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还是额斯维说道:

    “将军勿需为难,我额斯维对中原来说确是一祸害死不足惜!”

    “将军便给我一个痛快吧!”

    沈兵点了点头,就让亲卫将额斯维拖下去砍了。

    同时,沈兵也觉得秦军对匈奴这种赶尽杀绝的做法似乎有些问题。

    因为这样一来反倒激发了匈奴誓死抵抗之心,一战就必然是生死搏斗,这对总体战略肯定是不利的,往后应该有所改变。

    此战秦军最大的利益就是有了水源。

    虽然那水源不过就是在楼兰城中心的一个小湖,但这已是水源从无到有的过程。

    楼兰军民大多被匈奴驱离了,只留下几百青壮做苦力以及楼兰王的皇族为质。

    匈奴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楼兰城太小生存空间有限。

    其实不说生存空间,打起仗来那么多楼兰百姓挤在城内也是碍手碍脚的。

    另一方面,则是匈奴担心楼兰百姓在秦军来攻时起兵作乱,到时他们就无法控制局面了。

    秦军是在楼兰王宫找到这些人。

    说是王宫其实就是几间土房,里头挤满了被捆绑了手脚的皇亲贵族。

    他们显然不确定秦军是敌是友,所以当那名身着彩身长衫头戴白色宽帽的楼兰王站在沈兵面前时依旧瑟瑟发抖,甚至需要亲卫扶着才不至摔倒。

    沈兵十分客气的请楼兰王在案前坐下,然后说道:

    “请大王放心,我等路过此地并无据楼兰为己有之心。”

    “大王可召百姓返城,我军自会驻扎于城外,再讨点水和食物便可。”

    惊魂未定的楼兰王赶忙拱手回答:

    “大将军言重了。”

    “贵军将匈奴驱逐,此城也该为贵军所有。”

    “不说讨水和食物,便是驻扎在城内也是理所当然!”

    沈兵笑着摆了摆手,道:

    “大王说笑了,我大秦与匈奴那帮杀人掠货的贼子不同。”

    “若说我军所为何来,其实不过是与西域诸国经商而已……”

    说着沈兵朝身边的亲卫扬了扬头,亲卫会意端出一匹上好的绸缎恭敬的呈到楼兰王面前。

    楼兰王抽出一些仔细看了看,然后又小心翼翼的抚摸一会儿,就带着吃惊的眼神望向沈兵,说道:

    “大将军,此布是何物所制?竟能如此细腻轻柔!”

    沈兵回答:

    “此乃蚕丝所制,只有中原能产。”

    “沈兵所说的经商,便是以丝绸与西域各国交换香料、马匹、骆驼或其它物事。”

    “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沈兵费这番唇舌尤其是在此时谈起生意经似乎有些不合适宜。

    但其实沈兵此举却是恰到好处。

    楼兰王之所以害怕、之所以心存警惕和顾忌,就是因为他不确定秦军的来意。

    这世上没有纯粹的好人,天上也不会掉馅饼。

    秦军不远千里冒那么大的风险来帮楼兰打退匈奴,怎么可能会一无所图?

    所以不管沈兵说什么都不会起作用。

    只有沈兵明明白白的告诉他……我们是来经商的,且目标不只是楼兰一国,而是西域三十六国。

    然后楼兰王心下一想:

    秦军若是来经商就意味着他们要做长远打算,往后还需要从楼兰经过同时需要香料、皮毛等产物,所以没必要也不可能将楼兰灭了。

    原因很简单,若楼兰灭了,往后谁还能为他们生产香料之类的东西?

    这其实有些像之前楼兰与匈奴的关系:

    楼兰每年给匈奴一些牲畜,匈奴也不灭楼兰。

    因为灭了楼兰就是杀鸡取卵,往后就无法每年都得到一批牲畜了。

    很明显,与大秦做生意要好上许多,因为至少还是以物易物不像匈奴那样白给。

    这么一想,楼兰王这悬着的心就放下一半了,当下就应了下来:

    “如此甚好,本王定会与西域各国联络,并向他们推介……”

    沈兵说道:

    “绸缎,此物名曰绸缎!”

    楼兰王赞了声:

    “绸缎,好名。”

    这时沈兵话锋一转,又说道:

    “有件事沈兵不得不提醒大王。”

    ——————

    “我军休整几日后便会北上姑师征讨匈奴。”

    “而匈奴还有大批散兵流窜在野外,据闻还有两万援军在路上,大王须尽快组织起城防!”

    “否则……”

    楼兰王闻言脸色唰的一下就变了颜色,紧张的说道:

    “大将军,此去姑师路途遥远,贵军何不多留几日?”

    沈兵心下暗呼得计。

    开玩笑,这楼兰可是秦军进入西域的跳板,哪里会这么容易就放手?!

 第四百二十四章 请神容易

    楼兰这个名字很美,但这个国家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主。

    历史上楼兰不知道多少次反反复复一会儿随中原一会儿随匈奴,随就随吧,为了向匈奴表忠心还几次三番截杀中原使者……

    于是中原才有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过这事在沈兵看来却是很正常。

    楼兰全国只有一万四千余人,兵力不过三千……此时被匈奴占领斩杀一些又驱离一些,只怕想召回两千兵士都难了。

    这样一个小国夹在中原和匈奴两大国之间,如果不做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只怕早也被灭了。

    所以中原总是恨楼兰背信弃义不讲武德,但其实这不过是小国的无奈而已。

    沈兵要做的,就是让楼兰有条件且必须长期倒向中原……西域其实是被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一分为二的,上方是准葛尔盆地,下方是塔里木盆地。

    而进入这两盆地的门户,就分别是姑师和楼兰两国。

    相比起姑师,沙州至楼兰的路虽然更远但却更安全,于是长期驻守楼兰就尤为重要。

    不过当然,沈兵不会直说。

    正如之前所言,秦军进入西域要面对的是三十六国,在西域要实行“怀柔”政策。

    因此沈兵就故作为难的说道:

    “大王有所不知,我等多留几日或不是问题。”

    “但我大军总不能长期驻守于时刻提防匈奴。”

    “有朝一日我军前脚一走匈奴便来……”

    楼兰王听着也觉得有理,于是就问了声:

    ——————

    “大将军所言甚是。”

    “如此,大将军以为我等该如何是好?”

    沈兵回答:

    “是以沈兵才说,大王应早做准备,高筑墙勤练兵。”

    “那匈奴虽擅长骑战却不擅长守城攻城。”

    “若能完善城墙并再多几千人手,再加上方圆百里只有楼兰有水……匈奴便是来他上万人马又何足惧哉?”

    沈兵这说的是何情何理。

    一方面匈奴的确只擅长骑战而不擅攻城守城,这从秦军能轻松将其匈奴击败就可以得出结论。

    另一方面,则是楼兰控制着水源。

    在沙漠里控制着水源那就是不得了的事。

    因为这意味着匈奴不可能派出太多的军队来攻楼兰……人数一多水的需求和消耗就更多。

    或者说进攻楼兰的成本会很高,且大军一旦攻不下楼兰的话就会因为饮水不足而撤走,于是楼兰就安全了。

    但楼兰王转念一想:

    这可不行!

    匈奴所谓的“不擅攻守”那是相对秦军而言。

    楼兰那两千兵对付自己百姓或西域小国还行,对匈奴却力有未逮。

    这一点倒不是楼兰王托大,别看楼兰才只两、三千的兵力,但其南迁时却先后灭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

    西域七强听起来十分风光,但楼兰王却知道自己在匈奴面前那就什么都不是。

    就算匈奴再怎么“不擅长攻守”,想要拿下只有两千多兵力的楼兰那也只是时间问题,甚至可能只要在城下吼几声兵士就把城门打开投降了。

    以匈奴的残暴到时来个屠城……那楼兰哪还有命在?

    更何况,要说筑城防御,楼兰也得跟秦军学!

    想着楼兰王就赶忙朝沈兵拱手说道:

    “大将军所言极是。”

    “不过楼兰兵少国弱,只怕还未筑好城墙匈奴便来攻了。”

    “不知大将军可否……”

    沈兵“唔”了一声,假装为难的皱起眉头:

    “大王之言也不无道理。”

    “那么依大王之意……”

    楼兰王赶忙请求道:

    “本王希望大将军能留下一部在楼兰助防。”

    “此举也可保障来往商人不被匈奴袭扰,对大将军而言可谓一举多得!”

    沈兵迟疑了下,就微微点头道:

    “此举好是好,只不过这补给……”

    还未说完楼兰王就抢着说道:

    “驻楼兰兵士一切费用都由本王负责,大将军只管留下兵力便可。”

    沈兵又问:

    “不知大王却要多少兵?”

    这时楼兰王就迟疑了下。

    因为这兵力如果要多了,楼兰王担心自己控制不住。

    但要少了却又起不了作用抵挡不住匈奴大军。

    所以还真有些为难。

    这时沈兵就补了句:

    “其它不说,仅是此战就有大约四千匈奴散兵逃窜在外。”

    “沈兵不敢保证他们是否正在暗处等着我军离去!”

    这么一说楼兰王就不再迟疑了,当下就说道:

    “大将军若能留下一千兵士,本王就可放心了!”

    沈兵叹了一口气,说道:

    “沈兵此次带来的部队也不过一万一千人,大王却要一千!”

    “这让沈兵好生为难哪!”

    “不过既然大王金口已开,沈兵也不好拒绝。”

    “便如大王所请,沈兵就留下一千兵士吧!”

    楼兰王不由大喜,拱手道:

    “多谢大将军,有大将军相助,本王便可放心了!”

    楼兰王之所以提一千这个数,是因为楼兰兵力有两千余。

    再加上还有万余百姓,所以他相信在极端情况下还是能控制住局面的。

    然而,楼兰王很快就发现他这想法错了,而且大错特错。

    这一千秦军盔明甲亮杀气腾腾不说,还带着几箱古怪的球状物。

    楼兰王好奇的问了声,得到的答案让他呆愣当场……

    负责驻守楼兰的是个叫张粕的二五百主,他拱手回答道:

    “启禀大王,此物名曰‘开花弹’,因其由中间炸开而得名。”

    楼兰王一愣:

    “中间炸开?”

    张粕回答:

    “我军攻城时就以此物炸得匈奴溃不成军,大王应听过其响声吧!”

    楼兰王半张着嘴,然后艰难的咽了下口水,说道:

    “本王还以为……这‘开花弹’需要火炮将其射出方能……”

    张粕回答:

    “此物由火炮发射更佳,但将其引信点燃以手投之亦可伤敌。”

    “我军既是要防匈奴攻城,此物便是上上之选!”

    楼兰王听着心下就暗暗叫苦。

    拥有了“开花弹”的一千秦军又哪里会是两千楼兰兵能控制得住的?

    换句话说,自己的小命也在这些秦军手里,往后他这楼兰王又如何能放心当得了这楼兰王。

    但请神容易送神难,现在又如何能将他们赶出去?

    何况若是把秦军赶走了又如何应对匈奴?

    楼兰王突然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第四百二十五章 将在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