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工程兵-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一会儿,嬴政才叹道:
“美味,极品美味。”
“这沈兵也是了得,怎生知道这许多制法!”
接着又对蒙良下令道:
“再探,若还有什么美食便立刻来报!”
蒙良应了声就要退出,却又被嬴政叫了回来。
“若有机会”嬴政若有所思的交待道:“与沈兵说说魏国。”
蒙良脑袋“哄”的一下就乱了:
说军国大事啊?这我可是一窍不通啊!
第一百二十四章 水攻
第二天,沈兵就在帐蓬里看到蒙良拿着一张羊皮地图在那翻着。
沈兵有些奇怪,这蒙良“上班”这段时间除了讲吃的就是喝酒,什么时候会看地图了?
不过沈兵没去搭理他,自顾自的从蒙涣那接过书签字。
这是身为啬夫的麻烦事之一。
事情可以由蒙涣去做、去安排,但所有事都要沈兵过目并签字才算数。
这时蒙良就凑了上来,手里拿着地图说道:
“啬夫请看,你说我等若要出兵魏国该如何进攻才好?”
沈兵瞄了一眼就感到有些意外,居然是张魏国地图。
这地图如果是在现代那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愿意谁家都能有一张。
但在这时代一张标有准确的交通线路及水、城池的地图就只有像杨端和那层级的人才可能有。
尤其敌国的地图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不过想了想沈兵就觉得不奇怪,要知道蒙良可是宠臣蒙嘉的儿子,弄张地图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只不过
“左啬夫,你把这地图拿反了吧!”
蒙良愣了下,然后“哦”了声:
“我就说怎么看起来有些别扭,却是拿反了!”
说着将地图掉转过来居然还面不改色。
沈兵笑道:
“左啬夫,你若是不懂地图又何必要关心战事?”
蒙良“唉”了一声:
“啬夫有所不知,属下确是不想关心战事。”
“可此时属下身在军中随时有战事,且家父还要求属下来此学习行军布阵之法。”
“若是回去连地图都看不懂,那可就”
说的还真像那么回事。
不过沈兵知道这蒙良的话只能信一半,所以也没当真。
为了把这烦人的蒙良打发走,沈兵一边翻着竹简一边想随口回答道:
“还能怎么攻?水攻呗!”
蒙良不由瞪大了眼睛:
“水攻?”
“为何可以用水攻?”
沈兵当然不会回答历史上王翦的儿子王贲就是水淹大梁坚城灭了魏国的。
不过那得是几年后,此时的王贲应该还只有十六岁
秦时男丁一般十七岁服役,特殊情况急需用兵时会提前。
比如长平之战时秦昭王就发动河内郡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赶赴前线。
十五岁,而且还是在古时普遍营养不良身材矮小的情况下,可以想像那几乎就是一群娃娃兵。
贵族子弟在这方面更为自由,他们会在军事学校里学会各种技能和兵法,然后再上战场体验。
此时的王贲应该还是弟子籍在读书,不久后便学成出师跟着王翦上阵体验,再几年便可独挡一面。
到他攻下楚国十几城并灭了魏国时据说才不过19岁。
这些都是题外话,沈兵拿着笔在竹简上签字,朝地图扬了扬头,说道:
“大梁城引黄河及汴河水为护城河。”
“我等何不筑堤积水来个水淹大梁?”
蒙良愣了好一会儿,才问了声:
“此计,当真可行?”
沈兵回答:
“试试便知!”
说着将竹简递还给蒙涣便带着仞出门了。
咸阳来的那些秦军兵士大多是旱鸭子,要想让他们搭设浮桥首先还得让他们学会游泳,真是个麻烦事。
当晚蒙良就将沈兵说的话一字不漏的转告了嬴政。
嬴政听着当时就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特么的还是人吗?
他与王翦、杨端和几人研究了半天,又是水网又是攻城的,好不容易才定下了以投石机攻城以浮桥克水网之计
没想到沈兵随口一句话就把所有方案都推翻了!
水攻!
为什么就想不到用水攻呢?
大梁坚城已经在那百余年,黄河、汴河也在两侧流了百余年。
所有人打到大梁城的都是攻城、破水网,就没人想过水攻!
嬴政当下就使人去把王翦与杨端和叫来。
是时王翦与杨端和都已睡下了,听到大王召见马上穿了常服就匆匆赶来。
嬴政把地图往两人面前一放,问:
“依你等这见,水淹大梁城是否可行?”
王翦与杨端和仔细看了看地图,然后面面相觑。
深吸一口气,王翦才回答道:
“启禀大王,黄河乃地上河,水攻或许可行!”
所谓的地上河指的就是黄河的水位高于地面。
这是由黄河含沙量高造成的。
因为含沙量高所以每年都会在河底於积大量沙石,于是黄河水位每年都在增高有漫过两岸堤坝之势。
为了不致河水泛滥,黄河两岸的百姓每年都要将堤坝加固加高。
时间一久,黄河水位便越来越高越来越高此时已高于地面几步被称为悬河。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 !
有了这高度差当然就可以水淹大梁。
杨端和接着说道:
“大王英明。”
“若是水淹大梁城我等便无需制投石机和浮桥。”
“便是那楚军来援只怕也只能望水兴叹无可奈何。”
“此乃上上之策!”
嬴政叹了一口气,摇头说道:
“此计却不是出自寡人之手。”
嬴政虽是位高权重残暴嗜杀,却不屑将别人的功劳强引到自己身上。
杨端和心下一惊,说:
“难道这又是出自沈兵的计策?”
嬴政缓缓点了点头:
“此前寡人虽道这沈兵是不世奇材,却以为他不过是长于木艺。”
“可是现在,此子随口一句魏国便将灰飞烟灭。”
“便以经天纬地形容也不为过吧。”
王翦与杨端和暗暗点头表示同意,这沈兵已经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
此时嬴政心下就暗想:
“有朝一日若是无法保护沈兵周全,也定不能让他落入它人手中!”
这不需要怀疑,因为像沈兵这样的人如果有一天被它国掳去是不是随口说上一句话就把秦国给灭了呢?
不过这只是嬴政这些不知情者的担心而已。
若是沈兵知道这些,肯定会回上几句:
“放心!”
“用不了多久天下就都是大秦的,我沈兵还能跑到哪里去?”
“何况我也没那能力一句话就把秦国给灭了啊!”
“所以,用不着派人既保护又监视然后最后还要痛下杀手吧?”
但沈兵想的可不算数。
第二天,沈兵就发现蒙良置下的亲卫突然多了三倍达到两百人。
第一百二十五章 心理
蒙良对亲卫的解释是:
“啬夫见笑了。”
“家父担忧属下安危,是以多派了些亲卫来保护周全。”
“啬夫不必担心,他们同样听凭啬夫使唤。”
“若是啬夫觉得不够,属下再调些来”
沈兵回答:
“不必了!”
“多谢左啬夫好意,这许多亲卫已足够使唤了。”
增加亲卫当然是好事。
虽说这些亲卫不是沈兵的亲卫,但这些亲卫毕竟是沈兵可以使唤的人。
另一方面,工兵部队也缺人手及甲士保护,有蒙良那两百亲卫跟着一起上战场就安心多了。
但不知为什么,沈兵看着那些亲卫心里有些发毛,总感觉有些怪怪的。
尤其是那蒙良,那眼神似乎无处不在像是盯着自己似的。
沈兵暗道你身为蒙良的亲卫不盯着蒙良却一天到晚盯我干嘛?
不过沈兵只以为是自己的错觉所以也没在意。
浮桥训练不过三天,便又有了战事的风声。
这天沈兵正在河边与张眩一同训练兵士搭建浮桥
搭建浮桥绝不是易事。
此时已进入冬季,邯郸虽不比燕蓟寒冷,但在水里撑木筏的兵士难免会湿了脚或裤子,甚至还有人不小心掉进河里。然后一个个都被冻得瑟瑟发抖。
至于那些要练游泳的就更不用说了,都要在河边烧起一堆火,游上一会儿就要上岸取暖。
张眩有些奇怪:
“大将军为何会让我等此时演练搭设浮桥?”
“等到明年开春暖和些再练岂不更好?”
沈兵笑了笑,回答:
“又岂能等到明年开春?”
张眩吃惊的望向沈兵:
“啬夫的意思是”
就在这时胖子屯跑了上来。
或许是因为商人好打听,胖子屯总是能更早知道消息。
胖子屯有些气喘的说道:
“师傅,你听说了吗?”
“最近我军抓到一批流匪,你道如何?”
沈兵虽是猜到了八成,但还是问了声:
“如何?”
胖子屯气愤的说道:
“那些流匪其实并非流匪,而是魏兵所扮!”
这话立时就吸引了附近兵士的目光并不自觉的往这边靠。
这段时间邯郸驻军没少受流匪之苦,这甚至关系到邯郸的生死存亡
当初咸阳运往邯郸的粮食就差点因流匪出大问题。其中还有不少兵士在流匪的偷袭中吃过亏,所以当然关心流匪的问题。
胖子屯接着说道:
“这还只是其一。”
“我等对那些魏兵用刑后,魏兵供出流匪大多由魏国供应粮食!”
“甚至还有魏将指挥。”
兵士们又是一片哗然。
魏国不久前还在燕国发起合纵时欲乘秦国之危夹攻邯郸,秦国没有借此攻魏已是给了魏国天大的面子,魏国居然还暗中支持流匪
广个告, app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竟然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时兵士们便群情激愤骂声不止:
“这魏王假只怕是不想活了,胆敢暗中使坏。”
“何止是暗中使坏,他们却是想要我等性命呢!”
“这还了得?我等应禀明大将军,把那魏国拿下出口恶气!”
沈兵只朝张眩扬了扬头。
张眩心下了然。
这事只怕王翦早就有底了。
之所以这时才放出消息,为的是激起兵士对魏国的愤怒然后才好出战。
要知道驻邯郸的这些兵士已接连作战、疲惫不堪:他们先是长达数月攻赵,好不容易拿下赵国紧接着就抗旱屯田,与此同时还要对付流匪,不久又有燕代联军
这么多场战斗下来,不说身体上的疲惫便是精神上的折腾都难以忍受。
另一方面是冬季将至所有人都以为要进入休兵期。
这时如果依旧由上至下发布命令攻魏,只怕会引起兵士不满而士气不振。
但如果是激起兵士的仇恨再出兵那就是两回事了:这可是你们自己要求出兵的,怪不得谁。
另一方面,则是古时讲究“师出有名”。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个借口问题,但这借口若十分正当又有所不同:
特么的你魏国刚刚才派使者求和,转个身就暗中使坏,不打你还打谁?
张眩对沈兵也暗自佩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