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基础上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并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发展工业不过区区数十年,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国就出现了。

    有这么好的成功经验,沈兵当然知道利用。

    于是发展北地经济时几乎就是照搬。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华夏是在一穷二白、技术落后的基础上,只能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技术。

    北地虽说是一穷二白,但有沈兵在就绝不能说是“技术落后”。

    甚至不仅不是“技术落后”,北地的技术应该是比其它地区先进好几级。

    再加上北地又有中原的支持且地方也小,于是速度可能要比华夏快得多。

    发展情况果然像沈兵想的那样。

    初时速度还比较慢,沈兵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许多百姓还有疑虑百姓大多祖祖辈辈都守着一亩三分地,从没有经过商,而现在要把晋爵换来的房舍和土地抵押出去经商,总觉得不塌实。

    但数十万人里总有几个大胆的,于是就有几人这么做了。

    整个程序都是在苍等工匠的指导下完成的,然后才一个多月就织出布来售卖并盈利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app, app  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其它人一计算利润,乖乖不得了,只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就能收回成本。

    于是后来者纷纷跟进,最后都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

    但沈兵也知道不能有太多人加入同一行,于是后面的审核资格就越来越严、抵押贷款也越来越难这其实就是一种调控。

    不过当然还有其它的经营渠道。

    舂米作坊和磨坊很快就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然后拉面店、水饺店接踵而至

    这个其实也是工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一座城市或地区若处于农业状态的话,这种饮食店数量很少。

    原因是家家户户都自给自足且生活紧张要精打细算,不会有人愿意到饮食店消费也消费不起。

    所以古时酒家都是针对过路旅客,也就是住宿和吃饭一体的。

    客人一进来,小二都会习惯性的说上一句:

    “客官,您是住店呢,还是打尖哪?”

    而像九原、云中两郡这塞外城池,基本不会有旅客经过,于是对酒家几乎没有需求。

    但若是工业发展起来就不一样了。

    原因是在这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工人。

    工人大量时间都在作坊里工作,许多人没时间做饭,于是就需要这种不带住宿只管饮食的小店。

    另外还需要各种生活用品

    这些东西如果作为农民的话,农闲时有大量时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但工人就没有这么多空闲时间同时也不划算。

    因为所有人都会算一笔帐:用制作竹筐或水桶的时间去工作,那或许能赚更多的钱。

    所以为什么要自己做而不直接买呢?

    于是接着各种生活用品店又一家家的开了起来。

    总之,工厂作坊大批量出现就会有一系列的需求。

    沈兵在这时又恰到好处的整出了钱庄,于是就带动了一系列的商品经济。

    一时北地以物易物或是商品买卖十分盛行,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样子。

    会有这结果都让直接经手的云畋始料不及。

    云畋不时感叹,这一辈子的经商都不如这几个月的经商成果,甚至还对家人说:

    “这才能称经商,我等之前不过是买卖!”

    这一天,在沈兵与云畋商量着将钱庄走出北地扩大到中原的时候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将钱庄散布到更多的城市才能真正让买卖更方便。

    这时仞就拿着一张情报匆匆进府激动的报道:

    “将军,齐王降了。”

    “齐国降了!”

    周围的侍卫久经训练此时已处变不惊,但他们虽是没有动作但眼里却射出激动和兴奋的眼神。

    原来,在秦、齐两军僵持的时候,嬴政派出使者告诉齐王建,说是只要齐王建投降就会给他五百里的封地。

    齐王建原本还在犹豫。

    但齐王建的舅舅同时也是齐国的相国后胜就在一旁劝说道:

    “大王,那昌平君降秦后得以制百越为安。”

    “有此先例,臣以为我等可降。”

    顿了下,又补充道:

    “若是不降,我军又岂能胜过秦军?国破家亡是迟早之事。”

    “至时大王可就”

    接下来的话后胜就不多说了。

    齐王建想想觉得有理,于是就不顾其它人反对开城投降了。

    齐王建又哪里会想到,这后胜其实是很早就被嬴政重金收买的内奸,之前说齐国不参与其它国家的争斗也是后胜,直到最后一刻齐王建还是相信他。

    齐王建也不想想,他又哪里是昌平君能比的?

    昌平君至少表面上是从未背叛过嬴政,而且百越还因地形及治理问题的确需要昌平君及项家。

    而齐王建却是废人一个,嬴政留他作甚?

    至于那五百里封地,就更是镜花水月。

 第三百四十六章 匈奴中兴

    其实齐王建的封地还是有的,但嬴政却给了他一片荒山,然后不留任何下人。

    确切的说不是荒山,而是有松树和柏树的山。

    其结果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没有一点生活能力的齐王建根本无法生活,最后活活饿死。

    于是就留下“王建失国,松柏苍苍”的诗句。

    其实齐国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嬴政最怕的是齐王建南下进军到淮河与昌平君形成呼应之势。

    昌平君之所以愿臣伏那是因为孤掌难鸣没有机会。

    若现在有齐国数十万大军与其背靠背,那带着项家乃至百越举事起来又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到时统一中原只怕又是遥遥无期了。

    但齐王建却错过了这个机会听信奸臣的建议,最终让齐国虽休身养息多年拥有数十万大军却举国投降。

    也难怪齐国百姓在齐王建死后会愤恨的编了首歌谣:“是松树?还是柏树?使齐王建迁往共地,还不是宾客招来的祸?”宾客指奸细。

    沈兵只是冷冷的点了下头,就示意仞下去。

    仞则问了声:

    “将军,不将消息传下去吗?”

    沈兵回答:

    “传下去吧!”

    于是,府外很快就传来一阵阵欢呼。

    军民们一声声的喊着:

    “齐王降了!”

    “齐国灭了!”

    甚至还有许多百姓敲锣打鼓的庆贺。

    之所以其它国被灭没有这场景,是因为齐国是七国最后一国。

    百姓以为此战之后就无仗可打了,于是奔走相庆。

    沈兵和云畋对望一眼,互相都看到了彼此的无奈。

    他们还想要更多的时间,但现在似乎越来越紧迫了。

    就在沈兵在北地发展的时候,匈奴冒顿也在巩固自己的势力。

    事实上冒顿已有些被沈兵吓住了。

    九原一仗后,中原秦军那恐怖的战斗力以及如雷霆般的火器让匈奴骑军个个心惊胆寒。

    以至于冒顿说要将战略方向北移时几乎无人反对。

    正所谓祸不单行,或许是听闻匈奴败于秦军之手伤亡惨重,而且又是新上位立足未稳,东胡就派使者来求千里马。

    东胡使者神态十分傲慢,他只微微向冒顿躬了下身,便仰着头说道:

    “我王得知头曼单于已死,他座下那匹千里马想必也用不着了。”

    “就送给我王罢!”

    冒顿左右闻言不由火冒三丈。

    如果只是来要马那还算好,竟然来要头曼单于生前的座骑?

    那是不是在暗示匈奴的领地和财物都是东胡的?

    于是纷纷怒目圆瞪手握刀柄,只要冒顿单于一声令下他们就马上上前将使者乱刀砍死。

    冒顿迟疑了下,就微笑着回答道:

    “不过是一匹马而已,若是使者想要,就牵去吧!”

    说着还真把那匹千里马送给了使者。

    冒顿还劝着左右:

    “难道我们要因为爱惜一匹马而与东胡作战么?”

    “这样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左右听闻不由无言以对。

    其实冒顿心里是清楚的,东胡一直以来都想吞并匈奴的领地。

    这时见匈奴新败且头曼单于已死,于是想乘此机会寻个借口把匈奴灭了。

    冒顿自知实力与东胡相去甚远,在这东胡有准备的时候匈奴是绝不可能赢的,于是就选择忍气吞声。

    冒顿是咽下了这口气,结果东胡那边却依旧不肯罢休。

    没过几天东胡使者又来了。

    使者这一回竟然来要冒顿单于的阏氏匈奴皇后:

    “我王听说单于的阏氏貌美如花,我王想看看,请单于允许我护送阏氏至东胡!”

    左右听了哪里还按捺得住,气得嗷嗷叫就要上前揍人,却又被冒顿拦住了:

    “不过是一名女子而已,不要因此伤了邻国的和气。”

    于是真把阏氏交给了使者。

    一回两回是这样,东胡就以为冒顿单于软弱可欺,于是就失去了警惕心。

    原本东胡和匈奴之间有一块长约一千余里的地方作为缓冲地带,匈奴和东胡都不可进入这片被称为“瓯脱”的地方放牧。注:匈奴语瓯脱为“弃地”之意

    有了之前那送千里马和送阏氏,东胡牧民就完全没把这约定当一回事,纷纷进入“瓯脱”放牧。

    冒顿也当作不知道无视,于是东胡以为这一次还是像之前一样有求必应了,又派出使者说:

    “这片瓯脱反正也没什么用,干脆由东胡将其利用起来,也好多养几头牛羊!”

    却没想到冒顿突然勃然大怒,骂道:

    “你要千里马就算了,要女人也算了。”

    “但土地是国之根本,连土地也想要,是想把匈奴逼上绝境吗?”

    二话不说把东胡使者斩了,然后用最快的速度组织起匈奴军队进攻东胡。

    不得不说冒顿这是把敌我的心理状态把握得刚刚好。

    对于匈奴而言,那是东胡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无理要求,最后甚至还要求土地这就让匈奴上下忍无可忍退无可退,于是憋足了一口气要去斩杀东胡。

    同时冒顿还玩了一个小把戏:

    千里马我可以无视。

    女人我也可以无视。

    但是国土,那是寸土必争!

    这马上就给所有人一种明君的感觉。

    于是部下个个生死用命敢于争先。

    反观东胡,却想当然的以为:

    要千里马对冒顿父亲的羞辱他可以忍。

    要阏氏对冒顿自己的羞辱他也可以忍。

    那么要这中间原本就用不上的土地又能算得上什么事?

    于是根本就没有准备。

    结果匈奴奔袭千里一路杀了进来

    这其实与游牧民族的报警设施不完备也有关。

    中原那是一处有险就点起烽火台报讯,游牧民族虽然也能以鸣镝未警,但这鸣镝能传的距离却十分有限。

    且作战地区还是适合战马长途奔袭的草原地区。

    冒顿又事先让人探明了东胡的指挥中心所在位置,于是率兵直插其要害一战而胜。

    这一战十分干脆的将强大的东胡打散了。

    东胡大多数马匹、财物以及百姓、奴隶都归匈奴所有,匈奴瞬间又强大起来。

    东胡残兵分成两支逃走,分别自称“乌桓”和“鲜卑”。

 第三百四十七章 骑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