,属下便放心了。”

    这话让李岩有些意外。

    李岩之前对沈兵可没什么好脸色,若是让沈兵选的话怎么也不应该选他吧?

    不过想想,李岩又觉得沈兵说的是真话。

    因为众所周知此时的沈兵深得大王器重,便是杨端和也要让他三分,选个一同作战的将军又能算什么。

    想到这,李岩的面色当下就缓和下来:

    “副将过奖,李岩不过是莽夫一个”

    沈兵打断了李岩的话:

    “将军莫要如是说。”

    “将军带兵十余载对行军布阵研究颇深,属下早有耳闻。”

    “如今城寨安危便全赖将军了。”

    李岩赶忙回答:

    “副将无需如此见外,这本是我等份内之事。”

    语气和举止间立时就十分客气。

    古人其实很好骗,只要说几句客套话分分钟就推心置腹了。

    虽然也有像昌平君那种城府深的,不过毕竟是少数。

    沈兵这还不为了打起仗来彼此间好协同嘛

 第二百五十一章 陷阱

    沈兵对北营做了些安排:

    李岩的两万秦军布署到城寨的北面,也就是对外防御。

    大梁军则安排到南面对寿春防御。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沈兵猜此次突围若是没有便罢,有就一定是项燕策划的。

    这并不难猜。

    此时的楚国已处在“树倒猢狲散”的状态,各贵族人人自危只顾保存实力以应对将来秦军有可能的进攻,哪还会去想救楚王出来。

    有心救楚王的也就只有项燕了。

    话说这项燕也是一个木鱼脑袋,他项氏在江东呆得好好的却偏要趟这浑水?

    从楚国整体形势来分析,楚国各贵族最不应出力的就是项氏。

    因为项氏绝大多数的封地都在长江以东密林水网之处,如果说有还有别的什么封地,那就是在寿春旁给项氏建寨经营的一小块封地了。

    推荐下, !

    但这一小块封地便是不要又能如何?

    这封地设在寿春旁其实是有勤王之意,此时楚王都已被困,自然不需要勤王。

    秦军的攻势,应该是先夺淮北楚王的富庶之地再取淮南各贵族封地,然后才会将兵锋直指江东进入百越。

    甚至到时嬴政打不打百越都不要紧。

    原因是百越穷山恶水食之无味,此时甚至都不能算是中原嬴政就是在尚未打下百越时以为完成统一大业称秦始皇的。

    因此,项燕完全可以退回江东坐等秦楚大战,而项氏则保存实力或是考虑经营百越,到时秦军攻百越时就不只是“损失惨重”了。

    可这项燕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力保穷途末路的楚国,最后落下个兵败自刎的下场。

    此时的沈兵就在想:如果是项燕策划的这场突围战,那么定是有备而来。

    而他这“有备而来”的“备”,自然就是侦察清楚了秦军的情况,知道守在北营的是两万大梁军。

    另一方面,项燕又与大梁军打过仗这是发生在沈兵守汝阴时的事。

    项燕先是从项梁那了解到了大梁军的战法,接着就尝试着用长戟兵克狼筅。

    其结果是什么就不用说了,当然是以失败告终。

    因此,这一回项燕来战,其针对的也应该是大梁军的狼筅。

    既是如此,沈兵当然不会还傻到继续用大梁军拿着狼筅上,以李岩的正统秦军对项燕才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沈兵没有对李岩多说什么,只是交待了声:

    “若有战事,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