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港综开始耕种诸天-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有刘晋元和刘正夫这样的亲人在,也不合规矩。

    刘正夫对此,双手欢迎,一来林天南功力深厚,在江湖上赫赫有名。

    这些年,刘家其实也没少通过林天南,招揽一些武林高手。

    再者说,李逍遥和洪筠的关系不错,也是让刘正夫对他高看一眼。

    两边的婚事操办的很风光,只有赵灵儿,躲在鸿胪寺的房间内,每天沉默不言,有些闷闷不乐。

    容玉意倒是看出了赵灵儿的心思,几次对洪筠提起这件事,也是有些让人心疼。

    洪筠叹息一声,点了点头。

    赵灵儿年纪稍小一些,但在这个年纪,一切都不是问题。

    大不了,结婚之后,自己暂时先不动她就是。

    车先买了,啥时候手续下来,一切合法了再开呗。

    牵扯到两个国家,事情就没那么简单。

    尤其是,这次为了彻底将洪筠绑在大宋国的战车上,赵佶是下了血本。

    连续三天三夜的商讨,最后大宋朝廷,在蔡京和刘正夫带头,赵佶铁了心之下。

    竟然心一横,直接给赵娴静改封了蜀国公主,而且是实封。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赵佶直接将蜀地,划给了赵娴静。

    实际上,也就等于将整个蜀地,拱手送给了洪筠。

    虽然名义上,蜀地的官员,还是由大宋朝廷管理,但自主权,甚至官员任命权,全都放权给了洪筠。

    只要洪筠乐意,他完全可以指定将自己人,派去蜀地管理,只需要对大宋朝廷这边,报备一下即可。

    这已经不是什么封地的问题了,这简直有点列土封疆,甚至说难听的,有点拱手出卖国土的味道了。

    好在,这年头还没什么不平等条约一说,而且洪筠不管怎么说,如今也是赵家人了。

    名义上,蜀国的土地,是送给蜀国公主赵娴静的。

    所以,在大宋民间,倒是没什么反响。

    只是朝廷上,颇有争议。

    大多也只是,因为涉及到了利益。

    虽然蜀地靠近吐蕃,连年争端不断。

    但毕竟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利益也不小。

    很多朝廷大佬,在那边都有自己派系的人在,一些幕后的利益往来,牵扯不小。

    不过,蔡京这个独霸朝纲的大佬都点头了,再有尚书令刘正夫在一旁跟着掺和。

    甚至那童贯、梁师成等人,也都在蔡京的蛊惑下,为洪筠站台。

    不知道的人,甚至都以为,洪筠已经买通了这六贼。

    洪筠对此也有所耳闻,但这些许的传闻,影响不到他。

    反正朝堂上,那些真正的正人君子,也都看得明白,洪筠跟那六贼不是一路人。

    刘正夫为了不让洪筠埋怨自己,也在暗中散布了一些,关于蔡京被洪筠吓到,洪筠对蔡京不屑一顾之类的消息。

    反正各种消息满天飞,朝堂上纷纷扰扰,却不能影响到已经确定的大局。

    与此同时,南诏国那边,突然传来消息,南诏国将洪筠,封为摄政王。

    南诏国国主也宣布,将赵灵儿册封为继承人,并且旨意中明确指出,将来如果赵灵儿不想登基,可以由她丈夫继任。

    这一下,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宋朝堂上,全是人精,一下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

    据说那位南诏国公主赵灵儿,就是鸿胪寺中,一直陪在洪筠身边的那位少女。

    这次大婚,这位镇南王,在迎娶赵娴静的同时,也会娶这位南诏国公主。

    消息传过来没多久,赵佶再度传旨,说洪筠由于身份特殊,故此除了驸马都尉的职务,将在大婚结束后。

    正式册封洪筠为,大宋国的镇南王。

    轰。。。

    消息一传开,整个大宋国,立刻轰动起来。

    一时间,洪筠的名字,在整个大宋国,甚至包括西夏、大辽以及吐蕃等国家,全都在讨论洪筠何许人也。

    南诏国摄政王、蜀国公主的驸马都尉、南诏国的驸马以及继承人等等。

    这一系列的名头加起来,都不及大宋镇南王这个名头响亮。

    毕竟,大宋国是天朝上国,中原王朝。

    尤其是,宋朝开国至今百五十年,还从来没有一位活着的异姓王。

    洪筠这一次,可算是宋朝开国以来,开天辟地头一次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遇王进招揽心腹

    如此传奇,怎么可能不引起轰动。

    这可是入了宗人府档案,宋徽宗赵佶钦点的镇南王,真正的皇室亲王,并且还有封地的实权王爷,不是什么荣誉称号。

    可以说,只是权利,洪筠一时间,就在大宋算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不过,这些杂事,洪筠根本就没心思去理会。

    先是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见证了这个时代的万国来朝景象。

    也有那西夏国、大辽国的使者,派人过来拉拢洪筠,都被洪筠一一拒绝。

    只有吐蕃的使者,得到了洪筠的接见,只是散发出浑身的气势,就将吐蕃使者震慑住了,不断承诺,未来一定会跟蜀国好好相处,不会和洪筠的势力发生任何冲突。

    一直以来,吐蕃国其实像西夏、大辽一样,对中原其实也是虎视眈眈。

    这些年来,也没少趁着大宋精力不足的时候,翻过雪山出来,袭扰一下大宋。

    只不过,这次赵佶的一手好算盘打的的确很响。

    不但用镇南王和自己的妹妹赵娴静,将洪筠给拉拢住。

    而且还用蜀地,直接将吐蕃国给阻拦住了。

    虽说蜀国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

    但在这个年代,其实对于中原王朝,并没有那么重要。

    尤其是,其衔接处,紧挨着吐蕃和西夏两国,有些时候让大宋可以说是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感。

    如今将这块地盘交给洪筠,至少是阻隔了吐蕃对中原腹地的骚扰。

    赵佶的打算,如今也的确是成功了。

    只这一次见面,就让那位吐蕃使者明白,洪筠一天还活着,还坐镇大宋,吐蕃国就别想去骚扰洪筠的地盘。

    除非是不想活了,过来找死。

    因为那位吐蕃使者,也是一位密宗修士,修为还不算太低,已经半步金丹,年纪不大,很有机会突破。

    好在洪筠现在的心思,也没在吐蕃身上。

    中原大地他都还没机会统一,直接灭吐蕃,占了有什么用?

    他手里的这些土地上,那些百姓根本就迁移不过去。

    除非等过些年,麾下所有百姓,全都开始习武,修炼道法,人人如龙。

    到那时候,不惧怕高原反应,洪筠肯定会对吐蕃感兴趣,直接出手,将其平定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一番畅谈,洪筠是很爽,那位吐蕃大和尚看起来,也很满意。

    双方甚至已经达成了同盟,吐蕃使者承诺,只要他还活着一天,就绝对不会让吐蕃国,骚扰洪筠地盘一次。

    不过,希望可以在双方地盘交界处,开通互市。

    洪筠对此没任何意见,吐蕃国虽然地处高原山区,但也有很多好东西,是中原地带急缺的。

    而且大山深处,很多天材地宝,哪怕是洪筠,也都能用得到的。

    毕竟他现在手里掌握了不少炼丹术,将来大规模炼丹的话,紧靠现代世界的名贵药材是很难支撑他炼丹的。

    而这个世界,灵气逐渐复苏,很多深山里,已经开始逐渐出现灵草、灵药复苏的现象。

    中原这边,也开始见到很多山民,拿着原来很稀罕的灵药在汴梁城内寻找买家。

    但中原毕竟是平原居多,山林不少,真正的福地洞天却都被人占据。

    哪怕大宋朝廷,也不好强制去收缴。

    反而像吐蕃这样的国家,基本上大山里的好东西,都是属于贵族和皇帝的。

    用一些食物和日常物资,去换这些灵药,炼制百草液,可以让洪筠的计划,正式开展起来。

    所以,洪筠很轻松的点头答应。

    吐蕃使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高高兴兴的离开。

    洪筠也让石长老派人回去,让他的人帮自己去想办法囤一些物资。

    甚至洪筠找到刘晋元的父亲,跟他一起合作,暗中成立了一家商会。

    有洪筠提供的一些简单的技术,制造出诸如肥皂、玻璃、镜子之类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宝贝。

    短短几天,这家商会就已经垄断了汴梁城的市场,日进斗金都不足以形容其利润。

    打过招呼之后,洪筠就开始专心致志的筹备婚礼之事。

    等到大婚结束,一切这才平静下来。

    在汴梁城内,赵佶甚至给洪筠赏赐了一座府邸,镇南王府正式挂牌入驻。

    一时间,门客纷纷而至,汴梁城的各家豪族贵胄登门拜访,门口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护送赵娴静而来的,是一队禁军校尉。

    一个个精神奕奕,看起来很威猛。

    并不像洪筠想象之中的那么柔弱。

    这禁军,看起来战斗力并不弱,怎么就在二十三年后,一场靖康耻,打的禁军四散而逃,仿佛散兵游勇一样?

    公主护卫队伍在洪筠看来,分明是进退有序,战阵摆的也很好,显然是一支精锐。

    要是汴梁城附近驻扎的八十万禁军,不说全部,哪怕有十分之一这样的军队,怎么也不可能,被金国十几万大军就给灭了。

    看来,这二十来年的时间,大宋朝廷发生了不少事。

    其实洪筠不了解的是,就算靖康耻之前,大宋的禁军战斗力一直也都不弱。

    或者说,大宋的士兵战斗力,在北宋和南宋前期,一直就没弱过。

    操练足够,装备精良,后备物资充足。

    真要是放手打起来,别说是什么大辽、大金,就是遇到顶峰时期的成吉思汗,真正面硬刚,也基本不会输。

    之所以会败的一塌糊涂,大部分原因,还在于朝廷上,那帮软弱无能的文臣,甚至可以说是庸臣、贪官。

    不说其他,只说种师道,便有过两三次大破金兵的战绩,甚至还有李纲这样的儒将,战斗力也相当强悍。

    在有些卖国贼的走漏消息之中,还能打出优异的战绩,足以说明大宋将士的战斗力之强。

    “臣王进,参见镇南王殿下,王爷千岁!”

    禁军进入王府,将蜀国公主赵娴静,交接给王府的下人之后,那领头的将领,冲洪筠一拱手。

    王进?

    洪筠微微一皱眉,让王进心里有些忐忑。

    面前这位镇南王,最近在汴梁城,名声赫赫,权势滔天。

    他以为,洪筠是对他有些不喜,心里思索着,自己似乎没得罪过这位镇南王,甚至都没见过面。

    王进不知道,洪筠是因为他的名字,突然想起来什么。

    这个名字洪筠觉得很熟悉,通过系统这么一搜索,顿时让洪筠一愣。

    王进,八十万禁军教头,著名武师王升的儿子,家传使棒绝技。

    高俅未发迹时,曾学使棒,为王升打伤,从此结仇。

    后高俅当了太尉高官,曾借故要置王进死地,乃携老母逃离东京,路过史家庄,传授史进武艺,然后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安身。

    简单的介绍,让洪筠明白这个人究竟是谁。

    原来是水浒传开篇的书胆,带出来后续高俅、九纹龙史进等人物。

    只是后来,没有像林冲那样,入草为寇,加入梁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