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工程兵-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荆轲被绑在刑柱上已是皮开肉绽,不用想也知道是受了不少苦。

    沈兵带来了一壶酒,一进来就给荆轲倒上了一杯递到他嘴边。

    荆轲也是好酒之人,一闻酒味当即咬着杯沿然后便一饮而尽。

    沈兵心下有些不忍,说道:

    “使节见谅。”

    “我不为你松绑并非担心你害我性命,而是担心你自尽。”

    “到时我可担当不起!”

    这时荆轲才认出了沈兵,立时便瞪大了眼激动的说道:

    “是你?你总算来了!”

    沈兵不等荆轲开口就说道:

    “其实你我都知道,使节不可能招供。”

    “所以使节又何必多问?”

    荆轲哑口无言。

    这也是聪明人之间无话可说的原因。

    杨端和还抱着希望让沈兵来交谈一番就能让荆轲招了,但沈兵却知道这不可能。

    所以,沈兵为何又要解荆轲心中之惑?

    沈兵说:

    “我想使节也该明白。”

    “其实招与不招,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荆轲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还是不甘心的瞪着沈兵,问:

    “我只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图中藏着短刃?”

    “莫要欺我,你在进门之前便知内情!”

    沈兵知道荆轲说的是什么意思。

    那是一种感觉,虽然没有证据但却能感觉到。

    比如沈兵的目光第一时间就锁定包袱。

    又比如沈兵一而再再而三的针对包袱和地图,目标明确到令人发指。

    荆轲是说什么也不相信沈兵是猜出来的。

    沈兵当然不会告诉他真相。

    就算告诉荆轲真相只怕他也不会信:

    我是未来人,听过你的故事,所以早就知道你把短刃藏在图里了。

    这么一说不被荆轲当作疯子就是被认为是胡扯骗他。

    所以沈兵不答反问:

    “这很重要吗?”

    “难不成,使节直到现在还是执迷不悟以为你的选择是对的?”

    荆轲只是“哼”了一声没回答。

    他当然不回答。

    因为一回答就相当于招供了。

    不过沈兵可没有骗供的意思,他不以为意接着说道:

    “我想,那太子丹必是告诉你,若杀了秦王便能使燕国幸免于难百姓免遭荼炭吧?”

    “事实果真如此么?”

    “使节可曾想过,若你成功害了秦王,燕国将面临什么?”

    被沈兵这么一说,荆轲眼里就露出些震惊,他之前的确没考虑过这些。

    沈兵继续说道:

    “六国合纵?”

    “当年庄襄王驾薨秦国可曾乱过?六国可曾因此打败秦国过?”

    “如今六国已去其二。”

    “且楚国在南燕国在北,中间隔着只思自保的魏齐,又如何能合纵攻秦?”

    沈兵说的是事实。

    虽然秦军身处三郡的确危险,四国如果同心协力也有希望打败秦国。毕竟还有一个综合实力十分强悍的楚国在那。

    问题就在于四国未必能齐心抗秦。

    其它的不说,当年燕国自己还乘赵之危数次兴兵攻赵呢,此时又如何能号令四国组织起合纵?

    如果是楚国干了这事然后站出来组织还差不多。

    燕国还是算了吧,没人会把它放在眼里,也不相信它能成功,当然也没人跟它一起干。

    于是,最终的结果更可能是燕国独自面对秦国复仇的怒火。

    荆轲还是没说话,但沈兵却知道他听进去了。

    因为他眼中的坚定已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怀疑、困惑,和痛苦。

    沈兵继续说道:

    “所以,使节更应该关心的是这个。”

    “而不是我如何确定地图内藏有短刃!”

    说到这沈兵就不想再浪费时间了,他朝荆轲拱了拱手说声告辞转身就走。

    还没走几步,就听荆轲在后面问了声:

    “你是何人?”

    这一点沈兵还是可以满足他,沈兵头也没回的回答道:

    “在下砲师沈兵!”

    荆轲在后头喃喃低语:

    “沈兵,原来他就是沈兵!”

    沈兵有些奇怪,便连荆轲也知道他的名字了?

    传播得这么迅速?!

    沈兵没想到的是,他发明了水车、翻车虽说百姓还没能熟知,但像荆轲这样时刻关注秦国准备行刺的人又怎么会不知道他。

    回到砲师后沈兵心情有些沉重。

    这荆轲确是个在生死面前毫无畏惧的好汉。

    自己刚才那么做似乎有些残忍,直接摧毁了他的信念让他对自己所做的产生怀疑

    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带着谎言英勇就义还是知道真相报撼而亡?

    沈兵不知道也无法决定。

    沈兵只知道,任何时候都不要让自己置身于需要做这种选择的境地。

    这天之后,事情便有如石沉大海,所有人都当没发生这事。

    王翦这时心下稍定。

    他原以为嬴政会第一时间暴怒并马上下令发兵燕国。

    要知道这可不是好时机,便是发兵也要先取魏国。

    否则秦军的战线并有如长蛇阵般平摊在魏国面前处处是破绽。

    到时只要魏国北上一击,秦军便会全线溃败

    不想嬴政什么反应都没有。

    这可不像王翦熟悉的那个大王。

    但嬴政从来都难以捉摸,或许此时的他已更成熟稳重了呢?

    想到这,王翦心下也就释然了。

    然而再过了几日王翦复又紧张了起来。

    因为王翦听说嬴政已派出使者去魏国打点,又派出使者以赵国旱情为由去齐国购粮。

    这难道说是先稳住魏国再购买要开战的军粮?

    齐国那购粮应不是问题。

    齐国一直与秦国交好其实是秦国收买了大批的齐国大臣成天在齐王建那说秦国的好话。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app, app  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再加上齐国多年没有战事所以国库充盈。

    此时秦国灭赵又与齐交界,威逼利诱一番这买卖齐国是不想做也得做。

    只是这魏国能说得动吗?

    就算是说动了,也难保魏国不会在关键时刻变卦。

    就在王翦在明思乱想时,突然从咸阳传来了消息:

    “大将军,大事不好!”

    “燕国使节行刺,大王身负重伤。”

    王翦心里“咯噔”了一下:

    这特么的是怎么回事?

    燕国使节不是被抓住了吗?

    明明还在大牢里关着,怎么又跑到咸阳行刺去了?

    而且大王还负了伤?!

 第一百零六章 一举数得

    王翦不是傻瓜,他略一沉思就知道这情报不对。

    再仔细将情报看了一遍,发现并没有严守口风的命令,心下就了然了。

    这事通知王翦是正常的,毕竟王翦是秦国第一大将,而且在最前线,通知王翦才能让部队做好迎敌的准备。

    然而命令上没有“严守口风”就不正常了。

    再加上燕国使节还在大牢里,就算有另一支燕国使节行刺按日期推算嬴政也是先接到王翦的警告再接见使节,哪还能被其行刺成功?!

    然后王翦第一时间就叫来了杨端和。

    还没等杨端和开口说话,王翦便重重叹了口气,道:

    “杨将军,大事不好!”

    “大王遭燕国使节行刺,此时身负重伤生死不知。”

    杨端和大惊,然后见王翦神色有些不对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当下满脸戚色的朝咸阳方向一跪,颤声叫道:

    “大王!”

    王翦又叹一口气,道:

    “此乃军事机密,切不可让外人知道!”

    “我等需暗自将护粮兵士收回城内准备迎敌,屯田还需照常,明白吗?”

    杨端和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回答:“明白!”

    杨端和回帐后,便召集部将一阵唉声叹气: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等切不可让外人知道”

    不久,这个秘密就传到了沈兵那,而且还多了几个版本:

    “大王被刺中胸口生命垂危。”

    “据闻大王是被燕使藏在袖中的毒蛇所伤。那燕使也是可恨”

    “胡说,分明是藏在靴内的暗器”

    古时信息需要口耳相传,寻常只需转个几张口就会变样,又何况是军中十余万人。

    于是千奇百怪各种说法都有。

    仞等一干知情人在听到这消息时自然是云里雾里不知是怎么回事。

    但他们之前受过警告而且还有别人盯着,所以不敢多嘴

    秦军的连坐制度可不是开玩笑的,伍人编为一册互相监督,哪个敢坏了规矩马上就会被治罪。

    沈兵马上就明白这是嬴政在用计。

    不赖啊,居然能想到这法子?

    首先这么做可以探明到底是谁想杀嬴政。

    虽然这并不重要,因为不管有没有行刺,这燕国都要被灭。

    但依旧存在一个可能:有人买通燕国使节行刺嬴政然后嫁祸燕国。

    甚至燕国也可以以此为由将这事推得一干二净。

    但如果嬴政来这么一着的话,燕国当然就会有所行动。

    然后就百口莫辩了。

    其次,这么做还可以反客为主抢夺战争的主动权。

    这主动权并非指主动进攻,而是以逸待劳等燕国发起进攻

    此时秦军兵力不足且粮食不足。

    如果嬴政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的话,接着就要下令秦军北上进攻燕国了。

    这一是将战线拉得太长使腹地的魏国有机可乘。

    二是要有更多的粮食才有办法北上。

    三是冬天就要来了,北上燕国作战极为寒冷,若是攻城就更不好受。

    所以为什么不等燕国来攻呢?

    要知道燕国当初便是以五倍的兵力攻赵也被赵国打得大败而归。

    此时的秦国又如何会怕燕国来攻?

    不过这其中也有危险:

    比如四国若是听信燕国的话果真团结起来合力攻秦,这三郡还是守不住。

    不过这是小概率事件。

    就算四国果真集结起兵力伐秦那也是以为嬴政已死觉得有机可乘。

    到时只要嬴政往众人面前一站,立时就会有几国被吓得打道回府了。

    果然是妙计!

    一举数得,不仅报了被行刺的仇还借此进一步削弱燕国实力为灭燕做准备。

    这嬴政也非泛泛之辈啊,难怪能统一六国成为始皇帝。

    果然像沈兵想的一样,消息很快就由燕国的探子传到姬丹那。

    心里正七上八下的姬丹听闻嬴政负伤的消息当即兴奋得从案前跳了起来,叫道:

    “大事已成矣,嬴政小儿最终还是死在我手里了!”

    此刻姬丹心里那个爽快。

    看你嬴政还狗眼看人低不把我放在眼里!

    看你还过河拆桥不念旧情对我百般羞辱!

    看你还威风凛凛不可一世

    如今又能如何?

    还不是成为一具尸体被历史淘汰?

    姬丹高兴得仰天大笑几声,然后马上就拿着情报去面见燕王喜。

    “父王!”姬丹进宫后就迫不及待的对燕王说:“大事成矣!”

    燕王喜此时都已把刺秦一事忘了,听着姬旦这话还稀里糊涂的不知道是什么事,问:

    “什么大事成了?”

    此时的姬丹已不怕别人知道,甚至他还希望全天下人都知道。

    因为这一来他姬丹便是英雄,便可以借此声势出面组织合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