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帝国-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郡、云中,哪一次被滋扰,少得了河套之地?即使匈奴不是从这里出兵,也要用这里的战马,即使不用这里的战马,也需要这里的增援。”
    河套之地正南是关中,往东就是北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以历代强盛的王朝不遗余力的经营。
    “要想保境安民,河套之地必须得拿下!”周阳紧握双拳。
    秦无悔有些惊疑的看了周阳一眼,手指从河套开始,一路往北,深入漠北,声调非常高:“始皇是构想,先在河套筑城,牧养战马,积蓄军力,等到时机成熟,就向漠北进军,彻底解决匈奴!头曼单于虽然败于河套,却是逃回漠北,他那是在休养生息,一旦匈奴兵强马壮了,就会再回过头来滋扰华夏。始皇是何等精明,岂能给他机会?”
    一语未了,已是摇头不已,后来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秦朝亡了,冒顿统一了匈奴,再回过头来打汉朝,差点把高祖刘邦都活捉了,为祸之烈,古今罕见。
    “真要如此,岂有大汉今日之祸?”周阳和赵破奴齐声赞叹,紧接着就是叹息:“哎!”   
第四十六章 烈烈英风
    河套之战,头曼单于北遁,秦朝若是集中国力,追入漠北,把匈奴彻底解决了,就不会有后来的冒顿统一匈奴,滋扰边关,为祸数十年的事情发生。
    秦朝的确是得到了一个解决匈奴的良机,千载难逢的良机!
    可惜的是,秦始皇英年早逝,强秦覆灭,给了匈奴以喘息之机。才有后来的冒顿崛起,平城围汉高祖,遗书谩高后,以及眼前正在发生的“凌辱之恨”。
    漠北很广大,即使匈奴没有漠南,也能存活。正是因为如此,汉武大帝在收复河套之地,攻占了河西走廊,漠南无匈奴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发起“漠北决战”,原因就在于,不能给匈奴以喘息之机!
    在当时,朝中的反对声浪一片,就连太子都在反对,在他们看来,漠南已无匈奴了,完全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高枕无忧了。
    雄材伟略的汉武大帝却看到了隐患,不能重蹈秦朝的覆辙,给匈奴以休养生息的机会。而是倾尽国力,发起漠北决战,彻底的歼灭了匈奴的主力,使得匈奴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漠北决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单于夜遁逃”、封狼居胥的壮歌就发生在这一战,成了千古传奇。
    然而,代价之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出关时的十四万匹官马,回来的不到三万匹。霍去病的骑兵军团,“物故”者高达三成,物故是汉人的说法,就是死的意思。光是死掉的就有三成,再加上受伤的、生病的,那又是多少?伤亡至少是一半。
    步兵的伤亡就更加吓人,五十万步兵,回来的不到一半,如此巨大的代价,非常吓人。
    如此高昂的代价,弄得“天下户口减半”,几近发生动乱。这也使得汉武帝背上“穷兵黩武”的骂名。
    反过来一想,若是汉武帝当年象秦朝一样,错失最终解决匈奴的良机,那么,匈奴就不会灭亡,说不定现在都还在,还在滋扰中国的边境。
    以一代人的代价,换得千年安宁,值了!
    周阳静静的看着地图,不得不赞叹,汉武大帝发起的漠北决战是何等的英明。看来,要解决匈奴问题,就必须追入漠北,得把匈奴的主力全部歼灭,要不然,不可能有边境的安宁。
    把周阳肃穆的表情看在眼里,秦无悔很是惊讶,却没有打忧周阳。
    过了一阵,周阳平静下来,道:“实不相瞒,我就是边关汉军的统帅。”
    “你是汉军的统帅?说笑吧!”秦无悔根本就不信:“你才多大一点?这么年青的统帅,历史上就从来没有过。”
    说得没错,在弱冠之年就统领三军打仗的,在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是很少。数千年历史上,只有两个人很有名,一个是霍去病,另一个是唐太宗。可是,这两人都在汉景帝以后,要秦无悔相信,那不是难,是很难!
    “没说笑,是真的!”周阳脸一肃,取出景帝的圣旨,抛给秦无悔,你看吧。
    秦无悔接过,展开看了一遍又一遍,再把周阳打量一通又一通,惊疑了半天,这才道:“你真的是汉军统帅?那你怎么到了这里?”
    周阳重重点头:“我真的是汉军统帅。我之所以到这里,一是数万大军正在滋扰匈奴,二是我想亲眼看看匈奴的地理山川,了解得越详细,用兵就更加得心应手。”
    “你不会是想要我的地图?”秦无悔忙把地图收起来。
    赵破奴手按在剑柄上,眼里厉芒一闪,周阳挥手阻住他:“我不仅想要你的地图,还想邀请你们一起加入我们,一起来打匈奴!”
    “你要我们加入汉军?”秦无悔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他们可是秦军的后裔,以秦军自居,和汉朝有不共戴天之仇。
    “不是要,是请!是请你们加入!”周阳非常真诚的道:“你们能在如此艰苦的情形下,坚守数十年,我钦佩无已。”
    “我也钦佩!”赵破奴大声附和一句。
    还有自己的努力得到同胞的认可更感人的么?秦无悔眼里噙着眼泪:“可我们是秦军,你们是汉军。要不你们是热血男儿的份上,我早就让你们吃了弩矢。”
    “秦军也好,汉军也罢,都是华夏一脉!我们有共同的敌人,匈奴!”周阳的声调很高:“只要你们加入,你们可以保留你们的旗帜,保留你们的称呼。”
    “这……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要是汉皇追究起来了,你怎么应对?”赵无悔的眼珠都快掉下来了,盯着周阳,话说得很结巴。
    “当今皇上贤明,我想,他会对你们大加赞赏,不会怪罪你们。”秦无悔他们的英雄故事足以感天动地,周阳相信以景帝的贤明,绝不会在乎这点小事的。
    “汉皇贤明,我相信。要不然,他不会命你为将!”秦无悔点头赞同一句,迟疑着问道:“万一汉皇追究呢?”
    周阳想也没有想道:“我有两次胜仗的战功,还没有受赏,没有赐爵。接下来还有一场大战要打,我相信我们能打胜。若是皇上追究,我就用三次胜仗的战功来换,换你们无事。”
    谁个不想拥有功劳呢?更别说,还是战功。周阳这话让秦无悔感动无已,冲周阳一抱拳道:“周将军,你是个热血男儿,个诚心人!可是,这事太大,我也做不了主,我得和大家伙商议商议。”
    “行!我们等你!”周阳非常干脆,一挥手道:“你可以告诉他们,我就是汉军的统帅。”
    周阳的身份一旦泄露出去,万一秦军要对周阳不利,那就是天大的危险,秦无悔更加感动:“周将军请放心,你是一个好男儿,兄弟们即使不愿加入汉军,也不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周将军,请稍等。”
    秦无悔转身出了帐幕,赵破奴很是担心:“大帅,你怎么能泄露身份呢?”
    “他们都是好男儿,诚心才能换得他们的真心!”周阳一点也不担心。
    过了一阵,秦无悔进来,道:“周将军,弟兄们要你出去相见,要得你亲口允诺。”
    “好啊!”周阳慨然应允,在秦无悔的率领下,大步而出。
    一出帐幕,只见数百秦朝遗民站在当地,有老有小,有男有女,个个脸上既有惊喜,又有些难以置信。
    数十年来,他们是第一次遇到汉军,第一次遇到同胞。若是真的加入汉军,那么,他们就有希望回归故土,虽然他们从来没有踏上过故土,毕竟那是他们祖先的故土!
    周阳扫视一眼遗民,猛的拔出汉剑,指着天空:“我周阳,在此向天立誓:若不能保得你们平安,誓不为人!”割开手指,任由鲜血滴。
    “大秦万岁!”
    秦朝遗民齐声高呼。
    “大汉万岁!”
    建章军在另一边振臂高呼。他们已经知道遗民们的故事,非常感动。
    看着一只只挥动的手臂,周阳眼睛湿润了,仿佛秦始皇统帅下的那支无敌秦军就在眼前,仿佛在蒙恬指挥下的秦军就在眼前,他们与匈奴的搏杀浮现在脑海中……
    旌旗招展,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关山飞渡……这就是这支坚忍不拔大军的烈烈英风!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秦军与汉军,合唱秦军战歌,雄壮、豪迈,直上云霄!   
第四十六章 景帝的难题
    未央宫,宣室殿。
    景帝,周亚夫,窦婴三人跪坐在矮几上,人人脸带愁容。
    “窦婴,你都查完了?”
    景帝的一双剑眉拧得很紧,很紧。熟悉景帝的周亚夫和窦婴从来没有见过景帝的眉头拧得如此之紧,就是七国之乱起,也没有啊。
    “回皇上,臣与条侯查得实,武库里的弩只有这么一点,两千不到,大黄弩最少,只有一百多架。”窦婴脸上带着忧色,叹口气道:“周阳最需要的就是弩啊!尤其是是大黄弩,射程远,威力大,最是急需之物。”
    景帝有些想不明白:“虽说大汉数十年没有什么大仗打,可是,也不至于如此荒废吧?长安的武库,竟然只有这么一点弩。”
    窦婴回禀道:“皇上有所不知,数十年来,大汉重视的是步兵和车兵,大量的钱财都用在这上面了。骑兵,大汉也重视,钱也花得不少。这弩,却是极少用到,守城才会用到,是以造得也就少了。能有一千多架弩,已经算不错了。”
    景帝仍是不甘心:“只守城才用弩,那些将军们做什么去了?”
    窦婴没有说话,看着周亚夫。周亚夫知道他不说话不行了,只得道:“回皇上,大汉与匈奴打了数十年,不是所有的仗,至少也是九成以上的仗是守城战。和匈奴打野战,这种事情太少,太少,就是李广和程不识,他们也没遇到几次。说到守城,倒是挺容易。不仅仅在于大汉军队善守,还在于匈奴不善攻城,没有攻城器械,弩已经是可有可无的武器了。边关之上,还能有四千多架,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略一停顿:“皇上,武库中的战车倒是不少,足供五六万大军使用。”
    “这么多?”景帝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惋惜:“可是,周阳最需要的是弩,不是战车呀!要是这都是弩,那该多好!”
    五六万弩兵,就是七八千架弩,再加上现有的弩,就是一万多架了。这和蒙恬指挥的河套之战差相仿佛了,那一战,可是把匈奴五十万大军打得没了,要景帝不惋惜都不行。
    “窦婴,你熟悉这些事,你说,现在造,行不行?”景帝苦恼的拍着额头。
    “皇上,这恐怕不行。”窦婴略一沉吟,否决了景帝的想法:“皇上有所不知,这事臣与条侯查过了,材料不多,要造也造不了多少。最重要的是,急切间,没有那么多工匠。”
    没有材料,还可以马上筹办,没有工匠,问题就麻烦了。这一时期的汉朝,重视车战与步战,造战车的工匠倒是不少,造弩的工匠却不多,急切间要他们转造弩,未必成。
    “那朕再给周阳增兵,如何?”景帝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皇上,增兵不是不行,只是要骑兵。大汉的骑兵少,哪里抽得出来?增援步兵,边关上的步兵够多了。”周亚夫摇摇头,很是无奈。
    “哎!”景帝长叹一口气:“把弩都发去边关吧。告诉周阳,此战,只要不败即可。即使败,不要大败便成!”
    周阳的构想绝对是好的,问题是弩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