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工程兵-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运粮赈灾成功治旱。
尤其最后一条“成功治旱”,这让百姓看到了活下去或是活得更好的希望。
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活下去活得好。
如果秦国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往日的仇恨用不了多久就能放下。
所以代国并没有得到赵国百姓的拥戴,尽管赵嘉是赵王迁的哥哥。
接着燕王喜又问了声:“那么,另一方面”
姬丹看了看周围,然后凑了上来小声说道:
“父王,当年有曹沫以剑劫齐恒公,今日我等何不效而仿之?”
燕王喜惊得差点跳了起来:
“你,你是说劫嬴政”
话还没说完便又吃了一惊,姬丹做了个手起刀落的手势,显然不只是劫而已。
果然,姬丹便说道:
“若此计能成,那秦军便是群龙无首必定大乱。”
“我等再乘机联合各国攻秦”
燕王喜怕归怕,但想想也觉得姬丹说的有理,于是便点了点头道:
“这事便交由你处理!”
“定要严守口风,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姬丹应了声是便退了出去。
其实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燕王父子都缺乏战略意识和远见。
他们天真的以为杀了嬴政就能力挽狂澜救燕国于危难之中。
他们不知道燕国对抗的其实是秦国的制度和军队而不是嬴政。
先不说刺杀嬴政能否成功,就算成功了又能如何?
秦国会因为嬴政之死而亡国吗?
制度会因此崩溃、军队会因此解体吗?
国力会受损吗?
几乎不可能。
最可能的,就是嬴政死后换上太子继位。
且不管是谁成功继位,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必定会为巩固地位以替先王复仇之名大举伐燕。
到时燕国就会被连根拔起连一点渣都不剩。
然而燕王父子并不明白这道理,同时此事于暗中策划明事理的人又不知情。
于是就有史上著名的事件:荆轲刺秦。
第九十五章 宣传攻势
沈兵这边碰到了些麻烦事。
不是因为粮食。
事实上粮食已经因为王翦派出大批军队护粮情况已明显好转。
麻烦是他们这些负责守城的部队又多了个艰巨的任务看守粮仓。
这依旧是因为兵力不足。
另一方面也是因粮仓分散布设而不是集中。
粮仓之所以分散布设,是因为几天后粮食就要运出城播种,粮种更适合就近堆放在城门附近而不是运至城内兵营集中。
同样,各个城门都有大大小小十数幢民舍用于临时堆放粮种。
砲师负责看守其中一幢,其中堆着数百袋粮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原本砲师上下还不觉得有什么,不过就是增加点人手在夜间轮番巡逻。
但沈兵从一开始就感到了压力。
仞见沈兵愁眉不展,便主动请缨道:
“此事勿需工师操劳,交给属下处理便是。”
仞及其置下的五名亲卫是砲师中仅有的带甲兵士,自然这方面的主力。
但沈兵却摇了摇头,说道:
“这只怕不是你等能应付得了的。”
仞一阵疑惑:
“工师之意思是”
也难怪仞不理解。
此时邯郸已在秦军的控制下,粮种安置在城内再加上有人护卫,哪还有什么不安全?
沈兵解释道:
“若流匪在城外无法夺粮,他们很可能会铤而走险混入城内。”
仞回答:
“工师怕是多虑了。”
“我等在城门严察来往人员,流匪即便得以混进城内也为数不多。”
“他们更无法将兵器带进城内,属下认为无须为此担忧。”
沈兵又摇了摇头:
“若只是几个流匪或许不须担忧。”
“但城内有这许多忍饥挨饿的百姓,而我等却守着堆积如山的粮种。”
“此时若混进来的流匪若是蛊惑一番,百姓为争粮群起而攻之”
众人闻言不由纷纷色变。
他们也是饿过肚子的人,当然知道饿肚子的人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而现在秦军还有如此多的粮食在他们面前来来回回晃来晃去。
同时城内百姓又痛恨秦人
若城内的秦军兵多将广也就罢了,至少还能起到威摄作用。
但军队大多都出去护粮只留下几个千人队正规军,再加上一众工匠等总兵力还不足五千。
这百姓要是被蛊惑了发生民变,那邯郸可就要易主了。
仞想了想,就说道:
“属下以为不至如此。”
“此时我等已为邯郸百姓编好户籍并分了田地。”
“除此之外还下发了稻种”
还没等仞说完,浍就打断仞的话道:
“那全是租借而非分发。”
“且租税高达六税一。”
秦国税制是十二税一,也就是收成的十二分之一用来缴税。
而三郡之地的租税竟高达六税一是秦国的两倍
这虽然可以理解,嬴政希望明年三郡有大收成于是将租税提至更高。
但这同时也给三郡埋下了危机。
苍在一旁问了声:
“这该如何是好?”
沈兵没有回答。
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
或许这有些运气问题。
没暴发就没事,但等到暴发那一刻就太迟了。
而且可能还不只是邯郸一地,还有巨鹿和太原。
一不小心之前所有的努力都要灰飞烟灭。
这些沈兵可以不关心,但有可能要搭上自己的小命沈兵就不能不关心了。
这事只有找杨端和这样的决策者才有用。
好在沈兵现在配了马车,于是叫上马夫“驾”一声就朝城内的兵营疾驰而去。
是时杨端和王翦正在帅帐内商议着护粮剿匪的进展。
邯郸附近多山,尤其是西部运粮方向更是如此。
流匪总是突然出山袭击,抢了粮后又逃入深山,让秦军十分头疼。
此时情况虽有好转,但粮队、驿站被偷被抢甚至出现人员伤亡依旧十分频繁。
推荐下, app 真心不错,值得书友都装个,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就在这时亲卫来报:
“大将军,将军,砲师工师沈兵求见。”
杨端和把目光投向王翦。
王翦在这他可不敢下令。
王翦眼盯着地图头也不抬的回了声:“见!”
亲卫应了声就领命而去。
当沈兵站在帐内时就看到了王、杨二人。
这还省了些功夫,免得还要再说一遍。
王、杨两人听了沈兵分析的一番话后不由面面相觑。
他们一心扑在护粮、剿匪及屯田上,不知不觉就把城内给忽略了。
杨端和暗自抹了一把汗,道:
“真是攻城容易守城难。”
“若非工师提醒,今趟我等只怕要铸成大错了。”
王翦也连连点头:
“工师说的有理,我等应谨防城内民变!”
这倒不是王、杨二人守城经验不足。
而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之前秦国顶多就是攻城掠地拿下一城一地,然后派重兵把守就差不多了。
而此时却是灭了赵国。
灭赵时本身损失惨重全军不过十余万人。
且这十余万人又要分三郡防守。
分了三郡之后还要屯田,又要护粮剿匪
也难怪就连沈兵一干人都成为守城主力。
这情况让王、杨二人一时焦头烂额恨不得把一个兵掰成两个用。
想了想,杨端和就建议道:
“为今之计把部队调回城内?”
王翦马上就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
“若把部队调回城内,城外便无法护粮,且屯田人手也不足。”
杨端和皱眉道:
“可至少能保证城池安全!”
如果连城池都丢了,那么城外的屯田和护粮依旧无用。
只不过,要调多少部队回来才够呢?
一万?
两万?
还是全调回来?
谁也不知道城内百姓是否会暴动,或者万一暴动了会是多大规模。
所以调兵回来也不是个办法。
沈兵在路上已想好了方案,他拱手建议道:
“大将军,将军!”
“属下以为最好的应对之策便是减税。”
王翦脸色一沉,说:
“工师之意,是将租税减至十二税一?”
沈兵摇头道:
“属下以为,应以赈灾为名免去田税。”
“另外再将租税减至十二税一,并承诺将来也与秦同制。”
“除此之外,另需一些粮食无偿赠予并加强宣传攻势。”
王、杨二人不约而同的朝沈兵投去疑惑的目光。
宣传攻势?
什么鬼?!
第九十六章 宵禁
沈兵的建议很快就获准并付诸实施。
首先就是派出快马八百里加紧赶往咸阳请示嬴政。
这减税的事可不是说减就减的,王翦也没这权力。
八百里加急往返一趟咸阳至少需要四天,如果算上流匪影响的话差不多需要五天。
但此时的王、杨二人却是一刻都等不了了
万一这四天内出状况那岂不是亏大了?
于是同时进行第二步:加强城门查验。
这可以尽可能避免流匪混进城内。
至少可以加大其混进来的难度或尽可能减少他们带进城内的兵器数量。
然后就是实施宵禁。
“宵”指的是夜。
“禁”指的是禁止出行。
也就是一到夜晚敲响暮鼓之后全城所有百姓都严禁出行,直到第二天天亮敲响晨鼓才解除宵禁。
若有特殊情况比如生病、买药、请医、接生等私事,则必须向巡逻队通报,否则就要治“犯夜”之罪。
“犯夜”之罪通常是靴苔三十。
但王翦认为这是非常时期应从重处分,视情节处以劓刑甚至直接斩首。
这宵禁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
暮鼓一响全城街道都空荡荡的,只有秦军兵士在交叉路口设卡拦路及巡逻。
流匪即便混了进来只怕也难以混水摸鱼蛊惑人心。
另外就是一旦作起乱来也更容易镇压:只要出门的便是乱匪,杀无赦!
缺点就是窑子瞬间就没了生意。
要知道赵国自长平一战被坑杀四十万后便是典型的女多男少。
再加上连年天灾生计无着,许多良家妇女都落入烟花之地。
秦军入城后便更是兴盛一阵秦军兵士虽然也穷,但好歹手里还有些东西,再加上又背景离乡需求旺盛,于是便成了常客。
这一实施宵禁,兵士白天要屯田、护粮夜里又宵禁,便是想去都没时间了。
最后就是沈兵所说的“宣传攻势”。
沈兵说:
“寻常恩惠百姓不致心存感激。”
“但若是意外之喜便不同了。”
“所以,属下以为我等需备上一些粮食赠予有困难的百姓。”
“比如家中无劳力、无男丁,再比如有男丁却为癃男。”
所谓的“癃男”指的就是残疾在身的男子,这在连年征战的秦时十分常见。
王翦与杨端和听着不由频频点头。
沈兵说的在理,这其实费不了多少功夫也费不了多少粮食,却能在收买人心上收到奇效。
沈兵接着说道:
“当然不只是如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