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李富贵是差一点就把嘴里的水给喷出来,好一回他才算缓过来,“我去当德国皇帝?这从何说起啊?”
“看来亲王大人对欧洲的历史还不是很了解,最初的确如您所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就是德意志皇帝,按照传统由德意志诸侯选出然后经教皇加冕,后来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但是一位伟人改变了这一切,拿破仑称帝后,奥地利的弗朗西斯二世辞去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改称奥地利皇帝,也就是说那最尊贵的称号属于拿破仑了,从此以后神圣罗马帝国和德国已经没什么关系了,那个威廉自称是第二帝国不管是在法统上和手续上都完全不成立。”达米亚诺把这段历史娓娓道来,其中之复杂让李富贵很是头大,不过最终他还是被这位特使说服承认了教皇的确有权力为他认为合适的人封授这一称号,因为最初为查里曼大帝加冕就是因为他救援教皇对基督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凭李富贵那点可怜的欧洲史想让他相信罗马和德国没什么关系并不困难。
第一百八十章 两广
法国人在越南的问题上已经做出了让步的打算,所以教廷的调解不过是让双方在价钱上更快的接近,最后为越南支付八百万中国元的价码让国内很多人觉得不值,因为那个地方在很多人心中还是属于蛮夷之地,不过当得知这笔钱款要分三十年付清大家才算是舒了一口气,要是这样一算数目就没有那么可怕了,至于在最南端为教廷保留的那一小块土地本来是不算什么,可是一想到李富贵一直对他信奉的洋教保持着这样大的热诚就让很多人心里有些不自在了,李富贵这些年开疆拓土大家渐渐的已经不愿意再将他视为一个汉奸了,毕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汉奸,同时他与好几个国家的洋人都发生过冲突,这也让大家觉得镇南王当年肯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尤其是李富贵统一中国的架势越来越明显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往好的方向去度测他,可是李富贵对基督教的态度却始终没有多大的变化,在大部分人看来对洋人传教他一直非常的纵容,最近更是提拔了好几个中国人做了主教,这一切都让很多人感到担心,再联系生活上的一些作风似乎表明李富贵是真心信奉基督教的。
在越南的交接十分顺利,驻越的很多法国人甚至是渴望早日离开这里,原来刘永福自从在富贵军手下吃了一次大亏之后他就转变了斗争的策略,北约仍然是他金钱、物资的来源,但是他对南越的渗透却更加的灵活,同时刘永福的主要力量则进入了老挝,在干净利落的击败了当地武装之后他获得了在老挝大部分地区自由出入的权力,这给他向南越渗透的行动以很大帮助。
李富贵对于刘永福的行动并非一无所知,不过对这支武装开始感兴趣的他并不介意他们向其他的地区渗透,李富贵甚至对此非常欣赏,所以当暹罗因为黑旗军进入他们境内而来南京申诉的时候李富贵表现的有些模棱两可,他准备更进一步的观察这支武装。
南越并入中国版图并没有让李鸿章过分的兴奋,因为在交接后不久一场政治改革风暴就席卷了这里,甚至在不久之后北越也步上了他兄弟的后尘,完全没有把李鸿章这些年在这里倾注的大量心血放在心上,这让李鸿章很伤心,他一直认为北越能有今天这样蒸蒸日上的局面完全是他的功劳。同时李鸿章也没有想到李富贵敢在这些新附不久的土地上推行他那一套明显缺乏有效控制的制度,难道李富贵就真的不怕这些地方重新要求独立?
不管李鸿章理解与否,自从四川被平定之后两江对两广的压力不断的增强,在湖北重新投入李富贵怀抱后不久,刘长佑也携湖南加入了这一阵营,现在的南方除了云贵这两个偏远的省份外就只有两广集团还游离在李富贵的控制之外。最近李富贵向李鸿章透露了他的一个苦恼,那就是由于最近国内一直缺乏有效的清洗,所以他现在已经很难拿出足够的官职来封赏那些鞍前马后追随他的将士了,而且将来因为官制改革官僚的本地化特色肯定会越来越明显,这同样会影响李富贵嫡系的出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来清除掉一批上层的官员,他向李鸿章咨询清除哪一部分比较合适。
实际上李富贵面临的问题远没有他说的那样严重,在富贵集团中任人唯贤的观念还是可以得到绝大多数人的理解的,毕竟在这样一个新兴的集团里很少有人因为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而害怕竞争,同时两江的实缺数量一直在增长,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不断的细化创建了许多新的职位,李富贵所说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远不是整个体制中的主流。
李鸿章也知道这是李富贵在吓唬他,但是那里面所说的道理却还是让他有些担心,如果现在李富贵要清除掉自己那其他人非但不会站出来阻止他,反而很可能会跟着落井下石,现在唯一让他有些不甘的就是李富贵在这大片疆域中的统治并不稳固,在李鸿章看来把力量收缩在两江的富贵军是不可战胜的,因为他的每一次出击都是雷霆万钧,但是当他们突然并吞了那样大的领土就可能有下盘不稳、无处发力的问题,李鸿章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可是他又不敢真的伸手去抓,毕竟这关系到他李氏一门的性命。
犹豫不决的李鸿章把张树声请来,对于这位老乡他现在好生敬重。张树声这些年来基本上已经不再过问军旅之事,他反而对西方的政治经济非常着迷,刻苦钻研的同时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试验可以说颇有成就,李鸿章现在视其为智囊,说起来张树声文武全才现在在两广他的地位已经仅次于李鸿章了。
听完李鸿章的想法之后张树声不假思索的就大摇其头,“少荃兄既然能看到这其中的破绽为什么镇南王会看不出呢?难道少荃也认为镇南王是粗人一个,眼光短浅?”
李鸿章当然也跟着摇头,“镇南王当然不是粗人,他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这些人里眼光最远的一个,但是智者千虑也可能会有失,我觉得他这次是有些是算了,眼光看得太远却忘了脚下。”
张树声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其实我第一次看到镇南王推行的那一套统治办法也被吓了一跳,他这套东西很古怪,既不是集权也不是联邦,虽然看起来是民主可是与现在所有的民主政体又都不一样。不过仔细推演之下却也有他的一番道理,当然少荃兄现在所虑也有很充分的理由,我华夏自秦汉以来一直采用的是朝廷高度集权的统治方式,若不如此国家必然分裂,镇南王反其道而行之的确很是危险。”
“对啊,这也是我所担心的,如果我现在也去追随镇南王,但是他所建立的一切却是沙滩上的城堡那我们最后不是要反受其累,就好像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合的时候不也是气吞万里,可是一转眼就灰飞烟灭,或者我们本来可以奋力一击取而代之却被他吓倒岂不是冤枉。”李鸿章现在说到底还是想做皇帝可是却没胆子。
“如果内部突然分崩离析强大无比的富贵军的确可能面临无从发力的困境,可是我不认为镇南王忽视了这个问题。”就张树声本身而言他不希望看到李鸿章和李富贵翻脸。
“哦?树声是不是看出了些什么?”
“少荃应该知道我一直对西方的历史很感兴趣,其中对于列国政体的比较狠下了一番功夫。”
“不错,你那一份策写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我实在是佩服。”
“不敢当,”张树声笑着摇了摇头,“在这其中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古代凡是是用民主共和体制的必然是国家比较小的,凡是那些土地广袤的大国基本上都是帝制,当然反过来说小国也可用帝制,但是大国如果采用民主共和或者联邦政体统治起来必然很困难。”
“这有一定的道理,”李鸿章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我记得你那份策里说集权统治效率高,小国可以出现一个不是很有效率的政府,可是大国如果缺乏效率就根本控制不住边疆地区,如果国力衰弱的时候甚至会丧失对于大部分领土的控制。”
“的确如此,所以历史上几个有名的大国都是集权。”
“按你这么说镇南王放弃集权岂不是大错特错,你为什么还会赞同他呢?”
“因为有一个特例,罗马曾经在疆域非常大的时候仍然保持着共和国的政体,这个特例让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究竟怎样才算大?”
李鸿章沉吟了一会,这个问题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最后他决定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不管这个标准怎么定我华夏都是绝对的大国,如果镇南王建立新的朝代他的疆域可能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认为中国大大的变小了?”
“树声就不要和我打哑谜了。”李鸿章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在秦汉边疆叛乱的信息传到京城再快也要三四天,军队从出发至到达怎么说也要一个多月,可是现在如果镇南王能够完善电报网和铁路网,信息传递几乎不用任何时间,而把兵力输送到最远的地方也不过需要四五天,您不认为我们这个国家变小了吗?根据这样的计算罗马之所以能够长久的保持共和国的状态是因为地中海为他们提供了发达的海运,虽然他们的疆域已经很大了,从信息传递和交通上来看还没有突破极限。”
这个分析让李鸿章有些沮丧,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张树声说的很有道理,“难怪现在好些国家领土如此巨大却可以采用很松散的统治方式,你觉得这里面一点机会都没有。”
“我看以镇南王的精明他必然会让驻守在各地的军队不要与地方走得太近,这样强大的富贵军就会成为一只威慑力量,同时也不会给别人可乘之机,即便是有人能够煽动某个城市暴动也不能给富贵军实质性的伤害,反而立刻要面对精锐军团的报复。”
“这么说出了交出军队就真的没有别的路可走了?”李鸿章丧气的说道。
“对中国这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了。”张树声从来不希望看到内战的爆发。
终于下定了决心的李鸿章决心和李富贵好好的谈一谈价钱了,于是广州和南京之间特使、电报往来不断。让李鸿章很吃了一惊的是李富贵在价钱的问题上咬的很死,李富贵给他开出的价钱是如果想做地方官那就是一任的江苏省省长,任满之后就要参加竞聘,如果要进中央可以选一个部长作一任,这当然是李鸿章不能接受的,他怎么说也是天下第二,虽说江苏省长相当于现在的直隶总督说起来好像比他这个两广总督要大,但是实际上却并不是如此,在李鸿章看来他就算捞不着一个当朝首辅也不能仅得到一个尚书,最终还是李富贵做出了让步李鸿章将领总理衔同时兼任一任的部长,本来李鸿章对国防部长很是垂涎但是一想到手下都是跟随李富贵出生入死的捍将他又觉得这个位子不好做,最后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权力同样很大的外交部长。李富贵对此在心里很有些不舒服,不过考虑到这位中堂大人在廉洁上的名声同样不大好,所以把工商交给他也让李富贵感到不放心,至于其他缺少实权的单位李鸿章肯定又不答应。所以反复考虑之下李富贵还是答应了李鸿章的这个要求,同时决定把郭嵩焘调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