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万五千精骑,被斩杀者七千余人,陷入沼泽不知所踪(多半是死掉的了)者七千余人,被俘近万,阿史那热布仅带不足百骑逃脱。

    长孙无忌在结骨人眼里,简直成为“神”一般的人物。而鄂木斯克以西直达乌拉尔山脉,阿史那咄苾剩余的地盘,北突厥各部………当然大多也不是正宗突厥人………纷纷主动投降。

    躲在多坦岭中的阿史那咄苾,此时自然也得到了肆叶护可汗攻击自己老窝的消息。

    这还了得!阿史那咄苾哪里还顾得上与徐世绩对阵,急忙全军回援。

    照肆叶护可汗的如意算盘,也是料到阿史那咄苾不会看着后院起火而不管的,所以在今天的巴尔瑙尔一带,肆叶护可汗留下了五万主力,而其他各地,驻军总共不过两万余人。

    阿史那咄苾就是回援,也不能不顾后边徐世绩的人马。

    徐世绩能让阿史那咄苾顺顺当当回家吗?

    徐世绩还就是打算让阿史那咄苾顺顺当当地回家。

    倒是阿史那咄苾手下,不少是归附的东部突厥人………相对阿史那咄苾而言,有西突厥人,也有东突厥人,包括前边提到过的弥列和哥俄支两部。

    阿史那咄苾想西归,可是这些人绝大多数并不想跟着走………父母妻儿都在东面,到西面去干什么?于是这些人纷纷脱离阿史那咄苾的队伍,投降徐世绩………徐世绩答应放他们各自回家,倒有两万余众。

    而徐世绩带着挑选出的六万人马,包括契苾何力、夷男这些人,在阿史那咄苾后面两三百里不紧不慢地跟着,没有打仗,倒是一直在当“收容队”。

    尽管如此,阿史那咄苾还是有将近十万之众,足以收拾肆叶护可汗在巴尔瑙尔一带的五万主力。

    于是,肆叶护可汗几乎是同时收到了两个噩耗………东线,五万主力虽经力战,无奈寡不敌众,损失过半;而西路更惨,两万多大军全军覆没!

    肆叶护可汗几乎气晕了。

    不过,几乎气晕了的肆叶护可汗还是作出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正确的决定………撤军。

    撤军之后,阿史那咄苾忙于应付结骨人和徐世绩的两面夹击,自然无力顾及自己。而结骨人和徐世绩要对付阿史那咄苾,自然也顾不上自己。

    自己还有十万人马,加上留在后方的阿史那薄布的人,还可以一战!

    然而,此时的正确,已经不能挽救他的生命了。

    六月初一,阿史那咄苾领军退回本土。

    这里已经是弩失毕部落的地方。

    终于回家了。

    【注:弩失毕,是西突厥人的一个分支。西突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突厥十姓部落,六三八年,西突厥分为左右两厢,左厢为五咄陆部,各部首领的官号为啜,其一为处木昆律啜,二为胡禄居(屋)阙啜,三为摄舍提暾啜,四为突骑施贺逻施啜,五为鼠尼施处半啜,这五个咄陆部落分布在碎叶(今中亚托克玛克附近)以东地区;右厢为五弩失毕部,各部首领的官号为俟斤,其一为阿悉结阙俟斤(该部最为强大),二为哥舒阙俟斤,三为拔塞干暾沙钵俟斤,四为阿悉结泥孰俟斤,五为哥舒处半俟斤,这五个弩失毕部落分布在碎叶河以西地区。】

    此时的西突厥,因为东部“沦陷”,咄陆部的地方和大部分人口,已经归隋,因此弩失毕部的地位就显得重要起来。

    然而西突厥王庭的高层,却依旧是被弩失毕部贵族视作“外来”的咄陆部贵族控制。

    这引起了弩失毕部的不满,而肆叶护可汗的兵败,更让弩失毕部认为时机到来。

    何况,还有李靖的步步紧逼。

第二百一十九章  进军河中
    六月初六,西突厥处密、处月两部归降。

    其实这两部盘踞的地方,在今天新疆的北部,周围早已经是大隋控制的地方了。

    肆叶护可汗兵败高昌、龟兹之后,不少的处密、处月部众跟着肆叶护可汗西走,不过还是有许多,留在故地,他们的首领,便也和大隋接洽过“归顺”的事情。

    只是两边讨价还价,一直没有谈拢。处密、处月部的首领,也想捞个可汗当当,并且张口就是“归字头”或者“诚字头”,而我却只打算给他们“敬字头”。他们还想“娶公主”,我也没有同意………虽然和亲是大隋的策略之一,可也不是谁都可以“求婚”的。就处密、处月两部,每部留下的,不过五六千户,两万来人而已,地盘也被周围归了隋的“可汗”们“蚕食”,缩水了不少,要不是大隋拦着,只怕连“睡觉”的地都要没有了。都“穷”成这样了,还想攀门“富亲戚”?

    之所以没有武力解决,一方面是因为没太把他们当份“菜”,一方面也是因为还在忙于对付肆叶护可汗,后来又有夷男、阿史那咄苾,一时间也不想再节外生枝。

    等到夷男、阿史那咄苾相继失败,又听说了肆叶护可汗的日子也很不好过,这两部总算是“认清”了形势。

    不过,你不漫天要价,大隋却要就地还钱了………现在已经是买方市场了。

    两部首领,各封都督,伯爵,连“敬字头”的可汗都没有封。

    处密部,归契苾何力统领;处月部,归阿史那社尔统领。不过这也是名义上的,两部首领既然直接接受朝廷的册封,也就意味着他们还是有一定的“自治权”的。

    然而,处密和处月,不过是两道开胃小菜,西域真正的大菜,当然还是肆叶护可汗阿史那郅利和劼利可汗阿史那咄苾。

    四五月,北突厥方向,战火纷乱,而李靖呢?

    李靖当然不会睡觉。

    他的难处,在于手上可用的兵力实在太少………区区三四万隋军,还有万余要分驻各地,可以集中的主力,只有两万出头。

    虽然名义上,还有阿史那泥孰、阿史那贺禄、突骑施等部,兵力近十万,可是真正可以依赖的,少之又少。徐世绩所部虽然也都是夷军,但阿史那社尔是突厥人中最忠心于大隋的势力之一,契苾何力也是忠心耿耿,其他如阿史那欲谷之流,事关生死,也不能不与阿史那咄苾拼命。

    但是李靖这里不一样,除了阿史那泥孰与肆叶护可汗“不共戴天”,其他几部,则都是情势所迫,不得不归顺大隋,靠着他们“保境安民”(因为是他们自己的地盘)还可以,真的要主动出击,却是捉襟见肘。疏勒、高昌、龟兹等部,更不是凶悍的突厥人的对手。

    起先,肆叶护可汗的调动,的确瞒过了李靖………虽然李靖也派出一些暗探,但一直到肆叶护可汗打下巴尔瑙尔一带,才得到消息。

    不过还不算太晚。

    李靖立刻传令,调集归化可汗阿史那尼孰、诚敏可汗阿史那贺禄和突骑施顺信顺德两可汗,起兵五万,配合隋军攻击留守的阿史那薄布,又命顺命可汗阿史那弥射率部西向,拦截可能回援的肆叶护可汗。

    闻听肆叶护可汗主力北进,诸可汗很快带了军马,前来会合………这些可汗,原本心中对肆叶护可汗,还有一些畏惧,可是如今既然肆叶护可汗主力不在,那么跟着李靖去分杯羹,自然也不是什么坏事。

    只有顺命可汗阿史那弥射,名义上“遣兵马两万向西而行”,其实只不过以千余人做个样子,进到夷播海(今巴尔喀什湖)西北,监视肆叶护可汗主力的动向,自己的主力仅仅是“西行百里”,还在自己的地盘上就停住了。阿史那弥射可不想和肆叶护可汗十余万主力“硬碰硬”。

    李靖七万大军,兵锋直指河中要地千泉(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和吉尔吉斯斯坦北部交界的塔拉斯河流域)。

    面对来势汹汹的隋军,只有三万骑兵的阿史那薄布心中明白,自己绝不可能是李靖对手,他和真珠统俟斤商议,决定“率部南迁”,避开隋军锋芒,以空间换时间,等待肆叶护可汗主力回援。

    当日肆叶护可汗北征,带走的是战士,在千泉一带,还有数十万突厥部众。

    阿史那薄布决定南迁,在突厥人中,造成了分化。

    弩失毕部大多不肯随阿史那薄布南走,而是选择向西,退往药杀水(今锡尔河)流域,如此一来,阿史那薄布又不战而减少了近万人马。

    还有一部分人,决定留下来………故土难离啊!

    只有两万出头的突厥战士,和十几万突厥百姓,选择了追随阿史那薄布和真珠统俟斤。

    至于四万“属国”士兵,此时已经四散而去。

    出兵不过半月,未经一战,李靖夺取千泉。随后,报请朝廷,将千泉的土地和留下的十余万突厥部众,分给随征的五部可汗,连并未出兵的阿史那弥射也“见者有份”。朝廷“准其所请”,将东部约五分之二的土地及五万突厥部民,分赏诸可汗,同时下旨,以千泉腹地(以今天的塔拉兹为中心,东南到克留切夫卡,西北到卡拉套),置“卫国公封邑”,为李靖世袭领地,可以“自置官吏”。当然,李靖作为朝廷重臣,实际上并没有留居封地。这块地方虽然面积只有千泉的五分之一稍多,却是水草丰美,堪称精华。至于千泉西部的土地和五六万人口,则另外做了处理。

    说真的,朝廷要在碎叶以西再大量驻军,的确有些困难,而要移民,耗费也是甚大。权衡之下,我打算把一些“要害之地”分给一些对外征战,开疆拓土的功臣,既是一种奖赏,也是让他们“为国戍边”。

    在李靖的封地,我给他留下了一万五千口突厥人………其他的分给了各路可汗。李靖少不得也要从中原迁移数千人口,移民的开支,朝廷“拨助五十万钱”,但大多数的开支,还得李靖自筹。好在李靖也不是穷人,出身关陇世家,还是有些家底的。

    刚刚丢了千泉,西突厥的属地拔汗那又出了事情。

    拔汗那(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费尔干纳盆地),就是中国古代史书上有名的“大宛”,是西域著名的古国,又作破洛那或钹汗,都城在都西鞬城(今纳曼干)。六二七年(大业二十三年),拔汗那王契苾为西突厥瞰莫贺咄所杀,西突厥吞并拔汗那。

    西突厥接连兵败,不得不把驻守拔汗那的突厥军大量调走,给了拔汗那人反抗突厥人的机会。而随着地盘缩小,突厥人对属国的税负,却大大增加,已经到了横征暴敛的程度,尤其是离重兵集结的千泉较近的拔汗那,更是如此。

    大业二十九年(公元六三三年)四月底,就在肆叶护可汗出兵北征北突厥,拔汗那人发动起义,推举流亡民间数年的王子齐丹做首领,在故都西鞬附近起兵,反抗突厥人。此时的突厥人在拔汗那只有一两千的二流守军,哪里是齐丹两万义军的对手?五月中,齐丹已经恢复了近半国土,兵锋直指东部的重镇(今安集延一带),而当地百姓也准备起兵迎接齐丹。

    不过,此时恰恰发生了西突厥的阿史那薄布率众南迁,安集延,成了西突厥人的必经之地。

    阿史那薄布的两万多人马,对付李靖当然不行,对付齐丹的两万“乌合之众”,却是绰绰有余。两军一场激战,齐丹军大败,损失五千余人,退回西鞬。西突厥人纵兵劫掠,安集延一带“十室九空”。

    不过,身后不远就是李靖的大军,阿史那薄布不敢停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