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个,则是教官有一定的晋升权:在训练中谁优秀就升谁为伍长、什长,甚至屯长、百将。

    月氏贵族是不将这些基层军官放在眼里的,他们要当就当五百主或是二五百主及以上。

    问题在于……

    若这些基层军官都由教官任免,那么他们自然而然会有种受赏识的感恩之心,到时他们更愿意听提拔他们的教官还是不可一世的贵族?

    做月氏军是奴隶,秦军就是自由人可以以军功晋升封赏。

    那么月氏军更愿意选择前者还是后者?

    所以沈兵这么做,其实就是从基层慢慢将其挖空。

    可以想像,用不了多久,月氏军就会被沈兵牢牢控制在手里甚至被同化成秦军,到时丘就却想要兵权都拿不回去了。

 第四百一十一章 铁芯铜炮

    古时制炮从技术上来说其实比制枪容易。

    原因是火炮可以用厚厚的铜、铁堆使其没那么容易炸膛,而火枪要求单兵携带,所以要求重量轻,这决定了枪管不能太厚,于是炸膛就是常有的事。

    以至于制枪时不得不先铸成整根铁棒然后用钢钻慢慢钻,往往一个工人长达数月时间才能钻出一根合格的枪管。

    火炮就没这么麻烦了。

    最原始的火炮就是直接用泥土做成炮模胚子,然后将铜水浇铸进去,冷却后取出金属管,再用铜箍或铁箍一圈圈的箍在炮管和药室周围就可以了。

    当然沈兵要制的火炮不会这么原始……

    这种原始的火炮同样存在炸膛的问题。

    沈兵是让铁匠将火炮铸成两层,内层是铁铸,用的是新铁。

    目前沙州还没有新铁,不过这问题不大,沈兵直接将月氏几个冶铁作坊划到秦军置下,包括作坊的工匠。

    然后将高炉推倒制上水车就成了。

    至于煤,倒不是必须的。

    事实上用煤炼铁并不能提高铁的质量,而是能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此时沈兵制炮用的铁不多,用碳完全可以解决。

    负责这些冶铁作坊的是个叫铭的秦人。

    其实也不知道他算不算秦人。

    他与往利清一样,在父母一代被月氏所俘,于是自小在月氏长大,生活习惯等都与月氏人无异。

    因为铭会说中原话,于是月氏王就让他负责管理那些来自中原的铁匠。

    铭第一时间就与沈兵套近乎:

    “不知大将军却是何方人氏?”

    “属下父母乃咸阳人,因与月氏经商被劫所以才流落至此。”

    “属下一心向往秦国却无法逃脱,今大将军前来也算是让属下得偿所望了!”

    沈兵不置可否。

    因为他知道如果这个铭在月氏能混到负责月氏冶铁的位置上,那就是深受月氏信任的。

    若深受月氏信任就必然以各种形式向月氏王表过忠心,此时他说一心向往大秦……也就不太可信了。

    但沈兵却不管这些。

    因为沈兵已经交待了王贲,所有被纳入秦军置下的铁匠,其家人也一并搬来在秦军的严密看管之下不得出营半步。

    对于这一点沈兵可不敢马虎,因为仅仅只是新铁技术就是大事了,再加上火炮技术那还了得?

    既然铭已经被看住,那么沈兵也就无所谓他所说的“一心向往大秦”是真是假了。

    沈兵将火炮的草图递给了铭,说道:

    “铸造这种铜炮可有难处?”

    铭一看,就胸有成竹的回答道:

    “不难,不难!属下马上为大将军制作!”

    的确不难,它说到底就是根铜管。

    确切的说是外层铜管内层铁管,只不过需要在药室处留个火门供点火用而已。

    沈兵问了声:

    “要多久可以制成?”

    铭计算了下,就回答道:

    “若是要以新炉制新铁浇铸,只怕需要一个月后才能制成!”

    沈兵点了点头:

    “制二十门,另外再以新铁制出弹丸!”

    铭应了声就退下了。

    这铁芯铜炮是清朝才有的东西。

    只不过清朝制炮是像制枪一样用整根铁柱钻出炮膛的。

    这样造出的炮更坚固精度也更高,缺点是耗时极长。

    沈兵此时不需要这样的精度和寿命,就用浇铸的方法快速成形。

    浇铸的缺点是易炸膛,铁芯铜衣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少炸膛的风险……两者一结合,就得到一款能快速制作性能又不错的火炮。

    之所以铁芯铜衣能减少炸膛风险,是与火炮使用时受热膨胀有关。

    如果炮身全部由铜制或是铁制,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炮管受热不均,发射之后热量总是由内往外扩散。

    若将炮管分为内壁和外壁的话,内壁的受热永远比外壁多。

    于是内壁受热膨胀更大形成一种张力,硬生生的将外壁撑开。

    若要认真分析的话,这其中还有内外壁相同夹角下弧长不同的问题:

    内壁距离圆心近,只要受一点热量膨胀很小的一点长度,外壁就需要膨胀几倍的长度才能与其相适应。

    其结果就是发射几枚炮弹之后外壁就会产生许多肉眼无法看到的裂纹,若裂纹不多还好,但随着数量越来越多并且最终连在一起……这时再发射炮弹就“轰”的一声炸膛了。

    这就不是单纯堆铜堆铁就能解决了,甚至堆更多的铜铁将炮管做粗,其内外壁受力不均的情况就越严重。

    现代解决这问题的方法,是使用“单壁自紧”的技术。

    简单的说,就是让内壁一生产出来就相对外壁处于更紧缩密度更高的状态,其受热膨胀就恰好与外壁的膨胀相适应,于是就不易炸膛。

    这技术说起来简单,但在现代却是全球能掌握的都没几个国家,日本就因为没有这技术而坦克炮管不得不从德国进口。

    即便如此,日本还能自吹自擂每生产出一款坦克便称其为“亚洲第一”……

    铁芯铜炮之所以不易炸膛:

    一是因为铁本身的特性就是韧性和张力更好,不像青铜那样脆而易折。

    更重要的是铁与铜的膨胀系统不一样。

    铁的热膨胀系统是122,而铜的热膨胀系数是175。

    于是这种内铁外铜的特殊结构,炮管受热膨胀虽说不能达到“单壁自紧”那样相适应,但却能成级数的降低了炸膛的风险。

    这事沈兵就交给王贲监制。

    王贲是法家出身,心狠手辣不说办事还十分严谨,沈兵可以放心。

    只是王贲却对监制火炮颇有微词:

    “大将军,我等正苦寻如何进军西域,制作这铁管又有何用处?”

    “难道它能助我等破匈奴不成?”

    沈兵笑着回答:

    “却是让校尉猜着了,这铁管正是用来破匈奴的!”

    王贲满脸写着不信:

    “这铁管……可以破匈奴?”

    “大将军莫要说笑了!”

    沈兵只是笑了笑没有多做解释。

    许多事想解释也解释不清。

    比如跟王贲说这铁管能将实心铁弹打出数百步远……那就更是超出他能想像的范畴。

 第四百一十二章 信

    火炮的铸造进行得很顺利,这归功于铭会知道统筹分配。

    在新铁还没冶炼出来的时候,铭就先用青铜制火炮的外层。

    不过在这其间来自中原的商队就赶到沙州了。

    商队带来的不仅有大量的丝绸、布匹,还有欠的冶铁团队及火药原料。

    沈兵没有多想,马上就让欠的团队接手制作。

    市场贸易却进行得不太顺利。

    这并不是说月氏人不喜欢丝绸。

    事实上丝绸这东西不管到哪都会受到追捧。

    问题就是丝绸太贵了,一匹丝绸运到沙州就可以换两到三匹马……寻常百姓哪里能拿出三匹马来享受丝绸。

    所以只有月氏的贵族换得起,这其中甚至包括丘就却,他就一口气换了五十匹丝绸用于制作衣物。

    然而能换得起丝绸的贵族毕竟是少数。

    中原商队带来的数万匹丝绸却不是月氏贵族能消化得了的。

    百姓交换更多的却是布匹。

    虽然它在沙州也能卖个好价钱,一匹布可以换得一只羊,但跟丝绸相比却差了许多。

    沈兵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状况:

    沙州通往西域的道路被匈奴切断,于是沙州的月氏商队即便想做丝绸生意也不敢购买……

    做买卖这东西,就必须低价买高价卖出才有钱赚。

    如果丝绸无法运至西域而只能在月氏售卖,那其实没钱赚。

    商人都不傻,都等着看形势。

    由此沈兵也可以看出,其实月氏百姓对秦军能突破匈奴的包围不是很有信心。

    若月氏估计秦军能击败匈奴打通前往西域的商路的话,那么就会乘着这丝绸价格还不算高时大量买入。

    一旦秦军打了胜仗确定商路通畅了,那时丝绸的价格必定会蹭蹭往上涨。

    沈兵从丘就却那知道自己猜的没错。

    这次却是丘就却来找沈兵的,他劝着沈兵:

    “本王已听说匈奴占领姑师及楼兰之事。”

    “据闻匈奴在楼兰驻兵一万,在姑师驻兵三万。”

    “且以楼兰、姑师两城百姓为奴隶日夜不停的修筑城防……”

    “以本王之见,大将军应完善月氏的城防为上,西进来日方长,日后再做打算也不迟!”

    沈兵知道丘就却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

    现在秦军与月氏其实是在一条船上。

    原因是月氏经与秦军一战后元气大伤……

    这元气大伤不是说月氏死伤了多少兵士。

    事实上月氏损失的部队并不多,原有七万到现在还有五万,还有一部份逃往西部。

    问题在于秦军一来且将教官渗透进的月氏队伍中已撼动了月氏的奴隶制度……许多月氏军民都表现出愿意加入秦军的想法。

    这很正常,能做自由人能以军功晋爵谁不愿意?

    若不是沈兵为了照顾月氏贵族的利益严令不得随意入秦籍,只怕月氏大军早就再“投降”一回了。

    然而月氏军民虽是没有这么做,但思想却已大多倒向了秦军。

    所以,即便沈兵放手将指挥权交还给丘就却,他依旧很难控制。

    丘就却明白这一点。

    于是,秦军若是因为急于进攻败于匈奴,那么匈奴接下来就会反攻入沙州了。

    丘就却还希望自己继续当这个月氏王,同时也是为沙州的利益考虑,所以当然应该先构筑好沙州的防御再考虑其它。

    沈兵回答道:

    “请大王宽心。”

    “我等便是要进攻匈奴,也会留一万兵士在沙州驻守。”

    “只要能守住阳关、玉门关两处,沙州并无陷落之忧!”

    沈兵这么一说丘就却就放心了。

    贸易那虽不是很顺利,但对秦国商队却没有太大的影响。

    因为暂时还没卖掉的丝绸可以存储在沙州,只需留几个人一边看护一边卖就可以了。

    商队则带着大批皮毛、种子、牲畜等返回秦国,然后到西套换了丝绸布匹后再将其运来……

    如此这般往返,用不了几次那财富就成级数上升。

    而这一批富起来的人很快又会吸引各地的百姓和商人云集至西套跟进……沈兵已经打开了一条商路做好铺垫了,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沈兵处理各方事宜时,一名信使进帐送来了扶苏给沈兵的一封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