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沙漠地区地势平坦目力所及甚远,但再远也远不到五十里之外。

    就算以侦骑探查,要把方圆五十里外探查个遍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得到的。

    而到时秦军已经被围在姑师了。

    这其中只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秦军擅守,若秦军占了姑师之后匈奴便久攻不下又如何是好?

    于是匈奴就在离开之前将姑师城墙大部摧毁。

    将城墙摧毁也就罢了,这可以理解为匈奴在泄愤。

    但匈奴偏要在城墙四面都开了个大口。

    这没有引起姑师贵族的注意,包括道民君在内。

    这并不奇怪,道民君有的手腕也只是外交上的,顶多政治上还有点头脑……说政治头脑都有些过了,姑师总人口不过两万余,又如何能称得上“政治”,这在大秦差不多也就是个里典的水平,何况道民君还未真正的管理过这许多人。

    其它贵族不管是“手握重兵”的大臣也好,“年少有为”的乡善君也罢,都没有大战经验于是也谈不上什么军事谋略。

    于是都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即便他们到了姑师城亲眼看到也没往心里去。

    但沈兵却第一时间就发觉这其中有诈。

    沈兵还多问了探子一句:

    “饮水可曾被匈奴下毒或是填埋?”

    探子回答:

    “不曾填埋,我等还取过姑师城内的饮水,不曾被下过毒。”

    于是匈奴的意图就很明显了。

    沙漠地区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水。

    匈奴若是要泄愤想让秦军或姑师军民难受的话,在水里下毒就是最简单、最快速、最省力的做法,何必要费那么多力气摧毁城墙?

    而且还不只摧毁一面,摧毁的是四面。

    所以沈兵第一时间就判断这是匈奴以假撤退引秦军进攻姑师,接着匈奴再围而歼之。

    这个办法的确有效。

    因为秦军在姑师一带不过八千余人,如果要留守交河、萨尔两城寨的话,来攻姑师的兵力或许只有六、七千。

    而匈奴数万大军以快马将姑师一围,再加上城墙各面都有缺口……不说下马步战了,就算用脚踩也能将姑师踏平吧。

    秦军主力要是在姑师被围歼,那么交河、萨尔两城寨也就保不住了。

    到时匈奴岂不是又可以夺回主动权?

    这也是匈奴不给水源下毒的原因之一……匈奴还打算继续守姑师,因此需要这些饮水。

    匈奴又哪里会想到,那些在黑暗中“来攻”姑师的数千人并非秦军。

 第四百三十六章 机关算尽

    正在道民君和乡善君兴高彩烈的指挥姑师军民修筑城墙的时候,突然远处传来一声鸣镝的尖啸。

    道民君心下一惊,就叫道:

    “不好,秦军来了!”

    乡善君不由疑惑的问道:

    “秦军来了岂不是正好?姑师便无匈奴之忧了!”

    道民君说道:

    “乡善君有所不知,秦军也非善与之辈,他们又岂会这么容易就让我等得了姑师并坐镇于此?”

    乡善君闻言不由倒抽一口凉气:

    “道民君的意思是……秦军要来攻姑师?”

    道民君宽慰道:

    “不过乡善君勿要过于担忧。”

    “秦军碍于西域诸国之大势,谅它也不敢乱来!”

    道民君这么一说乡善君这才稍稍宽心。

    由此也可知道民君一直担心的都是秦军,或者也可以说是沈兵。

    不过这也难怪,道民君明知沈兵不乐见姑师团结更不愿扶植乡善君,而前两天沈兵又突然答应并将所有事务尽数交给姑师贵族自行处理……这本就不符常理。

    这一路来,道民君都在想着沈兵此举是何用意,或者有什么后着。

    但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于是只能作罢。

    然而,道民君很快就知道自己错了。

    不久,就有几名侦骑策马飞奔进城,然后跪倒在道民君前报道:

    “君上,匈奴来攻!”

    “黑暗中尽是敌骑,不知有多少人马!”

    道民君大惊失色:

    “什么?居然是匈奴?”

    “匈……你等不是说匈奴已撤走了么?”

    探子一脸懵,这之前撤走跟现在返回没什么关系吧?

    之前撤走就一定不能返回吗?

    他们只是探子,如何能保证匈奴不会杀个回马枪?

    乡善君还算能保持镇定,他将道民君拉到一旁,小声说道:

    “道民君,我等又怎会是匈奴敌手?不若就此降了吧!”

    道民君想也不想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若说降,姑师早就降了匈奴。”

    “但匈奴要以姑师为据定阻止秦军便誓必要亡姑师。”

    “若是降了匈奴,大王便是我等的下场。”

    道民君说的对。

    姑师百姓和军队都可以说降,因为匈奴顶多只是抢走他们的财物却不致害其性命。

    这并不是说匈奴仁慈。

    而是匈奴也会考虑到两个负面影响:

    一,姑师可是与匈奴签订了盟约并年年向匈奴进贡的,若匈奴对他们还乱砍乱杀,西域诸国又有哪个敢和匈奴结盟?

    二,匈奴也知道对于西域诸国不可杀鸡取卵,应该放着他们养一养才有更多好处。

    但对姑师贵族就并非如此了。

    因为就像道民君说的,此时因局势变化匈奴需要占姑师以阻秦军,就必然要得罪或控制姑师贵族,否则姑师贵族又怎能答应?

    所以贵族就算是投降了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这一来乡善君就慌了手脚,问:

    “道民君,那我等岂非死路一条?”

    道民君想了想,就回答道:

    “为今之计……”

    “就只能向秦军求援。”

    “若我等能撑到秦军赶到,或许还有活路。”

    乡善君应了声,马上就组织部队构筑工事。

    他们构筑的工事也简单,就是用杂物堆积在缺口处将其堵上,然后在城墙上布下弓箭手。

    道民君一边指挥一边祈祷匈奴来的人不要太多。

    但事实却让他失望了,匈奴赶到时已是凌晨,太阳缓缓从东边升起。

    道民君站在烽火台上往下一望,却见黑压压的一片,目力能及之处尽是匈奴骑兵。

    这都让道民君有些糊涂了,他不明白匈奴为何要多此一举:

    既是要据姑师城为己有那为何又要撤出?

    便是回来再强占,也不需要派这许多人马,看眼前这情况少说也有两万之数!

    想了想,道民君似乎就明白了。

    匈奴这两万大军应是赶来对付秦军的,他们只不过是被沈兵用来做了挡箭牌而已。

    想着道民君不由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毫无办法。

    甚至道民君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吞……因为一旦说出去,那岂非显得自己很没水平?

    于是道民君干脆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道民君倒是醒悟了,虽然太迟了些。

    但匈奴这边还只道是秦军被围在姑师。

    熏狁对着姑师城墙哈哈大笑道:

    “秦军果然上当了,今趟看他们如何能从姑师逃出去!”

    “姑师城便是秦军的葬身之地!”

    说着一挥手就下令部队进攻。

    牛角号“呜呜”的姑师城外吹响,匈奴一队队的城外下马集结,然后挥着弯刀朝姑师城冲去……姑师城城墙本就不高,事先打开的缺口虽是被杂物堵上了,但只要冲上前用绳索绑着以马力拖拉,不需多久就能搬开。

    姑师兵士被吓得魂都要丢了,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想投降,但在道民君和乡善君的喝令下和威逼下,不得以拿起弓箭反抗。

    负责进攻的革庾就觉得有些奇怪,秦军的抵抗太弱了些。

    不过很快革庾就释然了,他认为这是秦军兵力不足且集中在缺口或是城内与匈奴巷战的原因。

    此次匈奴来了两万人,由熏狁和革庾各带一万。

    之所以只来两万,一是因为补给和用水不足,二是担心兵力太多会被秦军发现端倪露了马脚。

    何况两万围攻八千准备不足的秦军也已足够,就算不够匈奴还可以继续调兵。

    不多时,缺口的杂物就被拖开。

    匈奴兵士这段时间是憋了一肚子气,此时总算是逮到一个机会痛打秦军一趟哪里愿意放弃这机会,大喊一声就自缺口冲了进去见人就杀。

    革庾亲自带兵冲进城墙,然后才发现事情不对劲……看到的尽是姑师军队和百姓,没有一个秦军。

    革庾气急败坏的拖起一名跪在旁边投降的姑师贵族,喝问:

    “秦人呢?秦人在哪?”

    革庾还抱着一丝希望,希望秦军主力集中在城内。

    然而,得到的回答却让他失望了。

    “秦人在交河!”

    “他们没来,只有……只有我们!”

    革庾一甩手把贵族重重的摔在地上,然后朝他吐一口唾沫。

    转念一想,就暗道了一声不好。

    若秦军此时来攻,匈奴可是背对着秦军,且还是一半兵力在城内一半在城外……

 第四百三十七章 进退两难

    这点倒是让革庾猜中了。

    如果说之前,秦军能击败匈奴的话,那还只是凭着“水草不足”逐步将匈奴逼退。

    但是现在,在知道匈奴将要围攻姑师后,却是杀伤匈奴有生力量并以此威摄西域的时机。

    沈兵又哪里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当下就展开了一系列的布置及调兵谴将。

    第一个布置就是派出一队人赶往奇台和吐峪两地。

    这两地是姑师城外的仅剩的两片绿洲,若姑师城无法获得饮水,匈奴骑兵就只能在这两地补充。

    沈兵只需要对这些水动些手脚……

    第二步是从楼兰紧急调了些兵力来补充……调步兵来肯定是赶不急了,与王徨同来的两千神武军一千月氏骑军,再加上又从楼兰征集了一千骑兵,每人带三匹马星夜赶来追上正往姑师行军的主力部队。

    于是秦军又凑足了万余人马。

    这其中一千楼兰更多的只是象征意义。

    沈兵知道他们不愿出什么力也不愿誓死作战。

    这一方面是楼兰骑兵兵力少,稍有点死伤就可以称得上“惨重”。

    另一方面则是楼兰骑兵终归是楼兰骑兵,其与秦军虽说是盟友但正如之前所言,“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

    所以可想而知楼兰骑兵不会尽全力为秦军作战。

    但沈兵需要的就是其出战的效果,或者说让匈奴看到楼兰骑兵的身影。

    于是匈奴与楼兰这“梁子”就算结下了。

    往后不说楼兰与匈奴会势同水火,但至少他们之间的结盟会有障碍。

    之后随着其参战次数越来越多,匈奴与楼兰之间的仇恨也会越来越深。

    这就是沈兵想要的。

    派月氏骑兵上阵的用意也差不多。

    沈兵将部队埋伏在南面,步兵在前骑兵往后隔了两里。

    这是因为沈兵料定匈奴不会将兵力布设在南面……南面是交河、萨尔两块绿洲的方向,匈奴要是将兵力布设在这一带,当秦军经过这片地区时很容易就能发现些蛛丝马迹。

    尤其匈奴还大多是骑兵,马蹄和马嘶是很难控制的。

    于是秦军埋伏在这片地区就不会被匈奴发现。

    果然,当天色将明时,匈奴就自北、西、东三个方向包围了姑师。

    其中东面的一支骑军横插过来切断了姑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