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隐世医女-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皇子想了想才道:“我朝如今总的治国之策是与民生息,富民强国。若与旌国开战,先不说这一战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便是一战而胜,长驱直入,直接纳旌国为我大云版图,也不是什么智举。”

 第190章

    安北王呵呵笑道:“愿闻其详”。

    六皇子便继续道:“一来,旌国并不富庶,只能算是苦寒之地,以父皇仁德,必不愿百姓受苦,不是让百姓南迁,就是要出粮救济。若南迁,旌国就成了空地,花那么多力气打下来,却只得了一些还不知道愿不愿意远离故土的百姓,有何意义?出粮救济,就更是不划算了。”

    “其二,若我们得了旌国,就意味着要直接对上旌北以北的游牧民族,那就是年年要战,不胜其扰的事情。与其如此,还不如让旌国做这块夹心饼子,成为我们天然的屏障。”

    六皇子又扬着脖子想了许久,才摇了摇头道:“澈儿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还请王叔指点。”

    安北王笑着点头道:“果然是得了官家的亲自教诲,分析得极是。不过六哥儿可别忘了南边的南诏,也是伸长了脖子想要找机会分一杯羹呢。”

    “再一个,也是最大的问题,上一代安北军老了,年轻时日日打仗,如今也想安享晚年了。这一代安北军,守边开垦牧地,只能算守成之军,缺乏狼性。”

    “大家都把这片土地当成安身立命之地,若打下旌国,往北守边的,肯定还是咱们安北军,将士们保家卫国可能斗志高昂,但为了扩充帝国版图,再去冲锋陷阵,人心真的未必齐整。”

    说到这里,安北王长长叹了口气道:“我们已经老了,开疆扩土的事情,还是留给你们这些后生吧。”

    六皇子听得此处,略作思量,才起身长揖到底:“多谢王叔教导,这几年,澈儿跟在广南王太妃身边听教导,她老人家的意思,也是惟愿天下太平无事,好叫百姓休养生息。”

    安北王伸手扶起六皇子,再拱手笑道:“广南王府老太妃,乃我大云定海神针,她老人家思虑之长远,眼界之开阔,素来令人景仰。当年我安北军打得只剩了一个名号的时候,也是她老人家伸了援手,才让我安北军得以恢复血肉,有了今日的气象。”

    “如今我朝南北一体,朝中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贸易往来不绝,各行各业都有规有矩,大有欣欣向荣之象,这是二三十年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六皇子点头笑道:“澈儿从前在父皇跟前听教导,他说得最多的,也是希望这家国天下,总有一日,能实现政通人和,欣欣向荣之象。澈儿此来北地,娘娘还有一事相托。”

    安北王听得此话,内心是极惊讶的,这位皇后娘娘,虽说出自广南王府,却是从来安守后宫嫔妃本分,极为持中守正,堪为天下妇德表率,从不往朝堂中伸手,这突然被六皇子提起来,倒是令安北王不由自主多了几分重视。

    张家老祖自然知道六皇子要说什么,可也只是但笑不语,这样与世情相悖之事,到底还是需要安北王一力支持,才能得以实施,他很想看看,六皇子要用什么角度切入,让安北王重视此事。

    安北王一脸郑重道:“愿闻其详。”

    “王叔知道,前两年,澈儿跟在老太妃身边,居于君仙山养病。因广南王府别院就在万寿观佐近,所见皆是众人病痛之苦。虽说人食五谷杂粮,总有生老病死,可能活着,谁还愿意颓然就死?君仙山万寿观中诸位道长,也算是给了无数人生的希望。”

    安北王虽有些不解,为何说皇后娘娘懿旨却扯到了君仙山万寿观,却依旧点头看向张家老祖附和道:“这倒是,便是这一回,老先生并两位道长一出手,便立竿见影,把那几个将领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早前也听说过有万寿观道长往我北地云游,活人无数之事。按老袁的说法,这真是活神仙干的事。”

    六皇子点了点头,露出一丝羞赧继续道:“不瞒二位长辈,先前澈儿刚出门办差的时候,不太懂事,搞不懂为何万寿观常年要行云游义诊,赠医赠药之事。”

    “后来在湘楚赈灾,才真正明白,对百姓来说,他们真正在意的,是食有粮,穿有衣,居有瓦,病有医。都说有什么别有病,不说平民普通人家,便是许多富户,家中若有个病人,倾家荡产还救不回来的真不在少数。”

    “湘楚旱灾之后,万寿观巡游的道医,君山药行的赠药,可说是稳住当时情势的重要一环。从那以后,澈儿才逐渐明白,万寿观道医和君山药行,行的是多么大的善举。往小处说,是活人性命,再说大点,是解众生之难,说到最后,便是替朝廷,替这家国天下,安抚了民心。”

    安北王听得此处,虽默然不语,心中却是隐隐发热。

    张家老祖却摆了摆手,哈哈笑道:“殿下切勿说得如此夸大,道医云游天下,不过一是为了入世,二是为了传道,三是为了积累历练医术,都是行的道家该行之事。”

    安北王笑道:“张老先生无须多虑,这是六哥儿办差用了心,今日便是咱们三人闲聊,必不会有什么闲话传出去。只不知,张老先生和万寿观,是何关系。”

    张家老祖见安北王问得直接,也答得干脆:“不瞒王爷,老儿我,勉强应该算得上是万寿观的俗家弟子吧,授业恩师,乃是如今万寿观太虚真人的师祖,镜叶真人。”

    安北王讶然拱手道:“失敬失敬,原来竟是太虚真人俗家师叔,二十年前天下混战之时,太虚真人师兄弟往我安北军中施以援手,可是救了不少将士啊。而且当真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如此大恩,我安北军老一辈将士可都记在心里,不敢忘怀。”

    张家老祖哈哈笑道:“不敢当,本是我医家当行之事,再者说,我医家最大的夙愿,便是山河无恙,天下无病,虽说天下无病这一条,每每事与愿违,可山河无恙这一宗,无论是今上,还是安北军,又或是广南军及天下将士,都做得极好,我们医家这点子微末本领,实在不值一提。”

 第191章

    安北王见张家老祖极为低调,便也不再纠缠,又看向六皇子道:“殿下请继续。”

    六皇子却话锋一转道:“论理,我大云这些年也算国泰民安,可征兵不满额之事,比之十年前,五年前,似乎并无太大区别,不知王叔可有所感。”

    安北王面色端凝道:“军户除外,民间征兵,十年前十不满五,朝廷出了一系列优抚策略之后,五年前十能有七,到去岁,也不过十不满八。不仅如此,体魄强健,能锻造成一代名将的,少之又少。”

    六皇子点头道:“不独北军如此,东路西路,包括武学世家林立的南边,也都差不多。为此一事,父皇和内阁诸位宰辅可谓殚精竭虑,可依旧收效不大。倒是澈在君仙山时,有一日,广南王太妃突有所感,说了一句话,令澈有如醍醐灌顶。”

    “老太妃说,若妇人之症继续无人可医,孩童治病继续无药可救,孕产继续下降,孩童夭折继续上升,此等危机,便无法得解。”

    原本被吊着胃口的安北王,此时却是略略蹙眉,仿佛陷入沉思之中。六皇子见状,便端起茶盏,轻啜了一口茶水,不再继续言语。

    张家老祖笑而不语,这看上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实则却是在结网。

    安北王沉吟了半晌,却突然看向张家老祖笑道:“老先生有何高见?”

    张家老祖摆手道:“这个,老夫还真没什么高见。无论是妇人科和哑科,老夫都不精通,若单说药材一途,倒还可以辅助一二。”

    安北王品了品张家老祖这话里的意思,有些疑惑道:“老先生这意思,是有人能解此局?”

    张家老祖哈哈笑道:“天下之大,个人之力实在势单力薄,若一定要说有些盼头,殿下的意思,应该是说的君山女医馆。”

    六皇子倒不再继续卖关子,接续前头的话题直接道:“去年,父皇着人从南到北,分别在广南、两浙路、江南西路、湘楚、京城五地,选了十来个州县,有人口大县,也有富庶之州,当然还有比较贫苦之州县,做了调查,妇人平均寿命不过三十五,光死于怀胎生产之因的,占了四成往上。”

    “孩童夭折之数,几乎有五成,大约是男三女七之数。总体来说,这都和如今男尊女卑之世情有关,可没有妇人,人口如何增长,人口不涨,兵源从何而来?孩童十不存五,如何繁衍生息,将来谁来种粮织布?如何富国强民?”

    “这个数字,目之所及,还是粮食布匹等存活必须物料的主产区,若是再扩大到东西和北面,只怕会更加让人触目惊心。”

    “广南王府老太妃独瞧了广南府的调查,极为忧心,又遣人往广南,从军中到民间,做了一回更为细致的调查,拿到回报上来的情况,老太妃一夜未眠,父皇母后均是食不知味,卧不安眠。”

    “这一回,广南王府遣出去办差的,尽皆都是女子,视角更不相同。先前那份调查中,说孩童十不存五,这一回发现,这个数字,可能与军户和武术世家之数大差不差。”

    “在民间,溺婴之事,简直就如溺死猫狗一般稀松平常,不说生养下来不太康健的婴孩,便是女儿多的人家,到了两三个女儿往后的,生下来再是女婴,直接溺死的,比比皆是。”

    “有些地方,妇人成亲三年没有生育,或是胎胎皆生女婴的,又或是生育病胎的,皆被看做不祥之人,动辄沉塘。还有许多地方,生病,尤其是妇人和孩童生病的,皆靠巫医和医婆,经常就是一撮香灰兑水,生死由命……”

    “还有些世情,简直令人无法启齿。这中间种种,有些是教化之责,有些是贫苦闭塞所致,从根子上,还是民智未开,真正能治妇人科和哑科的大夫太少。”

    六皇子这一脚,其实正踩在安北王心坎上,他和长公主大婚多年未有子嗣,个中滋味,只有他和长公主二人长夜难眠时,真是相对无言。

    六皇子也不想在这一处过多停留,只继续道:“老太妃思虑再三之后请旨,父皇母后商讨再三,以母后懿旨,先在广南府行禁溺令,广南王府设善堂,广南军接君山女医馆女医入广南府。”

    “不瞒王叔,广南军也同样面临人才凋敝的现状。老太妃行此策,也算是一举数得。第一是为逐步强健现有广南军将士体魄,通过洗筋伐髓术,锻造出更多体魄强健,武艺高强之将领。然后过渡到从孩童抓起……不过这个,我也说不太清晰,不如请张家老祖代为说明。”

    安北王正听得津津有味,下意识点头,又看向张家老祖问道:“这个洗筋伐髓术,可就是昨日老先生为那几位中毒的将领所行之法?”

    张家老祖颔首道:“正是此法,但认真说起来,这法子,应是君山女医馆自创的一套方法,那日行针的,也是念丫头,这一套方法,更适合女医施为。”

    “在佐以药汤和药膳的情况下,针术强者,比如念丫头,能驱无可解之毒,能治积年弱症。针术尚佳者,可行针加按抚之法,打破武人自身桎梏,洗筋伐髓。便是按抚之法一途,也可让十岁以下孩童得以祛病强身,拔高三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