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骑兵能不能冲得过去的问题,而是能否全冲过去的问题。

    能冲过一部又怎样?

    等火势一大后方的冲不过,岂不是被硬生生的分成几段?

    到时冲过的骑兵能攻下长城?

    若不能攻下,岂不是把骑兵都搭进去了?

    李牧冷冷的问身边的部将:

    “那秦军当真是杨婷领军?”

    部将回答:

    “确是杨婷。”

    顿了下,部将又补充道:

    “不过据探子回报,秦军中出了个能人。”

    北地军行军作战一向首重情报,是以早就在长城安插下了耳目。会知道些消息也不奇怪。

    李牧奇道:“能人?”

    部将回答:

    “正是!”

    “此人改良投石机设计火弹。”

    “卧牛山便是因此兵败。”

    “此番以火阻我精骑的,只怕也是此人作祟!”

    李牧皱了皱眉头,不满的问:“为何此时才报?”

    部将赶忙回道:

    “启禀将军!”

    “只因此人”

    “不过是一名砲师操士,属下以为情报有误。”

    “是以欲查探清楚再报。”

    李牧“哼”了一声:

    “什么查探清楚。”

    “你是不信一名砲师操士有此等能耐吧。”

    “聪明才智又岂能凭出身论?”

    部将哪里还敢多嘴,忙拱手道:

    “将军所言甚是,是属下之过”

    李牧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打断部将的话。

    此时李牧对追责、过错之类没有半点兴趣。

    他远远眺望着秦军军阵,一边抚着嘴上的胡须一边若有所思的说:

    “砲师操士?”

    “居然是一名砲师操士!”

    “难道发现我军埋伏的也是他?”

    另一边的沈兵可没有李牧这般闲情逸致。

    在秦军因挡住赵军骑兵而欢呼时,沈兵就焦急的望向杨婷方向:

    “撤军啊!”

    “撤回长城再说!”

    “此时还不撤军,难道留着过年啊?”

    如果不是因为相距太远又不能离开岗位,沈兵早就跑上去冲这小妮子狂吼一通了。

    不过这一回杨婷总算是反应过来。

    没多久就打出了撤军的阵形旗号。

    撤军的阵形通常是“常阵”,也就是把部队分成前、中、后各个部份。

    几部份互相掩护撤退以防敌军冲击,沿途还一路布设拒马及绊马索。

    直到这时沈兵才暗松一口气:

    特么的为了保住小命真是操碎了心

 第四十一章 福祸相倚

    秦军一路退,赵军一路跟。

    秦军边退边打出火弹引燃草木以火墙保护侧翼。

    赵军骑兵既无法从山岭绕过也无法正面冲阵,只能不紧不慢的在后方跟着。

    事实上赵军骑兵可以从两侧山岭绕过,只是所耗的时间或许远比在原地等秦军撤退多。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app, app  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于是两军便不紧不慢的“保持接触”。

    偶尔有几名骑兵手痒朝秦军射几箭,但很快就被秦军弓弩手射了回去。

    步兵可以使用蹶张弩。

    而骑兵要么用弓要么用臂张弩,正面当然无法与射程远得多的蹶张弩硬捍。

    好不容易退回长城,秦军匆匆忙忙在城下布防,却突然发现北地骑兵已不见了踪影。

    胖子屯心有余悸又满怀期望的问:

    “赵军莫不是退兵了吧?”

    沈兵笑了笑:

    “赵军如何能退兵?”

    “李牧此来是不取长城不罢休了!”

    “等着吧!”

    苍霎时就被吓得一个激灵:

    “那为何不见人影?”

    “我等该如何是好?”

    “师兄你快想想办法”

    沈兵无言以对。

    他是人不是神,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

    他从现代带来的那些知识和技能对付寻常人或许还行。

    比如许昌和王柏。

    但对付李牧却力有未逮。

    因为他是一个拥有丰富冷兵器作战经验的战神。

    一个战无不胜的军事家。

    一个受赵国军民敬仰、敬重的中心人物。

    他几乎可以说是这时代的颠峰,是赵国的灵魂。

    如果给沈兵一些发展时间和资源,或许还能与之对抗。

    但沈兵来到这世界不过短短几天,并且一直都穷于应对忙于生存。

    然后就迎头撞上了这颗煞星,又如何能有办法?

    又等了一会儿,众人越是见不到敌人心下就越慌。个个都神情紧张像紧崩着的箭弦。

    沈兵心下暗叹:

    这李牧确是用兵大家,知道如何将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尤其是心理。

    接着,便连杨婷也受不了这种压抑。

    她从城楼走了出来,带着伤势尚未痊愈的张眩

    自从田被“英勇负伤”后,资格较老的二五百主就只有张眩了,于是他再次成了杨婷的助手。

    这是好事,因为此时的张眩与沈兵已是一路人。

    如果在此李牧大军兵临城下之际秦军内部还不和,那绝非妙事。

    杨婷站在城楼上往远处望了望,焦急的来回走了几趟。

    当看到立于城下的沈兵时就叫了声:“沈兵,到箭楼一趟!”

    沈兵应了声“诺”,便转身拾阶而上。

    只是这一次却不像往常一般信心十足。

    沈兵刚走进箭楼,坐立不安的杨婷马上连珠炮般的问道:

    “那赵军为何不攻?”

    “你可有御敌之策?”

    “我等该如何救出将军?”

    又是一个把沈兵当神的。

    沈兵无奈的回答:

    “校尉恕罪,属下并无御敌之策。”

    “也无救将军之法。”

    “此次只怕”

    杨婷想也不想就打断了沈兵的话:

    “莫要欺我,你又怎会没有御敌之策?”

    沈兵一时无语:

    刚才谁要去马头山来着?

    谁要去火烧李牧来着?

    怪我了?

    不过当然,沈兵不会这么回答的。

    “不知校尉还记得属下之前所言的攻大于守否?”

    杨婷回答:

    “当然!”

    “我军驻守长城不得不分散兵力。”

    “然先有你的故布疑兵、示敌以弱,后有田被探敌而援。”

    “赵军能奈我何?”

    沈兵叹道:

    “此一时彼一时。”

    “那时我等面对的是许昌,现在面对的却是李牧。”

    “示敌以弱故布疑兵或许能骗得了许昌,又如何能骗得了李牧?”

    杨婷又问:

    “那么探敌而援呢?”

    所谓的探敌而援就是之前田被说的做好情报工作,然后敌人进攻哪里就增援哪里。

    然而

    沈兵摇头否定道:

    “此法对步兵或许可行。”

    “步兵行军缓慢一日不过五十里。”

    “我等可以及时探知敌人行踪后再改变部署赶往增援。”

    “而今李牧所领的却是骑兵”

    接下来就不用多说了。

    骑兵的长处就是高机动性,一日行军少说也有百余里。

    所以就算知道骑兵往哪个方向,秦军只怕也无法抢在前头增援。

    要是李牧利用骑兵玩起声东击西那套把戏,秦军只怕会像只猴一样被调来调去。

    所以,沈兵只得无奈的一揖:

    “恕属下无能。”

    “除非将军带主力突围而出及时赶到长城。”

    “我军或有一战之力!”

    “否则”

    杨婷不由皱了皱眉。

    杨端和在马头山以北被围已是自顾不睱,又怎么可能赶回长城。

    这时柳絮匆匆推门进来报道:

    “校尉!”

    “临漳方向燃起烽火!”

    杨婷“腾”的一下就起身往箭楼外走。

    沈兵没有动。

    因为这早在他意料之中。

    就像之前所说的,李牧必会分兵进攻长城各段以调动秦军兵力。

    秦军增援与不增援没太大差别。

    增援吧,那兵力就会被分散到各处。

    然后李牧再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突然合兵一处对秦军发起致命一击。

    不增援吧,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赵军攻破长城然后对秦军分割包围。

    不管哪种,这长城都无法守,虽然它是天险。

    张眩吃力的走到沈兵面前,拍了拍沈兵的肩膀:

    “我等只有守长城一途,否则不堪设想。”

    “你可明白?”

    沈兵当然知道这个,但他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箭楼外传来杨婷的喊声:

    “速去增援临漳!”

    这是无奈之举,即便杨婷知道是计也只能增援。

    李牧的高明之处就在这,他可以让对手无路可走别无选择。

    这或许也是赵军一路不紧追的原因。

    有时,沈兵还觉得对不住这些秦军。

    因为沈兵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看似往前走实际却是倒退。

    如果不是自己改良了那劳什子投石机,杨端和近十万大军此时应还在进攻长城。

    即便他们久攻不下,但至少可保性命无忧。

    可是现在

    所以说世事无常。

    有句话叫“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说的也许就是这样吧。

    现在能救秦军和沈兵的,或许就是奇迹。

 第四十二章 见坑往下跳

    战事果然就像沈兵想的那样。

    李牧的北地精骑四处出击,时而进攻临漳时而进攻安阳。

    这长城原本便属赵国,李牧等人对其十分熟悉,附近地形自然也不陌生。

    所以骑兵总是突然出现在长城的薄弱处发起猛烈的攻击然后在秦军组织防御前又消失。

    沈兵有种错觉,他觉得赵军几次足以攻破长城,但他们却没有这么做。

    后来沈兵才知道这并不是错觉,李牧是有意这么做的。

    就连李牧的部将对此都大惑不解。

    “将军!”

    “为何我们不攻破长城使秦军两面受敌?”

    “却要在北面与其纠缠?”

    李牧看了看正在攻城的兵士,不答反问道:

    “你可知,若我等突破长城会面临什么局面?”

    部将想了想,就摇头回道:

    “属下不知。”

    如果他知道就不会这么问了。

    李牧一字一句缓缓回答:

    “我等不过五千精骑,而秦军在长城却有数万人。”

    “若我军突破长城进入南面,则主力必须坚守某段长城以保联系。”

    “而我军若以主力固守长城与秦军数万步卒死战”

    “即便最终胜了又能如何?”

    部将闻言不由对李牧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话说的的确是。

    骑兵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机动性。

    如果因为一部骑兵突入到长城另一面而不得不固守某段长城

    就会逼得所有骑兵放弃机动性集中在一处驻防。

    那时五千精骑就算能以一挡百胜了秦军只怕也是惨胜。

    还不如现在这样,这里打一下那里打一下。

    让秦军东奔西跑感觉处处是危机却又找不到赵军主力,只有被动挨打。

    这不仅是在消耗秦军有生力量,更是在消磨秦军的士气和作战意志。

    等后续赵步兵一到,秦军便再无幸理了。

    不得不说李牧对形势的把握十分到位。

    此时的秦军已弥漫着一种沮丧、失败的气氛。

    这种被赵军像猫耍耗子似的感觉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