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刚睡下的代善被这乱象惊醒,心中十分不满,若说在后金统帅中,谁最看不起明军,便是这代善无疑,初闻明军来犯,这代善说什么都不相信,现在看来,只是虚惊一场。
第二日,后金军队攻城的力度比之前天还要大上一些,可能是为了报复昨晚明军的戏耍,但还是无果而退,坚守的明军在城墙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的进退后金,
退兵后的代善更加愤怒,接连打骂了负责攻城的察哈尔部的诸多将领,引得蒙古人多有不满。
到了深夜,与昨日一般,又有震动传来,守业之人赶忙通报,但还是虚惊一场,后金又是忙活了一夜,中级将领罚了这些谎报军情之人。
后金军队都觉得这是明军的小伎俩,他们根本就不敢出城来,此番试探,只是为了打扰我们休息,明日断断不会在中明军的计谋。
虽然有些人觉得事情定有古怪,保不准这是明军要来一次大动作,但这些人的声音很快便埋没在浪潮声中,他们只是一小部分人,人微言薄,改变不了什么。
虽是深夜,但锦州城墙上灯火一片,守夜的后金军队看的一清二楚,竟然没有人前去通报。
城门一开,从中奔腾出数千骑兵,
骑兵多是重甲,手持长枪,因为不如女真人马上功夫,故只有在装备上多下本钱。
这些骑兵在杨孟博的带领下,径直朝着后金前帐营而去。
与此同时,一直盘踞在不远处的三万关宁铁骑正对着代善所处的中军大帐而来,
而蒙古的骑兵也开始冲击后金左翼,这些蒙古兵早就到了指定位置,但明军与其联系之人,却迟迟不让蒙古人进入战场,直到昨日,才对蒙古大将塔什海说,深夜出兵,攻击后金左翼。
蒙古人都不善于动脑筋,竟然明军说,深夜出兵,便深夜出兵吧。
后金士兵又在睡梦中感觉到了震动,但内心深处,还是以为这是明军的小伎俩,当喊杀声越来越近之时,才知道明军真的来袭。
杨孟博身先士卒冲进了后金前营之中,前营大多数都是蒙古人,当他们拿起弯刀,想要上马的时候,明军已到眼前,一场厮杀,便就在此时开始。
蒙古人还是要比明军勇猛一些,但此时深夜,一方惊魂失措,另一方准备充足,战意满满,那些勇猛,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后金前军营帐中有六千蒙古人,而此次明军来袭的骑兵只有四千余人,但蒙古人还是被打的人仰马翻,慌不择路,只有渺渺五百余人逃出营寨,骑着马往中军营逃窜而去,而逃走的五百人中便有一名后金贝子阿济格,而阿济格也是前军营的统帅,他的逃走,让整个前军营帐中的数千蒙古勇士,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明军好似要积压内心多年的怨气统统发泄出来。
见人便杀,骑着高头大马在营中横冲直撞,蒙古人也不知道被踩死多少,杨孟博在搏杀之中被蒙古人砍上一刀,虽然穿着盔甲,但鲜血依然染红了后背,可此时的他正处于极度兴奋中,也不管背后伤痛,指挥着士兵,烧营杀人。
后金前军营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往中军营狂奔的阿济格内心有种不详的预感,按照常理来说,前军营受到袭击,代善肯定会派兵增援,为何此时还不见援兵。
而到了中军营寨时,阿济格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中军营中也是大乱,三万精力充沛的关宁铁骑,能造成的破坏显而易见。
女真人的表现比之前军营的蒙古人要好上许多,他们还能反抗,而不像前军营毫无还手之力。
第一百六十六章 血战辽东 5()
女真人在经过短暂的失神后开始反抗。
中军大帐中有两万的女真人,还有五千的蒙古士兵,而女真人都是骑兵,可以说是天生的骑兵,但准备充足的明军,两千骑兵先行冲进了中军营马厩中,有女真人跑来骑马,都会被这些骑兵杀死,当然也有少部分人骑上了马,这些人都是明军最大的威胁。
鲜血,死亡,哀嚎声遍地,这才是一场战争应有的模样。
而代善早就被亲兵护送着出了大乱的中军营,数十里外的代善看着大火冲天的中军营帐,大怒不已,但他也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能期盼着他们大金的勇士能够力挽狂澜,全歼来犯明军,正当代善想要调集左翼骑兵的时候,一传令兵骑马跑来。
“贝勒爷,左翼被蒙古兵突袭。“
听完这传令兵的话后,代善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两日的明军骚扰都是为了今夜的这场劫营,代善叹口气道::”传令,撤退。“
代善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么大的失败,但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在第一时间还是下了最为妥善的命令。
战斗持续了一整夜,代善的五万兵马几乎全军覆没,其中有三万蒙古兵,一万四千余名女真人,折损战将数十名,其中还有两名贝子,阿济格便在其中。
阿济格本来能够逃出生天,到了中军营后,担心代善的安危,率领数百名骑兵冲入了早已大乱的中军营中,斩杀明军二十余名骑兵后,被乱箭射与马下,未能闯出历史上的威名,便葬身于锦州城外。
晨时,锦州城大门开放,数万明军一涌而出,占领了后金三营,后金代善大败与锦州城外。
赵率教来到了中军营中,看着四周的尸体惨躯,当下竟有豪气万丈,这是女真人在辽东兴兵作乱以来,明军最大的一场胜利,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宁远大捷,也足够让赵率教自豪。
而明军的这场胜利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杨孟博率领的四千骑兵,伤八百余人,死三百人,关宁铁骑折损九千余人,可见中军营的这场夜战打的到底有多惨烈,关宁铁骑的临时指挥是从锦州城过去的参将娄占相,这场中军营之战,充分说明了关宁铁骑的战力,他们面对的大部分都是后金的精锐,在这场劫营之战中,打出了关宁铁骑的威风。
赵率教在这场战争中一改往日习惯,没有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也是受了孙承宗的调教所致。
锦州之战历经十二日之久,在此期间,明军共阵亡两万名士卒,而后金已是全军覆没,这场胜利注定要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也能改变此次辽东之战的整体格局,明军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若是皇太极再不退兵,便要做好被双线作战的准备。
战报传到皇太极的手中,皇太极几乎都有些不相信,大贝勒代善下路不明,镶黄两旗,蒙四旗几乎全军覆没。
王帐之中,皇太极呼吸紧促,一双眼睛透出冷冽的暴虐,甚至还隐藏着些许慌乱。
王帐之中的贝勒贝子们都不敢说话。
阿敏好像还没有从这场战报中醒转过来,双眼失神,他怎么都不相信,一向懦弱,不堪一击的明军竟然能击败代善所带领的精锐,一时之间,乱了心神。
经过短暂的平静后,皇太极淡淡的说了句:”退兵。“
如果不退兵,就可能承受更大的损失,这也是此时最好的办法,王帐之中也没有人反对,收命退下。
整个辽东战场上的大人物都不知道,后金莽古尔泰在昨夜已经突破喜峰口,闯入了关内,幸亏战事爆发,关内守备森严,才不置于让莽古尔泰长驱直入,莽古尔泰被阻拦在了遵化,遵化五千余名士卒,丝毫不惧后金兵威,在总兵刘北宇的率领下,阻挡了后金一万精锐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明军的援军从四面八方赶来,中午之时,遵化依然聚集了四万明军,莽古尔泰看到大事不妙,想要从原路撤退,但喜峰口却已被明军重新夺下,断了出路。
莽古尔泰无计可施,只能背水一战,绕过遵化,前往三屯营,但一路受到明军阻挠,数百里的路程竟然走了一日,当莽古尔泰率领饥渴难耐的后金骑兵到了三屯营时,又被三大营神机营与三屯营守军联合伏击,莽古尔泰大败,只率领数千骑兵突出重围。
在这场伏击之战中,神机营好似要重新找回昔日的荣光,大展神威,后金骑兵丧身火铳之下的便不下千人。
当后金攻入关内的消息传到京师的时候,满朝大惊,难不成辽东败了,但再想想绝不可能,朝廷准备充足,孙承宗也不是鲁莽之人,只要不出城硬碰硬,辽东绝对无忧,不是辽东大败,那便是后金绕路借道,突入关内的。
袁崇焕早些时日的布置也起到了效果,莽古尔泰进入关内后寸步难行,不出两日,便被打的溃不成军,眼看便要全军覆没与关内。
虽然朝廷的大多数官员都沾沾自喜,这可是场胜利,但朱由检却每日都是阴沉着脸,历史总是那么相似,在上个时空中,后金一直拿辽东防线没有法子,便开始借路蒙古,途径朵颜部,从喜峰口处攻入关内,对大明朝造成重大的损失,此时看来,有第一次便有第二次,此乃大患,这次突入关内的是莽古尔泰的一万后金骑兵,若跟上个时空中一般,后金主力来袭,那个时候,会是这样的结局吗?
当然有些御史也开始上奏弹劾远在辽东的孙承宗,说他玩忽职守,导致后金兵马突入关内,残杀百姓,扰乱京畿,当重罪治之。
看到这些御史的奏章,朱由检的气便不打一处来,下旨训斥了上奏官员,言道,辽东血战半月之久,尸山血海,孙经略置身宁远,尔等此时在朝中如此作为,不顾将士,若谁人在奏,处之。
圣旨下了后,御史们也老实了起来,跟皇帝对着干,不会有好下场,前车之鉴太多了,这些御史大都怕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捷?()
自莽古尔泰突入关内后,袁崇焕便率领着一万士兵出京,还未走到战场,前线便传回来消息,莽古尔泰在山海关下全军覆没,这名后金地位崇高的贝勒,也沦为了阶下囚。
袁崇焕得到战报后,只能率领士卒原路返回,押解代善的队伍也从山海关离开,前往京师。
皇太极黯然退兵,代善下路不明,生死未知,莽古尔泰沦为俘虏,损伤士兵六万,女真人三人,蒙古人三万,大伤元气,这是自后金作乱以来,明军对后金最大的一场胜利,而这场胜利也来之不易,明军伤亡也有四万之多,参将一十二人。
当莽古尔泰被压倒京师后不到一日,辽东的战报就马不停蹄的传到京师。
辽东传令兵,手持旗帜,在京师之中,纵马疾驰,边跑边喊:“八百里加急,辽东大捷。”
听到的百姓都有些不相信,不是说那些女真人很强大吗?这场战事才打了多久,竟能大捷,正当百姓疑惑之时,又有锦衣卫纵马而过,边跑便喊道:“辽东大捷,辽东大捷。”此时,百姓心中才有些相信,在辽东战事开始的时候,朝廷就派了太监监军与锦衣卫监军,因为孙承宗深受皇帝看重,这些监军几乎都是走一个过场,连山海关都没有出,名为监军,实然,只是为了阻挡悠悠之口罢了,但此时大胜,那这份功劳可是要争上一争,故锦衣卫也派人报捷,而内监的报捷之人,也在不久来到京师。
皇宫大内。
朱由检急招内阁辅臣李国普,袁崇焕,郭允厚,左督御史刘权,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还在刚刚回京的三大营总兵官曹文诏与三大营提督洪承畴等人与养心殿议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