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二月二十四日,凌晨,李儒晋早早的就被老妈从床上拖了起来,穿上吉服,也就是大文帝国的喜服,大红袍,胸前系上大红花,然后又是梳妆打扮,整理的妥妥当当。

    早饭,李儒晋是大吃特吃,今天这一天估计就早上能吃个囫囵饭了。水却没敢多喝,怕尿急,穿吉服上厕所,麻烦的不得了。

    八点,李儒晋骑上一匹神骏的白马,身后,则是将门仪仗,刀、枪、戟,李家的族旗,家主旗也以升起,再后则是三十二人抬的大花轿。随轿而去的喜娘、喜婆也分立两边。

    李儒晋的前面则是来自皇家的礼仪队伍,高举彩旗,彩旗中间则是”与国同休“旗和李儒晋的爵位旗。负责前后联络的官员来回跑动,在确定一切都以准备完毕后,鸣锣开道!

    街头站满了前来看热闹的帝都民众,李儒晋家的侍女、丫鬟抬着大筐装着的喜糖和喜钱,撒向人群,引起一阵哄抢。

    本来帝都就因靠近过年,到处喜气洋洋,李儒晋大婚更是喜上加喜,热情的民众把路都快堵上了,但随着锣声响起,帝都的民众自然的向两边回避,让出道路。

    迎亲的队伍已经出发,一路向新娘所住的居所行去,在迎亲队伍离开不久,帝国皇族组团来到了李儒晋家,太皇太后,皇帝皇后,还有皇子和公主,再加上侍卫,浩浩荡荡。

    待皇族进入李儒晋家后,李儒晋家就处于半戒严状态,进出都会受到盘查,谁也不敢拿皇族成员的安危来冒险。

    迎亲的队伍顺利的来到了地头,刁难和为难是少不了的,但大家都知道,将在皇宫大殿举行婚礼的大典,时间紧迫,所以李儒晋花了些喜钱,又做了一首催妆诗,就把两位新娘接上了花轿。

    在李府举行简单的仪式后,全体参加李儒晋婚礼的人员全部转到皇宫大殿,那里才是李儒晋婚礼的主场,举行盛大的婚礼大典。

    李儒晋用大红绸带,牵引着两位新娘步进了皇宫大殿,证婚人,是帝国的太上皇,主持婚礼的则是赵元申。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礼成!“李儒晋终于和步秋月,赵纤纤结为夫妻,也是大文帝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在一场婚礼上娶两媳妇的人。

    婚礼刚结束,圣旨就到了,李儒晋一家跪于大殿,李儒晋正式进爵为子爵,老妈的诰命封为从五品,直接升了两级,两个媳妇的诰命也升了一级。

    这一番封赏,让那些家里还有未出阁姑娘的贵族急得直跺脚啊!当初怎么就没发现李儒晋这支潜力巨大的潜力股呢,当初要是发现了,哪怕是捆是绑也要把这小子抗回家,做自家的女婿。

    只能看着人家升爵,升诰命了,从五品啊!!!那些帝国的贵妇眼都红了,帝国的诰命最高也只有三品,都已经从五品了,离三品还远吗?这才多长时间啊!!

    现在倒好,便宜了那两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两家在大文帝国的地位还不是青云直上啊!就算成不了贵族,也是大文帝国的大家族了。唉!好机会浪费了!

    接完旨后,大殿的众人纷纷前来祝贺,这可是双喜临门,内阁组团,七大长老一个不落。军部,在帝国两大元帅的带领下,也前来祝贺。

    各大贵族也组成团队,前来贺喜,那些小贵族就不用说了。甚至皇家都过来说上就几句喜话,恭贺李儒晋。

    一时间,皇宫大殿里,热闹不烦,恭喜之声接连响起,而董为智,却看着眼前的一幕发呆,这时他才真正见识到李儒晋在大文帝国是何等地位,人脉又是何等宽广!

一百六十七。新年() 
随着年关的到来,大文帝国的年味也越来越重,街头,顽皮的孩子拿着鞭炮,这里点燃一个“啪”一阵孩子的欢笑,那里点燃一个“啪”,又是一阵孩子的欢笑。

    大人,有时心中恼怒,却又无可奈何,快过年了,谁又会和孩子们计较。超市,的大文帝国最为热闹的地方,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货架。

    以前,大文帝国的民众是拿钱买不到好东西,商品太少,可以选择的余地不多,现在,却是纠结,可以选择的商品太多,反而不知道选那个好了。

    超市里的收银员和理货员忙的是不要不要的,收银员收钱点钱都已经点的麻木了,几乎是一种机械式的行为,理货员更是忙的几欲崩溃,刚摆上货架的商品,常常不到几个小时,就以售罄,不得不在仓库和货架之间奔波于命。

    帝都,大文帝国的中心,民众谈论的话题却和新年格格不入,都在讨论前几天李儒晋那场盛大的婚礼,都在感慨着那两个有福气的姑娘,能在一生中最美丽的那一天,坐上三十二人抬的大花轿。

    贵族却在谈论着李儒晋,这家伙到底是做了什么,能获得皇家如此的恩宠,但细细想来,却又合情合理,李儒晋为大文帝国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确实可以享受到这种待遇,但心里,还是酸酸的,最后只能以这小子运气真好来自我安慰一下。

    李儒晋家里,这几天,李儒晋算是过了几日骄淫奢侈的生活,两位小娇妻把李儒晋是侍侯的舒舒服服,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远了,晚上,更是大被同眠,胡天胡地,夜夜春宵。

    除了结婚第三天,带着两位娇妻去了趟小院子,拜见了岳父岳母,也就是回门,出来一回,别的时间都是窝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宅的很。

    至于忙年什么的,则有李儒晋的老妈和小姑姑共同操办,李儒晋根本就不用管,两个媳妇也想出去帮帮忙,结果却被婆婆赶了回来,她还想着明年过年,家里多两个小宝宝,闹腾闹腾呢。

    舒心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转眼就是三十了,李儒晋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了顿团圆饭,小姑姑一家也被留了下来,小姑父的病也好了,身体还在康复中。

    岳父岳母想在年前赶回海州的,但被李儒晋的老妈给留了下来,就住在李儒晋刚到帝都时的那个小院子里,那个小院子已经被李儒晋买了下来,准备有时候被老婆赶出家门,有个落脚的地。

    初一,李儒晋带着一大堆红包和礼物出门拜年了,虽然李儒晋在帝都的贵族圈里,地位比较高,但年龄太小,属于小字辈的,只有给人家拜年的份。

    李儒晋这段时间,经过锻炼,为人处世有了长足的长进,不再向以前一样懵懵懂懂的,大大小小的礼物装满了整整一车,礼物是家里产业出产的包包,现在,李儒晋家的包包在大文帝国已经具有十分不错的口碑,已经在大文帝国的贵妇,贵女之间流行,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李儒晋这次带的包包更是为了今年新年而特制的纪念款红色包包,不再市面上公开出售,无形之中就把这款包包的品位提高了不少。

    手里,李儒晋还有一份详细的名单,记着各家有几个儿子,女儿的,有的放矢,才能命中目标。

    李儒晋这一手还是很有成效的,红包开路,包包奉上,李儒晋的拜年之旅极为成功,不但获得各家家主的称赞,也获得了各家贵妇、贵女的表扬。

    李儒晋家里也是热闹非凡,李家,不但的帝都贵族的后起之秀,更有一飞冲天之式,不容小觑,各家贵族都有结交之意,再加上青霉素产业,更让这些贵族对李儒晋相敬有加。

    但李儒晋辈分太小,家主级别的亲自拜年有些不太合适,少主级别的到是极为合适,而且都是年轻人,会有更多的话题,结果,李儒晋家成了帝都贵族小字辈的集中营。

    内阁的,军部的,各大王公贵族的少家主,纷纷云集,最后皇家都派出皇子前来拜年。

    这些小字辈也不会空手而来,大大小小的礼物堆满了李家的厢房,或许不会太贵重,但也不轻,送礼这门学问在大文帝国源远流长,什么时候送什么礼,大家都心里有数。

    李家的回礼也极具特色,制作精美的小蛋糕,寓意吉祥,送给年轻一辈,步步高升,还有大、中、小三个盒子,里面放的是男士包包三件套,钱包,手包,和肩包。

    这些包是李家新的产品,借新年这个机会,打个广告。

    惊喜总是在不经意中发生,出了门的小字辈总有好奇的,打开了盒子,看到做工精美,气质大方的包包三件套后,开心不已,当场就为自己装备上了。

    钱包放口袋,但还要露半截出来,怕别人看不到,手包拿在手中,翻过来,调过去,没事还要打开看看,尽管里面空无一物。

    肩包则就是挂的是千奇百怪,有把带子拉的长长的,拖在屁股上的,一摇一摆的,光看见包动,没见到屁股,有把带子弄的短短的,挂在肩下,结果肩膀一边高,一边低,摇摇摆摆。

    有斜挂在身上的,咋一看还以为背书包,也有把带子调节的很合适,板板整整的挂在肩上,这才是包包的正确挂法。

    上午男士包包的出现,下午,去李儒晋家拜年的年轻人更多了,看着他们热切的目光,李儒晋的老妈还不明白这些小混蛋的来意,一边苦笑,一边让丫鬟把还在库房里的包包统统拿了过来,每人发一套吧。

    大过年的,实在不忍心让这些小混蛋们失望。

    结果,大年初二时,这些包包成了帝国年轻一辈的标准配置,只是一夜之间,男士三件套成了大文帝国男青年的炙手之物。

    但挂在身上的方式却不伦不类,让李儒晋是哭笑不得。李儒晋也没闲心去管,你们向怎么玩就怎么玩吧,哪怕玩坏了,我也管不了。到时候你们还要到我家的店里买。

    但这一天送出的包包却让李儒晋心疼不已。男士三件套一下字送出了百套之多,李儒晋好心疼。

一百六十八。回故乡() 
出了初五,大文帝国因为过年而停摆的政府部门又开始运转了,新年新气象,大文帝国的各行各业都迸发出新的生机,大文帝国在默默的,埋头向前发展。

    农业改革,在帝都经过一年的试点,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粮食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业改革确实可行,现在正在逐步向全国推广,帝国的高层组成各个推广小组,奔赴大文帝国各地。

    经济改革的成效还不是那么明显,但各项经济指标全线上扬,虽然幅度不大,但从过年期间的交易量来看,产销两旺的势头还在继续,大文帝国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军事力量的发展却不显山水,毕竟把军事科技转化为军事力量还需要时间,但军事科技研究院的各项科技研究成果摆在那了,丰富的技术积累和科技积累是大文帝国军事腾飞的坚实基础。

    李儒晋也在初五这天,带上各种小礼品来到了军部和研究所,他大婚那天有不少人没有过去,今天送上礼物,算是赔罪,也得到大家善意的理解,也收获了满满的祝福。

    李儒晋的家里,女人们却在大包小包的收拾,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趁这个机会,李家打算好好的张扬一把,李儒晋虽然不想张扬,但看到老妈那殷切的眼神,败下阵来,满足老妈及两个媳妇的虚荣心。

    一起回去的人员挺多的,李儒晋一家,老丈人两家,从海州赶来赴李儒晋婚宴的亲朋好友,还有海州市的市长董为智,这些人都要一同回去。

    李儒晋也动用了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