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一九零二(血路救赎)-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人试探,那就讨价还价、拖延时间,尽量捞取最大的好处,比如高平地位的确定。趁着谈判期间,秘密地向黄探大量武器弹药,并做出承诺,一旦他们与法人作战失利,可以退至高平或我们的根据地。等与法人达成协议,则暂时切断与黄探等抗法武装的,以免为人抓住把柄。这样处置,我认为是两全之策,请总部领导参考。另外,从驻越法军的兵力来看,非从其国内调兵,不能在地形复杂的越北对黄探的人马构成威胁,战斗的时间可能将在半年之后方能展开。”

    宋复华抿起嘴,脸上带着微笑,把陈文强的电报读了一遍,然后扫视着与会众人,说道:“如何?又领教到了老陈的深谋远虑,嗯,是老奸巨滑才对。”

    轻轻的哄笑声响了起来,众人似乎都有同感。这样的处置可谓是刀切豆腐两面光,法人既没有得罪死,黄探呢,胜时将感激革命军的武器支援,败时亦会感恩革命军的收留。何况还要借此与法人谈判,争取好处。

    “老夫看可以向黄探的部队派出教官,如果战争真的是在半年之后,从时间上来说,还是非常充裕的。”刘永福捋着胡子说道:“或者让黄探抽调部分军官到根据地来受训,这样似乎更加稳妥。”

    “我赞同后一种方法。”赵声点了点头,说道:“这样一来,即便那些受训军官在与法人作战时被俘,因为他们是越人,我们也有说辞狡辩。或者干脆就不用受训这个名义,让黄探只说派人参加中国革命,这样他们去参战,我们可以说他们是擅自离开,更不知道他们是越人。”

第一百七十二章 援越之议() 
从宋复华的思维角度来说,他更没有陈文强的功利,对列强在亚洲的横行霸道更加厌恶,更愿意帮助越北的抗法武装。

    现在,既然陈文强提出的办法得到了众人的赞同,那宋复华也就顺水推舟,暂不计较陈文强所说的什么棋子,什么利用。

    而且,采取这样的应对策略,对革命军入川作战的影响很小,不过是一些武器弹药。未必是新的,历次作战缴获清军的枝修一修,也有数千枝能拿得出手。对于越北抗法武装来说,几乎是免费的武器弹药,更是求之不得,来者不拒。

    “刘老德高望重,在越人中更是声誉卓著,还请刘老与越人说明我们目前的情况,请他们理解我们所采取的策略。”决议已定,宋复华很恭敬地邀请刘永福出马。

    中法战争爆发后,刘永福率领黑旗军挺进河内,打胜了举世闻名的纸桥之役。越王为了表彰刘永福纸桥大捷的军功,晋升他为三定提督,加赐一等义勇男的爵号。凭其在越人中的威望,作为沟通大使确实是再合适不过。

    “老夫愿与越人沟通。”刘永福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革命军势大,越人理解得接受,不理解也得接受,却是万万不敢得罪我们。这差使呀,好办。”

    “刘老出马,定然成功。”宋复华停顿了一下,又叮嘱道:“最好让越人明白,中越两国的革命是息息相关,但要有主次、先后之分。中国革命成功,对越南人民的反法斗争也将是一个胜利的起点。在目前,中国革命要重于越南,请他们在某些时候要隐忍,不与法人争一时之短长。”

    “好,这一点我会向越人说明。”刘永福点头道:“我与葛参谋长闲谈时,他曾说过陈执委也曾与越人说起此事,想必越人也应该有心理准备。”

    “当时我也在场,葛参谋长确实是这样说的。”赵声附和道:“为了使越人不致轻举妄动,陈执委还有过命令,对援助越人的武器装备有所限制。到目前为止,我们也是按照这个命令执行的。”

    “老陈看得远,想得周到。”宋复华沉吟了一下,说道:“与越人谈妥后,便解除限制吧!支援的不必是新式武器,但一定要能用。重武器和嘛”他把询问的目光投向赵声和刘永福。

    “似乎应该有所保留。”刘永福并不确定,又望向赵声。

    赵声苦笑了一下,说道:“一点不给吧,越人肯定不满意。机关消耗太大,我看给他们一批也就够了。毕竟我们也要展开军事行动,武器弹药也会吃紧。”

    “那就用这个借口吧!”宋复华拍扳决定,“革命军面对着的敌人更多,越人会理解的。”

    不管越人理解与否,已经打下根基的革命军都是他们不能没有的依靠。况且,人家的革命大业还未完成,又怎么要求人家会舍彼就此,无条件地支持?

    …………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枝独秀,掺沙子() 
清末实行新政,并准备立宪,其中一些改革举措,不仅超越了百日维新,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历史的潮流是不能阻挡的,即使象慈禧那样顽固出了名的铁腕人物,也不例外。

    但从国内形势来看,清廷已经丧失了改革政治体制的大好时机。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势力的壮大,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气候。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不推翻清廷便不足以刷新政治,不足以使中国走向富强。

    即便清廷的立宪是真诚的,也只是君主立宪,且还只是一个承诺。革命党人高举起的民主共和的大旗,在与清廷预备立宪的交锋中,越来越有占据上风的迹象。

    曾经的铁腕人物慈禧,在强拖着垂危的大清帝国又走过了几十年后,老了,疲累了,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据岑春煊日后回忆:“太后晚年,锐气尽销,专以敷衍为事,甚且仅求目前之安。期以及身不变而已,不遑虑远图矣”。通俗地讲,慈禧除了苟且偷安、以求生前天下不要大乱外,也只好“得乐且乐”。即只求在自己有生之年,朝廷不要灭亡罢了。

    外有革命党起事暴动、踞地建府,内部呢,慈禧又悲哀地看出满人没有出类拔萃的人才,难以镇住包括袁世凯在内的能力超群的汉人。

    大清不亡于革党,也必亡于汉人。慈禧有些绝望,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时间上,希望自己能活得长一些,希望爱新觉罗氏能够为上天垂青,冒出一位能够摄伏袁世凯等人的强悍人物。

    就这么拖延着,慈禧既不敢重新启用已经被她削去大权的袁世凯等汉人以对付革命军。又不放心把维护京畿重地安全的北洋军交给不成器的满人南下平叛,便只能动用南方的军事力量,幻想着剿灭革党。或者围困成功,使革命军只能局促于一隅。

    同时。清廷也越来越感到财政的紧张,打仗就是烧钱,在起初不遗余力想在短期内扑灭革命军的计划破灭之后,清廷的财政难以为继。而在旧体制下,没有了钱财,清军就更加没有为战而兴奋的基础。

    而西南战事的持续,又影响到了清廷新政的实施,再加上腐朽的官僚体制。即便是好的政策,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特别是编练新军这项耗费极大的举措,更是受到了资金紧张的影响,编练的进度离陆军部的要求差之千里。

    当然,这要除掉广东新军和湖南、湖北的新军编练。因为这是陈文强负责的工作,虽然进度依然赶不上计划,但相比于其他省份,却是相当厉害的成绩。特别是广东新军的编练,尤其令人注目。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元旦刚过,广东新军混成协在高州成军。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机营。一个通讯连,一个卫生连,一个警卫队兼督战队,一个工兵连,共约四千人。

    虽然编成一混成协新军,但东线的兵力并未增长。新军督办陈文强在奏折上写得清楚,编练新军与裁汰旧军是同步进行,此消彼长,战力有所提升。人数却是持平。

    但陈文强也在奏折上发出了豪言壮语,半年内再编成一混成协。一年内编成一镇新军,明年还是一镇新军的目标。争取完成陆军部五年成两镇的诏令。

    在其他各省纷纷为资金叫苦不迭,新军编练一拖再拖、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广东新军的编练可以说是一枝独秀,成绩喜人。

    再者,陈文强还要在湖南编练一混成协,湖北编练一标新军,如果得以实现,那剿平革党也就大有希望。

    与澳葡的划界谈判基本结束,乃是一场鲜见的对外胜利;广东的清乡剿匪愈加顺利,盗匪、会党被打压殆尽,社会治安大为好转;改革弊政、招商引资大见成效,税赋收入稳步提高……又是一个汉人,一个能力出众、甚至要超过袁世凯的汉人。在清廷感到振奋的时候,慈禧却暗自发出了无奈的哀叹。

    而且,陈文强不同于袁世凯,坐镇地方、掌控有力,实在不是能够轻易摆布的家伙。施恩笼络,统辖役使,慈禧想用对付曾国藩、李鸿章的办法把陈文强变成替帝国拉车的老牛,却感到暂时无从下手,只好缓而图之。

    但缓而图之也不是什么也不做,慈禧没有照准陈文强的保奏,而是调用直隶补用副将、北洋陆军步队第四协统领田中玉前往广东,任职混成协协统。

    “这是要下手削权的试探,或许也可称之为分权架空。”陈文强接到旨意后,立刻召集了智囊们进行研究。

    “大人所言极是。”陆耀宗首先表示赞同,缓缓说道:“先是一个协统,以后还将有其他军官前来任职。北洋军的人物进入广东新军,以后兴许还会调动广东新军的将领,这也可以叫做掺沙子,且是互相的。”

    “这个老婆子对北洋军也有防备之意。”陈文强抿了抿嘴角,冷笑道:“这也很好理解,谁让满人不争气,军中将领多为汉人呢!”

    “朝廷既行架空之计,大人也可效仿,把田中玉这个协统架空起来。”徐春山有些忿忿,因为这个混成协协统本来是保举的他,却被人横刀夺走,自己只落个副协统之职,“只要标统、管带、把总听我号令,他有协统的空名,也指挥不动军队。”

    “这样做过于明显,恐怕他会向朝廷报告,引来朝廷更多的猜忌。”新任厘金局帮办宗河说着自己的意见,“指挥权呢,给他也无妨,反正他也得听从吴提督的命令。当然,有些命令可以不听,有徐副协统和下面的标统、管带、把总,他想瞎指挥也做不到。”

    陈文强看着有些迷惑的徐春山,笑着解释道:“无关痛痒的命令让他下,你们执行好了;可关系重大的命令,就要看你们如何使其得不到执行了。”

    哦,原来如此。徐春山这下子听明白了,无非是选择性地执行命令,哄着田中玉这个协统。

    ……………

第一百七十四章 炮兵编制() 
现在,陈文强的势力已成,只要不触动他的底线,不影响他的大业,他更愿意在体制内敷衍着清廷,继续掏空着这个老大帝国。要

    这就是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陈文强可以把形似革命的举措以改革或新政的名义堂而皇之地推出,即便遭到反对和诋毁,却没有生命之虞。

    至于清廷想用掺沙子的办法来分权制约,陈文强并不如何担心。形势不同了,中央威权已经衰落,从上面派下的官员能得到多大的尊重,能掌握多大的权力?

    京城的水太深太浑,广东这地方,也不是派来一两个官员便能左右局势的。

    在这皇朝末世,陈文强只相信一点,那就是手中要有有人,官职大小倒在次要。简单点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