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原始文明成长记-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自家的辅田里今年种的豆子,但是自己家又吃不完,除了上缴一部分农税,剩下的就可以卖给榨油的国企,然后等榨出油来,他们再用钱去买。

    但是油桐籽这种东西,则是由百姓自己采摘,然后再由国企收购。

    其他的还有纺织业,目前汉部落主要经营的有毛布和麻布两种,丝绸还在草创阶段,目前还没有普及。

    这里面,毛布的原材料羊毛主要由外贸渠道获得,但是麻布用的麻纤维,以后就只能从私人手中收购了,还有即将普及的蚕丝,都要从女人们的辅田里获得。

    诸如此类的,还有造纸用的纸浆,现在也变成了民间采集,国企收购的模式。

    最后一种就是劳动力的收购,这个劳动力指的并不是各个国企工厂里的工人,而是那些为各个公共项目服务的临时工人,这个主要还是跟徭役政策挂钩的。

    汉部落初定的赋税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粮税,还有人头税,以及各个行业的商税,这种税统一称为金钱税,因为收上来的不是钱就是实物,都是看的见摸得着,有具体价值的东西。

    另一种就是服徭役,也就是每年两次,在农闲时节,每家都要抽调劳动力为部落免费干活。

    不过罗冲不打算那么做,第一是因为摊牌的劳动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大,一般都处在一种应付官方任务的状态,干起活来效率低下,第二个原因就是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可能每家都能抽调出人手来服徭役,如果因为服徭役把人家弄的妻离子散,那就太不值得了,而且这样做容易激起民愤,得不偿失。

    所以罗冲决定,以后凡是有公共项目建设的情况,徭役就免了,家里实在抽不出人手的,可以直接用金钱来抵徭役,其他人也是一样,然后需要工人的时候,由政府公开招募,在建设期间,所有应召的工人都有工钱可以拿,其实也就是他们交上来的那部分用来抵徭役的税。

    虽然只是玩了一手从左手换到右手的把戏,但是这里面的性质就变了,一种是给公家免费干活,另一种则是给公家打工,到最后自己是有钱拿的,也就是说,给公家干活能够赚钱。

    这样一来,既照顾到了那些不能抽身的家庭,又解决了百姓服徭役时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

    罗冲对此很有信心,只要下面的人能够把这几项政策,认真的贯彻落实到地方,那么汉部落人人拥有货币的时间就指日可待了。

    推广渠道有了,回收渠道当然也要有,因为货币这东西,只有流通起来才有价值,才能形成市场,而作为汉部落最大的工厂主,罗冲表示根本不怕百姓们不花钱,除非他们吃自己的粮食,没有其他的任何需求,否则他们就一定会购买那些制造出来的产品。

 第501章 工资标准和物价(求票票求订阅)

    通过发工资,收原材料,以及收购粮食这三种途径,在百姓手中有了钱之后,那么接下来罗冲只要颁布一条新的政令,在国企购买任何产品都必须用货币支付的硬性条款,这样一来汉部落的钱币就真的形成流通了。

    虽然只是政府发放,再回到政府手中这样简单至极的流通,但是钱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只要流动起来,那么所有过手的人都能得到好处。

    百姓有了钱自然不可能一下全都花光,肯定会攒下自己的积蓄,或者用这些钱购置一些以前想过,但是没有途径得到的私人财产,而政府通过大额的金钱流通,也能攒下不少的积蓄,还有就是正规化之后,汉部落也可以开始收税,用税款来更好的发展整个部落了。

    这一点不管是对百姓的生活水平来说,还是对于汉部落的发展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这些事情解决之后,剩下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物品的定价了,本着罗冲自己‘实物本位’的货币体系,所以钱币的发行量和购买力都要和实物挂钩,而这个实物中的代表,那自然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老三样了,粮食,布匹,白盐。

    其实只要官方规定了粮食的价格,那么其他东西都是可以用这个价格去换算的,就连布匹和白盐也不例外。

    按照汉部落的货币体系,和实际的生产力为基础,那么粮食的价格该怎么定呢。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粮食的单位和钱币的换算,这一点主要是为了防止将来交易时出现麻烦。

    比如按照一文钱一斤米来算的话,一个人一顿根本就吃不下,如果到饭馆去吃饭,一个人要了一大碗米饭,大约也就是14斤大米,那么他支付一文钱明显是亏的,就算加上饭馆的柴火费和服务费,也不至于把一碗米饭的价值翻四倍上去,如果这样的话,谁还会去饭馆吃饭,自己带着粮食自己煮饭不行吗?

    再来说,如果碰到这种情况的话,汉部落货币最小的面值就是一文钱,这让卖家怎么找钱?根本无法交易啊。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出现,定价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单一物品的最小价值,比如买一个烧饼,一碗米饭,一碗粥,或者一个鸡蛋,这样的最小单位,要让这种交易出现的时候,买家都能拿处正好的钱币来支付,卖家也要有零钱找的开。

    所以最后罗冲给粮食的定价是,脱壳的大米一角钱一斤,带壳的稻谷8文钱一斤,玉米粒也是八文钱一斤,这个主要是因为玉米的产量比较高的缘故,黄豆每斤一角五文钱,花生每斤两角钱,未脱壳的小麦每斤一角五文钱,脱壳的麦粒每斤一角八文钱,面粉两角钱一斤。

    汉部落目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米,其次是玉米,最后才是小麦,虽然小麦比玉米更早得到了种植,但是产量一直不怎么高,所以族人们种植的兴趣也不大,再加上玉米开始进入族人们的视野之后,他们明显的发现同样大小的地块,玉米的产量要比小麦高出很多,对于小麦的种植兴趣就更低了。

    因此小麦在汉部落虽然每年都种,但是种植量十分稀少,目前主要还是以科学培养驯化为主,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这样一来汉部落也就更没有多少小麦库存了。

    毕竟物以稀为贵吗,所以小麦的定价才会那么高。

    至于大米和小麦这种东西,为什么还要分为带壳和不带壳的几种价格,主要是因为汉部落收税方式,罗冲规定的农税,必须上缴的全是带壳的谷子。

    事实证明,带着壳的谷子明显要比光秃秃的大米保存的时间更长,而且根据罗冲前世的经验,收到仓库里库存的粮食基本上也都是带壳的,当然那种经过加工,用标准编织袋装的精米不算。

    机械去壳抛光过的那都是要拿出去卖的商品,而罗冲说的那种库存的谷子,则是国家的战略储备粮食,全是为了应急用的,一切目的都以保存的时间更长来定。

    这个粮食的价格定的不算高,但是也不低,因为基本上一斤粮食的底价都在一角钱左右,这样当出现买一碗米饭的时候,就可以支付三文到五文之间的价格来交易,也就是粮食的成本加上火工和服务费,而把价格控制在几文钱的时候,买卖双方也有零钱可以找,不至于出现买不起,找不开这种尴尬的局面。

    有了这个粮食的价格标准之后,其他的东西就可以根据粮食来换算了。

    就拿布匹来说,先计算出每平米需要多少原材料,算出原材料的成本,然后再加上人工费,比如现在汉部落的一名女性纺织工,每天可以织出两米宽十米长的布,而这个人一天的工钱,首先要能保证三餐吃饱,还要稍微多出一些用来补贴家用,可以算半个人的饭钱,那么这个人一天的工钱就要够她吃饱五顿饭。

    然后再把这个原材料成本,加上人工成本,最后再加上一定的盈利,这个总和差不多就是布匹的出厂价了。

    之后的零售环节,还要再此基础上加上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店面租金和雇员的成本,再加上零售商的利润,最后就出现零售价了。

    这个价格并不是罗冲来定的,而是要市场自己去定,因为环境,甚至天气的影响,每次收材料的价格肯定会有浮动,工人工资不变,但是根据零售点距离厂家的距离不同,产生的运输费用也会不同,这一点任何时代都不会变,离着货源越远,零售的价格就越高。

    其他的东西也是同理,比如采盐业,工人工资的成本,再加上运输的成本,最后除以产量,再加上一部分的盈利,最后就能得出零售价。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工人工资有了标准,可以直接用粮价来衡量,一个人每天需要吃多少粮食,这个是不会变的,那么只要给够了吃的,再根据工作种类上调不同的幅度,让工人在满足自身需求之后,还能攒下点闲钱,这个工资的额度也就出来了。

    还有猪肉,古代的养殖什么模式罗冲并不知道,但是他对现代的多少听过一些,比如玉米这种杂粮,人每周吃一次有益身体健康,当然每天吃也死不了,就是杂粮对牙齿的磨损比较厉害,而且营养肯定没有精粮高。

    但是现代一般都是用玉米当作猪饲料的,据说吃玉米的猪,三斤玉米可以养出一斤猪肉,那么也就可以根据这个标准来定肉价了。

    一斤肉等于三斤玉米,也就是两角四文钱,再加上一些盈利和其他成本,每斤肉差不多在四角钱左右。

    那么一个工人每天的三餐最低标准就是五碗米饭,差不多两三角钱的样子,如果再加上半斤肉的话,那就是每天五角钱左右,再加上一些蔬菜,差不多六到七角钱,再多给一些用来养家,那么最多也就是一元钱,一个月下来差不多30块钱的工资。

    整体工资水平和我国七八十年代差不多,当然这种就算是家境殷实的水平了,那些不做工的农民,全靠自给自足,吃地里种的粮食和蔬菜,多余的粮食养猪来提供肉食,也可以卖出去增加收入,干的好了也能攒下不少钱,不比工人阶级差多少。

    当然了,上面说的只是平均工资线,毕竟行业不同,职位高低不同,工作难度也不同,工资是不可能全都一样的。

    但是有了最基础的粮食价格来参考,那么其他一切物品的价值都可以根据这个来衡量了。

    再有就是粮食价格的变化,罗冲不可能把粮食价格定在一个数上永远不变,多少也要给商人留点利润空间,但是这个空间绝不能大,官方要尽一切能力来防止商人哄抬粮价,或者囤货居奇,尤其是碰到灾年的时候。

    就拿大米来说,罗冲就规定了一个最低红线,脱壳大米最低价格不能低于八文钱,毕竟谷贱伤农,粮食太便宜了,农民就指着那些粮食过日子,粮食不值钱了他们还怎么活。

    所以如果遇到了大丰收的年景,粮食出奇的多,但是再多,如果有私商降价收购的话,政府也是不允许的,出现这种情况,政府要以最低的八文钱每斤的价格全部收购,有多少要多少,强行救市,把粮食价格抬上去。

    另外就是最高标准,每斤脱壳大米最高不能超过一角四文钱,如果碰到了灾年,比如干旱水涝之类的导致当年粮食减产,百姓自家的粮食不够吃,市面上的粮食又被商人囤起来涨价,那么政府就要拿出平时储存的粮食,以这个最高标准向市场出售,有多少掏多少,一定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