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指挥,此话确实不能说,皇上识人之明,你我有目共睹,这陕西遭的是天灾,若不是天灾,李巡抚也定会把陕西治理的井井有条。“曹德章叹口气说道。

    实然,李烁来到这里,先是催要军田,删减军户,打破了当时陕西官场派系林立的局面,天灾降至,又是人力可以挪转的。

    

第一百七十一章 陕西之行 2() 
李烁摆摆手道”天灾以至,便不要再谈,当务之急,便是赈灾,但在此次,还要铲除一下内贼。“

    ”李大人,骆指挥,本官觉得,骆指挥来到陕西,那些通敌内贼,此时定有所察觉,他们还会往关外运粮吗?“曹德章忧心道。

    ”若是之前,他们还会拖延一番,可现在辽东大败,后金急需粮食,这些商人,重利,只要价码给够,他们肯定会有所动作,当然,这件事情,便交给曹大人与卢指挥来办,从明日起,本官与骆指挥便会离开长安府,到其他州府视察赈灾事宜。“李烁轻声道。

    ”李大人,皇上派我前来,是为了协助大人纠察此案,没有说让我视察灾情啊。“骆养性有些不乐意了,一方面皇上确实没有交代,若自己去视察,岂不是让李烁觉得皇上不信任与他。

    ”骆指挥,你身为中枢重臣,此来陕西,不去视察灾情,怎么也说不过去,你我二人便用两天的时间巡视两府,后回转长安,再行谋划,这样一来也好让那些人放松警惕,而他们出关的道路,曹大人与卢指挥也已经摸得清清楚楚,故就算咱们出去两日,他们压粮出关,也会被扣下,到时候,抓人,启奏。“李烁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客随主便,骆养性深知这个道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点头应是。

    ”皇长子出世,国体已定,新政伊始,皇上正值少年,大明中兴之相已然形成,本官每日都忧心忡忡,万万不能因为陕西,而耽误了大明复兴的脚步,故,只能尽心尽力,已报皇恩。“李烁叹口气说道,想起陕西的形势,这李烁就开始忧愁。

    偏远州府,官府都已经禁止百姓集会,只因为怕引起祸端来。

    但李烁明白,祸端的根源是来自于社会阶级的对立,为何,那些富商大户在大灾之年可以照样过着酒肉奢侈的日子,又为何他们要挨饿受冻,为了避免引发冲突,官府管理世族乡绅更加严格,而对待百姓就相对怀柔一些,当然这都是当权者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所做的小伎俩,不过就是这种最有效的小伎俩,之前可是没人敢做的,但此时的陕西不同,因为军田侵占的事情,世族乡绅可是都有命脉掐在官府手中,而之前代表乡绅利益的官府势力,也都相继倒台。

    “李大人不能妄自菲薄,现在辽东战事结束,朝廷会有更多的精力关注陕西灾情,断然不会因为陕西而影响我大明复兴。”骆养性赶忙宽慰道,此时的骆养性已经与李烁形成了同盟,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烁当然知道骆养性是在安慰自己,也知道自己有些孟浪,只能笑了笑道“骆指挥言之有理,现在当务之急,便是惩处国贼,日后之事,日后再谈。”

    宴席到了深夜这才结束,骆养性带着醉意回到了驿站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李烁便于骆养性大张旗鼓的出了长安府,要去北地视察灾情。

    这个行程倒是给了诸多官员与乡绅一个错误的信号,难不成朝廷对待陕西之地的赈灾情况大为不满,若是,当年荣宠有佳的李烁,被皇帝怀疑了,当然这个信号,让许多官员都非常担忧,有人道临阵换将,最容易引发事端,而赈灾事宜一直都是李烁主持,若现在撤掉李烁的官职,那对于陕西的赈灾事宜影响定会很大,当然也有的官员乡绅都非常乐意看到皇帝惩处酷吏李烁,要知道李烁在陕西的这一年中,世族可是没少受苦,又是罚银,又是羁押,弄的陕西世族一点脾气都不敢有,就连朝廷开始推行新政,整个陕西那可是一点阻碍都没有,因为什么?只因为李烁名气在外,你不愿遵从朝廷的新政,自有很多方法让你遵从。

    现在锦衣卫指挥使亲自来到陕西,视察灾情,若是有一些不满意,承上圣前,那李烁便难辞其咎,甚至有些乡绅,好想着跑跑门路,给指挥使大人送礼,想要一下子便把李烁给搞到万劫不复之境地,当然,朝廷中枢的党争,远在陕西的乡绅当然不清楚,若是知道李烁与骆养性的关系后,这些人都不会这么想了。

    天启年间,大明朝党争非常严重,党同伐异,政令推行较慢,天启皇帝又没有主见,自魏忠贤得势,阉党崛起后,大明朝才有所改变,而如今的皇帝朱由检非常有主见,又十分厌官员结党同盟,故此时的大明朝廷,实为怪异,他们明明是一党之人,私下却不敢往来,唯恐被皇上知晓,而李烁与骆养性两人结党,又在朱由检默认下进行,故中枢都鲜有人知道二人的关系,更不用提陕西的乡绅与官员了。

    长安府刘家。

    刘家发家也就在这二十年中,万历年间,刘家的第一任家主来到长安府开始做生意,拥有了第一家米铺,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长安府最大的粮商。

    此时刘家的家主,刘威正在府邸与一人商谈。

    刘威已是中年人,接受刘家米铺的时候,只有四家店铺,而二十年的光景中,发展成了一百多家商铺,成为长安府内知名的巨富之家,但刘威此人比较低调,按理说,官府禁止粮食买卖,这受创最严重的是刘家,可刘威一句话都没有,非常遵从官府的法令,一副守法百姓的模样。

    可又有谁知道,这刘威阴奉阳违,在官府禁令之下,设置私库,把大部分粮食都转与私库之中,来逃避官府每日的查验,背地里面,又从什么大户手中购买粮食,起初,这些大户并不想卖给他,因为官府禁令在前,但刘威却给出了高于市场三倍的价格,大户都被这个价格所诱惑,纷纷私卖,又运用种种方法来蒙蔽官府,就因为这些。让刘威在短时间内,搜刮了诸多粮食。

    与刘威相谈的人也是长安府的商户,名苗艺龙,不过,却没有刘威家大业大,也一直与后金有交易,大都数都是些铁器,这次女真人催的急,本来按照既定日期,是两日后出货,从三个渠道运出关外,但骆养性的到来,让苗艺龙有些胆怯,这才入府商谈。

    。

第一百七十二章 陕西之行 3() 
“刘员外,虽说这骆养性与李烁都出了长安,去了北地,但我还是放心不下啊,要不,这次走货,就别算我一个了。”苗艺龙说话声音很小,唯恐隔墙有耳,当然这种杀头的罪名,如此小心也不足为奇。

    “苗员外,这样可就是你的不对了,往常,你可是非常积极的,现在怎么了。”刘威有些看不起这个苗艺龙,觉得他胆小如鼠,又怎么发大财。

    ”今时不同往日了,你没听说吗?这后金都已经败了,听我在衙门任官的朋友说,朝廷正准备进攻辽东,光复全境了,在这个紧要关头,要是抓到我们,通敌卖国,弄不好要诛九族啊,你我都是家大户大,一定要非常小心,可不敢阴沟里面翻船啊,刘员外。“

    刘威轻笑一声”苗员外,苗当家的,你这颗心啊,当真想的太多,就算小胜一场,朝廷就有实力光复全辽了吗?即便女真人败了,又与我等何干,我等只是做些小生意的,怎么有能力搀和国家大事,谁又知道呢?“

    一方面刘威确实不相信女真人会败给辽东军,另一方面,刘威也胸有成竹,即便是女真人败给了辽东军,他们只是本本分分的生意人,朝廷又怎会调查他们,而且与女真人的交易都是没有走账的,而女真人那边也没有记录,这也是陕西商人的要求。

    “唉,刘员外,不知为何,我当真是有些心神不宁,我也清楚,女真人经此大败,对这些东西更加需要,走货已成必然之势,此时前来寻你,只为求心安。”苗艺龙当然清楚女真人有多么需要这笔物资,若不走货,断了商路是小,也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刘某保证,断然不会出事,苗员外大可放心。”刘威有些不厌其烦的说道,他们做的生意就是杀头的生意,最忌讳的就是被发现,而这苗艺龙一直再说自己心神不宁,弄得刘威心理面也不舒服。

    打发走了苗艺龙,刘威便开始给陕西全境的商户写信,让他们备好物资,集合在一起,分三路而出关,这些出关之路早就计划好,也是长期走的小道,非常安全,当然刘威如此慌张的行事,也是有些惊弓之鸟的表现。

    但刘威与其余商家却不知道,卢象升与曹德章二人早就已经盯上他们了,刘府之中,有一管事的账房先生,早就被官府胁迫作为内应,这个账房先生可是刘府管理的核心人员,所以说刘威开始让人整货的时候,官府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而此时的李烁与骆养性二人还在州府视察。

    这一路走来,骆养性也知道了李烁到底担忧何事?

    朝廷对待陕西赈灾不留余力,任用贤吏,但陕西这场灾祸确实太大了,大多数百姓都面黄肌瘦,而粥棚每天都在开放,灾民也每日都吃不饱饭,只是维持正常的生活需要,这不是说,官府小气,只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场灾难会持续多久,官府的存粮都要经过计划,不能过度的发放。

    李烁收到曹德章派人送过来的密信后,也没有回转长安府坐镇,因为他知道曹德章与卢象升两个人抓捕这几个奸商,可谓是手到擒来,更何况他们事先又做好部署,摸清楚了他们的运货道路。

    李烁虽然不回去,但骆养性是皇上的亲使,专门监督陕西官府破此案件的,就彻趁着夜色返回了长安城中。

    第二日,李烁在随同知府的陪同下,继续视察赈灾情况,当官员问起骆指挥之时,李烁只答复道昨日骆指挥使大人,偶然风寒,今日不能一道视察。

    李烁来到陕西已有一年多的光景,虽然早就发现了商人通敌之事,但是一直都没有铁证,隐忍至今,今日猎物已在眼前,但李烁的内心却非常平静。

    他曾经亲眼目睹不可一世的魏忠贤众叛亲离,黯然收场,而在陕西的这一年磨砺中,早就让李烁更加成熟,看待事物也不无让在京师之时那么片面,他明白魏忠贤掌控的朝局,看起来黑暗无比,造就诸多冤案,但在往深处看去,不难发现,阉党推行的政策大多数都是心向百姓的。

    就拿陕西来说,之前的曹德章便是阉党之人,曹德章能力超群,并且有着一颗为国尽忠的心,但又为何,与阉党扯上关系,说白了,被东林党挤兑的在朝堂之上,毫无立身之力地正在这个时候,魏忠贤向其抛来橄榄枝,被逼无奈的曹德章,只能投其麾下,但到了阉党内部,他才发现一件事情,阉党对他自身的干涉并不大,因为有了阉党在朝中的支持,曹德章渐渐掌握了陕西的管理,也为了百姓做过一些好事。

    不难发现,魏忠贤虽然贪婪,但出身贫苦的他,更了解百姓,所以说,天启年间的朝政虽然黑暗,但天下却十分平静,而到了崇祯年间,崇祯选用的可都是在士林中有着较大威望的内阁辅臣,但这些人却代表着士绅的利益,把大明的天下搅得天翻地覆,李烁对此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