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超换上便装后,带着五名同样换上便装的锦衣卫出城而去。

    城外十余里处有个集镇,李世超所去的地方便是这里。

    今日对话晋客毫无所惧,这本身就透着不正常,温体仁李世超明着来督促,但朝野上下谁不清楚,这就是来问罪的,李世超心中也有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晋客如此嚣张跋扈。

    到了集市以后,六人下马牵着马前行。

    集镇上面的人看着来的六人,也都没有大惊小怪的,只因为这十里之外便是南京城,外乡人来南京游玩的多不胜数,几乎每日就能一下。

    在集市的官榜张贴位置,李世超驻足了许久,上面贴着的无非就是一些通缉犯的画像,新政的字眼一个都看不见。

    这朝廷的新政理应在官榜上贴着,为何不见踪影,心下生疑,难不成这南京城知府衙门,连官榜都没有贴写,百姓一如所知。

    想到与此,李世超让五名锦衣卫去集市外等着自己,自己独身一人再集市转悠两圈后,看到一个小茶馆里面有着三名老者在喝茶,赶忙走了进去,径直走向三名老者,拱了拱手道:“众位老父,小生从河南而来,到了咱们这南京地界上,有些奇怪的地方,不知道各位老父可能给小生解惑。”

    “小哥是河南来的。”一个老者问道。

    “对,小生是河南人士,到南京这里来观看古都的风采,可一路走来,发现了很多蹊跷之处。”

    “小哥请坐,也跟我们这些老汉说说什么蹊跷之处。”

    李世超也不客气,直接坐下身去,便开口道:“众位老父,小生乃是河南人士,崇祯元年,朝廷颁发新政,到了我们河南以后,我们就开始重现统计人口,丈量土地,分摊商税,为何今日小生到了南京,却丝毫没有见到新政实施的苗头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四十七章 江南水乡 4() 
“小哥来自外乡当然不清楚我们这边的状况了,你可知道这陕西遭灾了。”一个老者叹口气说道。

    “这小生知道,不过陕西遭灾与施行新政有何关系?这倒是让小生满腹疑惑啊。”李世超问道。

    “陕西遭灾,朝廷已经让我们南直隶各州府垫付了许多粮食与银两,众所周知啊,这南直隶便是大明朝的钱袋子与粮仓,但凡国家出了什么事情,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这里,皇上与朝廷上的人都以为我们江南风调雨顺,一直收成很好,家家有余粮,哎,实际不然啊,这家家有余粮的是大户,是富商,我们这边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现在陕西一遭灾,朝廷便急于推行新政,其用意一步了然,便还是要让我们江南付出更多的粮食来应付陕西的局面,到最后是饿了我们的肚子去填满陕西百姓肚子,拆西墙补东墙,这些事情我们老百姓都见怪不怪了。”

    “可我们那里确实推行了新政,老百姓也真的受益了,重新丈量土地,官绅一体纳粮,难不成官府没有跟你们解释清楚吗?”李世超很是疑惑。

    “不瞒小哥,咱们这镇子中有人在官府办差,他们给咱们说的,最近风头很急,朝廷一直都在催促着推行新政,那我们知府大老爷,为了我们这些百姓着想,不惜得罪朝廷也一直拖着,不过据听说,朝廷有人下来问罪了,也不知道知府大人能不能顶住啊,哎。”

    听完这些话,李世超感到了愤怒,原来这晋客不仅不执行朝廷的政令,还搞出了这一套,李世超可以肯定,统计人口是为了多征收粮食这些事情定是知府衙门传出来的消息,这晋客果真狡猾,明明是为了自身利益不愿意推动新症,但现在却落得个好名声。

    “那其余州府怎么样。”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不过听他们那边的人说,他们那里局势也很乱,新政唱一天停一天,左右摇摆,不过凤阳府搞起来了,怎么说,都是皇帝的老家吗?官员什么都是最亲信的。”这个官员笑着说道。

    此时这南京的形势十分不明朗,乡绅排斥新政,无可厚非,可老百姓被官府挑拨抵触新政,这罪名一旦落实,就不是疏忽职守这样的小罪了,那可便是抗旨,抵触朝廷政令,难逃一死。

    南京城门关闭的时候,李世超返回了南京城,进入了一家酒楼,这家酒楼是锦衣卫开的,是南京城的一个据点,李世超进入房间后,看到了数十个锦衣卫密探。

    早在崇祯四月的时候,朝廷便开始密切关注江南的新政实施,朱由检也下旨李世超开始布置密探,走访新政实施的进展,这次李世超最为副巡阅使而来,便到了收网的时候。

    众密探看到李世超后,拱手行礼。

    李世超坐在了座位上,摆摆手道:‘’大家都坐。”

    密探听完后都坐下身去。

    “本官刚刚从南京城外回来,得知了一个状况,这南京太多诡异之处,朝廷决意推行新政,过了那么长时间,江南大多数州府毫无作为,甚至百姓也抵触新政,皇上大怒,命令我等严查,你们这些时日一直待在江南,可有什么发现。”李世超语速迅速的说完这些话。

    “禀报同知大人,这些时日,卑职一直在凤阳府走访,凤阳府总督郭槐敏大人,推行新政,矜矜业业,但官田大多数荒芜,军田也许久没有垦种,机要司拟定的政令便是以多年没有耕种的官田与军田分给百姓,凤阳府总督衙门在新政的基础上做了些改变,就是分下去的土地,三年是不用缴纳税金的,这样才安抚住了百姓,而官绅一体纳粮,对于凤阳府比较容易实施,凤阳府说是南直隶,但他与其他州府不同,并不是很富庶,大多数乡绅也没有很大的后台背景,当然总督郭槐敏大人品阶较高,也占有很大的原因。”这个密探把自己所知道的如数禀报。

    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政治地位对于大明朝来说十分重要,这郭槐敏崇祯元年去京述职的时候,便受到朱由检的召见,加封了龙虎将军称号,所以说在南直隶各行政机构中来说,这郭槐敏品阶最高,资历最老,又最受朝廷皇上看重的老臣,他推行新政,便是那些有关系的乡绅,或是有人在朝中做官的乡绅也不敢多说什么。

    李世超点了点头,道:“郭总督与其他人不一样,他身受皇恩,又管辖着龙兴之地,若是不用心用力,怎能对得起皇上的看重,但就一个凤阳府还是不够的,谁在南京走访?”在李世超看来,推行新政也没有什么好嘉奖的,那就是自己职责所在。

    “禀告大人,卑职负责南京。”听到李世超的话一个密探出言道。

    “南京情况如何,南京知府,晋客为官又如何?”

    “同知大人,这晋客本就是南京人士,家中颇有富贵,新政推行以后,这晋客便毫无作为,就连那城内官榜新政只张贴了三日,南京城中的大乡绅,尽是这晋客的座上宾,新政推行后,乡绅与晋客的来往就更加密切,而南京城内的情况比较复杂,各级官吏众多,这些官吏本就是读书人,对新政也颇有抵触,与各州县的大乡绅们联系比较频繁,在民间多流传着这知府大人是个好官,他们延缓推迟新政,便是为了百姓着想,当然关于新政是想多征收百姓的粮食一说,应该是从官府传出来的,很有可能就是晋客授意。”

    “可有证据。”李世超赶忙问道。

    “现在还没有证据,不过城内城外传的沸沸扬扬,老百姓几乎都知道这个流言,显而易见,也只有官府有这个实力。”密探接着回答道。

    温体仁与李世超一同来了这南京,李世超的职责与温体仁不同,李世超是追究罪责,这在离京的时候,朱由检便私下交代过。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十八章 江南水乡 5() 
李世超听取了许多密探在江南调查的情况,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南京城,如朝廷所料一般,江南各州府本就对新政举棋不定,但也不敢违抗朱由检的圣旨与内阁的官文,在实施的时候,都看到了南京毫无作为,并不止一次的把内阁发来的催促文书放置一旁,不予过问,这些州府的官员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导致了今日南直隶各州府对待新政的态度,所有的源头都是南京。

    李世超面对这种局面很是无奈,若是按照他的想法,定是要上奏朱由检,把这里的情况一一介绍,可他不是主事人,主事的是温体仁,他绕不过温体仁,只能回到驿站后再与温体仁商议。

    李世超与五名锦衣卫走到这南京街头上,比之京师还要繁华。

    这南京是陪都,政治地位除了京师后就是最高的,再加上南京乃是数朝古都,风景秀丽,景点众多,来此游玩的人也是多不胜数,就说那秦淮河,秦淮河上便有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

    李世超与五名锦衣卫来到了秦淮河上,他们来这里不是寻欢的,而是来会一会那个风流少爷晋商游,晋商游家世富贵,父亲又贵为南京知府,虽说在南京城中官位不算太高,可也是实权派,晋商游在南京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天天出来沾花惹草,家中也无人管他。

    说来也颇为凑巧,秦淮河边最大的花楼华香楼今日有花旦献艺,晋商游定会当场,李世超与几名锦衣卫也进入了华香楼,坐在了台下。

    李世超坐定身后,仰头往后看了看,晋商游便在二楼雅间坐着,左搂右抱,好不痛快。

    这华香楼的都是一日快活需花千金的地方,到此来找乐子的无不是家中颇有资产,背景的年轻人。

    风靡之声,不绝于耳。

    正当这时候,艳声不绝的华香楼竟然安静了下来,看台上上来一个女子,面带纱巾,抱着琵琶,到了台上后,这女子微微颔首,坐下身去,弹奏起了琵琶来,一曲汉宫月悠悠道来。

    乐曲动听之极,可这里都是些来寻欢的公子哥,哪里会来乐理大师,大家就觉得确实好听,更多还是看礼台上的那个姑娘,姑娘身段玲珑,露出的眼镜也有百般风情。

    曲罢以后,自有老鸨上了台前,一手扶着这姑娘,一手挥舞着她艳丽的手绢,吆喝道:“这姑娘叫沈颖婷,今年刚满十八岁,不知今夜哪位公子会有福气,能与我们家婷婷共度良宵呢。”

    “老鸨,别文绉绉的了,你就直说,多少银两。”一个坐在李世超隔壁桌的放荡公子大声叫道,十分粗俗,那沈颖婷俏眉一皱,想来也是对这放荡的公子心有厌恶,但她却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这青楼本就如此。

    “陈公子,你别急啊,咱们这边还是老规矩,五百银两,价高者得。”老鸨淫笑着说道。

    李世超眼光一变,这五百两可是巨款,能造多少门大炮,生产多少火器,甚至说是能拉起上千人的军队也不为过,在这里竟然只能买一场风流,当真是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

    “价高者得,那小爷八百两。”这名陈姓公子一开口便加了三百两的筹码,看出来,今夜他是势在必得。

    听完以后,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唯有二楼的雅间的几位公子加价,轮番加价后,这风流夜竟然卖到了一千三百余两,锦衣卫这些人没来过花楼这种地方,可听着这个惊为天人的数字,无不脸色大变。

    李世超一直观察着坐在雅间上的晋商游,他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