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这各国混编还让沈兵头疼一阵,没想到此时反而成了优点。

    这么一说,月氏各将领自然就没有问题了?于是纷纷同意投降。

    不过这丘就却也奇怪?他劝服置下将士投降,最后他自己倒是犹豫了?带着数百名亲卫退守南侧的山上据险而守。

    等沈兵赶到时?剺就报告道:

    “大将军,守在山上的说是月氏大将军丘就却。”

    “他想与大将军说上几句话。”

    沈兵正要上前?李岩就上来阻止道:

    “大将军,小心有诈。”

    “那几百人守在山上能算什么?我等一顿火球上去就将他们烧个精光!”

    沈兵摇头道:

    “此乃我等难得的机会?又怎可如此轻率!”

    这的确是个机会。

    要知道这是西域,距离中原数千里的西域。

    西域各国说到底与匈奴是敌人应该成为秦军的朋友,他们只是惧怕匈奴的威胁而不得不与秦军为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秦军也像匈奴一样动不动就杀?那岂非与匈奴没有区别?那西域各国为什么要与秦军结盟?

    所以此时的沈兵怎么也要做点“怀柔”的样子?不只是给月氏看,也是给西域各国看。

    说着沈兵就在剺及亲卫的保护下策马上前,朝山上大声喊道:

    “在下沈兵,见过丘大将军!”

    “大秦无意与月氏为敌,奈何月氏先杀我使节后占我肃州?沈兵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如今大局已定,大将军不如降了吧!”

    “沈兵一向敬重大将军?此番必不会多加为难!”

    这只是句客套话,其实在此之前沈兵根本就连丘就却这名字都没听过。

    剺作为翻译将沈兵的话传了上去。

    接着丘就却回喊道:

    “要我投降?需有几个条件,不知大将军是否同意?”

    沈兵回道:

    “若是沈兵能做到?定当尽力。”

    丘就却说:

    “一?不得借我去劝降月氏兵将。”

    “二?不得借我害大王。”

    “三,丘就却降了后不会提供任何情报。”

    “若大将军不答应,丘就却便自刎在此以谢大王!”

    沈兵一听,就觉得这丘就却有点意思。

    他不但想得比较远而且还比较仗义,不愿因他的投降而给月氏或是月氏王带来损失。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第二、第三沈兵或能答应,只是这第一……”

    丘就却当下就“哼”了一声:

    “我丘就却宁死也不会做对不起月氏之事,大将军却是看错人了。”

    “你我就谈到这吧!”

    沈兵赶忙回答:

    “且慢,丘大将军可有想过此时在肃州的一万部下?”

    丘就却回道:

    “想过又能如何?”

    沈兵回答:

    “你部尚无人能逃出包围前往肃州示警。”

    “而我军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包围……”

    这也是沈兵走了两日就发动反攻的原因。

    从肃州起行军两日不过一百里,反攻时步兵只要一日一夜不眠就可以返回肃州……

    沈兵接着说道:

    “丘大将军当知此战肃州必败无疑,沈兵其实不需丘大将军前往劝降也能获胜。”

    “然沈兵不愿你我徒增伤亡却让匈奴坐得渔人之利,是以才希望丘大将军能前往劝降!”

    “若丘大将军不愿如此,那么沈兵就只有……”

    这话说的合情合理,且是站在月氏的角度考虑,丘就却一时无言以对。

    且想想还真是。

    月氏原本与匈奴是敌人,现在却被匈奴裹挟了与秦军大战,而匈奴却在一旁观望……

    想到这丘就却不由叹了口气,道:

    “大将军所言有理,丘就却服了!”

    说着就命左右亲卫放下武器投降。

 第三百九十九章 肃州

    丘就却一降,肃州的一万月氏骑兵便兵不血刃的归降了秦军。

    当然,沈兵是先将肃州包围之后再让丘就却去劝降的。

    此时的肃州已没有城寨……秦军从这里撤出时已将城寨烧光,于是月氏骑兵只能在河边扎下帐篷。

    这对秦军来说就是降低了包围难度,他们只需要偷偷的渡过河然后将桥一封锁,月氏骑兵就只能望河兴叹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前一日月氏大军还在追逐秦军,今晨一早醒来秦军就已经在自己后方并封锁了退路。

    这时丘就却就骑着马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他对肃州的部下喊道:

    “月氏此次与秦军作战实属受匈奴胁迫的无奈之举。”

    “如今我等败局已定,将士无需以死相搏,快快降了吧!”

    月氏与匈奴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此次匈奴与月氏结盟之事,原本就有许多将士不服,只是大王的命令才不得不从。

    如今听丘就却如此说,再加上也的确被秦军包围没有退路,于是就只能投降了。

    此战秦军共俘虏了月氏骑兵近两万,战马三万余匹牛羊五万余。

    这牛羊看起来很多,但其实并未缓解秦军的粮食危机。

    原因是俘虏也要食物……两万俘虏五万牛羊,这些缴获的牛羊平均给俘虏也就每人两头半,就算省着吃能撑上一个月也了不起了。

    所以到头来秦军或许还要倒贴粮食。

    王贲甚至还有些想法,他私下低声向沈兵建议道:

    “大将军,我等全军不过三万余人,而月氏俘虏就近两万。”

    “再加上食物不足,若是作起乱来……”

    沈兵知道王贲这话的意思。

    正如之前所言,秦军将领大多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心狠手辣,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王贲也不例外。

    此时秦军虽说接连大捷重新夺得了肃州,但其实却是危机四伏:

    月氏还有四万精骑,匈奴还有十万骑虎视眈眈,内部又有两万月氏俘虏……等有一天他们发现秦军粮食不足供应不上的时候,或是到了要饿死的时候,他们谋反作乱是理所当然的。

    既是如此,那迟断不如早断,将这些俘虏尽数坑杀或斩首,一来可以立威二来也省些粮食。

    但沈兵却不是这么想的。

    无论如何就算秦军最终从河西败退这些俘虏也杀不得。

    因为一旦将这些俘虏杀了,那么西域其它国家会怎么看秦国?往后还有哪国敢投降秦军与秦军结盟?

    到时若西域与匈奴联合起来将秦军赶走……后悔就来不及了。

    从这一点来看这王贲虽说是个将才,但战略眼光上还有所欠缺需要更多的磨练。

    沈兵回绝道:

    “我自有分寸。”

    “独轮车是否够数了?”

    王贲回道:

    “禀大将军,已够数了。”

    “我等还多制了一些以便损坏用于替换。”

    沈兵点了点头,就将目光转向了地图上的沙州。

    此时进攻沙州正是时候……月氏三万大军全军覆没,要守三危山就必须加派援军,于是沙州内部便剩不了多少兵力。

    于是沈兵不再迟疑?命令部队稍事休整补充饮用水之后就赶着羊群往沙州方向开进。

    肃州由一万秦军驻守?他们的任务是守住肃州同时看住两万俘虏并与俘虏一起重建肃州城寨。

    沈兵则率着主力浩浩荡荡的朝沙州开进。

    秦军是沿着祁连山山脚前进的。

    之所以要沿着山脚走,是因为担心遭到匈奴的突袭……

    应该说在这时候就最是游牧民族发挥其骑射长处的时候。

    肃州距沙州八百里?秦军又缺乏补给?派出骑兵跟着秦军沿途骚扰,等秦军赶到三危山时岂不就成了疲军?

    到时别说进攻三危山进攻沙州了?不被匈奴月氏联军包围就不错了。

    但月氏却显得过于保守,其竟舍弃了骑兵机动骚扰的长处而在三危山构筑防线……虽然其有险可守但防御可不是月氏骑军之长。

    匈奴则会比月氏聪明得多?沈兵相信他们会知道对秦军实施骚扰。

    秦军沿着祁连山山脚前进就可以很好的避开匈奴的骚扰……无论什么时候秦军的左翼都是安全的?同时休息时也可以在山上据险扎营,匈奴骑兵在平原或许是王者,但在山地却只有被撸的份。

    然而沈兵没想到的是,匈奴居然也没有出击?他们只是派出少数骑兵远远的跟着?然后偶尔靠近一下还没进入秦军射程又飞快的循走。

    沈兵初时还道匈奴是在玩什么计谋,或是在前方布下了陷阱。

    想了想才明白,匈奴这是坐山观虎斗:

    如果匈奴出手的话,那么就变成了匈奴与秦军大战。

    匈奴以十万对秦军三万,还是机动性强的骑兵?也许能赢了秦军或者像沈兵说的那样将秦军拖成疲军。

    但这对匈奴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它更希望的是秦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一路赶到三危山发起猛攻,最好还能打到沙州……等到秦军成为强弩之末时?匈奴再来把月氏和秦军都收拾了。

    王贲也看出了这点。

    他对沈兵说道:

    “大将军,此战极为凶险。”

    “我等便是赢了月氏?只怕也要再战匈奴!”

    沈兵只是“嗯”了一声,颇有深意的回答:

    “所以才要独轮车!”

    王贲了然的点了点头。

    另一面的月氏王果然就像沈兵想的那样?在得知丘就却及三万大军被秦军击溃后?马上又从沙州增派了三万大军补充到三危山。

    同时月氏王还派出使节向匈奴右贤王求援:

    “秦军来势汹汹?我三万大军已全军覆没,望右贤王侧击秦军以阻其锋锐!”

    右贤王听闻这话都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这时的熏狁都有些奇怪之前月氏为什么会是匈奴的对手而且还是大敌。

    不过这似乎并不奇怪,匈奴在未击败东胡之前也不过拥兵十余万,这十余万还有同时应付东面的东胡及西面的月氏,又哪里能像今天这样拥兵三十余万俯视月氏。

    熏狁心下虽是不满,但嘴里却没这么说,他对使节说道:

    “告诉你们大王,三危山便是秦军的葬身之处!”

 第四百章 三危山

    今天有事只有一更,明天补上。

    ————————

    三危山位于沙州东南五十里处,因为三峰危峙故名三危山。

    古诗有云:“座镇敦煌第一山,谁移泰岳到阳关”。

    此山连绵一百二十余里,成为沙州面向河西的一道天然屏障。

    这或许也是月氏宁愿驻守沙州也不愿进入河西的原因之一……有此天险可守又有绿洲可生存,又何必进入河西与敌争夺贫瘠之地?

    秦军是在收复肃州后十五天才赶到三危山。

    一赶到山危山秦军就在山脚下修筑城寨并建造投石机采石制作石弹。

    李岩见此不由眉头大皱。

    从一开始他就不赞成进攻沙州。

    确切的说,李岩是不赞成进攻三危山。

    因为他在此之前已探明这三危山奇峰险峻易守难攻,许多甬道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别说是三万精兵驻守此处了,便是只有三千精兵秦军都极难攻破。

    相比起面对三危山,李岩宁愿面对匈奴的十万骑兵。

    李岩是这么对沈兵说的:

    “大将军!”

    “若匈奴于路上不对我军实施骚扰,属下以为其亦不会全力阻挡我军。”

    “我军可借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