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凯申物流穿越者援助服务-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詹谷闭呷弧F渌a街赏呶奘缍担坏貌t然耳。峰顶通望处,逐设烟墩。屯田农幕,处处相望。商船战舰之抛泊近岸者,不知其数。”这也令朝鲜使团对袁可立的军政吏治不怒而威。
其实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当灯塔照耀四方的,这个灯塔的根基是强大和富庶,而不是会装逼。
强大装一装逼很正常,但觉得只要会装逼就能强大,还美其名曰复兴传统文化,那就是脑残了。
扯远了。
三天后,军门袁可立接见了朝鲜国使团。使团“升自东阶再拜”,向袁可立“呈申文”递交国书。
袁可立着重强调朝鲜以这种形式更换国王是非法的,是大明天朝所不能接受的,这关乎到纲常伦理的“普世价值”,他甚至主张派兵“声罪致讨”。既然新君的合法性得不到中国的承认,朝鲜也只好派出使团前往登州拜见登莱巡抚袁可立,祈求他代为转奏朝廷辨明原委。
朝鲜使团在当年六月十一日庚午一早便来到登州城外的庙岛,三天后,军门袁可立接见了朝鲜国使团。使团“升自东阶再拜”,向袁可立“呈申文”递交国书。
这次见面后,袁可立的态度缓和了许多,“而今观来文,乃悉颠末。效顺之诚,既不异于畴昔。优待之礼,应不减于从前。一切款宴,犒赏夫马等项,已移檄促办矣。合行谕知云云。”
更主要的是当时明与后金正用兵,明朝国力受限,客观上也不允许明朝在这件事情上太较真。袁可立从全局和当时的实际出发退而求其次,“请正词质责之,以济师助剿为券,与廷议合。”。
袁可立上疏道:“亦当令其退避待罪,朝廷徐颁赦罪之诏,令其祗奉国祀,如国初所以待李成桂者,此又不得已之权也。”,实际上这也是明朝政府不得已的一个折冲。
费尽千辛万苦,但结果还是不能让朝鲜那里满意,因为大明只是承认其国内现实,其政权合法性并没有得到承认,这也成为他们一块心病。
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还要跑到中国来百般解释游说求得承认,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从中也可以看出大明天朝的影响力之大。
但这件事也远没有这样简单的过去,甚至于经过朝代更替也没有将这件事情抹平。
直到五十年后的清朝时期,朝鲜君臣对明登莱巡抚袁可立“致讨”的主张仍然记恨在心,在清廷开馆延修《明史》之际派出专使来中国进行“辩冤”,在清朝康熙皇帝面前大告前朝袁可立的御状,并交通说服清朝高官让其改写前史。如果不改写的话就连朝鲜这个和中国在文化上一脉相承的属国对后世子孙也不好交待,《永宪录》和《池北偶谈·朝鲜疏》等书对这件事都有详细的记录。
用朝鲜国王李焞自己的话说,他康熙十五年(1676年)的奏疏是为了却先王的宿憾,为祖先洗雪冤屈,请求在编修明史时按照他的意思记录这段历史,替自己的祖先“正名”,并宣示天下。
朝鲜国王为自己的先祖不厌其烦地辩解,并强调说当时袁可立等明人所看到的情况是不全面的,自己先曾祖父所发动的政变是光明正大的,并没有阴谋在里面。
但这种要求和说法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有点过分,因为中国怎么记述历史必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
无论是古代中华的朝贡格局,核心力量,首先是经济军事力量。过去中国与朝鲜通过朝贡贸易使得朝鲜受到恩惠,中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帮助朝鲜消除日本的威胁,从而对朝鲜具有一种强制的号召力。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通过自己的文化力量,通过纲常伦理这种中华文化圈内具有“普世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具有对属国的文化号召力。无论明朝、清朝,只要他们具有这种基于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并通过经济和军事力量确立了当时“普世价值”下的国际秩序,那么就会使其畏惧,使其感化,使其被牢笼其中,不得不尊奉这种价值观下所统御的一切,这就是当时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第275章 火与剑(四十四)()
用一道圣旨,最多加刻一方大印,封一个平西王,把一个还在西班牙人控制下的吕宋岛赏赐给日本人伊达忠宗,最后需要自己派兵去打,打完以后给大明人民种大米种甘蔗种可可,对方还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得了莫大的好处。
而朝鲜国王李倧更是为了大明皇帝的认可,折腾了几十年,明朝亡了到清朝接着闹,朱由校的表态就把这个三十多岁的一国之君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在今天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可是古代的中国就是有这样强大的影响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通过大明皇帝,伊达忠宗和李倧能得到一个他们自己需要很辛苦,经历很多时间才能得到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统治那些地区的合法性。
黄石在日本军队入侵朝鲜开始,就一直通过厂卫的信鸽和朱由校等大明高层保持通讯,制定计划。虽然他职务上是一方武将,但从他的出身来看,黄石的做派更像是一个冷静而智慧的古代谋士,属于士大夫精英阶层的思维方式。
黄石很清楚大明的册封在这些国家意味着什么,也很清楚他能够用大明的影响力做些什么。
如果你有这样的优势,却不加以利用,就是浪费了。
于是,在朱由校的许可下,黄石用外交手段解决了剩下的伊达忠宗部队,也安抚了朝鲜的李倧。
不仅让一场兵灾消于无形,还顺便收了一群忠心的日本小弟来帮大明进行以后南洋开拓计划。华夏民族自古占据着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土地,所以一般民众对外扩张的欲望不是很强,不比穷山恶水出刁民的日本。如果能把这些贪婪的倭人绑上攻略南洋的战车,不仅能降低开发的成本,而且省得他们没事干整天对着富庶的大明流口水。
在这个位面后世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里,总频繁出现这么一个群体,他们破衣烂衫,吃苦耐劳,而且悍不畏死,拿着一把视如珍宝的武士刀和福建广东一带的汉人一起闯荡南洋,书写那个时代的传奇。而这一切的开端,就是在汉城外的这次谈判。
朝鲜上下也很感激,在当地官方修订的史书里,除了歌颂伟大的天启大帝,还不遗余力赞美这个为李倧说话的大明黄帅,并且和那个讨厌的袁可立对比,说天朝官员终究是通情达理的多。
当然这种结果,大明也非常满意。
在煤炉上烧了有一个时辰的鱼头豆腐汤和红烧肉也终于熟了,于是在友好的气氛下,黄石让双方随行的人员也入席一起吃。
人多就热闹,但一群大多是粗鲁武人狂吃海塞,也破坏刚才素雅的气氛。
黄石比李倧和伊达忠宗习惯这样的吃饭方式,在长生岛的几年里,他和部下同吃同住,才得到军心。黄石甚至亲自给新近加入的李舜臣之子李荟盛饭,把这个几十岁的老头感动得心脏病都要发作。
这时的黄石一脸轻松,和伊达忠宗和李倧彼此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黄兄没料到我会答应得这么爽快?”伊达忠宗敬了黄石一杯。
“原本我还准备了好多的说辞。”黄石笑道。
“我快三十岁,古人云三十而立,可是在几个月以前我还没有出过日本的本州岛,除了继承祖宗的基业,其他的一事无成。既然有龙王李华梅相助,吕宋岛就算再险恶,也要出去闯一闯,总不见得那里比我生活的日本要糟糕吧。而且伊达忠宗怕自己过几年,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一番雄心壮志慢慢消失,就再也不想动了。”
伊达忠宗又自己斟了一杯黄酒,一仰脖子喝尽。他的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德川家光的承诺和天朝大明的承诺是不能相比的。
“伊达兄是真豪杰。”黄石笑道。
“其实我只是想天天有巧克力吃,很没出息吧。”伊达忠宗拿起一块巧克力放在嘴里,笑道。
李倧听到这句话,忍不住把嘴里的一口酒给喷出来。
“咳咳咳,兄弟真会开玩笑。”被呛到的李倧咳嗽几声,哭笑不得。
在场的人哄笑起来,仿佛听到了一个非常好笑的笑话。能带几万兵马横扫半个朝鲜的日本大将,却是这么一个吃货。可是没人知道,这是伊达忠宗的心声,他也没有争辩,只是苦笑几声,毕竟说出来是非常丢脸的事情。
因为伊达忠宗这句实话,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而这时,黄石看到朝鲜国王李倧的眼睛里闪烁了几下,似乎有隐隐的狠厉之色掠过吗,可是又有些犹豫。
黄石当然知道他在想什么,留着光海君是李倧的一个心病。
“李兄,有句话本帅还是要事先提醒一下。光海君李珲你要好好的看着,他已经眼瞎了,莫要再出什么事情,否则皇上到朝鲜来你就说不清楚了。”黄石叹道。
“小王明白的。”李倧有些沮丧,心中突然不安,但马上义正言辞的接着说。“光海君李珲戕兄杀弟、幽废嫡母、更可恨的是忘恩背德、输款奴夷,简直无异于禽兽,但此人在位多年,亲信不能尽除。难免有余党四处活动,甚至携款到大明收买朝中大员,企图混淆视听,希望黄帅看在兄弟的面上,在陛下面前为小王辨白。”
李倧一番话指桑骂槐,颇有水准,连一旁的伊达忠宗都有些刮目相看,真是人不可貌相。
这是朝鲜和大明的事情,伊达忠宗不方便插嘴,只是喝酒。
“事情原委,皇上早已知晓,万历朝时候,我大明礼部多次以其非长子为由拒封李珲,坚持立长不立幼的立场,令其颜面尽失。继位后,大明礼部仍拒绝册封他为朝鲜王。在礼部的询问下,使臣李好闵声称临海君患有病,自愿让位于李珲,当时礼部派遣了两名使臣亲自前往汉阳拜访临海君求证。李珲使用大量白银贿赂了使臣,才终使礼部同意册封。此人心胸狭窄,视为奇耻大辱,对我大明多有怨言,以至于在建奴叛乱时阳奉阴违,让大明朝野寒心啊。”黄石摇头道。
“大明于壬辰倭乱中仗义相助,朝鲜上下无不视为再生父母。李珲此举,人神共愤也。在前些年里,他甚至将传达大明皇帝圣旨的朝鲜使臣关在汉阳城外,公然拒绝接旨,此举形同背弃大明。想到天朝对小国的再造之恩,小王这才与忠义之士拨乱反正,情非得已啊。”李倧拭泪道。
“当年大明数万将士埋骨异乡,却得到这样的回报,皇上得知此事也颇为震怒。但朝中不少迂腐之人,重小节而轻大义,致使李兄这样心向大明的忠义之士屡遭尴尬局面。所以李珲才不能死,陛下此次驾临朝鲜就是要当面训斥其忘恩背德的不义之行,并且嘉奖李兄的忠心。有陛下亲临支持,这样我大明和朝鲜两国一些人才不会说闲话。”黄石笑道。
以前一个人是忠是奸,一件事是好是坏,都是那些东林党君子们说了算,这也是朱由校赤膊上阵为了皇家夺取话语权的一次重要尝试。
听到这番话,李倧才放下心来,又是对黄石等人千恩万谢。
“黄兄,朝廷进攻日本,伊达忠宗该如何配合?”
待黄石和李倧商议得差不多时,伊达忠宗才插话进来,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