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工程兵-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速去取来!”
不一会儿柳絮就将锦囊取了来交到杨婷手里。
杨婷匆匆将其打开取出一截竹签。
仔细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美人计!”三字。
杨婷:
这确定是亲生的?
就这样把女儿卖了?
第五十九章 工师
姜毕竟是老的辣。
杨端和知道像沈兵这样的人才,一味暗中减功劳是藏不住的。
正所谓锥置于囊中又岂能无出头之日?
也就是说王翦迟早会注意到沈兵,最终会把沈兵调走。
于是要留住沈兵就只有一个选择:杨婷。
若沈兵喜欢上杨婷亦或能成为杨端和的乘龙快婿,便是王翦也不好将沈兵调去。
即便调了也不放心。
那可是杨端和的女婿,而且还贼精贼精的。
到时王翦也怕沈兵暗中给他下套或是暗通情报。
所以杨端和在锦囊中留下那“美人计”三字时还叹了声:
“女儿啊!”
“那沈兵此时虽只是一介操士,但假以时日必是人中俊杰。”
“为了杨家的基业,就委屈你了。”
是时杨婷当然领会了杨端和的意思。
她看了看身旁的柳絮和张眩,见二人没发觉,便偷偷将竹签上的字迹抹糊,同时下令:
“沈兵照常晋爵,但离间计依旧不可声张!”
张眩和柳絮应了声就退了出去。
杨婷不知道的是,柳絮在转身退出时忍不住眠嘴偷笑了下。
不久,监御史的叫声就在砲师营中响起:
“砲师丙部工丞沈兵。”
“劝降赵军兵士九人,晋爵簪袅。”
“劝降赵军兵士一百一十三人及校尉雷桧,晋爵不更。”
“砲师丙部十一人以集体论功皆晋爵一级!”
这一百一十三另九人是沈兵当场劝降的人数,之后招降的应计雷桧的功劳。
按说这一百二十二人若单以人头算都不知道可以晋升多少级了。
但正如之前所说,三级爵簪袅需九颗人头晋级。
往后就不是以人头论功而集体论功了。
沈兵手下有十一人,功劳分到沈兵手里就不过十几颗首级。
若不是还劝降了雷桧这个校尉级人物,便连四级爵“不更”都到不了。
由此也可知寻常百姓要晋爵“不更”有多难。
得敌甲首十五颗才三级爵,再带兵连打几场胜仗才可能到四级。
这仅靠一人努力几乎是不可能的,通常需要几代努力并将爵位代代相传。
其中还没有犯错没有被削爵,这才有机会到“不更”。
寻常百姓爵至“不更”基本已到顶。
若想升至五级爵“大夫”而进入“高爵者籍”,便不是立下寻常功劳能做到的。
不过沈兵却不在意这些。
他在监御史宣读完后便瞪大了眼睛,过了好一会儿才兴奋的问:
“不更,我晋爵不更了!”
“那是不是说我可以不用服役了?”
“我可以回家了?”
循朝沈兵压了压手,说:
“稍安勿燥,稍安勿燥!”
还没等沈兵问清楚,就见监御史给沈兵递上一卷竹简:
“工丞,这是你的征发令!”
沈兵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砲师工丞沈兵,南郑峰瑶里大男子,四级爵不更征至河内兵役,为期一年”
沈兵目瞪口呆。
原来秦律虽然规定百姓爵至“不更”就可以免服“更役”,却还有战时视情况临时征发。
循似乎早就预见到会这样,就在一旁解释道:
“此时是交战关键之时我军又兵力不足。”
“何况你于军中表现又如此优秀”
“他们又如何肯在此时放你回去?”
听着沈兵就明白了,他这下如果负伤或是平平庸庸,军队就不会留他在此浪费口粮了。
循拍了拍沈兵的肩膀劝慰道:
“既来之则安之。”
“这便是我们的命运。”
“你应该把这当家,明白吗?”
沈兵点了点头。
他明白循这话的用意。
若是总惦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总想着回去见他们一面。
那么身在军队就会是个痛苦的过程,甚至还有可能因此分心而战死。
但如果接受这个现实,以军队为家以战友为亲,那么就更容易适应。
沈兵不是为了回家,也不是为了见亲人。
或者说这时空的家和亲人,他对它们甚至都没概念。
他只是不想在这个血淋淋的战场继续呆下去。
然而现实却将沈兵这个希望击得粉碎。
这时,陈隗隔着十余步大声叫道:
“砲师听令,增援邯郸!”
工匠们齐声应了声,马上动手整理装备。
陈隗上前几步,瞄了沈兵一眼,说道:
“校尉有令。”
“砲师工师循因伤留守,工师一职由沈兵接任!”
沈兵将目光投向循:“师傅,这”
循脸上挤出一丝微笑,点头说道:
“为师箭伤在身,的确受不了路上奔波,留守也好!”
“工师由你继任,为师甚感欣慰!”
“替为师好好看着砲师,那是为师一生的心血。”
循还没说完就被兵士带出了队伍。
秦军就是这么现实,他们不会带上累赘带上负担。
就算这个累赘和负担曾经立过许多汗马功劳,甚至倾注一生心血。
“他们要带师傅去哪?”沈兵问身边的苍。
苍回答:
“属下不知。”
“或是去疗伤营。”
“或是”
沈兵转头问:“或是什么?”
苍迟疑了下就回答:
“或会被遣返回乡编入后军!”
听到这沈兵反倒放下心来。
秦军所谓的后军也就是老弱,他们是在后方从事生产的。
这对循而言或许是好事。
不过想想,这又哪里会有什么好事?
十几岁起开始服兵役,若有幸能在战场上活下来,老了便要回乡劳作。
可以说一辈子都不得消停。
虽然这对这时代的人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但沈兵却并非如此。
在周围工匠纷纷作揖称沈兵为工师时,沈兵心里却想着:
将来有一天,自己是否会像循一样
因为年老或负伤而被拖走?
被那些兵士像一个包袱一样丢掉?
到时是否会像此时的循一样无奈、无助以及悲凉?
不应该这样。
这一刻沈兵突然想开了。
就像循说“既来之则安之”。
沈兵不应该逃避。
否则有一天,当沈兵碰到这情况时也只能任由他人摆布。
他应该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他应该把握自己的命运,他应该凭自己的实力在这里扎下根。
第六十章 贿赂
杨端和之所以会让砲师赶去增援,是因为他在邯郸并不顺利。
这“不顺利”并非进攻不顺利,而是王翦也打到了邯郸。
话说这王翦能打到邯郸也可以说是托了沈兵的福。
因为李牧在回师邯郸时便在井陉留下两员大将并瞩咐他们坚守不出。
古时作战往往就是这样。
若交战双方相互不服敢于出城作战,那么就在城外打个你死我活很快便分出胜负。
插播一个app: 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
但若守城一方坚守不出,便是连王翦也无法快速攻下。
除非有沈兵改良的投石机
因此王翦大军一直被拦在井陉不敢寸进,即便听到杨端和被围的消息。
这并非王翦有心不救,而是王翦看到了这其中的危险。
李牧在井陉留下五万赵兵不是没有原因的。
王翦若是绕过井陉进攻邯郸或是救援杨端和,则井陉便会是钉在其后的一枚钉子。
赵军随时可以出城攻击王翦部侧后。
而且这些赵军还尽皆是李牧的北地兵,其中还有一万骑兵。
这时若李牧再反戈一击,王翦便要再次大败而归了。
这王翦也算沉得住气,任杨端和几次求援就是不发兵。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部份原因是王翦被李牧打怕了,否则以他的个性早就分兵救援了。
王翦只道此战也要像以往一般无功而返,他甚至都做好了撤军的打算。
可是突有一日就听部将来报:
“将军,李牧已死,赵军大乱。”
王翦猛地就从案前跳了起来,说道:
“什么?你说什么?”
“李牧死了?”
“怎么死的?”
部将回答:
“据闻是被赵将赵葱杀的。”
“赵王以赵葱换李牧,李牧不从,于是”
王翦听后一脸懵。
这什么情况?
赵王怎么会在这时候用赵葱换李牧?
莫不是脑袋坏掉了吧?!
那赵葱不是赵将吗?
又如何会杀了李牧,而且还在这时候!
这么离奇的事王翦自然不会轻信,于是又问了声:
“这莫非是李牧的诡计!”
“引我等进攻邯郸?”
“再围而歼之”
部将回答:
“属下以为并非如此。”
“因为杨将军以领着河内兵攻邯郸了。”
王翦心下一惊,这才知道李牧可能真的已经死了。
否则那杨端和已被打得只剩半口气,又如何能打到邯郸?
于是王翦就不再迟疑,当下命令:“传我命令,进军邯郸!”
虽然赵军布局与之前一样,井陉也还是没拿下,但情况却已不一样了。
李牧一死,王翦就再也不需要担心井陉赵军会偷袭其侧后。
他更担心的是杨端和先他一步打下邯郸
于是王翦大军便浩浩荡荡的开往邯郸。
两军会师时自是士气大振、呼声震天。
然而王翦打到邯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河内兵死伤惨重为名给杨端和下了道命令让他只攻北门。
接到命令的杨端和不由“咯噔”了一下:
“若是顾及河内兵死伤惨重,又怎会把最难攻的北门交到我手里?”
“这分明是怕我攻进城内抢了首功”
不过这话不能随便说出口,便连部将也不能说,杨端和只能憋在心里。
李岩倒也识趣,只问了声:
“将军,这北门城墙比其它方向城墙高出五尺有余。”
“城坚墙厚且守兵众多,这”
秦朝的一尺相当于现代的231厘米,五尺就是一米多。
这高度虽不算什么,但在原本就有六米左右高度的基础上再加一米多,这就十分可观了。注1
长度一加,攻城梯的长度势必也得加。
并且由于攻城梯是倾斜架在墙上攻城,所以城加一米攻城梯就得加长近两米
制作方面还好说,费点人力和时间而已。
更麻烦的是攻城梯一长就不稳,中部还很容易被敌方擂木砸断。
于是攻城的难度便成级数上升。
杨端和想了想觉得没办法了,就下令道:
“砲师造砲有几天了吧。”
“让他们把砲运上来!”
顿了下又补充道:“还有火弹!”
李岩应了声“诺”,马上命人准备快马去长城下令。
古时有“八百里加急”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沿途有驿站的情况下紧急情报和命令可以日行八百里。
秦军作战一向重视速度,所以每往前攻便会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