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兵本不想见这场面。

    但因为是他和张眩抓住这些流匪,所以必须亲临。

    那场面有够吓人:

    每批三十人跪着,三十名刽子手分立于后方,一声令下青铜剑一挥数十颗脑袋便滴溜溜的滚了下来,鲜血像喷泉似的自断脖处往外狂涌。

    接着又是另一批,然后再一批便像屠宰牲口一般。

    很快尸体便堆成了一座小山,而脸上带着各种痛苦表情的脑袋便用萝筐一装抬到边上,再一个个用麻绳绑了高高挂起。

    这就是古时的“枭首示众”。

    通常是要挂三日,就像秦军以敌首论功时也要示众三日验证一样。

    这还不算完。

    这些流匪经过一夜拷问已将帮助过他们的人全都供了出来。

    秦律讲连座,于是这一抓就牵连了两千余人。

    幸运的是这些人除了数十名直接收容流匪的百姓之外,其它人都是被充作苦役。

    不过这也算不什么“幸运”,因为等待他们的将是劳累、饥饿和死亡。

    沈兵心下不忍,毕竟这些人大多数只是受牵连,相当一部份甚至不知情。

    然而他又无可奈何。

    这就是这时代的规则,要想生存下去就只能遵循。

    沈兵能做的,就只有再来一波“宣传攻势”。

    这一回“宣传攻势”就稍有改动。

    同样是送粮,但内容就加上有可疑情况要及时上报,也就是所谓的“告奸”。

    秦律规定只有主动告奸才可以免受“连坐”牵连。

    这就是恩威并施双管齐下,于是很快就有了效果很快就有许多小道消息一层层传了上来。

    同时,沈兵等人再用“引蛇出洞”计策时就没有百姓上当了。

    此时百姓也都知道这是秦军在“钓鱼执法”,如果还会上当那也无话可说。

    推荐下, !

    到了第五天,嬴政的批就从咸阳赶到了邯郸。

    意料之中嬴政很干脆的同意了减税的建议。

    嬴政没理由不同意:

    民心不稳、兵力不足很可能三郡尽失,与此相比少征点税根本算不上什么。

    更何况,嬴政之前之所以克以重税是因为希望明年能多收点粮。

    现在大旱得治可预期是个丰收之年,那又何必给自己找麻烦?

    沈兵不知道的是,嬴政在知道沈兵制出水车、翻车后还狠狠将他夸了一番。

    那是几日前王翦向嬴政汇报旱情治理情况时说的事。

    王翦没有具体说名字,只以“砲师工师”代。

    这是向咸阳汇报的惯例,因为小人物若是具体到名字没多大意义,大王又不知道是哪个。

    但嬴政却是看懂了。

    “砲师工师?不就是沈兵吗?”

    “好你个沈兵,不但能制出石磨这等好物事,还能制出水车、翻车。”

    “这可是解了寡人心头之忧啊!”

    嬴政拿着竹简哈哈一笑。

    他此前还一心希望许应能治理旱情,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许应没发挥作用倒是沈兵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些日子,嬴政为三郡之事可是操碎了心。

    粮种运输、旱情、户籍,还有流匪、民心

    直到这一刻,他才敢松一口气,因为最主要、最困难的问题解决了。

    嬴政想的很对,只有旱情好转了民心才会稳,然后其它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接着嬴政就感叹道:

    “这水车、翻车,又何止是三郡受益。”

    “往后秦地全都可以用水车、翻车屯田。”

    “四国又何愁不灭啊?”

    嬴政说的也是,要知道按以往的屯田方法高田就只能用陶罐抬水。

    但有了翻车后就可以将水一层层的往上引且十分快速。

    于是再高的田也不需要担心用水。

    有水就有粮。

    有粮便能征战。

    能征战以秦国军队的实力,还愁打不下四国吗?

    想到这里嬴政那是龙心大悦,然后就问着身边的赵高:

    “那葱油饼还没制出来吗?”

    赵高赶忙赔小心:

    “大王,适才已去膳房问了。”

    “御厨还是不知那葱油饼如何制作”

    嬴政“哼”了一声:

    “一群废物!”

    同时心下后悔不迭。

    离开邯郸时只道这葱油饼不是什么难事,沈兵能做那御厨应该也能做,于是也没仔细问制法。

    不想回来后,无论御厨怎么折腾都无法将如此薄的葱油饼再分上几层。

    虽也酥脆但口感就差了许多,也没有沈兵所制那特有喷香。

    想到这嬴政便叹了口气。

    邯郸是给他带来无数噩梦的地方,是他痛恨之地。

    若不是因为复仇嬴政根本不会跨进邯郸半步。

    然而此时,他发现自己竟有些怀念邯郸了。

    几日后邯郸又有一份奏折赶来,便是减税的,而且其中再次出现“砲师工师”。

    嬴政不由愕然:

    “这个沈兵不只是木艺精湛还懂得守城之道啊!”

    “人材。”

    “却不知这个工师还会些什么?”

    接着没多想,马上同意减税并八百里加急送回邯郸。

    减税消息一至王翦马上就公告三郡。

    这就像是定心丸,确定了三郡百姓往后的日子不会差。

    因为大家心里都会算计:

    旱情得治又用了代田法,明年还能免税。

    需要付出的不过是租借粮种的租税而已,而且降至十二税一。

    那还需要考虑吗?

    今年下力气种田明年肯定有大批余粮。

    民可是以食为天哪!

    再加上沈兵再来一波“宣传攻势”。

    邯郸很快就兴起了租借粮种屯田的风潮,粮种又告紧缺。

    不过这当然是好事。

    因为官方怕的就是百姓无事可做。

    百姓一旦无所事事或忍饥挨饿便会作奸犯科想着造反。

    如果都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了,谁吃饱没事干了会去以身犯险。

 第九十九章 使节

    直到这时沈兵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这三郡是乱不起来了,再加上大秦是以法家治国,用不了多久三郡就会步入正轨。

    此时沈兵忍不住再次感叹:

    特么的在这时空要活着还真不容易。

    打仗时危机四伏,没打仗也是暗潮汹涌。

    这么玩下去就算没死在战场上也要被吓死!

    沈兵闲着无事就在城门与仞几个人一起查验。

    守城门当然没那么简单。

    仞及几名带甲亲卫领着两伍工匠在城门查验,剺则带着五十名砲师工匠守城头,一看形势不对便会居高临下以弓弩射杀可疑目标。

    这还是第一层城门。

    第二层城门便由张眩制下的两百甲士看守。

    由于人手奇缺,便是这些甲士也同砲师工匠一般,一边守城一边修补城墙。

    这查验也有趣,它不只是检查随身验传,还要跨过城门口的火盆,有时还要点燃艾草熏上一番。

    至于马车,则要用火把小心烘烧一遍。

    沈兵有些好奇的问:“这又是为何?”

    仞回答:

    “工师有所不知,太原郡发生疫情,此举是防疫情入城。”

    沈兵“哦”了一声,等反应过来就紧张的瞪着仞:

    “你说什么?疫情?”

    仞回答:

    “工师不必紧张。”

    “只是太原城外的几个村落出现疫情。”

    “太原兵士已将其封隔,照想不会传到邯郸。”

    沈兵又“哦”了一声,心下有些意外,这秦人都知道防范疫情了。

    其实这是沈兵少见多怪。

    古时因生产力低下且又长年征战,饿死、病死、战死,尸体胡乱堆放是常有的事,于是瘟疫也时有发生。

    正所谓“久病成良医”,多来几次百姓也就知道了一些防范方法。

    比如封隔、再比如烟熏火烤

    当然,他们不知道什么病毒,更不知道什么传染方式。

    他们就是简单的将其归结为邪气,以为封隔及烟熏火烤可以去邪。

    这习俗一直传到了现在,现代有些地方还保持着比如坐牢或是遇上不好的怪事,进家门前还要跨过火盆什么的。

    这时远远过来一队人马。

    这队人马一眼就看出不同寻常,因为他们全是壮男且骑术高超。

    沈兵这段时间每天都在练马术所以能看懂一些,他们骑在马上显得十分自然一点都不紧张,由此可见骑手对马匹已操控自如。

    尤其这队人虽是身着便装却个个腰配青铜剑。

    虽然这时代稍有些家底的人都会配上青铜剑防身,但这么整齐的却不多见。

    待这行人越行越近,沈兵才发现这队人正中护着一辆马车。

    仞一见这阵仗便有些紧张,赶忙拿着小旗朝城楼上挥了挥。

    剺等人马上停下手里的活接二连三拿起弓弩在城头做好准备。

    仞带着两名兵士挡在城门前,待车队停好后便大声问: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为首的一名大汉只在马上朝仞一抱拳,道:

    “我等是燕国的使者,正赶往咸阳。”

    “路过此地进城留宿一晚顺便补充些粮草,这是度牒。”

    说着自有下人将几个竹简送了上去。

    所谓的度牒便是外国使节的通关件,当然与秦人所持的验、传不同。

    度牒上会标明使者的身份,以及要去哪见谁,具体有什么事可以不注明,但必须要有一路上通过各关戍的印章以及证明。

    使者甚至还有特权,就是可以带兵器进城。

    这是有必要的,毕竟这乱世到处都是流匪,使者要是没点防身的人和装备就别说出使咸阳了,连本国只怕都走不出去。

    仞不敢怠慢,赶忙派人去请了监御史下来验章。

    验过无误后仞当即挥旗让城楼解除戒备,监御史归还度牒在旁行礼放行。

    沈兵只觉得这程序颇为有趣,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然而,等这行人进城之后,却听仞“哧”了一声:

    “别看他们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样子。”

    “还不是怕了我们去大王那求和?”

    沈兵一听,这怎么就那么熟呢?

    燕国使者去咸阳求和?

    接着心下一惊,赶忙问仞:

    “你可知道这使者姓甚名谁?”

    仞摇了摇头:

    “属下没有细看,监御史应是知晓。”

    接着仞就喊住了正要离开的监御史。

    监御史回答:

    “使者有两人,一人姓荆名轲,另一人叫聂盖。”

    “工师可是与这二人相识?”

    沈兵的脑袋“哄”的一下就乱了。

    这什么情况?

    荆轲刺秦?

    不是还有几年时间吗?

    然而沈兵回头一想:

    如果自己把灭赵的时间提前了。

    又制作出水车、翻车什么的,将秦国在赵准备四年的时间大幅缩短。

    那凭什么其它国家还要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按历史时间发展呢?

    等过几年到了时间才刺秦,只怕燕国都被灭了好几遍了吧!

    这么一想沈兵就明白了。

    不过刺秦就刺秦吧,随他去了,反正也不会成功。

    但沈兵很快又觉得不对,荆轲带的助手不是秦舞阳吗?

    沈兵依稀记得有这么一个段子:

    荆轲成行之前一直在等一个人,但太子丹心急等不住,派了秦舞阳做助手。

    广个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