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原始文明成长记-第5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十米长,十八米宽,长宽比4。4的圆首平尾船体,再加上四面主帆,航速那绝对快的一匹,别看排水量已经超过了万吨,但是动力十足。
不过这样的大船桅杆也不好找,只能用榫卯拼接外加钢圈锢紧的方式来制作,想找根天然的巨木做桅杆,先不说好不好找,就算找到了也不好运输和处理。
因为帆船这个东西,桅杆的高度一般是不能小于船长的,想想看,这还是顶层甲板之上的高度,也就是说,这艘船的几根主桅杆几乎接近百米高了,桅杆的粗细程度一个成年人都抱不过来,因为那就是根柱子。
巨大的船体在承重和承压方面也受到了严酷的考验,为了支撑如此庞大的船体和水压,里面用的龙骨和肋骨都是巨粗的那种,船壳外板的厚度都足有25厘米,那简直不能称之为板,应该叫梁或者柱子,可它偏偏就是用来包在外面的。
这样的厚木方需要彻底软化之后才能往骨架上安装,所以提前要蒸很长的时间才能蒸透,为此罗冲还专门让人打造了一些新的船板专用蒸笼。
如此厚度的木板,安装方式也是个不小的麻烦,工匠们没有办法的事情,也只能罗冲自己来出主意,最后选用的绞索来固定拉紧,然后再用先打孔,后装钉的热铆接工艺来安装。
这是在没有车床来制作大型螺栓时,最省事也是最坚固的一种连接方式,前世早期那些钢架桥梁,大多也是用的这种工艺制作的,罗冲拿同样的技术来造艘帆船,自然没什么问题。
剩下的还有防水方面,汉部落繁盛的造船行业对胶水的需求日益增长,不管是猪皮膘还是鱼鳔都有些不够用了,不过好在汉部落现在有了新的防水用凝胶材料。
那就是从煤焦油里提炼出来的沥青。
把麻纤维,锯末,还有石膏粉或者捣碎的牡蛎壳,用沥青调和均匀,做成黑色的防水填充物抹进船板缝隙里,再来回塞上几次麻绳和沥青填充,最后用沥青刮平,然后再刷上一层油漆遮掩美化一下外观,防水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沥青只是炼焦厂的副产品,一直以来都没派上什么用场,现在终于到了发挥价值的时候。
这玩意儿的产量其实一直很尴尬,刚弄出沥青的时候,罗冲本来还打算修个柏油路什么的,后来想想沥青的产量,还是算了,估计连做个防水用的油毡都不够,但是现在拿来给帆船做防水,这些为数不多的产量还是能够供应的。
防水胶水嘛,沥青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因为汉部落很多辅助型工业开始发展的原因,这艘船的两层艉楼也被罗冲花了大价钱来装修,整个三面的通透玻璃窗,可以让人站在指挥室里面就能清晰的看到外面的情况,绝对可以称得上奢华二字了,但是为了更好的指挥条件,罗冲也没小气这点东西。
艉楼的指挥室位置,还有好几个铜皮打制的金属管道,其实这玩意就是船上的通话器,两端的喇叭都是用铜做的,但是中间一些不重要的传声管,都被罗冲用竹筒代替了。
各方面的部件都在分头制作,就准备着等船体造个差不多的时候再拿到一起组装,好在现在正是冬天,很多百姓都处于农闲猫冬的状态,愿意来船厂或者各个工坊打零工的人都有很多,这就变相的加快了造船的进度。
如此一来,这艘属于汉部落的巨船就有希望在开春之前成功下水了。
至于船上的火炮,那个反而是最后才会安装的东西,要等到舰船下水舾装的时候,再把火炮一门一门的吊装上去。
整个造船的工作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罗冲安排好这一切后,也就动身回家去了。
汉部落的硬件水平一直在快速提升,软件方面自然也要跟上。
先是回家和老婆孩子温存了几天,搬入新房之后罗冲的家人生活水平好了很多,现在虽然是冬天,但是两个孩子也能有机会在楼上的玻璃房里晒晒太阳,这是别人家的孩子无法享受的待遇。
想让全民用上玻璃窗,汉部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受限于产能的问题,玻璃只能作为奢侈品存在。
小罗成和罗澜穿着小蝶亲手缝制的连体棉衣,头上还戴着虎头帽,暖洋洋的在楼上的玻璃房中玩着积木,按照地球的时间来算,现在这俩孩子都快满周岁了,已经可以扶着墙慢慢走路了,正是最顽皮的时候,好在罗冲给他们准备了不少的玩具,才让他们老实的待在了屋里。
不过虽然罗冲待在家里休息,但是依然没让下面的人闲着,他趁着回家的这几天给各个郡县都下了命令,调集这些年生产夭折还有百姓生病死亡的记录,然后让各地把数据汇总上来。
还有自从颁布了功爵制度,提出贡献一种药材就可以封爵赐地之后所有的因此类事件的封爵记录,最后还有汉部落已经辨明疗效的药材汇总名目。
收集这些数据和信息,自然是准备为汉部落的医疗事业做一把贡献了。
汉部落成立官办学校的事件已经有了两年,最早的一批学生再有一年就要到了毕业的时候,毕业之后干什么?
是直接回家种地,还是选取优秀人才充入汉部落各行各业,亦或者继续学习深造。
这些当然都是可以的,但是继续学习的话,都要学习什么?
罗冲的想法就是直接进行自主报名分科学习了,他准备弄个专业的医学院出来,专门系统的为汉部落培养医学人才,毕竟医学也是个能够提升人均寿命的重要社会组成部分,由不得他不重视。
其余还有军警综合学院,教授侦察断案,或者逻辑推理,还有军事指挥方面的知识,不过由于是个冷门职业,人数肯定不会很多,干脆放在一起教学就好了。
剩下的还有进阶版科学院,这个学校则是普通学生继续深造的一个方向,学习内容是更高一层的数学和物理化学,还有生物等知识,按现在的叫法,应该算是理工学院吧,不过罗冲给其定义的知识水平,还远达不到现在的大学程度,顶多处在初高中之间这个层次,主要为汉部落各个科研方向提供人才。
最后一个重点培养的学院,可以看作是一个文科生的进阶学院,主要以培养行政官员为方向,学校除了教授更高深的文学和数学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之外,还会以时政,策论,劝课农桑,行政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等各个官员需要了解的工作,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学,专门为汉部落培养输出更多基层的骨干官吏。
第700章 医学院的七本书(求票求订阅)
有罗冲亲自下令,下面的数据很快就上报了上来,罗冲草草的扫了一眼,结果还在他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百姓的平均寿命有了明显的增长,最突出的就是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新出生的孩子也很多,由于罗冲的几项鼓励生育的政策,比如生孩子可以领几亩免税的地等等,汉部落的那些家庭都在积极的造人繁衍,仅两年的新出生人口,就已经超过了三万人,这对总人口只有十几万的汉部落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当然,这个数据说的是目前还活着的新生儿,不算中途夭折的。
汉部落六岁以下幼童的夭折率,数据上显示的是37%,触目惊心的数字,但还在罗冲的预料之内,说实话没有超过50%,他就已经很庆幸了。
就这,还是他努力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之后的结果,这要是在没有汉部落之前,那些氏族的幼童夭折率还不知道有多吓人呢。
罗冲记得古代人15岁以下的夭折率在30%左右,依然很可怕,但好歹低于三分之一,兔子刚建国的时候也统计过这方面的数据,新生儿夭折率在千分之二百左右,五分之一的孩子都死在了襁褓中,当时鹰酱家的孩子夭折率在千分之六十,要低上很多。
汉部落还在原始时代,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很发达了,但还是不能否认这个事实,汉部落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要走的路也很长,罗冲还要继续努力。
又看了下关于死亡原因的统计,需要改进的问题也就明确了。
根据下面统计上来的数据显示,汉部落新生儿超过百分之十是在分娩的环节中死掉的,也就是说,这一部分的孩子连生下来都没有,就直接没了。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通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孩子的母亲也很难活下来,难产,大出血,都是导致一尸两命的罪恶元凶。
当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因为产妇年龄过小导致的,这是个无解的难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只有提高产妇年龄一条路可走。
这个跟医学没关系,这是社会政策的问题。
但是一下子把婚配年龄拉上来显然也不现实,现在汉部落的成年标准是十三岁,放到现代也就是初一初二的年纪,还是太小了些,可要是直接把年龄拉到十八,估计很多百姓也难以接受。
罗冲自己也不能接受,这会延缓汉部落的人口增长,但是有问题不能不改,所以他决定通过逐年提升成年标准的方法来解决。
一年把成年标准提升一岁,今年十三岁成年,明年十四成年,后年十五,最后把成年标准定在十六岁,用三四年的时间来慢慢过渡,让人们逐渐适应,又不会严重影响人口增长。
十六岁成年结婚,在现代也是个很普遍的年龄标准,比如二毛,南棒,这些国家的法定婚配年龄就是十六岁。
提升年龄标准后,还要完善生育医疗体系,比如培养专业的接生人员,或者直接弄个妇幼保健院出来,按区域划分部署,生孩子到当地的妇幼保健院去生,这都是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从长远考虑,罗冲还是更倾向于第二个,弄专业医院。
这些都是针对那10%死在分娩过程中的,还有将近27%的婴幼儿死于:发热(原因不明),呕吐拉肚子(原因不明),疑难杂症(原因不明),中毒,外伤,意外死亡,比如掉河里淹死的,出去玩被野兽咬死的。。。。。。
除了意外死亡方面,其余全部属于可避免或者可挽救的医疗范畴,这就很值得下功夫了。
尤其是在针对发热,呕吐,拉肚子,中毒,外伤,这一类常见的伤病,都是汉部落需要研究探索的方向。
发热就是发烧,从科学角度上说,发烧其实是人体免疫功能自我杀毒的一种手段,38度以下的低烧无所谓,要是在现代,这种程度的发热医生连药都不会给,反而告诉你烧一烧更好。
但是一旦体温过高,就会损害人体器官组织了,轻则留下什么残疾,比如把眼睛烧瞎,或者把耳朵烧聋,重则直接撒手归西。
汉部落在缺乏药材的情况下,针对这种情况也不是全无办法,比如当初罗冲给去病用过的刮痧就是一种退烧的好方法。
其余还有喝热水,盖被子催汗,或者用物理方式进行快速降温,比如用酒精涂抹身体,白酒汉部落已经酿造了出来,想要做出高浓度的酒精无非就是再多蒸馏两遍而已,更何况医用酒精也仅有75度,并不是越纯越好。
至于专用的退烧药材,可以慢慢寻找摸索,这个就算急也没办法。
剩下的呕吐,拉肚子,中毒,这三项其实可以放在一起归纳,因为有时候中毒也会有上吐下泻的症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