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说了些客套话才各自上马回营。
李傕、郭汜二人回营之后,商议撤军之事。曹操回营之后,则是告诉众将今夜晚间就做准备,该埋伏的埋伏,该休息的休息,但等明日一举破敌。
田靖说实话挺佩服曹操的本事的。白日里与李、郭二人那般亲热,说了一番交心的话。晚上却谋划着如何要二人的项上人头,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第二日一早,李傕郭汜二人果然拔营撤兵。他们也不是全然没有防备,为了防止献帝反悔,他们把精锐的骑兵全部放在后军,以为断后。
大军急行了半日,不见有追兵追来,这才该改为正常速度,慢慢撤军,而防备敌军的斥候也逐渐减少了。
哪知道这是,曹操的大军全是动了。充当先锋的不是别人,正是曹操的亲军三千虎豹骑。张济派五百骑兵随行,田靖亲领五百后备白马义从一同出征,也是想见识一下虎豹骑的威力。
排在第二梯队的是夏侯渊的步军。任务是紧追敌人,全歼敌军落后和兵马。
张济的麾下兵马为第三梯队,主要是沿途占领之前失守的各县城,抓捕和关押俘虏。
曹操之所以有信心大败李傕,郭汜,是因为乐进早领了三千精兵埋伏在函谷关往新安的路上。
现在乐进正在一处山口等候着李傕、郭汜的人马。李傕、郭汜人马撤退,却是让最弱的兵马在前,把最强的兵马全部放在了后面。原本以为可以安然撤出弘农,哪知道竟有一支兖州兵马阻路。
乐进见凉州兵马到了跟前,也不答话,占据有利地势让弓弩手用箭矢牢牢封锁了山口。
李傕、郭汜二人心中气恼,大骂曹操无信。下令让前锋的兵马趁敌人弓箭不足的间隙,冲上去占领山口。哪知道兖州兵马的箭矢好似用不完一般,只要自己的步兵一冲,就有弓箭射击,一波又一波的箭矢,根本不曾停歇。
李傕、郭汜约束不住前军,只好从后军调精锐兵马支援前方,哪知道这样一调整,却是阵型大乱。
就在他们这面被阻不能前进的时候,曹操的虎豹骑却是追上了李傕郭汜的后军。曹纯见到前面便是凉州骑兵,立马下达了冲击的命令。
只见三千虎豹骑向一阵旋风般杀向了李傕、郭汜的断后人马。作为断后的不是别人正是伍习的三千狼骑。这一下子,两只最强的骑兵便遇到了一起。
田靖领着后备白马义从和张济麾下的五百骑兵上前支援,他这下可算见识到了虎豹骑的威力。
曹操麾下的虎豹骑不仅装备马匹均优于凉州骑兵,而且骑士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兵,非屯长以上不能担任此职,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曾经让河东兵马吃尽了苦头的狼骑和虎豹骑相遇,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便彻底败下阵来。伍习不得已领着残兵迅速脱离了战场西逃,这下后面的步军可就惨了。他们哪里是曹操虎豹骑的对手,曹纯领着三千骑兵左冲右突,杀敌不是最大的目标,分割敌军各部兵马让其失去统一指挥才是首要目的。
就在虎豹骑给凉州兵马带来大乱的同时,夏侯渊的五千兵马及时赶到,他们才是收割凉州兵马性命的侩子手。田靖仔细观察,发现夏侯渊的兵马打这种乱战,却是丝毫不乱。夏侯渊麾下兵马往往以一屯为独立的战斗单位,分割小股敌军聚而歼之,然后选择敌人再战。
由于战场广阔,而敌人四散奔逃,这种情况下金鼓旗帜命令部队都有些跟不上速度。而夏侯渊索性放弃了中军的统一指挥,而让下面各曲、各屯独立战斗,但是有一个大的方向不变,就是夏侯渊大纛所指之处,就是下一步进攻的大方向。
就这样,曹操麾下兵马的追击歼灭李傕、郭汜主力部队的战斗,就像一场教练战一样在田靖的面前展开。田靖在一旁看罢,可以说受益良多。
夕阳西下之时,喊杀了半日的战场终于趋于平静。李傕、郭汜丢下近万尸体,以及几千溃兵,只带了精锐的部队仓惶西逃。乐进、曹纯、夏侯渊的兵马胜了会师,兖州军以极少的伤亡获得了弘农战局的决定性胜利。
第一章 司隶校尉,勾心斗角()
曹操领兵大败李傕、郭汜的消息传到洛阳的时候,献帝大喜,立刻命人封赏曹操。曹操之前的兖州牧是自封的,献帝便干脆封曹操为兖州牧,加征东将军,赐爵关内侯。
曹操现在驻军函谷关中,献帝圣旨到时,曹操正在给前方的夏侯渊、乐进、曹纯等人下达下一步的作战命令。
曹操命令夏侯渊领本部兵马五千星夜追击李傕、郭汜溃兵,一定要趁机拿下潼关,并且留在潼关驻守。乐进所部前往湖县,拿下离潼关最近的一座县城,也是弘农的粮仓。曹纯则帅虎豹骑返回函谷关。同时给三人命令凉州兵马尚在弘农郡内逗留的,全部消灭;但是凉州兵马只要退出弘农进入关中,则不可追击。
其实对于如何处理未来弘农布防之事以及如何消灭李傕、郭汜,曹操早有通盘的打算,只不过不为外人所知。在他看来,李傕郭汜这次兵败退入关中,必然会失去对关中的控制之力,自己若逼得紧急,反倒促使二人合力对外。自己若是放任不理,二人必生嫌隙,到时候在破之易如反掌。
献帝圣旨到了函谷关,曹操磕头谢恩。征东将军和关内侯的爵位都领了,但是关于兖州牧一职,曹操却是做了一个姿态,对传旨的黄门说:“昔日操自领兖州牧,实是因为黄巾之乱,兖州刺史刘岱死于黄巾贼人之手,济北相鲍信等拥戴曹某才勉强当上兖州牧。操自知此事于理不合,只是为了大汉江山社稷着想,才勉为其难。如今天子正应拔擢贤能以当此位,怎可将错就错,反倒让朝中百官误解。是以兖州牧一职,说什么也不能接受,还望献帝另选贤能?”
传旨的黄门心说现在这些官的胆子可是越来越大了,放在以前这就是抗旨不遵之醉。可是现在哪还有人管这些,根本没有几个人把献帝的圣旨当回事。小黄门不敢耽搁,赶紧回去复命,回去以后被献帝一问,小黄门把所见所闻全部告诉了献帝。
献帝心说,曹操来了个坚辞不受兖州牧之职,倒是出人意料。只是这兖州除了曹操之外也没有其它人能够胜任,献帝倒是一时拿不定主意。
可是转念一想,现在曹操麾下济阴太守程昱正在洛阳,不若问问他曹操的真实想法。
程昱自然知道曹操的想法,不过也不道破,只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打发献帝。倒是献帝身边的冯春看出了曹操的想法,这不受兖州牧一职,怕是盯着司隶校尉的位置。
献帝一想也是,如今不管是函谷关还是洛阳城中,都是曹操的兵马保护自己。而且弘农战局也是曹操打开,不管是骠骑将军张济还是镇东将军田靖,车骑将军杨奉等等,论实力都远不及曹操。看来曹操是对司隶校尉一职志在必得呀。
献帝想到这里也不犹豫,立马命人重新写了一封圣旨,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在东汉地位尊崇,位比三公,而且掌握京师七郡的监察之权。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也是想收买人心,拉拢曹操。
这次圣旨到时,曹操却没有丝毫谦让,而是大大方方做起自己的司隶校尉来。曹操将函谷关交给李典镇守,自己领了三千虎豹骑赶往洛阳见天子谢恩。
田靖和张济领兵追击一直追到了弘农,张济派兵占领了沿途的新安,黾池,陕县等城池,夏侯渊击退凉州兵马占了潼关,乐进则在湖县驻防。二人也假模假式地问了张济可愿接手二城的防务。但是张济一则不愿与凉州兵马直接对敌,一则怕李傕、郭汜反戈一击,也不敢接手二城的防务。所以夏侯渊和乐进的兵马倒成了弘农的屏障。
田靖和张济带兵返回洛阳。正好赶上献帝重返洛阳之后的第一次大型朝会。
今日百官在洛阳的全部参加了朝会,朝会可谓盛况空前。如今,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也是献帝最倚重的大臣莫过于司隶校尉曹操。曹操一战而破李傕、郭汜可以说是东迁洛阳的首席功臣,也是汉室中兴的股肱之臣。
献帝似乎尤嫌曹操的权利不重,在司隶校尉的基础之上,让曹操录尚书事。录尚书事相当于太傅之权,总领政事。西汉霍光曾居此位,之后录尚书事的多是托孤重臣。献帝加曹操录尚书事,其亲厚之意越发明显。
原来的骠骑将军张济,车骑将军杨奉,前将军董承,镇东将军田靖等等,虽然都是武将之中极尊崇的位置,但是比起曹操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来说,权力就差得多了。
曹操这面先是上表为夏侯渊、乐进、李典请功。献帝一一照准。曹操又保荐身边亲信大臣荀彧进入中枢,献帝以荀彧为侍中,掌管政令。
散朝之后,曹操在府中宴请张济、田靖等人。能在到洛阳短短几日,就起了一座府邸,可见曹操手下之人办事之快。现在整个洛阳从献帝到百官的用度全部仰仗曹操,也就是曹操有实力能在洛阳大排筵宴。
张济因为此前多曹操观感不错,所以也就大方赴宴;田靖却是知道曹操宴请自己,必然有他的目的,不过抱着观望之心,倒也不去说破。董承杨奉等人一同前往,也是各有心思。
众人到了曹操府中,曹操亲自迎接,十分客气。今日宴请的全是在洛阳有一定军事实力的将领,曹操这面只有郭嘉一人作陪。众人落座之后,说了一些客套话之后,曹操便把如今往洛阳运粮多么困难说了,现在通过陆路运粮草,路上消耗极大。现在只是权益之计,若是将来长期运输,就算他坐拥兖、豫二州,也怕难以为继。所以还要众人想些办法。
所谓众人,现在只有田靖和张济控制着河东和弘农,他们二人治下有多少粮草,能养活多少人口他们自己也清楚。田靖答应近期先解决十万石粮草以应燃煤之急。张济却是以弘农刚刚收复,粮草不济为由推脱了。毕竟谁也不是冤大头,凭什么白白供应粮草。
这时郭嘉出来说话,“众位将军都有自己的难处,曹将军自然明白。其实我们倒有一个两全之策,就是迁都颍川郡的许县,许县地近鲁阳,城郭宫室,钱粮民物都可供天子及百官之需。不像洛阳残破,修葺不易,粮草转运困难。而且迁都许县之后,与山东各州郡交通便利,也更方便将来对冀州、青州、徐州、扬州乃至荆州的控制。”
张济那面关心的是弘农郡的利益,而且张绣力主南攻略荆州,自己也无暇去管献帝是在洛阳好还是许都好。董承也想到了如果迁都许县可能曹操权柄日重得可能,但是现在曹操却是献帝的忠臣,也没有无故猜忌的道理。杨奉知道自己实力不足,迁都那里与他关系都不大,他最想的是有一块儿稳定的根据地,这个事情只怕还要着落在曹操身上,所以他也同意迁都。
田靖倒没有想到众人如此短视,不过转念一想也只有自己从后世来,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大汉局势的影响。田靖便对郭嘉道:“奉孝此言差矣,当年高祖定都长安,光武定都洛阳,都是纵观全局,通盘考虑后的最佳选择;而且也经过朝廷大儒多番论证,上承天意,下顺民心。国都的选择关乎大汉气数,不可随便更改。若是仅仅因为粮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