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唯一不同的便是长相与说话了。
“卑职见过指挥使大人,见过同知大人。”娄恬躬身道。
卢象升笑着说道:“娄千户不必多礼。”说着卢象升翻身下马。
亲兵官员包括戴世辉也都下了马来。
下了马后,卢象升便说道:“营中可在操练。”
“禀奏指挥使大人,营中正在操练。”
“前面带路,本官要去看看。”卢象升来城北千户所,也是要考量一番。
“大人请随我来。”娄恬说着,便在前引路。
一群人跟着娄恬便入了大营,进入大营后,便听到了士兵的喊杀声,进入操练场后,看到上千名士兵正在舞刀弄枪,好不热闹,虽是寒冬,但士兵头上的热汗表示着这不是一场演戏,他们确实十分卖力,因为卢象升经常到千户所来,基层士兵都认识他,故在卢象升一行人到了操练场后,所有正在操练的士兵都认出了卢象升来,不过手上也没有停下,相反更加卖力的舞动着手中的武器,叫喊声也大了一些。
卢象升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娄恬道:“假以时日,我陕西卫所必能成为朝廷倚重的一支强军。”
娄恬刚想说话,不过戴世辉却强先一步道:“我们来了,他们才如此操练,谁知我们走后,他们会是什么样子,卢指挥没有担过军职,对这些事情不太了解,本官担任卫所同知多年,十分了解他们,卢指挥,你可不要被眼前的假象迷惑。”
卢象升看了一眼戴世辉,知道戴世辉说这些话,只是让自己难堪,不过却当着士兵的面说出口,却有些不识大体了。
娄恬听完戴世辉的话,脸色有些不好,但戴世辉乃是他的上司,他也不好去反驳,只能闷闷不出声。
卢象升微怒道:“戴同知,士兵在寒冬之中如此操练,你说这话,岂不是伤了他们的心。”
戴世辉看了一眼卢象升,又看向正在操练的士兵,轻声道:“卢指挥不知啊,当年徐孟朝徐指挥,到千户所的时候,看到的也是这副景象,故他才犯了失察之罪,落个革职查办的下场,下官说这话,可是存着好心,想要提醒一下卢指挥啊。”
卢象升看到戴世辉用徐孟朝与自己比较,心中更加生气,但也不好在人前与戴世辉起了冲突,一挥手,便率先离开了操练场。
卢象升一走,亲兵也紧跟其后,戴世辉看着卢象升的背影,冷笑一声,也出了演练场。
卢象升不是这种沉不住气的人,他这么离开,也是有着自己的考量,若是自己在操练场与戴世辉争吵起来,定会把这件事情闹大,对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陕西卫所影响极大,而卢象升为了大局着想,才把这口气给忍下来的。
卢象升与戴世辉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节的地步。
而此时的朝廷一番新的风波已经开始了,在朱由检的授意下,大批御史上奏弹劾黄立极,罪名与已经尘埃落定的崔呈秀谋逆案缠连到一起,说崔呈秀一党在没有落案之时,与黄立极关系亲密。
当然也有许多官员落井下石,又揭发了许多黄立极的罪行,不管有没有,都扣到了黄立极的头上,一时之间,闹的沸沸扬扬。
朱由检对于这些奏章没有关注,压了下来,他清楚黄立极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果不其然,黄立极的辞呈在三天后便递到了养心殿。
这一日黄立极已经等了许久,朱由检也等了许久,可当朱由检接到黄立极的辞呈后,不同意,回复道,卿乃重臣,怎敢言辞。
黄立极知道这朱由检只是谦让,实然,黄立极十分清楚,若是没有朱由检的示意,决计不会有人弹劾自己,正是因为清楚自己真正的处境,再接到朱由检的批复后,立马上奏再度请辞,这次朱由检终于忍不住了,在奏章上批复道:国之砥柱,无奈,要离朕而去,朕心悲痛无比,但朕不勉强与爱卿,同意爱卿告老归乡。
黄立极接到奏章后,松了一口气,便让家属开始收拾行装,准备离开京师,他明白他已经退出了大明朝的政治统治核心序列,并且再也没有机会踏入进来,不过他也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从政几十年,每日都在勾心斗角,老了,也该休息一下了。
第一百一十章 巡视三大营 上()
朱由检同意了黄立极的请辞,但黄立极受了天启皇帝的遗命辅佐朱由检,有长年居于中枢首辅之位,朱由检不想让满朝文武非议他过河拆桥,便在黄立极离京前,在乾清宫召见与他,说了一个时辰的话。
这场君臣相对的事情,被史官全程记录下来,朱由检对着黄立极说了很多感激的话,实际上朱由检根本就没有说错,他能在刚登大位,便掌控了权利,与黄立极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扳倒崔呈秀,与蒙古和议结盟,军需购粮,这三件天启七年末最著名的大事或多或手都经了黄立极的手,朱由检在黄立极要走之时,毫不怜惜褒奖之词,史官对于这段的描述是,黄入乾清宫,帝赐座,言语诚恳,大肆夸奖,言道从龙之功,不敢忘却,卿一心为国,不敢为私,奈何,身体不适请辞而去,朕心悲痛,不忍老臣在辛苦劳累,无奈奏请,嘱黄,归乡后,保重身体,黄感激涕零,大呼万岁。
朱由检的言语让黄立极很受感动,被逼下台的不满也消失而去,他十分清楚,自己的主政理念与朱由检不同,换人,朱由检也是极其无奈,但看着朱由检的表情,不像作假,对待前朝遗臣,可谓是仁至义尽。
黄立极临走之时,眼含热泪的跪拜行礼,朱由检亲手把黄立极扶起,一副君臣友爱的景象,实然,朱由检对黄立极的能力还是肯定的,为什么让他请辞,原因有两个,第一他确实与魏忠贤私交甚好,虽未入阉党,但依附阉党的罪名是真实存在的,第二,为人古板,以后他若想大肆改革,这黄立极便是最大的阻碍,当然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因,田尔耕可是魏忠贤的左膀右臂,比之与他,这黄立极的情况好多了,若是田尔耕没有纵容手下把崔呈秀毒死,那么他定会重用田尔耕。
在黄立极走后,朱由检便连下了三道旨意,第一道旨意便是下于河北大名,这里是黄立极的家乡,旨意上面交代地方官员应该尊重退下来的黄阁老,若是生活有些艰辛,应该帮扶一二,而第二道旨意便是下旨内阁,让李国普代行首辅之责,而第三道旨意,让袁崇焕身兼兵部尚书,加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实际上让袁崇焕入阁这件事情早就在朱由检的谋划中,不过因为琐事一直没有行动,此时施凤来出京,黄立极请辞,对于袁崇焕的任命也不得在拖下去。
朱由检更让王承恩待其为黄立极送行,黄立极在百官的护送下,与天启七年末,离开了京师。
他的请辞比之上个时空中只晚了半个月,而他受到的待遇却完全不同,上个时空中是黯然收场,可现在朱由检的表现,却让黄立极的致仕成为他一生的发光点。
这日朱由检在养心殿中看到了李烁与曹德章的奏章,曹德章的奏章上面只是单纯的为戴世辉请功,而李烁因为是朱由检亲信的缘故,点出了自己的忧虑,说卢象升与戴世辉有些矛盾,留在陕西,对待整肃军户没有什么好处,而戴世辉确实有能力,山西卫所指挥一职出现空缺,请求朱由检任命戴世辉为山西卫所指挥,朱由检看完后,想了一阵,戴世辉确实有功,有功没有赏赐,那不是在打击地方官员的积极性吗,遂准了李烁的请求,再由内阁票拟,圣旨发往陕西,内阁的政令与兵部的任命也与当日出京,发往山西。
此时洪承畴上奏,说三大营如期完成皇上交代的事情,三大营兵士已到十二万人。
朱由检看完洪承畴的奏章后,第一次有了出宫去三大营看看的想法,便召来李国普,袁崇焕二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两人。
李国普有些反对,但袁崇焕却极其支持,李国普反对的意见是,皇帝乃九五至尊,去了军营,难免引起官员非议,与身份礼数也有些不合,当然李国普虽说反对,但语气很软,而袁崇焕赞成的原因便是,皇上去了三大营,一方面宣示皇上十分看重京师三大营,三大营军士见到皇帝后,定会感到无比的荣幸,操练起来也会更加用力,另一方面也能让京师的百姓一睹圣颜,皇帝出行,只要是经过官方同意的,那便是一场重大的政治活动,本来按照明朝的规矩,皇帝是允许出宫的,不过有的皇帝不喜欢出宫,有的皇帝却很喜欢出宫,算是两个极致。
最终朱由检决定,五日后,出宫去京师三大营。
文武百官听到皇帝要出行,虽然心中有些不满意,但也没有人傻到去拨皇帝的兴趣。
而六部官员,京师中的各级衙门也都陷入了忙碌之中,当然最忙的还是刚刚回京的骆养性,
调集骏马,征调勇士,又把京师各级官员齐聚一堂,抽出随行人员,而洪承畴与曹文诏接到旨意后,也不敢大意,在五日的时间中把操练场整修扩大一番,三大营将近十二万大军听到皇帝要来他们这里,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皇帝是什么身份,怎么可能来到军营这个脏乱不堪的地方看他们这些俗人呢,不过上级参将副将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把军营的所有杂物移出,营帐之中一定要保持整洁,在这几日中,兵士起床后总是收拾一番床铺,把所有的杂物都扔到了十里之外的地方。
当然三大营有十二万人马,把这些兵马摆在一起根本就找不到地方,因为此事重大,在这件事情宣布后,袁崇焕便带领着兵部的官员来到了京师三大营,他与洪承畴,曹文诏三人商议下,觉得应该从这些人中选出一部分来,并定下了数额,骑兵五千,步卒五千,掌火器的两千人,这里说的掌火器不是手中只拿着火枪的,当然还有火炮,持枪的有一千人,大炮一百六十二门,一千人,,三大营在各级将领的层层选拔中,选出了一些操练积极,颇有强军之风的士兵来,选好后又在操场上面不分昼夜的操练。
五日之后,朱由检从养心殿出发,在殿前登上了由九匹马拉着的龙銮,王承恩,王体乾分立龙銮两旁,出了宫门,文武百官,三千禁军正在此守候。
看到龙銮后,文武百官,三千禁军与一千锦衣卫都尽皆下跪,口呼万岁。
王承恩大喊道:“起。”
官员,禁军,锦衣卫都站起身来。
“起驾。”王承恩接着喊道。
王承恩喊完后,官员都站起来,像事先安排好的一般,文官立于銮驾的左侧,武官立于銮驾的右侧,三品大员几乎都是年如半百之人,当然不能一直走下去,故他们都享有特殊的待遇,便是可以骑马,由士兵牵着马匹,而其余的文官不比武官,都是些读书人,他们也走不了那么远,朱由检清楚,便下旨,在京师城外设置六百架马车,待到出了京师,便让这些官员去坐,这番作为让文官十分感激,他们可走不了那么远,但按照礼制,他们必须步行,此时皇帝体谅,又怎能不心怀感激呢?
一切完成后,銮驾便开始动身。
一千禁军开道,一千锦衣卫在骆养性的率领下,簇拥着龙銮,龙銮两旁皆是徒步的官员,而在龙銮的后面便是坐着马匹的朝廷大员,二千禁卫军断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