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此时秦军距离右贤王驻地不过只有五日路程了。

    右贤王大惊,赶忙下令全军收拾行装转移宿营地。

    右贤王想当然的就以为秦军此来就是要找寻其主力并与之决战的。

    但很快右贤王就发现这个想法是错的。

    事实上,沈兵根本就不知道右贤王在哪,他也没必要知道同时知道也没用。

    草原这地方,对于匈奴骑兵而言了随时收拾下帐篷就可以转移,知道其驻地在哪又能如何?

    但沈兵却知道有一个地方匈奴逃不了。

    那就是:龙城。

 第四百六十九章 目标

    秦军的行军序列是这样的:

    王贲和李笺分别带领西域骑军及月氏骑军一北一南朝龙城挺进。

    紧随其后便是沈兵带领的河内军及蒲类军。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西域及月氏两军都是骑军,其优点就是机动速度快,当然不可能与河内军在一起以每天五十里的速度前进。

    至于蒲类军,它虽说是骑军但沈兵只是将其用作步卒的掩护及预备部队。

    行军的困难在前半段,也就是从姑师进入草原的一千多里戈壁滩。

    在这其间行军要考虑的不只是兵士的食物和饮水问题,还有马匹及所携带的牛羊的草料及饮水。

    不过好在戈壁滩是属于半沙漠,时不时的还会碰到些半干半绿的杂草,且秦军随行的牛羊都是生命力较强更耐旱的牛羊,路上旦凡碰到些有草的地方便停下让牛羊啃食。

    只不过这么一来,秦军路过的地方就像是蝗虫飞过似的变得寸草不生。

    越往东随着草地变多,行军的压力也就逐渐减小了。

    进入草原之后就可以说几乎没有后勤压力……因为秦军就可以像匈奴一般以放牧的牛羊为食。

    右贤王熏狁不久之后就探明了秦军行军序列。

    熏狁在地图上往秦军行军方向一看,脸色当场就变了:

    “秦军这是要直取龙城哪,西域却是将我等卖得彻底!”

    也难怪熏狁会这么说,中原人很少有去过草原的,就算去了草原也是稀里糊涂的不知道哪里是哪里。

    但西域的游牧民族就不一样了,其因为环境恶劣常有牧民进入草原地区放牧,走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草原地形。

    于是熏狁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西域人将匈奴卖了,使秦军一开战就直取龙城。

    部下建议道:

    “右贤王,我等在龙城不过一万兵力,应速去增援。”

    熏狁沉默了一会儿,就说道:

    “增援?”

    “龙城是些栅栏及石砌的矮墙,我等若是增援龙城,又如何能守?”

    熏狁说的没错。

    龙城对匈奴而言虽说是战略要地,但匈奴却从未想过它会失守。

    这一方面是因为龙城从未有过来自中原方向的威胁,于是就不需要建造多坚固的城墙。

    正如之前所言,游牧民族不擅攻城也不擅守城。

    若攻城一方是不擅攻城的游牧民族比如东胡,那么守城的匈奴不需要将城墙造得多坚固便能轻而易举的守住。

    另一方面,则是游牧民族极少攻城,他们更多的是抢占肥沃的草场,于是这战争更多是发生在城外而非攻、守城。

    于是龙城虽说是战略要地,但却只是由石砌及栅栏胡乱围起来的一片地,对秦军这中原军队而言几乎就是村级防御,有跟没有差不多。

    若匈奴军队前往龙城增援,到时与秦军面对面厮杀,擅长机动作战的他们又哪能讨得了好?

    部下不由急道:

    “可是右贤王,我等难道便任其攻下龙城不成?”

    “那里可有十余万牧民及大批牛羊,若是被秦军夺了去……”

    匈奴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人和牛羊,他们几乎不考虑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熏狁想了想,就回答:

    “如此,我等只能以攻为守。”

    部下问:

    “如何以攻为守?”

    熏狁指着秦军北翼的西域骑兵,道:

    “西域骑兵由三十六国结盟而成,其组织、指挥必定极为混乱。”

    “且西域向来胆小懦弱,若我大军将其一围……这三万西域军只怕便灰飞烟灭了!”

    也难怪熏狁会这么想。

    秦军的三支军队里,如果说要进攻的话,原本应该是位于最后的秦军主力也就是步骑混编的蒲类军和秦军最适合。

    若说西域骑兵士气不足或各国拼凑,那么蒲类军也同样如此。

    问题就在于熏狁已被沈兵给打怕了,一想到要进攻秦军就脑壳疼,一点底气都没有。

    再加上秦军步卒又有什么索箭、“震天雷”还有“火炮”之类……熏狁觉得还是不惹为妙。

    那么剩下的就是西域骑军和月氏骑军了。

    月氏骑军熏狁是了解的,之前进攻河西走廊时就与其交过手,知道月氏骑兵还有些本事。

    何况匈奴在北,要攻击月氏要横穿秦军防线,一不小心便要陷入重围。

    于是便只能选择西域骑军。

    这有些出乎沈兵意料之外。

    因为沈兵总想着骑兵是步兵的克星,尤其是在开阔的草原上。

    所以沈兵以为匈奴首先应该进攻的是后方的秦军主力。

    不过想想觉得也对,匈奴已数次与秦军主力交手都没讨得好,这一回也该选新组建的西域骑兵了。

    无忧公主听闻这情况后就有些担心:

    “大将军,据闻匈奴有十万大军。”

    “若是全力围攻西域骑军,只怕……”

    沈兵回答:

    “公主放心,有王贲领军,他不会轻易任由匈奴将西域军包围!”

    古时作战就是这点比较麻烦,尤其是骑军与步军的差距……步军日行五十里,而骑军因为有了马具可以日行一百五十里,也就是说只一日行军便相距百里。

    这几日下来西域骑军与后方的秦军主力已相距五百余里。

    于是沈兵便再也无法及时指挥前方骑军,只能依靠两军主帅自行决定,他们能做的,就是将情报和决定一批批的报与沈兵。

    果然,几个时辰后,从王贲那就发来了另一个消息:

    “我军已摆脱匈奴纠缠,并往撤离。”

    其它的王贲就没多说了。

    情报里也的确不宜多说,因为很容易就会被匈奴游骑截杀而泄漏计划。

    但沈兵一看情报马上就意识到王贲有何打算。

    王贲带着匈奴骑兵往南走,一方面是与南面的月氏骑兵汇合,另一方面则是等待秦军主力。

    匈奴不追则已,若是跟着王贲往南追,便会掉进秦军的三面包围中。

    沈兵没有多想,当下便交待李岩继续按原计划行军并留下两千骑为其策应,自己则带着蒲类军前往增援王贲。

    若熏狁不回避,那么前方就将是一场骑兵大战。

 第四百七十章 心理压力

    熏狁没有回避。

    这并不是说他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状况。

    实际上,当西域骑兵一退熏狁就知道事情有些不妙了。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

    因为熏狁是在西域骑兵前进路线上设了个半包围圈……也就是北、东、南各布设了一万人。

    熏狁的计划是,先用这三万人将踏入半包围的三万西域骑兵缠住,然后主力再围上来以优势兵力一战而胜。

    这是匈奴常用的战术,由于匈奴战马习惯了草原的环境于是会比西域骑兵快一些,熏狁相信要将目标缠住并不困难。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熏狁吃惊的发现西域骑兵竟然比匈奴骑兵还快,他们在意识到踏入匈奴包围圈之后,居然能在匈奴完成合围之前就从空隙冲了出去,只留下匈奴一干人在后头紧紧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

    熏狁心下觉得奇怪,什么时候西域骑兵已有如此骑术了?

    熏狁又哪里知道,这是因为西域骑兵已装备了各种马具的原因,其中尤是马蹄铁,对马匹在草原中柔软的土地上奔跑帮助很大。

    但像马蹄铁、马镫之类并不明显,匈奴骑军远远的看着西域骑军一时没能发现问题所在。

    摆在熏狁面前的问题,就是追还是不追。

    追吧,就有可能进入秦军三路骑军的包围中。

    不追吧,又如何能阻止秦军直奔龙城?

    所以熏狁其实没有选择,只能追。

    更何况熏狁还考虑到一点:

    秦军之利在于步卒,那又是火炮又是“索箭”的,使匈奴骑军很难施展。

    而秦骑却战力平平,若说有什么威胁的话,那便是可以发射“震天雷”的战车。

    不过据说秦军已将神武军拆分,那战车却配给了步卒。

    如此一来,便是骑兵对骑兵。

    不说匈奴骑军兵力更多,此处还是匈奴长于作战的草原,同时秦骑成份又十分复杂……西域三十六国、月氏再加上秦军,指挥协同上能顺畅么?

    这么一想,熏狁就决定将计就计,干脆与秦骑大战一场。

    若是骑军能胜了秦军,那剩下的步卒便不足为虑了。

    于是熏狁不只没有收兵,反而将部队尽数调来跟着西域军一路南下。

    沈兵和剺领着一万八千余骑一路紧赶,在第三天时总算是找到了匈奴主力。

    是时王贲和李笺正各率两路骑军与匈奴大军追迷藏,简单的说就是骑兵对付步兵时常用的“放风筝”战术:匈奴想上前决战时秦骑就逃,匈奴收兵时秦骑又贴了上来。

    这种战术原本在骑军与骑军之间是无法使用的,尤其对以骑射见长的匈奴骑兵。

    然而,当西域及月氏骑兵已装备上了马具也钉上马蹄铁之后就不一样了……速度更快的秦骑可以轻松的调动匈奴骑军而匈奴却无可奈何。

    这就是速度的优势,且只是其优势之一。

    就像近代空战时速度永远是最关键的指标……空战中若速度比不上敌机或差距太大,就连跟着敌机都办不到,更谈不上开火,直到空空导弹的出现改变了空战模式,速度的地位才略有下降。

    沈兵赶到战场也不着急,他在几里外就让部队停下休整。

    急的倒是无忧公主,她不解的问着沈兵:

    “大将军,我等一路紧赶岂不就是为了前来增援西域军?”

    “为何赶到了却要扎营休息?”

    沈兵回答:

    “之前一路紧赶是因为担心匈奴走远了寻他不到。”

    “如今既已寻到而我等速度又快于匈奴,还怕他跑了不成?”

    无忧公主不由“哦”了一声。

    沈兵这话说的是,草原一片开阔虽说目视距离很远,但也是四通八达要找寻敌军甚至友军都不容易。

    寻到之后那便是谁速度快谁占优了。

    而秦骑又是速度快的一方,当然不需要着急。

    何况蒲类军已连续奔袭好几天,有时夜里都没休息,此时马上就加入大战显然不太合适。

    无忧公主只是擅长与各国贸易却并不长于带兵……其实无忧公主也是有带兵经验的,但西域带兵往往是直来直去有敌就打打不过就逃,不会讲究什么计策兵法。

    在此之前无忧公主以为那什么兵法、计谋,都是中原多山多河地区的事,像沙漠、草原之类四通八达的地形,哪有什么兵法可讲。

    如今只跟着沈兵没几天,就感觉获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