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电子帝国-第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彩电行业在过去的两三年内,仿佛经历了一轮急速的过山车。1988年,全国的彩电销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906万台,相比于前一年一口气增加了00万台。就在整个行业开始大干快上,纷纷憧憬来年销量突破1000万台大关的时候,去年的销量却出现了雪崩,重新跌回到只有78万台。
在销售不振的情况下,全国的彩电产量虽然也同步出现了下跌,但依旧达到了900万台。当然,这一数据已经剥去了像rca公司这样在由内地工厂代工,直接用于出口的那一部分产量。也就是说,去年全年,全国上百家电视机厂积压了将近10万台彩电。
更严重的是,由于之前彩电销量连年上涨,以至于国家虽然严厉限制彩电生产线的重复引进,但各地扩建产能的冲动依旧很高。以彩电中最核心的配件——彩色显像管为例,除了东方集团在深海特区投产的生产基地之外,目前全国只有三家工厂能够生产。
分别是咸…阳彩管厂拥有50万只产能,沪海电子管厂拥有0万只产能,以及中日合资的福新电子管厂拥有0万只产能。这400万只产能,再加上东方集团旗下rca公司获批的00万只在国内销售的彩管配额,以及围绕着rca深海特区电视机产业基地,这两年陆续由其他企业投产的100万只彩管产能,全国也仅能供应700万只彩管而已。而就算以去年产量下调后的彩电产量计算,全年依旧需要进口00万只彩管,才能满足各家电视机厂的生产需求。
但是,根据东方商事公司收集到的资料,仅仅是今年上半年,就将先后有北…京松下和金陵华飞两家新的彩管厂正式投产,产能分别达到40万只和190万只。除此之外,今年下半年还将有设计产能达到170万只的沪海永新,以及由美国ge公司独资,产能达到150万只的麦克企业公司,和中法合资的产能达到150万只的粤东汤普逊这三家工厂先后投产。
也就是说国内的彩管产能在今年年底时,将会一下子增加1000万只。从明年开始,国内的彩管供应将陷入一个严重供过于求的周期。而与此同时,东方商事公司不久前也刚刚从北…京取得批文,今年在国内销售的彩管配额可以增加到00万只。
从去年开始,中国的对外交流陷入全面停滞,许多原本已经协商的差不多的外资项目,纷纷被外方以各种理由暂缓或者取消。出于规避政…治风险的考虑,东方集团提前在1988年,就已经开始有计划的在内地进行战略收缩。
等到去年时局动荡时,东方集团已经完成了战略调整,所以几乎没有受到多少冲击。当然,李轩并不是真的准备从内地撤资,毕竟中国将是未来三十年内,全球增速最快、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谁失去了中国市场,谁就失去了未来!
东方集团的动作更多的还是出于自保,要知道从去年开始,北京的政治气候就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就连是否继续对外开放,都在中央高层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这种思想混乱的状况,无疑会严重干扰到东方集团这样的外资企业的日常经营。要知道国内的许多私企老板为了自保,去年纷纷主动把自己的工厂无偿捐给国家,为后来的企业产权明晰埋下了诸多隐患。
而李轩也非常清楚,这场党内保…守派与改革派的较量还要持续两年,一直等到199年的又一个春天,那位老人在南海边写下壮丽诗篇后,一切才会尘埃落定。
当然,东方集团并不是说要等到九二年之后,才能反身继续回内地投资。正所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真正混乱的时期已经过去,国内的秩序早就恢复了正常。只不过投资者都是谨慎的,在北京的争论没有尘埃落定之前,大部分人都不敢贸然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去冒险。
这也造成了内地虽然依旧积极大声吆喝,但真正能吸引到的投资却远少于预期,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其中来自欧美和日本的资本,由于政府层面上对中国的政…治孤立,短期内看不到解冻的迹象。
不过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吸引外资的助力并不是来自西方的资本,而是来自港澳和东南亚的华侨资本。相比于对中国非常陌生的西方世界,同种同源没有文化隔阂的华人资本,显然更容易适应国内的投资环境。
这一次他们虽没有像西方资本那样撤退的那么坚决,但也普遍处在观望和犹豫状态。对内地方面来说,这股力量才是眼下最容易说服和争取的。但想要真正打开僵持的局面,这个时候却急需一个有影响力的带头大哥,出来做个榜样,才能安抚人心!
而最佳的选择无疑李轩这个顶着“世界首富”头衔的华人之光。他如果能站出来说一句看好内地未来的发展的话,比国内方面自己说一百句还管用。
所以从时间翻过八十年代,一脚跨入崭新九十年代的第一天——新年元旦开始,深海特区方面就派出了包括********、市长在内的强大游说团,轮番对东方集团和李轩进行攻关。
198…9年翻篇之后,对李轩来说,投资国内最大的一颗地雷已经被排掉了,接下来自然是大举扩张的时候。而内地方面既然自己送上门来,这么好的机会不宰一刀实在说不过去。(。)
第594章()
彩色显像管的国内销售配额增加1万只,只不过是这次与内地协商中的一个小成果而已。 ≦对东方集团来说,现在的中国还是一个属于培育初期的市场。相比于二十年后所爆的巨大能量,现在的中国市场在东方集团的全球布局中,只能算是主菜之外的一份小甜点。
李轩庞大的人口红利还没开始转化为强大的消费能力,但中国人作为与犹太人一样,同属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之一,却能够为东方集团这个研究导向型的科技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要知道支撑硅谷崛起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华裔工程师,在九十年代之前,他们的主力是来自于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的华裔高学历留学生移民。而在九十年代之后,大量内地赴美留学生接过了接力棒,继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美国IT产业展添砖加瓦。
既然这样,东方集团为何不干脆自己在亚洲建立一个硅谷!国内早期赴美的留学生,学有所成后滞留未归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就说这些选择留在美国的人,都是天生后脑就有反骨,崇洋媚外的小人。许多时候激情和理想并不能当饭吃,这部分人的选择只不过更加功利和现实而已。
这个情况在台…湾同样生过,在美国于六七十年代放开华人赴美限制之后,大量台湾高端人才选择赴美留学和工作,其中大部分人也都没有回来。但随着台湾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经济升级转型,以半导体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了台湾工业新的动机之后,越来越多早期赴美的人才选择了回归,因为他们在家乡看到了与在美国同样的展机会。
华裔在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族裔,东西方文化的天然隔阂,以及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让大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人想要融入主流社会,其实非常痛苦和艰难!在李轩重生前,随着内地经济的潜力直追美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海外人才选择回流的现象。
而对于八十年代的国内留学生来说,他们想要融入美国社会的难度,相比于台…湾和香港的学生还要更大。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与美国文化格格不入的。即使这让那些成功留在美国的人,大部分的真正生活状况,也远没有表面那么光鲜。
因为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他们,交际圈其实非常狭窄,基本上也就局限于少数同样从国内一起出去的同学而已。如果夸张一点来形容的话,生活上变得富足的他们,精神世界却几乎生活在一个囚笼之中。
但这些人依旧不愿意选择回国,因为人类的最基本需求中,物资需求的满足才是追求更高精神享受的前提。比如他们在美国一天的收入,就抵得上回国后一个月的工资。比如他们在这里可以非常廉价的买到一台二手车用来代步,而这在国内是只有省部级高级领导人才能有机会享受的。
这种悬殊的物质对比,才是不少人选择留在海外的根本原因。如果国内也能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即使比美国差一些,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国。这也是东方集团近两年从美国引进的海归人才中,内地留学生比例迅攀升的重要原因。因为相比于台…湾和香港的留学生,他们开出的回国条件要低得多。
但是东方集团能够满足他们,不代表国内政府也能够满足他们。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些有机会出国留学的人,在无法出国的人眼中,本来就已经属于幸运星了。毕竟八十年代的中国还是以公费留学为主,国家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宝贵的外汇,来承担学生在海外求学期间学费和基本生活费。
这些已经占了国家很大便宜的人,如果回国之后还因此拿比其他人高得多的工资,以及更好的升职机会,这对其他大部分没能出国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不公。而对这些这些已经在外面见过世面的人来说,享受过一顿普通外卖就可能吃掉二三十美元的生活后,又怎么忍受一个月的工资就只有二三十美元。
而对东方集团来说,相比于在硅谷招聘一个工程师,在亚洲付出的成本无疑要少许多。所以东方集团李轩这次与内地有关部门私下协商后,所达成的最大一项成果,就是允许东方集团公开在外勤留学生中进行招聘。
东方集团最近这几年虽然也招聘了不少内地赴美留学的毕业生,但这种行动是并不被国内有关部门所认可的。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些内地出生的员工,没法安排回东方集团位于国内的研中心工作。因为他们回国后除非重新接受国家统一安排,否则在各个方面势必遭受各种歧视。
也只有借着现在国内政府在国际上正遭受空前孤立,需要尽一切可能来打开局面,李轩才能让有关部门做出这种让步。因为这意味着国家花巨大精力外派的尖端人才,将会由东方集团这个外资公司优先筛选一遍,而国内其他部门只能吃残羹剩饭。因为东方集团所开出的待遇,肯定比有关部门的政策要高出许多倍,归国的留学生们基本很难挡住这种诱惑。
当然,东方集团也不能让国家吃亏,凡是归国后选择进入东方集团工作的人员,东方集团需要向有关部门缴纳一笔定向培养费,用以补偿国家为留学生在海外留学期间支付的学费、生活费等外汇成本。
除此之外,东方集团在国内大学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名额,也同样借着这次机会得到了大幅增加。李轩为东方集团制定的战略规划中,内地将会是最重要的研基地之一。而国内有关部门这次开的口子,也终于让东方集团真正有条件在全国各地进行跑马圈地,抢在竞争对手进入中国之前,就把国内的高端智力资源一网打尽。
当然,国内有关部门既然给与了东方集团这么宽松的条件,李轩付出的代价自然也是不菲的。仅仅是明面上,东方集团就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投资计划,未来五年内,东方集团将总计向国内投资2亿美元,用实际行动来肯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