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工程兵-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方面,就是在北地工作的这些工匠都是自由的工匠,他们随时可以不干也可以离开北地,接着就会把技术带到中原各地扩散开。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这次行到泰山的路上,沈兵发现水车是多了,但大多都还处在原始舂米阶段。
纺织作坊几乎没有,更别提火药。
沈兵猜,纺织作坊或许是因为手工业者抗拒的原因:若大批量纺织作坊出现,就意味着以纺布为生的手工业者全都要失业,所以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
火药则是因为中原内部已没有战争需求。
没有战争需求还发展火药做什么呢?
也许就是制成爆竹炸个响乐呵一下了。
同时嬴政也不希望火药的制作在百姓中大规模扩散。
他便是连百姓手中有金属、有钱都担心其会造反,要把金属和有钱人全集中到咸阳,又哪里会肯让百姓制火药。
北地需要制火药那是因为要用于战争抵抗匈奴。
而匈奴面对装备有“霹雳火球”的秦军却有生死存亡的压力,有很迫切的偷学的动力。
于是就出现此时诡异的一幕:
北地的技术不是往中原方向而是匈奴方向扩散。
沈兵只能一面命令王贲彻察奸细,其中尤其是火药作坊,另一面就带着扶苏匆匆往回赶
原本沈兵还打算在中原各地“招商引资”一番。
毕竟此时的北地需要一批有经验能起带头作用的作商人。
云畋需要在北地统筹大局,不可能亲自带着商队开往西域做买卖。
不过既然时间这么紧迫那就再说了,而且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因为商人的嗅觉总是最敏感的,有一天北地经商能有数十倍的利润,沈兵相信到时不用他“招商”,各地商人都会自觉的蜂涌进北地。
日夜兼程十余天赶回九原。
正如之前所方,九原因矿物丰富且地理位置居中,是北地军工生产的重心,火药、新铁作坊都集中在这里。
王贲皱着眉头向沈兵报告道:
“大将军,火药制法或已泄漏与匈奴知晓了。”
“匈奴手段了得,已有几名奸细在我等排查之前逃走。”
“且这些奸细在火药作坊务工已有些日子。”
沈兵无奈的点了点头,他最关心的还是火药。
因为冶铁匈奴没有基础,纺织也没条件这其中尤其是纺织,那得学会种植苎麻。
如果匈奴学会种东西了,那还能叫游牧民族吗?
那不就被田地绑在一个地方了吗?
而且光、热、水、土、地合适种植吗?
但火药就不一样了,这东西可以直接用于战场成级数的提高战斗力,匈奴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做到这一点,当然会克服困难实现。
沈兵不知道的是,此时冒顿正在为制火药发愁。
他是得到了火药的制法和配方没错,甚至奸细还带了些原料展示在冒顿面前。
然而,冒顿却被那些原料给晃了眼。
那什么硝石、硫磺、桐油、干漆、麻茹
冒顿连听都没听过这些东西,哪里又会知道怎么获得?
不只是冒顿不懂,放眼整个匈奴都没几个人会懂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根本不需要知道作物生长规律,当然也不会去了解土质、矿物,更不需要研究气候、天,于是在知识与发现方面比农耕民族要篑乏得多。
此时突然面对这些硝石之类的东西,在冒顿眼里这些不就是土吗?
硝石就是白色的土。
硫磺是黄色的土。
木炭是黑色的土。
这些土混在一块就能成火药?
来,我帐蓬下挖些土来试试
解释了老半天,冒顿才明白这些“土”可不是简单的颜色会对就可以,而是要开矿挖出来的。
可这一望无际的草原到哪寻找这些矿去?
其实蒙古高原是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地方,许多矿探明的储量居亚洲首位。
但那是在现代拥有先进探矿设备时的情况,此时的匈奴对脚下这片土地的了解,只怕除了它会长草、长树能养活牛羊之外就是一片空白了。
冒顿自言自语的说道:
“这该如何是好?”
“若只知制法却没有原料,岂非还是受制于中原?”
想了想,冒顿就咬牙下令道:
“先用牛羊毛皮换取原料。”
“再命人探矿,能探到多少便是多少!”
这探矿是用什么人就不用说了,自然是被俘虏的秦人。
甚至冒顿还决定派人偷偷南下进入中原,然后花重金请采矿工匠北上到草原探矿。
推荐下,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制高点
匈奴亲卫气势汹汹的向秦军逼近。
他们有资本“气势汹汹”。
要知道这里可是匈奴的地盘,到处都是匈奴大军,而眼前的秦军不过区区几百人那还不是轻轻松松就解决掉?
匈奴包括冒顿在内,都以为这几百秦军不过是混进阴山的小股部队。
冒顿心下还在暗自庆幸,这些秦军炸的只是火药作坊。
火药作坊炸了还可以再开设,不过就是几个帐篷一些奴隶而已。
他们要是带了“震天雷”将矿洞炸塌那就麻烦了。
然而,接下来的事实很快就让冒顿及匈奴亲卫感到大事不妙
秦军没有与匈奴缠斗,射了几箭之后就朝山上退去。
匈奴亲卫哪里肯放过他们,一边呼喝示威一边紧追,偶尔还有几名匈奴取下弓箭朝撤退的秦军射去。
但秦军在高处且手持方形藤盾,弓箭无法对其构成威胁。
然而匈奴也不急于一时,在后方不紧不慢的跟着,甚至还分成几个方向包抄。
因为他们知道,往高处走便是绝路,另一面是不可通行的悬崖峭壁,这些秦军是怎么也逃不了的。
但下一秒他们就发现自己错了。
因为他们翻过一座山头后就发现一座城寨出现在面前,两名匈奴兵士才刚探头就被秦军弩箭射倒。
冲在前头的匈奴赶忙朝跟在身后的醍醐且达报告。
醍醐且达是一名千夫长,也是冒顿单于的旁系亲属。
此时的匈奴总体上对“亲情”还不是很理解,这是还未开化的原始聚落的一个特点大家聚在一起生活像是个大家庭,于是直系、旁系亲人反而不重要。
当然,这其中也有明程度不够的因素在其中,要是读了圣贤书知道礼节之类的,就会有更强的亲情意识。
匈奴没有读书这种说法,他们的亲情更多的是原始的、适者生存型的亲情。
也就是会出于本能护犊,但也会因为营养不足出于适者生存的原因将体弱的抛弃甚至吃掉。
推荐下, !
所以历史头曼单于欲借月氏杀了自己的儿子冒顿,而后冒顿成功逃出杀了头曼,这其间冒顿还以自己的妻子当靶子训练亲卫
在中原人看起来很残忍且大逆不道,但在匈奴人看来却没什么大不了的。
冒顿时常研究中原兵法,知道的比较多些,于是也有了以旁系亲属为亲卫的习惯。
且达爬上山头一看,就感到不妙。
因为上方不只是一座城寨,另外还有两座城寨分别占据了山峰的制高点和要道。
不过且达还是没有迟疑,当下就命令部下分几部进攻。
开玩笑,自己带着一千人匈奴勇士,若是怕了这几百秦军岂非成为草原的笑话?
于是匈奴呼啦一声就分成几个部份往城寨攻去:
两支分别从正面牵制靠前的两城寨,另两支则由中路穿插寻找机会自后路包抄。
这是匈奴惯用的战术。
只不过更多用于骑兵而非步兵攻坚。
骑兵用这战术没什么问题,但是步兵攻坚尤其是攻打像这种形成“铁三角”的三寨也用这方法
中间那两路其实就是插进敌人的包围圈。
可想而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秦军没有将太多火力浪费在正面进攻的匈奴兵士身上。
这是因为匈奴兵士通常会带着一面圆盾,这圆盾是由牛皮制成匈奴不会冶炼金属所以青铜盾不多,牛皮质轻方便携带更适合骑兵使用。
这些牛皮盾能很好的防住秦军手中的弩箭。
其实这也是因为弩箭弹道较平直的原因,弩不像弓箭那样,可以朝天射箭矢自上而下高角度攻击目标。
弩弹道平直的缺点就是弹道更易估测更易被盾遮挡,正面攻击带盾目标很难有杀伤效果。
匈奴也是抓住这点才将主力用于正面强攻。
但很快就他们就发现正面强攻并不是什么好主意,因为秦军手中有“震天雷”
只要匈奴人一靠近城寨,头顶就会“哗哗”的抛下来一堆“震天雷”。
这些“震天雷”可不像弩箭一样那么轻松的估测弹道并且盾牌挡住了。
事实上,就算用盾牌挡住都没用。
挡住了它就掉在脚下,然后就“轰”的一声不仅将匈奴兵士炸飞还掀起大片的碎石往下飞射,只打得匈奴兵士一片惨叫。
从中路穿插的那队匈奴就更是惨不忍睹,他们遭到来自三座城寨秦军的360度无死角的火力打击。
弩箭从他们的侧翼、后背像蝗虫一样飞来,将匈奴兵士一个个射倒。
不过匈奴人也不愿就此服输,百夫长一声令下,他们就举盾围成一圈互相掩护继续前进。
他们知道自己很危险。
但同时他们又相信,只有牵制了敌人火力正面的进攻才有可能成功,战斗才有可能胜利。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想法距离事实太过遥远
“嗖”的一声,一枝铁弩箭疾射下来。
铁弩箭是由三弓床弩发射的,本身就得数十斤,而且自上而下射将下来这又哪里是匈奴手中的皮盾能挡得住的。
只听一声惨叫,被射中的匈奴兵士连人带盾被狠狠钉在地上,口中喷血的他条件反射的抱着插在腹部粗大的铁弩箭似乎想将其拔出体外。
但很快他就发现另一个更让其恐怖的东西:铁弩箭的箭杆上绑着一个巨大的“震天雷”,而且还冒着袅袅青烟
“轰”的一声,“震天雷”在匈奴盾阵中炸开,立时就将匈奴炸得一片混乱。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铁弩箭一枝接着一枝的射了下来,在一声声爆炸声中匈奴盾阵很快崩溃。
这时密集的弩箭又从三个方向往匈奴飞射。
秦军的战术很简单,用三弓床弩加“霹雳火球”破阵,再用强弩大面积杀伤敌有生力量。
匈奴被打得溃不成军,攻势只维持了盏茶时间就像潮水般的退了下去。
只留下一堆堆的尸体和来不及带走的伤者。
伤者发出一声惨叫和哀嚎,其中还有不少带着伤势努力往山下爬
但秦军没有给他们机会,很快就有几枝弩箭飞射过来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
第三百七十章 进退两难
只这一回小战斗,凶奴就死伤三百余人。
确切的说应该是死三百余人,伤者差不多都被秦军“清理”掉了,除非还有几个躲在暗处或是死人堆里没被发现。
但且达当然不愿就此罢休。
他心里盘算着,自己带领着一千亲卫,每次死三百人那可以打五次。
呃是四次还是五次?
且达掰着手指算了下,好像又不是四次也不是五次,同时也不是三次。
一凑不了整且达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