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建筑大师-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这个工作进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这次建的是一个工业园,而这一类工程和“鹏城世贸”这种建筑不同的是,工业园的工作面开阔,很多工作可以交叉进行,也就说正式开始建厂房,并不需要等所有“三通一平”完成后才能进行。因此李华勇是真心觉得,2年时间建好那个陶瓷厂并不是什么不靠谱的事情。

    这次从香江回来,虽然运作这样一个项目事情千头万绪,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而李华勇准备做的第一件事,也就是他认为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重新整合那个工程车队,或者说重新构建一个,能在几个月时间之内完成几百万方土石方的工程车队。

    包括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肯定是要添置的,大量机械操作手肯定也是要从鹏城调到南江。而与此同时,这边的设备也不能撤得一干二净,毕竟这边还有业务呢,并且从长远角度来看,鹏城这里的市场多大多好呀,现在好不容易才经营出现在这个局面,李华勇当然舍不得放弃,傻子才舍得放弃。

    就在林应彪的办公室里,李华勇,林应彪和陆于泉开始商量下一步工作的具体安排。由于林应彪必须过南江去一趟,大家商议让他先去一步,而李华勇和老陆暂时在鹏城停留几天,先把开往南江的人员和设备组织好再说。

    大家商议了一个多小时,就在大家都认为已经商议妥当的时候,林应彪笑着问李华勇:

    “还有什么事吗?”

    李华勇拍拍脑袋:“我感觉似乎还遗漏了什么,可怎么一下子就想不起来呢。”

    不过李华勇很快就想起来了,因为就在这个时候,有厂里的工作人员进来告诉林应彪,华建九局的高书记和张副总经济师联袂登门拜访。

    李华勇一听是这两人又乐了,心说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第三零零章 赶上好时代了() 
    老高和老张这个时候登门拜访,李华勇猜测应该是从雷建军那里得到消息,为陶瓷厂的项目而来。他心说这动作还挺快,自己这才刚回来多久啊,他们马上就找上门来。

    将近一个小时时候,林应彪笑着把两位华建九局的核心领导层人员送出门外:

    “高书记,张总,请慢走呀,到时一定记得来。。。。。。”

    回到办公室,林应彪对李华勇笑道;“你说以咱们和华建九局的关系,有必要走什么招标程序吗?直接指定给他们做不就得了。”

    李华勇笑着回应:“三叔,相信我,走招标程序只要好处没有坏处。”

    “我总觉得多此一举,既然有心给他们做的,并且他们的实力也算在国内排的上号,再加上还是老关系,干嘛弄得那么麻烦?”

    李华勇继续笑道:“正是因为是老关系呀,这才更有必要这样弄一弄,三叔我跟您说,这样做的好处多了。”

    “那你说说都有什么好处。”

    “第一,招标招出来的造价,肯定要比议标议出来的价钱低吧?虽然咱们没想过在这上面省多少钱,但至少可以避免浪费,也可以避免当冤大头。”

    听李华勇这样说,林应彪和陆于泉两个都笑,应该说这里面的道理还是比较简单。现在的情况倒是和当初李华勇接华建九局那个活的情况有点类似,正是因为双方都太熟了,这样议价的时候反倒不好议价。

    设想当初如果李华勇有几个竞争对手的话,而华建九局又分别让几个竞争对手自己来报价呢?那就很容易想象了,哪怕关系再好李华勇也不敢乱来,他绝不可能帮人家做几个工就换来几十亩土地。

    “第二,走招标程序最后再让华建九局中标,三叔请相信我,到时候华建九局肯定会对这个项目更重视,在资源配备方面也会有所倾斜,这样对咱们整个项目是有好处的。”

    这话就属于李华勇的经验之谈了,李华勇也是在大型国企干过的,而国内的国有建筑企业,有哪一家没有几个关系特别好的关系户?干一个陌生工程和干一个关系户的工程,这家建筑公司会对哪个工程更上心呢?

    不要以为会是那家关系户的工程,如果你这样想那就错了。因为关系好,出了问题的时候也依仗“关系”能摆平,因此在绝大多数时候,不能说施工单位对关系户的工程不重视,但要让他十分上心是不可能的。

    “第三,三叔您别光想着和华建九局的关系,在国内这样一个人情社会里,什么地方没有关系?您别忘了这个项目可是在南江,等这个项目启动后,那边也有大把关系需要摆平呢,因此哪怕从摆平关系的角度出发,这个招标程序还是走一走为好。”

    听李华勇一下子摆出这么多理由,每一条听上去还都头头是道,林应彪不说话了,他呵呵一笑对李华勇说道:

    “那行,听你的,这事就这样定了。好了小李,如果没什么其他事的话,那我就先行一步过南江去,到每个码头去拜一拜,这边的事就交给你了,你们准备好后马上过来。阿凯,你就没什么好说,你就留下来帮你勇哥跑腿。”

    “好的。”

    第二天,林应彪先行一步赶往南江,在他的办公室,李华勇开始和老陆商量具体的前期筹备工作:

    “泉叔,根据这个项目的规模,我想50台挖掘机,50台装载机,以及与之匹配的自卸汽车是要准备的,我们按之前说好的,这方面的事就您来操心了,包括机械和人员的配备,而其他普通工种和普通人员就我来张罗。”

    对于这样的安排,老陆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事实上这确实也是两人之前就商量好。

    这个项目前期的重点,当然就在于工程机械,大量的工程机械。在如今这年代想要组织起李华勇刚才说的那个规模,那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后世,不是像洪城这样的城市,想要拆一座立交桥就可以随随便便组织起200多台挖掘机的年代。

    这年代国内当然也有挖掘机,然而私人拥有挖掘机的却很少,大部分工程机械主要还是集中在那些大型国有厂矿手中,因此想把这些工程机械组织起来帮你干一个工程,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眼下最符合实际的做法,那就是把这件事交给老陆,让他利用他在香江的资源把这些工程机械组织起来。

    说实话其实到这个时候,李华勇依然有点心里没底,他不清楚以老陆的实力,到底能不能组织起如此庞大的一个工程机械车队。不过还好,李华勇想到反正现在手上有钱,不够可以添置。

    反正在如今这个年代,哪怕是作为一项投资,做工程机械生意其实也要强过其他很多生意。李华勇根据前世的经验,做工程机械最好的年代那应该就是九十年代,这是利润最丰厚的一个时期,新世纪的头十年也还算不错,然而到了2010年以后,这门生意就不算好生意了。

    外行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真实历史中,2000年一台挖机的包月租赁费用,那是要比2010年更高的。如果还不了解的话,更形象更直观的是看工人的工资。

    在其他工种一个“大工”每天赚50块的时候,一个挖机师傅每天能赚100多,一个月有3到5千,而等到其他“大工”每天赚2到3百,甚至工资开到400到500的时候,挖机师傅的月工资依然是3到5千…

    因此李华勇实话实说,在真实历史中上“蓝翔技校”,那真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泉叔,您先盘算盘算,看看还需要添置多少设备?反正现在咱们也算是有钱了,这第一笔投入就先放在这上面再说。。。。。。”

    老陆从李华勇的语气中当然也听出他隐隐的担心,他笑着一摆手,阻止李华勇继续说下去:

    “添置肯定是要添置一些的,不过小李你放心,如果仅仅是满足这个工程需要的话,我估计这方面的支出并不需要太多。”

    “哦?”

    老陆看着李华勇笑道:“昨天晚上我就把这事和烂仔蓝和刀疤翔他们说了一下,听说南江还有工程,他们比谁都积极,并且他们还拍着胸脯保证,就算把目前在鹏城这些工程机械全部调走,他们马上就成凑出同样一个工程车队,甚至可以比现在这个规模更大。”

    李华勇一听这话就明白了,后世国内工程机械泛滥不就是这样来的吗?因为国内的市场足够大,促使很多私人做这门生意,而现在的烂仔蓝和刀疤翔他们,当然比国内的那些私人老板先行一步具备了这个条件。

    “嘿嘿,他们也算是赶上了好年代了。”

    李华勇调侃一句后,心来就把这件事放下:“那行泉叔,这事就麻烦你多操心了,工程机械的事你来统筹,普通工人的事就我来统筹,我现在就回去想想,看看要带那些人回去。”

    “好的你去吧。”

    李华勇和陆于泉告辞,向自己在鹏城的“老巢”走去,回工棚的路上李华勇就开始考虑,在自己的“班底”中,这次到底带那些人回去。毕竟这件事只能自己来考虑的,这个项目虽然是以“陆记营造”的名义承建,但老陆不可能带太多香江工人过来施工,特殊工种也就罢了,普通工人的话,没人能承受那样的成本。

    “带谁呢?”

    李华勇一边走着,一边把自己的“班底”在心中过了一遍。

    “墩子叔。”

    快走到工棚的时候,李华勇被人拦住了。李华勇抬头一看,拦住自己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那个“大侄子”李水生。

    李华勇故意板着脸:“水生你这家伙,怎么福田那个工地没事了吗?你怎么有事没事老往蛇口跑,我说你这算不算是旷工呢。”

    李水生对李华勇的“训斥”丝毫不以为意,他嬉皮笑脸舔着脸说道:

    “墩子叔我听说,听说。。。。。。”

    “听说什么?”

    “听说这次要带很多人回咱们老家去是不是?”

    “怎么,你想回呀?”

    “是的是的。”

第三零一章 正式进场() 
    怎么水生,这次你想跟我回老家做事?”

    “是呀是呀。”

    “为什么呢?鹏城这边不好吗,这边可是要比老家那边繁华多了,再说你现在在这也干得好好的。说说看为什么想回去,如果你能给我一个合适的理由,那我就考虑考虑。”

    “嘿嘿,墩子叔你知道的,这地方什么都好,就是饮食我不习惯,没辣椒吃。”

    李华勇听了心里一乐,李水生这个理由,那果然是很强大啊,李华勇对此也表示理解。

    李华勇为什么表示理解?据说曾有好事者做过一个很奇葩的调查:在咱们国家哪个省的人离开家乡最不习惯?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预料,离开家乡最不习惯的,据说是湘省人,而调查给出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湘省人嗜辣,离开家乡他们在饮食上不习惯。

    作为同样吃辣一族的南江人,李华勇对这条理由还是比较信服。和不吃辣的人相比,吃辣的人确实更不容易习惯。因为你不吃辣的话,大不了在做菜时不放辣椒就行,而吃辣的呢,尤其是那种嗜辣的呢,那就不仅仅是放辣椒那么简单了,你必须辣出那种劲道,辣出那种滋味,这样他才能习惯。

    当然喽,大侄子李水生的理由虽然很好很强大,但李华勇却并不准备满足他的愿望,因为在此之前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