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重要的还是……

    沈兵对王贲说道:

    “校尉当知我等在西域的敌人不只是月氏一国。”

    王贲点了点头:

    “据闻西域有三十六国之多,若各个都如月氏一般,却是实力不俗!”

    沈兵笑了笑。

    这倒是王贲高看这西域三十六国了。

    这其中许多国家其实就像蒲类那样只有几千人马,更少的只有几百兵甚至几十兵,比如车师都尉国,就只有40户人家,333口人,兵84人。

    不过沈兵当然不会说这些,否则一说就要被问是如何知道的。

    沈兵举杯敬了下王贲,又接着说道:

    “校尉要知道,这西域三十六国却在盯着我等的作为。”

    “如若我等以高压法政据月氏为己有,那么三十六国会如何看待秦军?”

    “这三十六国又会选择匈奴还是我军?”

    王贲不由“哦”了一声,点了点头道:

    “大将军所言极是。”

    “若我等强行据月氏为己有,三十六国便视我等为虎狼。”

    “于是其不仅不会助我讨伐匈奴反而会如月氏一般与匈奴结盟。”

    沈兵点头道:

    “是以我等才不可轻易称王。”

    “反之,若是我等将王位让出……”

    “则不仅可以让月氏王感恩,还可尽收三十六国人心。”

    “校尉以为然否?”

    王贲拱手道:

    “大将军心思慎密,属下佩服。”

    这是勿庸置疑的。

    虽说秦国对月氏乃至三十六国都有制度上的优势……正如之前所言,秦国是半封建半奴隶制,而西域则是奴隶制。

    西域寻常百姓肯定是更愿意成为秦国的子民拥护秦法。

    问题就在于此时的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觉悟也不高,很容易受欺骗受蒙蔽。

    换句话说,西域百姓其实是在贵族的控制之下。

    这样的社会其实是存在一个“教育权”的矛盾:

    教育权如果下放,百姓变聪明会思考了,有自己的想法变聪明了,就不会甘心成为奴隶受人压迫,于是贵族就无法控制。

    教育权若不下放,百姓更笨更容易控制,但国家和社会却无法进步。

    因此,现代社会看一个国家和社会是进步还是落后的,其实很简单,就看有没有实行全民教育就够了。

    就别说古代了,就算现代社会也还存在类似的问题:

    高种姓和贵族阶层为了能更好的奴役低种姓,必须让百姓处于愚钝状态,于是高文盲率就没人真正去关心,也没人去解决这个并不难解决的问题。

    反过来,超过50的文盲率又限制了这个国家的发展。

    于是整个社会就进入一个几乎可以说是无解的恶性循环。

    这些问题,是不可能因为它挂了个“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这个羊头就自行解决、自动变好的。

    可笑的是,这么一个落后、封建的国家和社会居然是西方标榜的“榜样”……

    沈兵此时面对的就是一堆这样的国家,也就是由贵族阶层控制、洗脑、蒙蔽着百姓的国家。

    所以,想要从中得到利益。

    沈兵最先要考虑的当然不是寻常百姓,而是那些控制着百姓的贵族。

 第四百零六章 市场

    这说起来有些讽刺,沈兵想将西域的奴隶解放出来,其结果却是会遭到这些奴隶的进攻……

    因为这些奴隶不只是行为,思想也被贵族所控制。

    这也是汉朝时设在西域的都护府总是被西域百姓围攻的原因之一……

    西域都护府是汉设在西域的最高机构,负责在西域筑长城、屯田,乃至将先进的屯田技术教给当地百姓。

    这些当然是好事,当地百姓学到了屯田技术增加产量,甚至将他们奴隶的身份变成农民……农民虽然依旧是受压迫阶层,但无疑比奴隶要好得多,百姓没道理不拥护。

    问题在于这一来绝大多数西域百姓就都希望成为大汉子民,这直接动摇了西域贵族的利益。

    于是贵族就找这样那样的借口蛊惑百姓,基本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百姓便群起而攻之。

    因为知道这些,所以沈兵只能先从这些贵族的利益出发而不是百姓。

    王贲似乎也想到这些问题,于是就皱着眉头问:

    “大将军,你就不担心那丘就却……”

    虽然王贲没有说下去,沈兵却明白他的意思。

    丘就却手里如果握着兵权,那自然不会甘心总是为沈兵所用。

    沈兵回答:

    “所以他身边的亲卫才是我们的人且限制其行动。”

    “调兵谴将之类的事,自然须得我等同意。”

    王贲点了点头,这实际上就是把丘就却软禁了,然后再借丘就却之口发号施令指挥月氏大军。

    但王贲又说:

    “只是这也并非长久之计,时日一久……”

    对于这一点沈兵则完全不担心,他笑了笑回答道:

    “大秦以军功晋爵论赏,而月氏则是贵族子弟独占功劳。”

    “大秦百姓只需遵纪守法便能安居乐业,月氏百姓则是为奴为婢苦不堪言。”

    “所以这‘时日一久’,应是月氏贵族而非我等担心才对!”

    “校尉以为然否?”

    王贲这才疑虑尽释连连点头称是。

    道理其实很简单。

    此时沈兵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只有一个原因:西域百姓不明真相易受贵族蛊惑蒙蔽。

    既是如此,那随着月氏军民与秦国军民交流增加,“时日一久”之后百姓就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比如平时闲聊就会说到彼此有什么什么好处。

    那月氏军民肯定比不了,接着就一传十十传百……那时秦军再要将月氏贵族甚至西域贵族废除就容易得多了。

    因此,要想两地有认同感并促进和平的统一,民间百姓的交流相当重要。

    此事就此告一段落。

    似乎所有人对沈兵这安排和做法都很满意。

    对丘就却而言,虽然亲卫被换成了秦军兵士且自由受限权力受限,但他原本是战败的降将,原本只想着能活命受到较好的待遇就不错了,谁想现在居然还能成为月氏王!

    这幸福感有如从地狱升到了天堂,那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当然对沈兵充满感激且尽心尽力为秦军做事。

    至于月氏军民……月氏王依旧是月氏人,而且还是声望较高的丘就却大将军,这从感情上就更容易接受。

    同时在如此强大的秦军的统治之下,对他们来说也更有安全感。

    对贵族而言:沈兵既没有动贵族也没有改制度,充分保障了贵族的利益,原本担惊受怕的他们也是暗松了一口气。

    于是沙州的局势和秩序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一场灭国之战的交接就有如换一个月氏王般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

    沙州站稳脚跟后,沈兵第一件事就是飞鸽传书到河套,让秦军已准备好的商队出发。

    事实上在此之前秦军的商队已经出发了。

    只是因为不确定秦军是否能在沙州取胜,所以商队只行进至西套并在那里等待。

    此时沈兵一将战胜的喜讯传回去,这支商队马上就从西套出发前往沙州。

    两千多里,大概四十天左右就到了,沈兵这边也要做好接受这些物资及进行贸易的准备。

    这方面沈兵尽数交给丘就却去处理。

    有句话叫“枪杆子才是硬道理”。

    所以沈兵知道只要在军权上对丘就却进行有效的限制,其它权力视情况放宽没多大问题。

    何况丘就却对沙州的情况及贵族中的人脉也广得多,处理这些事应该得心应手。

    事实也的确如此。

    丘就却第一时间就在沙州开辟了一个专门用于接待秦军商队的存储和留宿区。

    这时沈兵甚至都有些羡慕游牧民族了,因为他们所谓的开辟一个地区就是搭起一个个帐篷,几天就完事。

    如果说有什么防护的话,那就是用栅栏将这片地圈起来。

    这要是秦军来整,少说也得几个月甚至更久才初具规模。

    另外,丘就却还在新区与沙州城之间建立了一个交易市场。

    这一来中原商队与沙州之间的交易就方便了……之前中原绸缎换东西会有很多麻烦,主要是因为月氏没有自己的货币通常是以物易物。

    若是一匹绸缎拿出来换香料……所有的香料都不够半匹绸缎怎么办?裁成两段?

    另外还有物品分散的问题,中原商人要换到中意的东西往往要将沙州逛上一遍甚至有时一遍还不够。

    这其间难免就会起争端、语言不通、纠纷等问题。

    丘就却在中间建起一个市场就方便多了。

    中原商队将绸缎、布匹等运到市场,月氏人则将各种各样的特色产品运来,在市场明码标价还有人管理以及处理纠纷……极大的减少了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

    更有甚者,丘就却还乘势组建起了自己的商队。

    丘就却是这么跟沈兵汇报的:

    “大将军。”

    “月氏并不富足,中原商品一批批运来,本王恐月氏无法尽数换足!”

    “以本王之意,不若由月氏组建商队将换来的物品运至西域。”

    “于是月氏又可自西域带来更多中原所需……”

    沈兵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往西那就是要经过荒漠地区,是要用骆驼运输而且需要经验。

    这不仅可以增加月氏的财富同时也可以以接力的方式打开西域的市场将秦国的影响力延伸出去。

 第四百零七章 骑军

    推荐一本朋友的书:《秘战无声》,喜欢谍战的兄弟可以关注一下。

    ————————

    当然,不只是月氏商人有兴趣去西域经商,中原商人也同样可以。

    据说沙州商人之后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每次以沙州为起点起程赶往西域前,因为要跨过一片凶险的沙漠地带。

    为了祈福,于是成行之前都会在山上凿洞窟建佛像,回来之后便可还愿。

    时日一久,这洞窟就越来越多,就成了现代著名的“莫高窟”。

    由此也可知沙州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在沙州补水补粮做好准备再出发,以古时的条件想要到达西域几乎不可能。

    这些事沈兵就没多管,他更多的是做军事上的打算。

    骑兵瞬间就多了五万,而且还是擅长骑射的月氏骑军。

    首次检阅,沈兵见这些月氏骑军士气高昂军容严整,就知自己的做法没错了。

    现在能指挥得动而且能较为放心的指挥这支军队,有相当一部份原因是让丘就却当了月氏王,否则这些月氏骑军看沈兵的眼神只怕就是充满了怀疑、戒备和抗拒,而不像现在这样期待中还带着敬畏。

    沈兵不知道的是,这些骑兵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一方面的确有月氏王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秦军刚刚将他们打败,而且他们还败得心服口服。

    游牧民族通常有个习惯,那就是敬畏强者。

    如之前所言,这是一种原始的、本能的,一种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

    就像狼群以最强壮的狼为王一样,月氏人认为屈居强者之下也是理所当然的。

    何况秦军还是以不到四万的兵力十分干脆的击败了月氏七万大军。

    更让月氏心惊胆颤的还是……秦军那有如变魔法般的又是“霹雳火球”又是“毒烟”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