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希望大家能够支持一下,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事成定局()
刘权看了一眼周延儒,冷笑出声道:“周侍郎这话何意,难不成是影射皇上吗?”刘权这话是诛心之语。
周延儒刚想反驳,却被朱由检开口打断:“你们二人不要再争吵了,骆养性,凌迟季奉,可准备好了。”
骆养性听到朱由检对自己说话,赶忙出列应道:“皇上,昨晚,大雪来袭,微臣已经派人打扫刑场,不会耽误午时的行刑。”
骆养性这话一说,诸多文官都按捺不住的自己的情绪,纷纷交头接耳,眼看一场反对浪潮就要展开。
朱由检看清楚这一切的发生,也知道官员要开始求情,赶忙出口把居正社昨日的事情抛出来。
“民间一群读书人自发成立居正社,他们觉得朝廷要改变百姓生活,铲除边患,必须要变法图强,他们都认为神宗年间,制张居正的罪,废除新政,是朝廷的错误,今时今日,应为张居正平反昭雪,恢复新政,这些在京的读书人不下于千人,昨日上了一封请命书,来人,把请命书伸展开来,让众位臣功都看上一看。”朱由检十分随意的说道。
两名太监得到命令后,取出请命书,伸展开来。
文官都纷纷向前看去,不过因为在太和殿中,官员不敢乱动,远远的看着请命书,不知道上面写着什么,只看到一个个名字与印信。
此时礼部右侍郎乃是温体仁,温体仁与周延儒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当然他的处境与周延儒一样,进入不了皇帝的视线,升官无望,弄不好,皇帝腾出手来,还会把自己清出官场,换上自己的人,故温体仁很急,他一直在等着向皇帝表忠心的机会,本来昨日大朝会上的闹剧是他的一个机会,可他放弃了,那是因为昨日太乱了,皇帝也很生气,即便那个时候自己冲出来为张居正说话,也起不到什么效果,可这次朝会经过昨日的乱局后,显得十分平静,正是大好时机。
温体仁出列道:“皇上,微臣以为这些读书人一心为国,应当褒奖,朝廷应该给张居正大人平反昭雪,还天下一个真相。”
温体仁的话开启了另一个篇章,刘权手底下的御史纷纷出列,为张居正平反敲鼓呐喊,若是不知道内在的情况,不明真相的人们都会以为为张居正平反乃是官员心中所向,周延儒看着眼前的局势,叹口气,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眼前的局势发展,他有一种无力阻拦的感觉。
坐在龙座上的朱由检摆摆手,大殿中的官员没有人在出列说话,朱由检看向李国普询问他的意见道:“李国普,你现在代行首辅职责,你说朕该不该为张居正平反呢?”
为张居正平反这事提出来后,李国普便从未表态支持,而朱由检在今日便向胁迫李国普在这大朝会上公开表示支持为张居正平反,支持施展新政,因为只有如此,朱由检才会在崇祯元年正式任命他为内阁首辅,才会把新政的实施交到李国普的手中。
李国普知道昨日国子监的事件,当然也清楚朱由检的用意,你支持为张居正平反,我就用你,你不支持,对不起,崇祯元年,你便跟黄力极一样,辞官归乡,而现在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辞不辞官的事情,现在一群秀才牵扯其中,国子监的学生也被抓了许多,如果自己不支持的话,天知道朱由检会怎么惩罚那些闹事的多数人,到时候,士林中人就会把这笔账算到自己头上,当然今日的这种局面,倒是让李国普有些意想不到,凭借着居正社上书,大朝会闹剧,局势已经一步步被朱由检掌握在手中,实然,现在反对派的人最后的期望也是寄托在李国普身上,若李国普在此时公开反对为张居正平反,他们还有一战之力,可若是李国普同意,即便他们在闹,也起不了什么风浪。
李国普轻声说道:“皇上,微臣以为应当为张居正平反。”
李国普说完后,朱由检由衷的笑出声来。
周延儒的心也落入了谷底,他清楚,因为平反张居正这件事情,皇帝已经对东林党充满了厌恶,以后他们在皇帝面前就会变得更难说话,周延儒向左看了一眼得意洋洋的温体仁,叹了口气。
周延儒是明末东林党的代表人物之一,说实在的,在历史中,他的名声并不坏,当然在与之交谈中,朱由检也清楚周延儒是个可用之人,而对于温体仁,朱由检却不打算重用,当然这也有着上世的影响。
李国普这话说完以后,袁崇焕也出列复议道:“微臣觉得朝廷应为张公昭雪。”
“李国普,袁崇焕,你们二人乃是内阁辅臣,不知劝阻皇上,只知助纣为虐,那我问你们两人,为张居正平反,那至神宗皇帝与何等境地,皇上,您想过吗?李国普,袁崇焕,你们二人又想过吗?”一名东林党的御史怒声道。
朱由检清楚这是东林党最后一张王牌,也是自己必须要面对的一关。
温体仁看了一眼这名御史,冷冷的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神宗先帝定是受了小人的蛊惑才处置张居正的。”
这名御史指着温体仁,半天说不出话来。
朱由检知道小人善辩,这温体仁在上个历史中也是个能言善辩之人,虽然温体仁现在是在帮着他说话,但朱由检心中对他也没有半点好感。
“为张居正平反,施展新政,乃是国策,朕只能对不起先帝,当一回不肖子孙,朕会在三日之后,前往神宗先帝陵寝,焚香告罪。”
“吾皇英明。”同意为张居正平反的大臣听完朱由检的话后,齐声说道。
大局已定,周延儒这个时候跪下身去,眼含热泪的说道:“皇上,既然朝廷决议为张居正大人平反,那昨日因此事顶撞皇上的季奉可容法外开恩,留个全尸。”说完后,周延儒一个头嗑在了地上,久久不愿抬起。
东林党的其他官员知道大势已去,也都不在挣扎,只想着能够给季奉一个痛快,在周延儒跪下身去后,纷纷都跪下身去。
求支持,
第一百三十章 天府之国()
看着跪倒在地的东林党官员,朱由检心中毫无怜悯,为张居正平反的**,彻底把东林党打入了深渊。
“季奉咒朕为亡国之君,朕旨意已下,又怎能悔改。”
“可皇上,季奉也是一心为国,只是方式不对,行为过激罢了。”周延儒抬起头看着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大声说道。
朱由检登基以来最大的惩罚,又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官员的劝阻而改变初衷,朱由检没有说话,自由刘权站出身反驳周延儒道:“周侍郎,那季奉狂妄自大,顶撞皇上,意图不轨,这你也都看着,难不成昨日的事情用一句行为过激便能搪塞过去吗?”
“朕惩处季奉,也是为了正法纪,那季奉没有一点君臣之礼,若是这次不严惩,那日后定会有人效仿,周延儒,你们都不要在为他求情了,他逃脱不了的。”朱由检坚定的说道。
朱由检说完这些话后,也不管正在跪着的周延儒等人,开口道:“内阁颁布诏令,通告天下,从即日起,为张居正平反,重修张居正墓穴,恢复张居正谥号,而朕在三日后,去神宗先帝陵寝,焚香告罪。”
朱由检没有提起新政的事情,因为一个那么大国家的新政又怎么可能那么简单的制定出来,提起变法,中华五千年历史,成功的也要那一两人,而失败的却有很多很多,说起张居正新政,也就是万历新政,与宋时王安石新政相比的话,大同小异,万历新政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那是因为张居正要比王安石有政治头脑。
朱由检清楚新政事关重大,只能待他寻到四五个有能力有魄力有阅历的官员帮助他一同制定,争取在年前制定出来。
在朱由检说完后,大臣又高呼吾皇英明。
在王承恩的退朝声中,结束了这次大朝会,百官跪拜,恭送朱由检。
大臣们相继起身离去,周延儒与一干东林党的官员都显得十分失落,但现在也改变不了什么。
午时时分,随着骆养性的令牌扔下来,季奉满门都被斩首,后季奉又被行了凌迟之刑。
季奉的处罚对于官场上无异于一场震动,让他们都清楚现在的皇帝已经不是刚刚登基时候亲善的君王,而是一个手握大权,高高在上的冷血帝王。
傍晚时分,朱由检正坐在养心殿中,田淑在一旁伺候,王承恩站在下面向朱由检禀报裁剪宫需的事情。
“皇上,按照您的旨意,与我们事先拟定好的规程,裁剪宫需,已到了陌生,第四批宫女太监将于明日出宫,年老的太监宫女的安排在李阁老的帮助下,也没有出现任何差错。”王承恩恭敬的说道。
这些时日,王承恩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裁剪宫需的事情上来,办起事情来,勤勤恳恳,当然这些朱由检也都全部看在眼中,若是之前朱由检任命王承恩为司礼监执笔太监是因为两人关系亲近的话,而现在却是相信了他的能力。
”王公公这件事情办的让朕很满意,这些人在宫女多年,出了宫,也不能过的太过贫苦。”
“遵旨。”
朱由检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边的田淑,轻笑一声道:“朕决定册封田淑,为选侍,这道旨意,你拟定一下。”
王承恩看了一眼害羞的田淑,点了点头道:“遵旨,不过皇上,现在皇后怀有龙胎,这件事情要不要嘱咐下面的人,不要让他们告诉皇后呢?”王承恩这话一说,田淑心中就有些害怕,皇后是皇帝的正妻,现在怀着身孕,而朱由检在这个时候,宠信了自己,皇后会不会以为是自己勾引皇帝的呢。
田淑被皇帝宠幸,这件事情早就在王承恩的意料之中,可现在正是皇后身怀龙胎之时,皇帝赐封了选侍,会不会让皇后心中有些不舒服,王承恩看着朱由检与周皇后大婚,两个孩子一直很恩爱,故王承恩十分不愿当两个人身份变了后,感情也会发生变化。
朱由检知道田淑心中所想,不愿让这胆小怕事的女子受惊,便开口说道:“皇宫就那么大,就算你下令瞒着她,她也会知道的,无需隐瞒,皇后不会挂怀的。”
这句话明着是在对王承恩说,实际上却是在告诉田淑,你无需害怕。
既然朱由检这么说了,王承恩也不好在说什么,只能道声遵旨。
李国普在争取皇帝的意见后,带领着属下,亲自去了一趟监牢,把关在牢中的国子监学生与居正社读书人全被放了出来,并嘱咐他们以后不能再闹事,当然拿名被锦衣卫杀得读书人也受到了朝廷的补偿。
李烁的一封奏章,在京师搅动了一场**,而朝廷为张居正平反的决议在两日后,也到了李烁的手中。
当李烁看到这封由内阁颁发的官文后,隐藏不住自己内心的欢悦,叫来了曹德章,二人在巡抚衙门中商量了大半天,让李烁比较欣喜的是曹德章对于为张居正平反并不厌恶,相反还有些高兴,好像是朝廷给了政策,他们可以大干一笔。
当然这个时候的陕西局势也都在李烁的掌握中,凭借着军田私占调查司,扳倒宋明义这两件事情,让他在陕西威名大震,他开始提拔组织自己的班底,陕西各层官员有许多人都选择了靠拢李烁,正值用人之际的李烁也来之不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