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废后前传-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与内阁其他人并非铁桶一块,这也是今上愿意看到的。
陛下旨义一下,太孙自然只能屈服。等到台官上奏,称应在济河之间求取佳女,特使太监黄琰一行日夜兼程赶往山东,大明的太孙妃很快就会站到天下人面前了。
黄琰一行在二月初到达山东,先在各州进行初选,通过的少女要一起进京参加复选。但凡家世清白,年龄十三至十六岁之间德才兼备的未婚少女,都要上报参选。
黄琰自然有自己的盘算,在宫中挣扎这么些年,尚算得用,可比起郑和、阮安等大太监就差得太远了,不说更进一步有多难,就说现在的位置也不是没人惦记,稍有不慎可是连老命都要交待了的,如能得未来的太孙妃庇佑,有太孙入住大内的那一日,自己少说也能在司礼监谋得一席之地。
一得知此次的目的地是山东,黄琰顿时有一种老天都在帮自己的感觉,前尚宫胡善围可不就是山东济宁人,当初自己年幼入宫,要不是得她照拂,尸骨都早化成灰了。
这些年也未断了联系,胡家正好有适龄的女子,如果太孙妃出自胡家,不但能报了当年的恩情,以后必然也是一种保障。想通此节,黄琰立刻派亲信快马加鞭到济宁报信,然后带着手下的宦官从其他州开始挑选。
黄琰一行进济宁的时候,城里早就传遍了胡善祥的种种传奇和贤德之名。由胡善围任策划人,大姐夫轩敬之任执行人,这样的宣传攻势自然是奏效的。
胡善祥在将满十六岁的春天,有了一种大龄剩女愁嫁的危机感,很多时候她都想跑到胡善围面前说几句,譬如“女儿家的青春怎么能耗得过男子呢,太孙哪怕三十岁了还可以娶个十三岁的小女孩,我呢一过十八岁估计就嫁不出去了。”当然这些都是她无聊时的臆想。
黄琰进济宁的第二天,胡家人聚在宁福院里,午后的阳光洒在院子里,红梅肆意的开着。
胡善祥望着外面春风和煦的庭院,忽然觉得眼前的场景实在有些虚幻,就好像大梦一场,有一种头上悬挂多年的刀终于落下来了的感觉。
她这些年学的东西哪样不是按照宫中嫔妃的要求在做,潜意识里是不是也做好了应对这些的准备呢。
以她对胡善围多年的观察,胡善围即是心有大爱,更是心有大志向,早就知道她是与旁人不同的,怎能因为她日常和善温柔就忘了她的很辣果决了呢。
胡家虽在济宁算得上豪门望族,但放在整个大明根本排不上号,胡善祥今年正好十六岁,三个妹妹在十三岁上下,都符合采选的条件。
轩敬之看着这满屋子的沉静,忍不住迟疑道:“父亲,今早我见过黄琰公公一面,他说是大姐昔日宫中旧识,又因四个妹妹都在待选之列,他想在下午来府上拜访,主要见一见三妹。”
胡荣现在已经六十几岁了,过了十几年的平静生活,年龄越大对子女越疼爱,内心实在舍不得把胡善祥送进宫去,可抬眼看到大姐平静的面容又不太敢直言,只得摸着他的胡子半天不说话。
听了轩敬之的话,沉重的叹了口气问道:“德重,你看这次采选可是什么门道?”
胡善围赶紧端茶给父亲,安慰道:“父亲,您先别急,我一直没告诉你们黄琰早先给我报过一次信。我离宫那一年他还是内官监的小奉御,聪明机灵,这些年也未断了联系。”
张氏听说是选太孙妃,想着当年偷听到的话,如今就要应验了,善祥最终还是逃不过去,本以为再等一两年女儿大了,他们总会同意给女儿相看亲事,谁知太孙选妃来得这样快。想着眼泪慢慢流下来,心中的悲苦难忍。
胡善祥在张氏的哭声中回过神来,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应才好,拼命压下心中的恐慌,平静下来,忙安慰张氏,“娘,您不要哭了,说不定最后我根本选不上呢,山东府那么多优秀的女子,就当我免费去皇城游历好了。等我回来,您再给我在济宁找个可心的夫婿,我以后就在你们身边,哪里都不去了。”
张氏从来对付不了她的胡言乱语,不由好气又好笑的看着她直擦眼泪,却是慢慢不再哭了。
胡善围看着胡善祥沉默不语,这些年来她就像教导宫廷嫔妃一样教胡善祥,为的就是能抓住这样的一个机会,这可比当初预想的好太多了。太孙不但年岁与善祥相配,就是学识、聪慧都是极为合适的。
胡善祥心中五味杂陈,既不能断然否决,也不甘心就此妥协,只得再次沉默不语。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四章 胡家这些事儿
这一场谈话最终也没什么结果,她爹和哥哥们去了书房谈话,她娘忙着去安排招待黄琰的宴席,妹妹们回了各自的院子。
就剩胡善祥和大姐相顾无言,胡善围沉吟片刻,站起来拉着她的手说:“快起来,回你的院子,我检查一下你最近的功课,现在天冷,你估计又偷懒了。”
胡善祥知道对她大姐这样的人是不能耍心眼的,所以她直接问:“大姐,我不想去可不可以?”
胡善围坐到她旁边,摸了摸她的头,坚决道:“善祥,父亲如今年迈,安哥性子软弱,瑾哥又太老实,你告诉我这样的胡家该怎么走下去,难道你忍心太太年老后只能穿粗布衣裳、去住平民之家的小院子?”
胡善祥问自己,你忍心吗?这些人对你付出了十六年,如今只不过是让你换一种方式生活,然后整个胡家就能更好的延续下去了。
胡善围见她不说话,又说:“你自小有自己的主意,一身的学识,满脑子的奇思妙想,你就真能安安静静的一辈子做个普通的妇人?有些事情不在那个位置是没有资格去做的,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这些年在想些什么。”
胡善祥尤不死心,盯着她胡善围问:“不可以再等等,然后培养小侄子们好好读书吗?我自己的事情总能想到办法解决的。”
“看来这些年家里把你保护的太好了,你真该去看看那些为生存挣扎的人是怎样生活的。一个家族从平民之家到豪门望族可能要付出几代的努力,可是败落呢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你是要去指望那些遥不可及的设想,还是直接抓住眼下的机会好一些,你不会判断吗?”胡善围语气中全是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和对家族衰败的无奈。
胡善祥哭丧着脸说:“我当然会判断,可是我害怕,我怕一不小心就丢了性命,更怕为了保命去整日争斗,也许要不了多久我就会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胡善围温柔的给她擦了眼泪,缓和下语气说:“善祥,你没有你自己想的那么不堪一击,我相信你意志的坚定足以让你保持内心的自由。”
胡善祥心想:“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意志坚定,你怎么能说得这样肯定?”
“你通身的气质是瞒不过黄琰的,在宫里呆久了的人,自然有自己的一套识人本领,宫里比你演技好的大有人在,你就不要想着怎么弄虚作假落选了。”胡善围打断她最后一丝幻想。
胡善祥吓了一跳,忙问:“难不成宫里有本事的人还会读心术不成,那我要真进了宫还不是秒死?”这种心理活动都能被你看出来,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胡善围看她的呆样,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矫枉过正了,看把人吓得,有些好笑道:“我之所以知道你在想什么不过是因为姐妹相处了十几年知你甚深,加上一点简单的猜测自然不是难事。我说的是这些年你的言行举止都像极了宫妃,早就成了你的本能,这些是骗不过明眼人的,至于你内心想法不了解你的人怕是也没那么容易看出来吧,这点自信你还是要有的。”
胡善祥被这一吓,反而平复下来,看来她果然是惊惧过度,说话都不过脑子了。
下午黄琰来家里的时候,胡善祥正在房里看家里店铺的账本,因前世的关系,于算账管钱一道有着天然的优势,这些年张氏年纪大了不赖烦看账本,都是她在帮着打理,现在也该整理一下了。家里早先准备的嫁妆也用不上了,嫁衣绣了一大半,还是打算把它做完,不然总感觉不吉利。
本朝凡皇后、太子妃、太孙妃、亲王妃嫁妆均由朝廷经办,算是给皇家儿媳妇的超级福利,至于进门之后除了基本份例还能得到多少福利,那就真的是各凭本事了。
到正厅的时候,胡荣、张氏、胡善围正在陪着黄琰说话,胡善祥看着只有他一个人来,想来是私下拜访,对彼此的关系有了一点初步认识。
进去见了礼,黄琰认真看了她片刻,方才笑着说:“三小姐不必多礼,我一直叫你大姐姑姑,照理我也该叫您一声小姑姑才是。”
胡善祥微笑的看着他,三十几岁的样子,穿着大太监的大红色蟒服,左右绣蟒纹、腰系鸾带,真的是气势无比,脸上却带着温和的笑容,心想,能在三十几岁混到太监位置的人,会是温和的人?
于是愈发诚恳的说:“黄公公,您与我大姐是旧识,我应该像尊敬我大姐一样的尊敬您才是。”
黄琰脸上的笑意愈发明显,对大姐说:“姑姑,您看三小姐这样伶俐,完全是太孙妃的不二人选,此次万岁特别交代定要为太孙选一位秀丽端庄的佳人为伴,三小姐是您教出来的,仪态心性是再好没有的了。”
也不知他们刚谈论了些什么,这才一见面就说她是太孙妃不二人选,也不怕选错了,万一她外表端庄,内心变态呢,不过想想历来后宫变态的妃嫔比比皆是也就不奇怪了。
大姐亦笑着说:“小琰你过誉了,三妹还年轻,好多事情都没经历过,你也知道宫里从来就不缺聪明伶俐之人,这孩子别的都平常,唯一好的是能听得进去劝,往后怕是要牢你多费心了,”
黄琰直接笑了起来:“姑姑您放心,我定会妥善照顾三小姐的。我们将从济宁直接回京城,等派出去采选的人回来,三天后就动身,麻烦家里给三小姐收拾必要的换洗衣物,最好胡老爷能一道送三小姐上京,到时候三小姐身边有人照顾会好一些。”
说着站起来告辞,口中道:“姑姑,现在天色已晚,我回去还要安排些事情,等你们准备好派人来通知一声,出发的时候我会派人过来接三小姐,这就告辞了。”胡荣连忙起身去送。
等人出去了,大姐才沉下脸凝重地说:“善祥,除了你,家里三个妹妹都可以算作落选。你自己回去看看哪些东些要带走,往后怕是不能再回济宁了。”
喝了口茶又对张氏说:“太太,早先准备的嫁妆都用不上了,唯一能带进宫的就是两名贴身侍女,我这几天留在家里,再提点一下青柳和青梅。您再准备一些面额不等的宝钞、大钱和首饰。”
张氏仿佛才回过神,慌忙站起来就要去准备,胡善祥跟着走到她身边,拉着她的手说:“娘,你不要急,首饰嫁妆里拿一部分就是了,宝钞让管家去换,还有三天呢,来得及准备的。”
张氏睨了她一眼,没好气的说:“我都是为谁操心喔,就你还不慌不忙的,你和大姐说话,我先去准备着。”
等张氏出去了,胡善祥才慢慢走到大姐身边坐下,大姐道:“善祥,你需知当今因为太子殿□□胖有腿疾、性格温和而多有不喜,一直有传言今上欲改立汉王为太子,皆因多数文臣反对,太子本身并无过失,太子妃贤德、太孙聪慧才得以保全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