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巨浪-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难以对“渤海”号构成致命的威胁(近距离炮战中,战列舰主炮一般瞄准的都是敌舰的关键部位,比如炮塔,司令塔,水线部位的舰体等,穿甲弹对付的是垂直设置的主装甲带)。
    相反,“渤海”号换上了更先进的主炮之后,可以在二万五千米的范围之内,轻易打穿“伊势”号的装甲,而且对其构成致命伤害(后来测试证明,即便交战距离达到了二万九千米,日本战列舰的薄弱装甲也很难挡住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的打击)。
    “伊势”号只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火力密度。
    毕竟,“伊势”号有十二门主炮,“渤海”号只有八门主炮。双方主炮的射速都差不多,“伊势”号的主炮火力密度是“渤海”号的一倍半。如果以单位时间弹药投掷量来计算,“伊势”号则占不到多大地便宜。甚至处于劣势。因为十二枚十四英寸穿甲弹地重量只有八千公斤多一点。而八枚四百毫米标准穿甲弹的重量接近九千公斤,重型穿甲弹的重量则超过了一万公斤。
    似乎双方舰长都考虑到了各自的优势,所以战斗打响后,这两艘战列舰也最先脱离编队。
    当时,白佑彬已经下达了独立作战的命令,也就是说,各舰的舰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有利于自身的战术。
    实际上。在这种狭窄海域内的战斗。舰队也很难保持整齐地队列。
    十点过十分。在还没有完成转向地情况下,“渤海”号尾部地两左炮塔就旋转到了左侧的最大射界处,然后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其开火时间比“果敢”号还提前了两分钟。
    结果一样,在雷达无法使用,而且战舰还在伴随转向的情况下。炮击没有多大的意义。
    相反,“伊势”号打出的前三轮齐射却很有威胁,只是运气稍微差了一点。三十六枚穿甲弹都落在了距离“渤海”号不到五百米的海面上!
    正是如此,十点十五分,“渤海”号地舰长下达了右转向的命令。
    说白了,“渤海”号要想取胜,而且是在没有多大损伤的情况下取胜,就必须尽量与“伊势”号保持足够的交战距离。
    两分钟后,“伊势”号也脱离了编队。向南追击“渤海”号。
    问题是。“伊势”号的最大速度不比“渤海”号快。另外,当时“长门”号档在“伊势”号的前面。“东海”号挡在“渤海”号的前面,所以刚开始转向的时候,两艘战列舰都不敢加快速度,免得把炮火引向友舰。
    十点二十一分,在与舰队航向保持七度偏航角的情况下,“渤海”号再次开火。
    几乎同时,“伊势”号地主炮也打出了第四轮齐射。
    可想而知,当时两艘战列舰地决斗有多么的激烈。
    双方舰长都明白,谁先打中对手,让对手损失部分战斗力,谁就获得了致胜地机会。问题是,在这种“追逐”战中,双方都很难把握住机会。
    没有多大意义的对轰持续到了十点三十四分,此时“伊势”号几乎夹在了双方主力舰编队之间,“渤海”号也向南“规避”了大概四千米左右。在第八轮的齐射中,“伊势”号才首获战果。
    穿甲弹几乎笔直的砸中了“渤海”号丁炮塔的正面,并且发出了极为耀眼的闪光。
    当时,就连第12…3巡洋舰编队里的官兵都看到了“渤海”号上出现的爆炸闪光。显然,“汉江”号与“嘉陵江”号巡洋舰上的官兵肯定为“渤海”号捏了把汗。
    也正是如此,“伊势”号的舰长在此时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航向调整到与“长门”号一直的方向上,不再向南追击“渤海”号。
    当时,“伊势”号的舰长肯定认为那枚十四英寸穿甲弹打穿了“渤海”号炮塔的正面装甲。因此,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个距离上,十四英寸穿甲弹能够打穿“渤海”号任何一处部位的装甲,因为炮塔正面装甲一般是战列舰上最厚的装甲。
    另外,“伊势”号夹在了双方编队之间,如果前面的“东海”号调转炮口,“伊势”号就得面对两艘比自己强大的战列舰,到时候不但没有机会战胜“渤海”号,还很有可能成为联合舰队最先战沉的战列舰。
    其实,此时“伊势”号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了。
    即便不考虑“东海”号的威胁,“伊势”号在脱离了背景干扰区之后,完全暴露在了“渤海”号火控雷达的面前。加上周围没有其他战舰,成为了“渤海”号最为理想的炮击对象。即便交战距离已经不到一万米,处于孤立无援状态的“伊势”号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渤海”号也立即调整了航线,与“伊势”号平行航行。
    在接下来的三轮炮击中,“渤海”号的丁炮塔一直没有开火,因此只有六门主炮参加战斗。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渤海”号用一枚四百毫米穿甲弹还以了颜色。
    十点三十八分。“渤海”号地第十轮齐射首获战果。
    穿甲弹打在了“伊势”号烟囱地前方,与打中“长门”号的第一枚穿甲弹的命中点几乎完全一样。只是“伊势”号与“长门”号并不一样,在“伊势”号的这个部位,停放着两艘大型救生艇与两艘汽艇,而甲板下面就是存放供汽艇使用的燃气罐的位置。显然,“伊势”号重蹈了“扶桑”号在“萨兰加尼海战”中的悲惨命运。
    穿甲弹与爆炸的燃气罐几乎将“伊势”号该部位地舰体炸成了废墟。
    只不过,此时“伊势”号上地大火对炮战并没有太大地影响,因为“渤海”号的炮手主要还是依靠火控雷达提供的数据瞄准目标。而没有太多的依赖光学测距仪。另外。其他几艘战舰也都在忙着对付自己的对手。没有精力理会“伊势”号。
    只不过,坏事从来都是接着到来的。
    十点四十一分,从第十一轮齐射开始,“渤海”号地丁炮塔“复活”了。
    实际上,那枚十四英寸穿甲弹根本没有打穿炮塔的正面装甲,只是震死了几名炮手。并且使炮塔内的其他官兵暂时失去了活动能力。随着新的炮组“登场”,丁炮塔又恢复了火力。只不过,因为二号炮的俯仰机构受到损伤,所以丁炮塔只有一号炮对“伊势”号有威胁,二号炮成了“充面子”的摆设。
    无论如何,这一变故让“伊势”号的舰长大森仙太朗大佐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现在“渤海”号已经摆好了架势,如果“伊势”号冲上去,肯定会遭到更猛烈的炮击。而且很有可能遭到“东海”号与“秦岭”号地夹击。如果“伊势”号不冲上去,在这个距离上。根本对付不了“渤海”号。反而会被“渤海”号地主炮打成残废。撤退,那更不可能。在高须四郎中将下达命令之前,他没有权力让“伊势”号撤出战斗。
    两艘战列舰的决斗也在此时出现了重大转变。
    虽然在随后地战斗中“伊势”号由命中了“渤海”号四枚穿甲弹,并且让“渤海”号的甲炮塔失去战斗力,导致“渤海”号舰长受伤,打掉了“渤海”号的后舰桥,并且使“渤海”号的左侧推进轴受到损伤。但是,“渤海”号在二十五分钟之内,打出了十二轮齐射,并且用十一枚穿甲弹狠狠的教训了“伊势”号。
    十一点过七分,“伊势”号几乎丧失了所有的战斗力,六座主炮炮塔全部被毁,舰体右侧挨了四枚穿甲弹。虽然舰桥没有被打中,大森仙太朗也没有受重伤,但是无力继续打下去的“伊势”号只能撤出战斗。
    为“伊势”号送行的是更多的炮弹。只是当时“渤海”号的转向能力已经出了问题,所以无法追击“伊势”号。
    十一点三十九分,也就在“长门”号的大副下达了弃舰命令的时候,“伊势”号撤出了战场,步履蹒跚的朝着北面的东京港驶去。
    据当时在东京港服役的日本海军官兵回忆,“伊势”号回到港口内的时候,舰体右倾已经达到了十度以上,左侧的舯部几乎暴露在了海面外。另外,战舰的速度几乎降到了零。如果不是几艘拖轮及时出港“营救”,恐怕“伊势”号根本进不了东京港。
    直到战争结束,这艘战列舰都没有得到修复。
    后来,“伊势”号被帝国海军“缴获”,在对其进行了简单修复之后,就被用于测试帝国海军新式炮弹的威力。很多日本战舰防御水平的数据就是从“伊势”号上得到的。当然,对于日本战舰的性能,帝国海军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好称赞的。通过对“伊势”号的研究,帝国海军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证实。给闪烁吧!
    正文 第五卷 回天梦灭 第四十章 老当益壮(求票,求月票)
     更新时间:2009…5…24 9:18:58 本章字数:3807
    相对而言,“秦岭”号与“雾岛”号的决斗最为惨烈。
    两艘战舰都是上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开工建造的,“雾岛”号的开工时间比“秦岭”号早了大概十个月,服役时间则晚了整整一年。因此,两艘战舰在两支海军中都算得上是“爷爷辈”的老式战舰。
    最初的时候,“雾岛”号是按照战列巡洋舰设计的。上次大战结束后,战列巡洋舰逐渐淡出海战舞台,日本海军“以节约为本”,对包括“雾岛”号在内的四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进行了全面改进,包括延长舰体,更换动力设备,采用高大的塔式舰桥等等,使其升格为快速战列舰。
    实际上,“雾岛”号的武备并没有得到加强,防护水平也没有得到提高,除了勉强能够维持的三十节高航速之外,其他各项性能指标都达不到快速战列舰的标准。至少,大明帝国的“皇帝”级,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配备的是四百毫米(十六英寸)口径的主炮,防护性能远胜过以往的战列舰。
    正是如此,包括大明帝国在内,很多国家仍然将“雾岛”号列为战列巡洋舰。
    “秦岭”号则是从一开始就作为战列舰设计的,而且算得上是帝国海军第一艘从设计开始就达到了“超无畏舰”水平的战列舰(“昆仑山”级虽然装备了三百五十毫米口径的主炮,但是其最初设计来自于“五岳”级,而“五岳”级的基础设计只能算得上是“无畏舰”,而不是“超无畏舰”)。
    与“雾岛”号一样,上次大战结束之后,帝国海军对“秦岭”号进行了两次改进。
    第一次改进的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就是更换了一些辅助设备,并没有做伤筋动骨的“大手术”。第二次改进的规模要大得多,更换了动力设备、主炮、副炮等。因为受到《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地限制,并没有在这次改进中全面加强防护。
    直到在“萨兰加尼海战”中受伤,返厂大修时,江南造船厂才趁此机会加强了“秦岭”号关键部位的装甲防护。使其排水量激增近三千吨,并且使速度降到了二十节。另外就是增加了新的火控雷达,弹道计算机等刚刚诞生的新式装备。
    火力上。两艘战舰不相上下,只是“秦岭”号的火力控制设备更加先进。
    防护上,“秦岭”号的优势很明显,只是没有绝对地防护保证。即便在一万二千米的交战距离上,十四英寸穿甲弹仍然能够打穿“秦岭”号大部分部位的装甲。反过来,“秦岭”号地三百五十毫米穿甲弹几乎能够在全射程上对付“雾岛”号。速度上。“雾岛”号占有绝对优势。只是在狭窄的海湾内。速度优势很难发挥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