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帝内经素问-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
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
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
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墯,四支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
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痝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
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胀,食
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
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
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
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帝曰:善。
○痹论篇第四十三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
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多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
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藏六府,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
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
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
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凡痹之客五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
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
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支解墯,发咳呕汁,上为
大塞。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
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
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
易已也。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藏
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帝曰:其客于六府者何也?岐
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府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
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
帝曰: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藏有俞,六府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
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
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
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
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
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
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
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
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
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帝曰:善。
○痿论篇第四十四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
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
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
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
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
为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
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
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思相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
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
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
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帝曰:何以别之?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
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
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
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
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
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
○厥论篇第四十五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
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
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
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
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
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
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
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
不营其四支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
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剽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
故手足为之热也。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为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
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
不能行,发为眴仆。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
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
满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
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内热。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太阴厥逆,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
清,治主病者。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三阴俱逆,不得
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少阳厥逆,
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阳
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
身热,死不可治。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
者。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痉,治主病者。
卷十三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
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
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
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
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岐伯曰:
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
颇关在肺,当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
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
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
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
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帝曰:何以知之?岐
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
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墯,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
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
为后饭。
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上经》
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也。《揆
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
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
处,以四时度之也。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