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原始文明成长记-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故不让孩子上学者,父母有罪,罚款五百元,充劳役两个月。
八月二号的这一天,一模一样的公文同时出现在汉阳城,汝阳城,浏阳郡三个地方,学校门口,城门里外,官署门口,闹市路口,水井旁边,全都张贴着一模一样的公告,并且旁边还有小吏或者招募的闲人在旁边为路人讲解公文内容。
此消息一出,大半个汉部落都炸开了锅,这可是个大消息,没过一天,城内的所有居民就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七嘴八舌,东家西家的凑到一起讨论了起来,大家还不知道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上学?上学是啥,那么小的孩子也要征集起来去干活儿吗?他们能干什么事,还要准备那么多东西。”
有看不明白的农民以为又是官府要召集劳役干活儿,可这次专门招小孩儿是个什么意思,从来没听说过啊,再说让小孩去了也搬不动什么东西吧,那些力气活还是要大人才能干的。
“不是干活儿,上学就是去学校上课学习,学认字写字,懂了吗。”一名黑衣小吏站在公告牌旁边,给围着自己的众人解释道。
“哦——”
那刚才说话的农民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但还是不太明白。
“所有人家的孩子都要去上这个什么学吗?去哪上啊,远不远?”人群中再次有人问道。
“对,所有的人家,只要孩子符合年龄要求的,不管男女,都要去上,谁不让孩子去上学,那孩子的父母就有罪,要罚好多钱,还要去给官府白干两个月劳役。
上学的地方就是学校,在咱们郡官署那边,有一片大高楼,那就是学校,上学的小孩可以每天回家,然后每天早上去上学。”小吏再次对着人群解释道。
可现在是夏末秋初,正是今年最后一季粮食青黄交接的季节,刚收的玉米还没晒干脱粒,新种的玉米才刚刚出苗,家里搓玉米的活儿有很多都是可以让那些十一二岁的大孩子干的,小一点的八九岁也能帮着喂鸡、放羊、烧火、打猪草,因此有很多人实际上是不想让孩子去上这个什么学的,也不知道上了学能有什么用,这不是耽误自己家干活儿吗?
于是就有人转了转脑筋,立刻就想出一个主意,想要蒙混过关,把自己家的孩子藏起来。
“大人,我们家孩子前些天烧水烫伤了脚,现在还不能下地走路呢,这个学是不是就不用上了?”
“哦?烫伤了脚?那好办,拿着你家的户籍,领着孩子到官署开证明去,等到入学的时候把证明交上就行。
但如果你是瞒报,或者没伤,就按不服从诏令,无理由阻止孩子上学来处理,罚五百元钱,两口子去给官家干两个月的劳役去吧,你们自己都想好了。”
这个小吏在开会的时候,就听领导专门介绍了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告诉他们,可能会有人找借口不配合,针对各种各样的情况,都需要怎么处理,他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在加上那么久处理事情的经验,一眼就看出这人可能在扯谎,于是就语带威胁的警告道,希望他们不要犯错误。
“啊?!还要到官署开证明?!”
刚才那个自作聪明准备瞒天过海的家伙立刻就懵了,他没想到居然还要这样处理。
“你以为呢,当然要去开证明了,怎么,你还要不要去了,你可是要想好了。”小吏又冷脸瞪着他说道。
“啊,哦,这个,那个,我就不去开证明了,他是前些日子烫的,我估摸着到这月底应该就好透了,到时候我肯定送他去上学。”刚才扯谎的家伙一看瞒不住了,再闹大了说不准人家再跑到他家里检查,到时候肯定会判个故意阻止孩子上学的,又是罚款又是劳役的,那就太不值得了,所以他又赶尽找借口给自己圆了过去。
小吏看到他这样,也只是扫了他一眼,并没有当场揭穿出来,毕竟说出来了两边脸上都不看,除了能罚他点钱之外,还真不能把人家怎么样。
而人群里同样想要找借口不去上学的,听到还要去官署开证明,立刻就打消了心中的想法,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被包围着的小吏再次说道。
“我跟你们说啊,这个上学,可不是给部落上的,也不是给官署上的,而是给你们自己家孩子上的,上了学就能认字写字,还能学会算数,将来毕业了就算不和我一样当小吏,也能去当个厉害的匠人,怎么也要比种地强上一点,学习好的甚至还有爵位和其他奖励拿,所以你们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上学的事。
再说了,就算不当官吏和匠人,将来你做个小贩,或者上街买东西,学会了算数你不是也好算账,省的被人骗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小吏这次又对着围拢的人群苦口婆心的劝导。
众人一听,上了学还有那么多的好处,于是有些人的心里就开始起变化了,想着以后应该怎么供孩子上那个学。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人群里又有人问道。
“大人,这个学要上到什么时候啊?”
“这个我说不好,可能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吧。”
“啊?那么长时间!!!”
“你们听我说完啊,是要学两三年的,这是最少的时间了,不过你们的孩子是可以每天回家的,而且每隔五天还会放两天的假期,赶上夏季最热和冬季最冷的时候,还要连续放上几个月的长假,所以你们不用担心那么多事。”
众人听到小吏这么说,也是心中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等放假的时候孩子也能回家帮忙干点什么活儿了。
确定了自己的孩子非去不可,那么接下来就是要给孩子准备东西的时候了,尤其是上面说的衣服,很多孩子夏天在家里都不穿什么衣服,那么小的小孩子,一个裤衩,一个背心坎肩什么的就能混一个夏天,连鞋都不怎么穿,现在公告要求必须穿戴整齐,这就要好好准备,好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算现在扯布去做都来的急,到月底孩子上学的时候,肯定能让他穿上合格的新衣服去上学。
另外还有喝水的容器,什么竹筒,陶罐,各家各尽所能,也有人从中看到了商机,专门制作一些竹筒水壶送到各地去卖,结果销量真的很好,都是因为上学闹得,背个杯子碗的也不方便,陶壶又太重了,竹筒这种轻便的天然材料就显得非常合适了,还不容易摔坏。
第562章 超大的平原(求票票求订阅)
上学的风波还在三个郡内持续发酵,那些知道了马上就要上学的孩子也开始兴奋起来,三三两两的凑到一起,主要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种:
被父母抓着去洗澡,被父母抓住量尺寸做新衣,逃离父母的魔爪出去玩,三五成群的跑到学校的大楼‘参观’。。。。。。
当然也有比较正经的,比如父母在工坊或者官署工作,更加了解学习的重要性,等学到了知识将来就能拿到好的工作,或者为官为吏,或者成为本领高超的工匠,就算是回去种地或者养殖,也能比别人做的更好,总而言之就一个思想,上了学,学到了首领传授的那些本领,将来不管干什么,都要比那些没上过学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能够立功得爵。
爵位是什么,爵位就是汉部落的地位,意味着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资产,更多的特权,更优越的生活。
这些家庭的孩子被寄予厚望,因为他们的父母就是因为当初跟首领学了认字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和身份,所以更加重视这个机会。
但是那些不太明白什么是上学的农民,也不是啥都不懂的傻蛋,上学具体教啥他们不知道,但肯定是要教汉字的,现在汉部落有这样一种现象,会写字的人都能得到首领的重用,占据了大量的官吏体系,所以他们的孩子能够学会写字的话,那么自己家里说不好也能出个穿官服戴梁冠的人出来。
当然他们这么想也没错,毕竟汉部落的正式教育才刚刚开始嘛,第一批教育出来的成果肯定是十分抢手的,不管社会的各行各业,有文化的人加入都能做的更好,这个思想肯定没错。
因此在家长们的督促下,很多孩子也开始对上学这个事情认真起来,另外更加吸引他们的一点,那就是在汉部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学校里教的都是首领传授的知识和本领。
而汉部落的首领是什么人,那是已经被百姓神话了的人物,更是众多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人物,就是那个年龄和他们差不多大的男孩,在十岁出头的年纪就带领部落一天天发展壮大,一直走到了今天,和他们当中最大的相比,也就是大了一两岁而已。
这完全是个人崇拜,也是罗冲在百姓中的影响力十分深刻的体现,简称为人格魅力,是他们崇拜的精神领袖。
如今他们被选入学校,在和首领差不多大的年纪,开始学习首领亲自传授的知识,也就是说他们离着偶像又近了一步,这如何不让人兴奋。
而在罗冲这里,他也在一个大教室里跟那些老师开着会,研究一下人员分配,哪些需要留在汉阳城校区,那些需要迁到浏阳郡校区,还有接下来怎么分班的问题。
“我现在说,你们都记一下,咱们教学的目的,那就是为部落培养出更多的可用之才,那怎么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率的做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呢。
大家都知道,我这次招生并不是专收一个年龄的,而是从七岁到十二岁的都收了上来,这些年龄偏小的,你们可以按照常规模式慢慢教,但是那些即将成年的,他们马上就要投入社会了,我们不能把那么多的成年人留在学校里,这会影响到咱们部落的运转。
所以分班这个事情,你们就要按照年龄来划分。
我先说年龄小的,从七岁开始到十岁的,七至八岁编为一批,到时候按照总人数平均分,一个班六十人,男生女生都要平均分开,要做到每个班的男女比例都差不多,九至十岁的也编为一批,方法同样。
这两批学生,都要从最基础的开始教,按照咱们的教学大纲来教,不用着急,但是要教好,我希望几年以后这些孩子都能成为人才。
剩余的就是那些偏大的,十岁,十一,十二,这三个年龄的分别组成班级,相同年龄的分为一批,因为这些都是马上就要进入社会工作的,所以要进行区别教育,快速教育。
精英就不指望了,我要求你们主要做到两个字,那就是‘扫盲’。
尤其是十二岁的这一批,我的要求是,不需要全部学会诗词和汉礼,但是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学会做人应有的社会品德,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必须学会读写汉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另外数学方面,你们也按照正常的方式教,不要求这一批人所有人精通,但是你们要选出那些数学成绩好的,然后专门培养,重点培养。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十二岁的这一批学员,他们的课程要抽出25%的时间,用来进行兴趣教育。
这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天的课程必须抽出半个上午或者半个下午的时间,让他们上兴趣活动课,主要学习经验和能力,针对性的培养人才。
比如他们喜欢数学的,你们可以问学生自己将来想干什么,是想进官署做个记账的小吏,还是想去工坊做个匠人,他要是想做匠人,那就每天抽出小半天的时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