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新帝国-第7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锹洳菸埽脖热ニ退狼俊
杨嗣昌就是敏锐的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来一个鱼死网破,要么就听他的,要么就不干了。
在重掌大权以后,杨嗣昌马上就命令士兵,开始分兵,一路还是继续重兵集结,攻打德州,另外几路则是冲向的青州府方向。
杨嗣昌说道:“是时候让大家补充一些钱粮和辎重了。”
杨嗣昌的大军穷得像叫花子一样,军营里面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士兵口袋里面的银子基本上就没有,朝廷已经是拖欠军饷了,他们攻入山东,虽然是一些人口袋里得到了一点东西,但是并不得以令每个人都感到满意,很多人都满腔愤怒,满怀怨气。
这时候他顺应军心,带领大家去青州府发财,这就令军队士气大振,大家纷纷的回营准备战马,准备刀枪,就等着明天就去洗劫青州府。
但是这也都引发了奉命攻打德州府的人的非常不满,别人去发财,咱大家在这里拼命,这不是让咱们吃亏吗?
为了安抚这一部分人,杨嗣昌同时也都做了不同的调遣,就是各支部队都派一些人南下,一些人留下来围攻德州,大家抢来的东西,不上交朝廷,自己平分就行了。
杨嗣昌一碗水端平的方法,可是令数十万大军的士兵们,都十分的信服,他们认为杨大帅带领大家这么久,终于算是开窍了,大家也就听从他的命令,开始执行新的作战任务。
青州,古九州之一,自西汉为青州刺史部驻地,开启了一千多年的辉煌,其自西汉起就为山东东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为青州刺史部驻地,唐时为淄青节度使驻地,北宋时为京东东路路治,金时则为山东东路、益都府、益都县驻地,均为省会级城市,那时济南还没有呢?
元时,青州当时为益都县,是益都路路治,属于中书省所辖,辖区包括山东中部及南部的大部面积,胶州、滕州均为其辖区。
洪武元年,朱元璋改益都路为青州府,以益都县为府治,洪武二年设山东行省,以青州为省会,但这也是青州最后的辉煌了,洪武四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山东布政使司驻地改驻济南府,青州自此失去省会的地位。
本朝初期,青州府辖区较元朝益都路有所缩小,但仍辖三州十六县(其中五县为州辖县),分别益都、临淄、乐安、寿光、博兴、昌乐、临朐、安丘、诸城、高苑、蒙阴及潍州(领本辖及昌邑县)、莒州(领本辖及沂水、日照二县)、胶州(领本辖及高密、即墨二县)。
改制之年,青州不仅失去了省会地位,其所辖胶州、潍州二州及其所辖昌邑、高密、即墨三县划归新设之莱州府,青州府自此仅辖益都、临淄、乐安、寿光、博兴、昌乐、临朐、安丘、诸城、高苑、蒙阴及莒州(领本辖及沂水、日照二县)等一州十三县之地。
青州府的知府,以前就是泥胎菩萨方若无,现在就由他的儿子方世藩担任知府,方若无则是退居幕后,方家在青州的势力非常的大,算是一都数一数二的氏族,作为刘家最强有力的支持者,青州本地最大的豪强。
他也都按照朝廷的指令,放弃了大多数的县城,主要的兵力集中在青州府城,准备跟敌人决一死战。
因为稍微是明白一点的人都算是知道,朝廷的大军,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犹如蝗虫一般,铺天盖地而来,根本就无法抵挡,只有集结在几个重镇,节节抗击,消耗其精力,等到其疲惫不堪的时候,再寻找机会反击。
方世藩此人,称得上是不学有术,以前他虽是监生,但是长期在父亲身边辅助,人称小知府,自己担任知府了以后,也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青州府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对他交口赞誉。
许多人对此都有一些奇怪,方氏父子在朝廷那里可是出了名的贪官污吏,人称向棺材伸手,雁过拔毛,但是到了刘家这里以后,居然成为了一个有才有能的人,方氏父子治理青州府,可是赢得了百姓一致的赞誉,许多人都认为他们算是迷途知返,让青州府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但是大家的好日子,就在朝廷大军抵达的时候开始进行了没有了,方世藩积极的执行朝廷的焦土政策,这就是命令把所有的乡绅和百姓,往府城里面进行疏散,即使他们没办法来府城,也让他们住在深山或者是乡下去,以免遭到了官军的祸害。
百姓也都知道,官军来势汹汹,而且都知道官军是没有军响的,他们就是冲这点粮响来的,所以也都响应朝廷的号召,基本上都做到了坚壁清野,大家都往城里或者是乡下进行撤退。
有许多人在撤退前,还把房屋都给烧了,把桥梁给毁了,把路给扒了,希望尽量能够阻止朝廷官军的步伐,拖延敌人的速度。
可以说青州府的抗敌工作,可是比东昌府做的还要好,而负责镇守青州府的华夏军大将张顺实,他可是华夏军的老人,虽然没有赫赫之功,但是领兵却很有一套。
第889章战况不利
张顺实因为本身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没有成为六大名将之一,但是却是华夏军的老将,资格相当的老,在刘布当浮山千户的时候,他就已经是浮山的百户官。
自从刘家大举练兵以后,他也都从中学习,获益匪浅,由一个小军官,变成了大将,他由于一直只是在山东本地练兵,很少在外参加大战,也都没有战场上建功立业,成为名将,但是其练兵带兵能力确实是十分的强。
虽然他们收拢了兵力,疏散了主要县城,把兵力集中在了青州府城益都,但是他又在外部署了一支军队和骑兵队,他们多次的伏击了攻入了青州府的明军,杀了对方不少的人,让对方也都不敢分兵,集结成重兵才敢出动,这就最大的限制了对方的自由。
很多人可是在想,只要进入了青州府以后,大家就可以撒欢儿去打秋谷,尽情的去抢夺,但是进入了这里,他们才发现,虽然华夏军放弃了大批的地方,这些地方朝廷马上就去占领,因为你占领了这些地方,才可以向上面报功,才可以获得地盘。
但尴尬和不满的是,这些地方都是进行了坚壁清野,地盘还在,房子大多数是烧了,百姓也都逃完了,没有什么好处。
而且他们还必须分兵把守,如果你不守住这些城市,被华夏军夺了,就没有了地盘,还会被朝廷问一个失地之罪,所以他们占领的地方越多,兵力就是越是分散,刚进入青州府的时候,他们可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但是到了现在,想怎么样用兵,得再三思量,再三考虑才行了。
攻入了青州府,收复了这么多地盘,杨嗣昌的大军,毕竟还是搜刮了不少的东西,但是他们可是没有占领想要占的城市,比如说他们就知道青州府的财富和百姓,主要就集中在益都城里面,只要攻陷了益都,他们就可以发大财了。
东昌府的洪承畴也一样,拿下了临清,他们就发大财了,但是城里面的百姓,也都知道面临生死关头,攻打他们的,不是官军,而是残忍和吃人不吐骨头的狼,不单止华夏军拼死守城,就连全城的百姓,也都协助华夏军守城,男女老少都上城墙去,帮助华夏军打仗和运送物资,老人小孩也都开始帮助照顾伤员,维持秩序,通风报信。
杨嗣昌在城外,通过望远镜,遥观城中百姓,军民上下一心的场面,令他有些黯然,这些可是叛贼,可是叛军,但是他们却是如此的团结,如此的抗拒皇师,他们想要拿下此地,可是并不容易。
华夏军虽然是进行的坚壁清野,虽然是疏散了百姓,但是不可能对所有的百姓都进行疏散,还有很多留了下来,这些留下来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官军的祸害,他们的钱财被抢夺,许多人都被抓去当壮丁民伕,就连许多妇女也都被官军掳掠而去,发生了许多不忍言之事,可以说山东大地,处处是烽烟四起,处处是人间地狱。
这些惨况都传到了城里面去,而且官军为了打胜仗,为了夺下益都,也是发了狠,杨嗣昌可是命令这些被他们抓获的民伕或者百姓,令他们负土前进或者让他们作为肉盾去攻城,说白了就是把他们作为消耗品。
驱赶百姓去攻城,这可是非常狠辣的手段,也可以打击敌人的士气,因为这些被抓和驱赶的,往往就是当地的老百姓,就是守城官兵的乡里乡亲,他们未必就下得了手,他们不敢下手,这就可以让在城外大举攻城的官军占了便宜。
但是知府方世藩是下了命令给大将张顺实,说道:“不管是谁人来攻城,你都当他是敌人,一律格杀勿论。”
张顺实他倒是有些犹豫,他说道:“知府大人,这可是都是青州的老百姓啊!”
方世藩冷冷的说道:“本官乃是青州知府,奉命守卫青州城,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你只管执行本官之命令,出了什么事,由本官负责。”
既然方世藩已经做了大包大揽,张顺实也都没有犹豫,就下令他的士兵,全力以赴的守城,不管前来攻城的是谁,是民军士兵也好,是负土前进或者是作为肉盾的本地老百姓也好,一律格杀勿论,他们的大炮和火枪,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开炮,直接开枪,杀得敌人血肉横飞,死伤惨重,处处烽烟。
方世藩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自从加入了华夏军以后,他们父子也曾有想过作为一名好官,有一番作为,让方氏家族继续的传承下去,但是此时此刻,可是生死关头,如果他不敢把这些人杀死,只怕他们就会被敌人所杀,既然已经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就不能有任何的妇人之仁。
方世藩知道一点,他必须在这里死守,朝廷一定会派军前来援救,他所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青州府城,等到朝廷的大军抵达之日,否则就是他举家被杀之时。
方世藩可是做出了许多鼓励军心士气的事情,在围城之日起,他就散尽了家财,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和粮食都拿出来,分给了守城的士兵,同时他也都命令,城中的富豪和官绅,至少捐出一半的钱粮和财产,给守城的官兵还有用于救助流落在城中的流民和百姓,如果这些人不同意,就让官兵的刀子去跟他们说话。
所以方世藩确实是在短期内筹到了大批的粮食,这些粮食和军饷,也都发放到了士兵的手上和守城的官兵手上,流落在街上的流民和百姓,也都得到了安置,军心士气十分的稳,基本上都做到了上下一心共同对敌。
特别是朝廷官军,所到之处,有如蝗虫过境,能抢就抢,能杀就杀,把地方祸害的非常的惨,更令人发指的就是,基本上所到之处,百姓和农民都被他们抓了当民夫,抓了去干活,还要去为他们去拼命去攻城,这样子的做法,激起了当地所有老百姓的公愤。
连城中的富豪和官绅都知道一点,一旦城破之日,没有人可以幸存,不是被敌人杀死,就成为奴隶,只有守住了城,他们才有做人的资格,所以全城的百姓和官绅都铁了心配合官军,共同的守城。
他们在短期内动员了如此之多的人员和粮食,把青州城守的有如铜墙铁壁一般,尽管外面负责攻城的敌人多达十万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