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沈兵还能阻止吗?

    不过很快沈兵就有了主意。

    铁制马蹬不能上布制马蹬总可以吧?

    马蹬最初发明时就是用布带打个圈挂在马腹下。

    这发明到现在也差不多要出来了。

    沈兵只不过比匈奴人早几年发明出来而已,对历史和大局的影响应该不大。

 第八十一章 高田

    出于谨慎考虑,最终沈兵只敢整个单边蹬。

    也就是在左侧缝上一个用来方便爬上马的布圈。

    不过这已经了不得了。

    剺见沈兵轻松的依靠布圈爬上马,不由“咦”了一声,道:

    “工师高明。”

    “这法子倒是实用。”

    “我等一生都在骑马却不知如此就可以方便上下。”

    “寻常便只是这上马都要苦练上数十天,不想只加个布圈便解决了。”

    不久这发明就被营中骑兵发现,于是很快依样画葫芦也都缝上一个布圈。

    沈兵心下暗叹,有时要把方法藏着揶着也是活受罪。

    就像现在,沈兵明明知道马蹬却不敢用。

    骑马还是得两脚悬空紧抱马脖。

    即便沈兵只是转了小半圈,且剺还在前头牵着马慢走,大腿内侧也因紧夹着马身而磨破皮了。

    这时沈兵才体会到这时代骑兵的辛苦,也明白他们为什么走路会有内八这非得在内侧一次又一次磨出一层厚茧来不可。

    难以想像他们在这情况下还能拿着枪、剑甚至是弩作战,这只怕没有几年的苦练都做不到。

    所以这时代的骑兵才犹为珍贵。

    不过,若是马蹬、马鞍发明之后,骑兵训练就没那么困难了。

    而且还可能短时成形,且战斗力可能比现在辛苦练几年的骑兵还强。

    将来有一天

    不过这一天至少也要把匈奴打服贴之后,沈兵才敢放心的把马鞍和马蹬弄出来。

    现在还是这么将就着吧,闲暇时当作一种娱乐练练骑术也不错。

    不过沈兵却不知道,他们这种“闲暇”不久就成了过去式。

    第三天凌晨,沈兵一行人正吃着早饭

    这段时间砲师的早饭都换成了面条。

    虽然吃多了也腻,但总比小米饭好多了。

    其实不只是砲师,这面条的制法就像单边蹬一般传遍了军营。

    胖子屯都开始想着回去后开家面条店了。

    沈兵却告诉他:

    “开一家哪里够?”

    “每个郡县都开上几家分店,迅速占领全国市场。”

    “另外还有葱油饼。”

    “到时那钱财就像流水般”

    胖子屯只听得一愣一愣的,接着瞪大了眼睛兴奋的说道:

    “师傅,到时你我合作怎样。”

    “我听你的!”

    “有师傅在我便放心了,怎生也不会赔钱。”

    沈兵嘴上答应心下却有些无奈。

    胖子屯的想法太简单了。

    正所谓乱世要权盛世要钱。

    在这乱世中钱又能算得了什么?

    赚得再多只怕一夜之间就被充公或是被抢,反而还是个负担,甚至可能为此送了性命。

    只有拥有自己的权势能保住这些财物后,赚钱才有意义。

    可是,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权势呢?

    沈兵暗想,如果哪天能结识嬴政那家伙就爽了。

    不期望能像李斯那样权倾朝野,只需要在他身边混个一官半职

    沈兵一边吃一边做着美梦,然后就听陈隗在外头叫道:

    “今日屯田,各部到仓库领取农具。”

    沈兵当时就愣了:

    屯田?

    军队也要种田?

    后来沈兵才知道是自己无知。

    军队屯田那是常事,闲时操练忙时屯田说的就是这个。

    秦时的耕地也分国有和私有。

    国有耕地就是还没分配或是准备分配出去的

    如果有人立功,就会从国有耕地中划出一块分配。

    若有人犯罪受罚,耕地就会被收回国有。

    这些国有耕地当然不会荒着不种,它们大多是由军队负责。

    此时的赵国刚刚纳入秦国的版图,贵族手里大片大片土地被收为国有,当然得由沈兵这些兵士来屯田。

    这些小事倒不需要沈兵操心,左工师浍应了声就带人去安排了。

    农具有锄头、犁、斧子、陶灌,还有些说不出是什么的东西。

    后来沈兵才知道那叫开沟锹,它与现代铁锹稍有不同,锹刃是扁平的。

    沈兵猜,这应是古人很难造出现代那样锋利带勺状的铁锹,于是才会这么古怪。

    浍十分干练的将农具分了下去,又嘱咐每人都将觥装满水背在身上,这才向沈兵请示。

    耕地在城外几里。

    沈兵到了目的地一看,当场就傻眼了

    这特么哪里是耕地,到处开裂干硬,就像乌龟壳似的。

    又等了一会儿,就听陈隗拿着竹简叫道:

    “黑旗以内为砲师置屯。”

    “黄旗以内为防师”

    沈兵放眼一望,果然就见足有两、三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地周围插着几根黑旗。

    沈兵不知如何着手,只望了望身边的浍。

    这方面他应该是专业。

    浍或许是看出了沈兵的疑惑,就拱手回答道:

    “禀右工师,属下以为我等应先开沟引渠。”

    “否则此地便是开了只怕也无法播种。”

    沈兵点头道:

    “此言有理。”

    “可是,如果这里原本是赵国的耕地,又怎会没有灌溉用的水渠?”

    浍觉得也对。

    然后就发现其中果然有条沟渠,只是荒废久了都看不出它原有的样子。

    这时浍脸色不由一变,小声说道:

    “右工师,事情不妙。”

    “我等只怕是分到高田了。”

    沈兵一开始还不知道什么叫高田。

    浍解释后他才明白所谓的高田就在水源高处的田。

    相应的当然就有低田。

    很明显,低田要比屯高田容易屯。

    也就是说,砲师要屯这块高田还得先用陶罐从水源处一罐罐取水。

    这难度

    果然,等沈兵和浍在两百步外找到河的时候,就发现水面要比耕地低上一步。

    苍气得脸色发白,忍不住抱怨:

    “只怕是啬夫有意为难我等。”

    “这许多高田,而我等不过百余人。”

    “如何能在农期之前屯完?”

    剺一听这话,就骂了声:

    “这厮可恶,我找他评理去!”

    刚要去就被沈兵拦下了。

    先不说去跟啬夫评理不会有用。

    沈兵发现河岸线明显有植被分层。

    也就是之前河水的高度不应该这么浅。

    换句话说,这很可能与啬夫无关。

    而是赵国的地震而大旱使水位降低导致原本的低田变成高田。

    如果是这样,那就不会是这一处这样了。

    而是其它耕地的普遍情况。

    也难怪赵国百姓会因为受灾被秦国乘虚灭国这样的田让他们也束手无策。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 app  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第八十二章 许应

    其实为难的又何止是沈兵等人,王翦与杨端和也急得团团转。

    沈兵猜的没错,这高田问题不只是砲师一处,而是官田普遍如此。

    嬴政离开前就命王、杨二人屯田。

    王翦与杨端和原以为屯田不是什么大事,就算是大事那也是兵士的事。

    甚至对于兵士而言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动动锄头费点力气而已,还能比上阵杀敌更难更险?

    插播一个app: 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

    没想到派人一勘查,就大呼不好。

    “大将军,赵国地震后紧邻旱灾。”

    “各地河水要么改道要么水量严重不足。”

    “导致大多灌溉设施无法使用。”

    “若要屯田,只怕”

    王翦一听这话就懵了。

    王翦有过不少屯田的经验,知道这“河水改道,水量不足”是什么意思。

    他甚至知道这影响、这困难都不是人力能对抗的。

    于是赶忙叫上了杨端和同去视察,现场看了几个地方后果然如此。

    王翦皱眉叹道:

    “大王命我先行耕地。”

    “他组织粮队赶在半月前后将粟种从各地陆续运至。”

    “到时便可赶在农期之前播种。”

    “可是现在”

    杨端和又哪会不知道这状况,他点头回道:

    “大将军所言甚是。”

    “这些耕地若能正常灌溉,那么农期之前播种并非难事。”

    “但现在大片官田都因水位降低而成高田。”

    “要人力取水灌溉想如期播种只怕是难了。”

    其实杨端和这还是往轻里说。

    这何止是“难”,简直就是难如登天。

    分配给军队的官田大多都是高田,为数不多的低田都在百姓手里

    这倒不是嬴政或分配耕地的官员体恤民情,而是利益使然。

    要知道官田由军队屯,而私田由百姓屯。

    军队屯田与百姓屯田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是完成任务而后者是为生存。

    为完成任务便自然求多、求快、求省力。

    为生存却是求精、求好,求高产。

    因为高产直接关系百姓切身利益,扣除粮税后也是多产多得少产少得。

    于是良田分配给百姓才有意义,分配给军队屯差不多就是浪费。

    其结果就是官田中灌溉系统能正常流水的寥寥无几。

    难题就这样交到了王、杨二人手里:

    这田怎么屯?

    用陶罐一罐一罐的取水?

    那只怕是十分之一的进度都赶不上,尤其这么做还没有多大意义

    军队不可能整日整夜的为田取水吧?

    军队总得操练总有出去作战的时候吧?

    若出去转个十天半月回来发现麦苗都已旱死了那还屯什么田?

    于是杨端和考虑一番,便建议道:

    “属下以为,为今之计应不必急于播种。”

    “我等今年主修灌溉,明年、后年再考虑播种收成”

    杨端和这话说的有几分道理。

    现在这情况想如期播种几乎不可能,勉强播种可预计也不会有好收成。

    既然如此干脆放弃播种,脚踏实地先修好灌溉系统,而后再考虑其它。

    然而还没等杨端和说完就被王翦否决了。

    “这是大王的命令。”王翦说:“却不是你我能随意更改的。”

    杨端和点头应是。

    顿了下,王翦又叹了口气,接着说道:

    “杨将军可知大王为何急于在赵国屯田且力求今年播种?”

    杨端和回答:

    “属下不知。”

    王翦将目光投往面前那片干涸的旱地,若有所思的说道:

    “杨将军还记得那葱油饼否?”

    杨端和恍然大悟。

    今年是否能播种将直接决定明年赵国是否有粮。

    赵国是否有粮将直接决定来年秦国是否有能力出兵攻城略地。

    所以,大王是不会轻易改变这个战略方向放弃播种的。

    如果沈兵听到这话只怕就要狠扇自己几个耳光了。

    特么的葱油饼就葱油饼,好好的摆什么龙门阵说什么大道理啊?

    现在可好,一堆旱地摆在面前还能指望它明年“哗哗”的长出庄稼来?

    鼓励生产也要慢慢来不是?

    历史上就用了四年时间才恢复力气灭魏,你个小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