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工程兵-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寡人也只能依太傅之意了!”
于是淳于越就成了出使齐国的使节,一个完美的使节。
正如嬴政所想,淳于越在齐国的游说那是慷慨激昂、一身正气,任何人都看不出他在说谎事实上他就没说谎。
又因为淳于越原本就是齐国大儒的身份,于是很快就发动齐国的儒生一起“慷慨激昂”,只把那齐国上下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其结果就是,不管秦攻赵也好、打燕也好、甚至之后的灭魏伐楚,齐国一概不出兵。
此时淳于越正好从齐国返回经过邯郸,以他太傅的身份无意间知道秦军将水攻大梁。
这还了得?
水淹大梁?
仁义道德都丢到哪里去了?!
于是二话不说带着亲卫马不停蹄的追上秦军,正好碰到郑国在夸沈兵。
沈兵听着淳于越这话那是一个头两个大。
自己跑这来找杨端和是提问题的,没想到却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郑国那的问题或许还可以解决。
但淳于越这里的问题说什么“死伤庶民万千”?
还有什么道什么义?
我去,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万怎么不见你来讲道义啊?
现在是打仗,决堤之后不是为了攻城吗?
攻城不就有百姓死伤吗?
若要百姓不死伤这仗还怎么打啊?!
沈兵将求助的目光投向杨端和,此时应该是他这将军出来解释的时候啦!
没想到杨端和就装作没看见,眼光飘忽到两边,还微微抬着头,就差没说:
“咦,今天这风好大啊!”
“哇,天上这云好美呀!”
沈兵在心里问候一遍杨端和的家人,但还是无奈的转向淳于越,拱手说道:
“太傅,属下有一事不解,还请太傅解惑。”
“那即墨之战,可是打了五年?”
即墨之战大概是四十年前发生在燕国与齐国之间的一场围城战。
当时燕国联合六国攻齐主要是燕军,将齐国打得只剩下即墨一城。且将即墨一围就是五年,但最后还是被齐国击退。
淳于越冷声回答:
“是又如何?”
沈兵又问:
“此战,应不失道义吧?”
淳于越回答:
“燕齐两国光明磊落,一攻一守,自是不失道义。”
沈兵又问:
“那么此战,也不失利益吧?”
淳于越又答:
“燕欲灭齐,齐要复国,自是各有利益。”
沈兵点了点头:
“也就是说即墨一战利义两得。”
“但此战耗时五年,不知死伤百姓多少?”
淳于越一时无言以对。
因为很明显即墨一战也是“死伤庶民万千”,确切的说不只万千
那可是打了五年的战,城内不知饿死了多少百姓,不知有多少未成年被征用并送上战场
求助下,app 可以像偷菜一样的偷书票了,快来偷好友的书票投给我的书吧。
然后沈兵又补了句:
“当年即墨只以七千残兵便守了五年。”
“今日这大梁却有魏兵二十万,且粮仓充盈,只怕守上十年也不成问题。”
“若是打上十年,不知又要死伤多少庶民?”
第一百三十一章 最强虎狼
晚上再更第五章
淳于越哑口无言。
这个帐大家都会算,纯以百姓死伤人数来说,肯定是水攻速战速决要小得多。
若是攻守双方打上十年那才应该是生灵涂炭死伤万千吧!
淳于越只“这这这”的半天说不出话,其它人又不敢插嘴,现场一时极为尴尬。
过了好半晌杨端和才干咳一声,对淳于越说道:
“太傅,属下在帐内备下酒菜,不若随我去稍作歇息?”
“这等舞刀弄枪的战事,就随这些后生去罢!”
“何况还有水工郑国在此,他定会小心应付只让洪水冲城而不至伤及无辜。”
淳于越虽是眉头大皱,却依旧想不出反驳的话,只得随杨端和去了。
见淳于越走远,沈兵与郑国互望一眼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然后会意的笑了笑。
沈兵暗道:
也难怪扶苏会在接到命令后不等搞清事实就自尽,从小就由这迂腐的老儒来教导,难免会受影响。
不过嬴政这么做似乎又是对的,甚至还可以说很有远见。
自古开国皇帝难免需要强硬,否则根本无法在残酷的战争中立足。
但国家稳定后需要的就是仁治,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于是在淳于越这大儒教导下成长起来的扶苏就是接替王位的不二人选。
沈兵也就只敢迟疑这么一会儿,他担心片刻后就无法脱身,于是赶忙朝郑国道个别就要逃
但此时想逃却已是太迟了。
却道那杨端和还没把淳于越请进帐蓬就发现事情不对。
淳于越在路上就把他当作目标:
“将军且听我一言: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若行仁政,便民之悦之。”
“是以这水淹大梁是万万使不得”
还没说上一会儿杨端和就感觉自己要被这云山雾道的大道理给绕得晕头转向了。
走进帐蓬时却愕然发现嬴政正端坐在里头,而且还一身商人打扮。
两人正要下拜却被嬴政拦下了。
原来这嬴政知道淳于越去追赶秦军后就暗道不好。
嬴政深知淳于越个性,只怕淳于越这一去就搅乱了大军的计划,于是赶忙带上亲卫随后追了上来。
嬴政只交待一声:
“你等只当寡人是马商,速去把那沈兵叫回来!”
杨、淳两人虽不知嬴政为什么这样做,但还是应了声。
亲卫飞也似的跑了出来拦住刚登上马车的沈兵:
“啬夫,将军命你到帐内一叙,有要事相商!”
沈兵一脸无奈。
我怎么就不跑快一点呢?
而那郑国脸上却是一脸幸灾乐祸
喂,老人家要有点老人家的样子啊?庄重点行不!
无奈的被“押”到帅帐,沈兵十分低调的朝杨端和拱了拱手,然后就看到了马商。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app, app 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马商笑呵呵的对沈兵拱手道:
“啬夫别来可好?”
“我正好送来一批战马,不想便碰到啬夫了。”
“你我还真是有缘!”
沈兵心道这还真有些巧了。
杨端和偷瞄了马商一眼,然后“啊”的一声像是想起什么:
“太傅,适才忘了向你引荐置下工啬夫”
淳于越脸色一沉不无讽刺的说道:
“勿需将军引荐,工师沈兵,谁能不知谁能不晓?”
“老朽早就在论农上看到工师大名。”
这就没错了,农家是儒家的敌人,甚至可以说是头号大敌淳于越当然会研究论农。
顿了下,淳于越接着说道:
“啬夫制出水车、翻车解了赵国旱情此乃大功一件。”
“此举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老朽佩服。”
“同时啬夫拒不加入农家,老朽也深感认同。”
“前日老朽还在与旁人说道:此子有识理之明,将来必成大器”
“却不想啬夫竟要水攻大梁,此大谬也!”
等等,这是批评沈兵顺带还贬了农家啊!
不加入农家就是“有识理之明”了?
那杨端和见沈兵皱眉苦脸的,却举起酒杯遥遥一敬,笑道:
“来来,啬夫且喝口酒水再慢慢辩!”
沈兵:ap;ap;
但沈兵又怎敢表现出来,只得举杯小喝一口,回道:
“太傅所言,无非便是要我等放弃水攻大梁。”
“若是以太傅之说,我大秦岂非不可攻六国?”
淳于越骇然朝马商望了一眼,然后赶忙回答:
“非也,攻六国不若水攻大梁,水淹大梁会伤及庶民”
沈兵反驳道:
“敢问太傅,军中兵士又如何能说不是庶民?”
“战场死伤的兵士又怎能说不伤及庶民?”
淳于越再次语塞。
很明显,兵士不就是从百姓中来的吗?
马商听着微微点头。
沈兵接着说道:
“若天下七分彼此征战杀伐,即便各国都守道义且不伤及庶民又能如何?”
“这便算是仁政吗?百姓便不苦了吗?”
“百姓依旧苦于苛税、苦于兵役并互相厮杀!”
“若天下不归为一统这厮杀便无穷无尽。”
“是以沈兵以为:真正的仁政应是一统中原,天下尽归于秦。”
“如此才能免了纷争少了杀戮。”
“若要天下没有虎狼,必得天下先有虎狼。”
“先有最强虎狼,而后方能没有虎狼!”
马商当即拍案叫绝:
“好!好一个先有最强虎狼而后方能没有虎狼!”
“啬夫此言有理,此言有理啊!”
这话可是说到嬴政心里去了。
嬴政继承王位后就不断东征西讨。
因此也受到许多人垢病,尤其这太傅淳于越就没少直谏过。
嬴政一直不知该如何反驳,又不好因这些言论治淳于越的罪,今日沈兵这么一说可算是替他出了口恶气。
如果沈兵知道这些的话,肯定会狠狠鄙视这嬴政一下:
你特么这是用我来出气呢?
其实沈兵将这通话倒出来后也感觉畅快无比。
再看看前方,淳于越已陷入沉思,嘴里还喃喃自语:
“先有最强虎狼,而后方能没有虎狼!这”
“这又是何道理?是何道理?!”
再看那杨端和,他只望着沈兵还没回过神来:
这家伙居然把淳于越给说服了?
把这能说会道的大儒给说得哑口无言?
这是何道理?!
第一百三十二章 灭国战法
过了一会儿,沈兵又朝淳于越拱了拱手道:
“太傅,是以属下认为水攻大梁未尝不可。”
“这并不意味着我等便会滥杀无辜。”
“需知伤国战法与灭国战法是大不相同”
马商这时忍不住插了下嘴:
“我倒想知道,这伤国战法与灭国战法有何不同?”
淳于越和杨端和两人也竖起了耳朵。
沈兵心下有些奇怪,暗道你这马商好不放肆,你这爵位不过是簪袅,却敢在没得到允许时插将军的话?
不过沈兵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少见多怪。
要知道战马可是军中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质,比如战车、骑兵,以及马车都需要马匹。
几乎可以说是无马不成军,即便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也不例外。
所以旦凡能为军队提供战马的马商都与朝中贵族或势力有关,并且还要深受信任。
否则,关键时候若是马商无马或坐地起价,那对军队乃至整个国家都是打击。
因此这马商爵位虽不高但插句话却没什么大不了。
沈兵没想到的是,这马商又何止是能插话反而是马商说话别人不敢插嘴。
沈兵朝马商拱了拱手,回答:
“伤国战法是以伤敌根本弱其军队为目的。”
“否则便是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不了多久又成为一名强敌!”
“如此往复,最终便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矣!”
马商忍不住拍案叫绝:
“说得好!”
“好一个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仗工整、生动贴切,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