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工程兵-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两者都用,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就刚刚好。
所以两者当然是相通许多道理是能讲到一块去的。
愣了好半晌,扶苏才问了声:
“将军,接着我等该做何准备?”
沈兵想也不想就回答:
“采涅石冶铁!”
第二百九十五章 矿石
涅石其实不需要从太原开采。
太原距云中郡五百公里,虽说涅石挖出来就可以用几乎不需要成本,但如果从太原运的话少说也要十余天时间,运输人力及成本同样不小。
更重要的还是,若沈兵长期、大规模的从太原运涅石,那么用不了多久就会引起赵高、李斯的注意,自然就会查探于是徒增麻烦。
这可能导致沈兵无法保住秘密。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从云中郡往南一百多公里就到了河曲村。
河曲村之所以称河曲村,是因为黄河在这里几乎是绕了一个半圆然后再沿着原走势前行。
沈兵记得这里就是山西著名的河东煤田的最北端。
也就是说这下面肯定有煤,缺点一个是普遍较深,离地面足有十几步。
不过这算不上什么缺点,对沈兵来说就是多整点人一层层往下挖,几天的功夫就挖到煤层。
这么一来运输时间就缩短至两、三天。
对此扶苏还颇感讶异,问:
“将军如何知道此地有涅石?”
沈兵的回答是:
“之前听闻百姓说过,耕种时在这片地区耕出了涅石。”
“我等如今挖到涅石也不过是运气罢了。”
扶苏是半信半疑,但除了沈兵这说法外也没有其它合理解释,于是也就只能信了。
另一个缺点就是此处已属于雁门郡范围,沈兵这个北地将军若在这里有所动作就是越权了。
这解决起来也不困难。
沈兵只需找个借口向雁门郡郡守知会一声就可以了
“河曲村乃云中郡补给重地。”
“因担心匈奴骑兵偷袭、侵扰,是以在此驻兵三千以防不测!”
这借口合情合理,雁门郡郡守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同时这三千兵士驻扎在这里修筑城寨也不会引起别人怀疑。
只不过这修筑的城寨并不是为了防匈奴,而是为了在内部采涅石。
沈兵用的是大梁军,而且清一色的原魏国降兵。
之所以选择原魏国降兵,是因为沈兵要防的是李斯、赵高一干人。
而魏兵全都是沈兵和魏呴挑选的,不太可能会为李斯、赵高收买。
但沈兵也知道这事想瞒很困难有第三个人知道的就不是秘密了,何况还需要数千人开采。
所以沈兵还留了另一手准备做掩饰:将涅石普遍用作军民生火、取暖的燃料。
有一天赵高和李斯若是发觉异常,然后一打听,第一想法就会是沈兵采涅石不过是为了满足做饭、取暖需求而已。
这点十分正常,因为云中郡一带更多的就是沙漠和草原相间的地形,树木较少。
如果树木要留着制作器械、城墙,那么生火、取暖自然就要用涅石了。
于是云中郡上空立时就弥漫着浓重的烧煤味,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如此白天生火做饭,夜里取暖。
没习惯这种味道的沈兵一时被熏得晕呼呼的,气都有些喘不过来了。
不过为了将来的发展也只能忍上一忍。
尤其此时匈奴已经有要动手的样子
沈兵这边一放弃后套及九原,匈奴马上跟进,接着一路将交界线压到云中郡。
匈奴当然不攻城,匈奴不擅长攻城。
别说战国了,就算是到了蒙古铁骑游牧民族的颠峰时期同样也不擅长攻城。
蒙古人在大战略上玩的是利用其骑兵机动性在大纵深上的残破战术。
简单的说就是每到粮食收成的时候越过敌军的城池劫掠,能带走的就带走,不能带走的就烧光,甚至还突进敌人防线内部以“以战养战”的方式绕一圈再满载而归。
这样一次两次也许损失还能承受。
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该处历年来的作物都是有种无收,且在城外耕种的百姓还处于无保护状态被敌骑烧杀劫掠,百姓又哪能承受?
于是百姓为了活命只能不断迁出,没过几年城也就变成空城了。
中后期蒙古却不需这样做,因为在占领大片宋地掌控着许多汉人之后,就可以用汉人组建奴隶军让他们攻城标志着宋朝灭亡的崖山海战就是汉人张弘范打的。
此时的匈奴在战略上与蒙古初期差不多。
同样是以骑兵越过城池深入中原劫掠。
这或许不能说是“战略”,而是游牧民族劫掠的天性此时的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战略”为何物。
幸运的是匈奴表现得十分谨慎,他们只是派小队骑兵越过劫掠然后迅速返回。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之前多次中了李牧的埋伏,于是担心再次因此中伏打败仗。
另一方面则是此时还未到粮食收成的季节,便是大动干戈的南下劫掠也不会有多少收获。
因此沈兵这边也有了些准备的时间。
冶铁这事沈兵是交给弁和欠两人处理。
弁是寿春的铁官,沈兵见其有些能耐于是就带在身边以沈兵此时的身份想要几个人不算什么难事。
弁和欠两人各有所长:弁更擅长冶铁而欠更擅长铸造,再加上弁又从寿春带了一批徒弟来,于是这铁器的冶炼和制作方面就不成问题。
至于那铁矿石,沈兵就不用像涅石矿一样藏着揶着了,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向嬴政提出要求。
比如北地缺乏农具需要冶铁发展农业。
再比如为解云中郡守城之忧需要矿石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就像项燕守汝水防线时也要求汝阴、城父两城能自行生产装备一样。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 !
这其中尤其是箭矢,其是守城利器同时又消耗巨大,上万守军一次齐射就要射出万枚箭矢,若只靠运输的话会成级数的加重后勤负担且很容易造成守城危急
一旦箭矢用完而后勤没运上来呢?
又或是运输线被敌人截断或箭矢被敌人劫去呢?
因此对沈兵这要求嬴政没理由不答应,当下就派人将铁、铜、锡等矿石源源不断的运往云中郡。
较远的地区甚至运的不是矿石,而是炼好的铁、铜、锡地理位置较远运输不便,运矿石就太浪费运力了。
第二百九十六章 高炉
在准备这些的同时沈兵就在城内组织冶铁作坊。
冶铁作坊被沈兵置于军营中。
这十分罕见,因为此时各国包括秦国在内都不重视冶铁技术没跟上,铁制品只能用于农制,所以当然不受重视。
但到沈兵手里当然就不一样了。
之所以要置于军营中当然是出于保密。
为此沈兵还不得不将铁匠的家人一并带来并聚在一堆派兵士看住,这也就是别人所说的“人质”。
沈兵不想这么做,但一则是为了保护铁匠家人的安全,另一则也有以其为质的意思。
沈兵对铁匠是这么说的:
“铁器冶炼非同小可。”
“我等身处塞外与匈奴作战,一旦冶炼之术泄漏给敌方,中原便将有大难。”
“是以沈兵不得不小心行事,望诸位见谅!”
这话也说得通。
也就是这么严格保密防的是敌人、是匈奴、是外族。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得死命的防,否则这技术要是泄漏,匈奴造好的兵器、装备就用于攻打中原残杀百姓了
中原各国内部虽是斗来斗去的,但对于抵御外族侵犯尤其是残暴的匈奴这一点是从来都没含糊过,百姓也都是一致认同。
他们又哪里会想到,沈兵防的不只是匈奴,更是防赵高和李斯。
弁和欠两人初时没觉得有什么,他们甚至以为沈兵有些过于谨慎了。
因为匈奴大多逐水草而栖,既没有耕地的需求也没有铁矿,于是不会对冶铁技术有多大的兴趣
匈奴在兵器制作方面其实一直都依赖中原的铜、锡。
也就是说他们自己不冶炼,原因是没有冶炼的技术储备同时也缺乏开矿的知识。
他们通常是在边境用马匹、毛皮等与中原各国交换铜、锡,然后再以其为原料打制需要的兵器和装备。
因此,汉代名士贾谊甚至建议汉帝控制中原边境铜、锡流出以削弱匈奴战力。
这想法是很好:没有铜和锡,匈奴就无法制作更多的武器,于是就能轻易将其击败。
问题就在于它基本无法实现。
原因是匈奴对铜、锡的需求摆在那,如果中原控制其流出的话,就会导致匈奴铜、锡的价格飞涨原本一斤铜换一匹马,变成一斤铜换两匹马甚至更多。
而这匈奴的高质量马匹又是中原所急需,运往内地就立时就能卖上高价。
在这巨大利益的趋使下,中原不良奸商甚至百姓会疯了般不顾一切的往匈奴走私铜、锡。
最终结果就是匈奴还是能得到其所需的原料,只不过多损失些马匹及毛皮而已。
正如之前所言,这时期的铁器只能用于制作农具不能制作兵器,匈奴又不耕地,所以对铁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对铁没有兴趣,对冶铁技术当然也不会有兴趣。
了解这些的弁和欠就以为沈兵这么对匈奴保密冶铁技术就有些小题大作。
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
沈兵第一时间就给弁递上了几张图纸,说道:
“将高炉制成如是形状。”
“整体为扁圆,鼓风口位于扁平两侧。”
“且高炉下部的炉墙往外倾斜六十二度”
弁听着一脸懵:
“将军,何为六十二度?”
沈兵“呃”了一声,然后就拿出另一张图纸解释:
“我等可将半圆切分为大小相等的一百八十份,则每份为一度。”
“如此高炉各处向外的倾角便完全一致。”
弁听是听懂了,但完全不知道为何要费力这么做,只是糊里糊涂的“哦”了一声,然后带着求助的眼神望向站一边的欠。
他以为欠跟在沈兵身旁时间久一些,所以对这些会更有了解。
没想到欠也是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
他们当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都是汉代的冶铁技术。
高炉为什么要做成椭圆就不用多说了,是为了将空气鼓进炉心,这样既可以使炉内温度更高也可以使铁水中的碳尽可能多的被氧化。
至于要将高炉下部的炉墙向外倾斜,则是为了煤充分燃烧
在风力有限的情况下,氧气在高炉内和煤炭燃烧会产生可燃的煤气。
如果高炉下部没有向外倾斜,这些煤气就会沿着炉墙的上升气流迅速排出,这不仅是种浪费还会污染空气。
高炉下部倾斜就会改变内部的空气循环模式增加煤气与炉料的接触面积,于是这些煤气就会在炉内燃烧掉。
沈兵当然无法跟弁和欠解释这些东西,尤其这些还是古人在一次次实践中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才总结出来的,沈兵想解释也解释不清。
于是就装作没看到弁和欠脸上的困惑,问:
“可是制作此形高炉有难度?”
弁和欠赶忙回答:
“回将军,没有难度。”
“属下等定会按将军要求制作妥当。”
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