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鱼跃农门-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真的?确能亩产四十石?“韩知府揪着江陵县班头的衣领,那劲头丝毫不像是个五十余的儒书老者所能有的力道,”不是黄仲明他虚报诓本府?“

    那班头艰难地喘口气道:”回大人,是确实的,小的今儿也亲眼看见的,我家知县大人带着全衙的人都去看了,当场连百姓不下三百人。“

    韩知府手捂着胸口,大口喘了几回:”当真是粮食?“

    ”可饭可菜,我家大人说是极为美味且饱腹。只因要留作种,所以只有本县知县、主簿、县丞三位大人尝过,小的在一旁只闻了味儿,确是香。“

    韩知府深吸一口气,冲着外头大吼了一声:”备车、备轿,本府这就去江陵县!“

    ”去,叫人,同知、通判、经历……不管在不在衙门,全都给本府叫来,一刻钟之内随本府出发!不许推托,不得告病!“

    下头人吓傻了都:”大人,现在都这个时辰了,到了江陵县,只怕天都黑了,不若明天……“

    ”明天个屁!老夫一时半刻都等不及!天黑便天黑,难不成偌大的江陵县还没有咱们住的地方?快去快去,快些令人备车叫人,不可再耽搁。一亩四十石!四十石啊!“韩知府背着手,在堂前来回走了几步,”天黑了便挑灯,本府要亲眼见一见,这一亩四十石是怎么算出来了!“

    从巴城到江陵县的八十里路虽然大半通坦,但与班头单人独骑的速度显然没法子比。韩知府七催八催,紧赶慢赶,赶到江陵县的时候日头早就落了山。

    江陵县的班头依旧是快马回城,将知府大人带队来江陵县的消息通知本县的大人们。

    何主簿笑着对左县丞说:”怎么样,我说的吧,便是再晚,老大人也一定会当日赶来的,左兄,你输了,愿赌服输哦。“

    左县丞哈哈一笑,从腰上解下一块玉佩来塞在他手上道:”这还是头一回输得这样心甘情愿的。“

    县衙的众人换了干净冠服,迎出城外。引颈期盼下,尘烟滚滚,韩知府的车马终于出现在官道的那端。

    韩知府虽然年纪一大把了,却有着年轻人一样的热血和干劲,行路这么疲累,他却连坐下喝杯茶的机会都不给黄知县,下车拉了人就要赶到阳明村去。

    这么晚了,再赶个十几里路去村子里,一村的人都甭想睡觉了。

    何主簿呵呵一笑,上前解围道:”府君大人何用现在就赶去阳明村?当日为了验证这玉薯的高产易种,属下特地将府里的花园推倒,试种了一些,与村子里种成的产量差不多少。不若请府君大人先到属下家里验看,明日一早再去村子里,一来免了劳累,二来也不会惊扰百姓,大人您看可好?“

    韩知府摸了胡子对何主簿一笑道:”你们倒是有心,知道在自家院子里藏着好物,怎么不早些与本府说?“

    黄知县忙道:”未确证前,下官等实在不敢宣扬出去,免得令大人伤神劳心。“

    ”那还废什么话,快些领本府去看!“

    何主簿不免在心中暗自庆幸,得亏自己多留了个心情,没有把那块地上的玉薯全给挖了。何家的地有福啊,知县大人刨过一回,这下子又轮到知府大人去刨了。

    夜色昏暗,二十多只大灯笼将那片花圃映得如白昼一般,韩知府看着眼前深绿色的一片,深深吸了一口气。

    黄知县以过来人的身份,亲自给韩知府示范如何起玉薯。韩知府在见到知县起出第一块玉薯时眼睛都绿了,当来不问三七二十一,连起了五根。

    ”厉害,果然厉害!“听说是一回事,亲手看着是一回事,亲手刨挖出来,亲手称量又是一回事。

    韩知府可比黄知县有深沉多了,虽然也是抱着篮子激动,可也没太失态。

    ”我大齐得此神物,尽养天下子民之口,天恩浩荡,幸甚!“韩知府换了衣裳洗了手,坐在何主簿家的正堂里对着黄知县等人感慨。

    ”大正年间,蜀中大旱,朝廷虽倾国库开军仓,仍死了十数万口,成宗皇帝下罪已诏,散尽后宫,上下尽俭,老夫那时虽未出生,儿时也听父辈不时说起,我祖父一族原有一百七十余口,历灾之后,仅余少壮四十五人,何其惨也。

    若那时种了此物,别说一亩四十石,便是能产二十石粮,也断不会饿殍遍野,动荡纷乱如斯。“

    ”上天有好生之德,如今国泰清明,仙人才会赐了此物落在我江陵县,落在巴郡府啊。“黄知县乐呵呵地说。

    ”仲明你说此物乃是仙人所赐,得者为一傻姑,此女何在?快让老夫一见。“

    黄知县立刻派人去将唐小鱼叫来。

    何主簿早命人给小鱼做了新衣,叫巧手丫鬟给她装扮起来。一身水绿鲤鱼戏荷纹的蜀锦斜襟小衫,下头一条素色蓝绸罩裙,头上依旧梳了双丫髻,不过将红头绳换了细银丝缀米粒小珍珠的流苏垂坠,又各簪了一朵粉色的小朵芙蓉花,更衬得明眸皓齿,清秀可人。

    韩知府只道是个乡野的蠢丫头,没想到人到了近前,却是个仅有十岁,长相与”蠢“字一文不沾的伶俐丫头,不觉怔了怔。

    何主簿解释道:”唐小鱼原是个痴蠢孩子,不会说话,只会做些简单的活。有一回从山上跌下来,撞破了头,灵窍就开了,不但做得一手好饭食,心思灵巧,比平常姑娘还要伶俐。“

    ”来来,小姑娘,到本府这儿来。“

    唐小鱼见正座上坐着一位老者,须发半白,面目清癯端正,严肃中透着几分慈爱,没穿官袍,着了件绛色的常服。绛色不是寻常百姓能随便穿的,眼前这位,当是五品及以上的官员。

    小鱼眼睛眨了眨,便知道这位老者应该就是知县大人的顶头上司,巴郡一府的府君大人了。

    ”唐小鱼见过知府大人。“唐小鱼连忙端端正正行了礼,然后上前几步,离着韩知府又近了些,方便他看得更仔细。

    不莽撞,不慌张,小小的孩子却也端正得很。韩知府喜欢这样懂礼貌知进退的孩子,当下笑了起来。

    ”他们说这玉薯是仙人给你的?“

    小鱼微微一笑说:”我那时候就是个什么事也不明白的傻子,玉薯是我拾到的,不过也许是仙人借我的手送到下界来的,不能说是送我的,送我有什么用,不过是拿来煮着吃。或这是送给大齐千万人的口粮呢。“

    韩知府闻言心中大畅,笑着又问:”那你说说看,为什么仙人偏偏是让你遇着了,怎么没通过旁人来送?“

    小鱼歪头想了想才说:”许是那时候我是个傻子,心中无一物,无一物却是最纯粹,所以仙人就挑了个最纯粹的人吧。“

    最纯粹,便是毫无私心,绝无私念。

    她才会将这宝贝献出来,造福万民啊!

    韩知府默然片刻,点了点头。

    ”好孩子,你想本府怎么赏你?“

    ”不用赏不用赏!“唐小鱼连连摇手,”这是仙人给百姓的,只不过通过我的手转了一回,又不是自己弄出来的。只要种出粮食让大家都能吃饱饭,这便是天大的功德了。何况我已经得了好处,您看我原来是个傻子,现在不傻了,还能有本事自己赚钱吃饭,这是多大的好处啊。“

    不骄不贪,果是纯粹的人有的纯粹想法。

    小鱼从堂里出来之后,与她相熟的丫鬟悄声问她:”小鱼你傻了不是?那里头坐着的可是咱们巴郡的韩大老爷,你怎么什么都不要就出来了?“

    小鱼眨了眨眼睛,对那丫鬟说:”姐姐啊,有时候不要便是要,不争就是争啦。“

    那丫鬟鼓着俩眼不解地看着她,她只是笑了笑,转身跑了。

    争什么啊,你看她啥也不争,已经得了正大街最好最大的一间店铺,黄知县还说要送她们娘儿俩名下一套宅子。那位韩知府,你越不跟他要东西,他越会想法子送你。

    最好送我一百亩地啊!

    唐小鱼这样想着,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第21章 初到京城() 
第21章初到京城

    韩知府行事果然利落。在第二天他亲自到阳明村验看过玉薯田后,便令人将田里所有玉薯都起出来,专人收藏专人看管,要全部做种推广开来。

    小鱼又提了建议,这玉薯初种,现在虽然看不出什么,但怕随着推广遍植会出现病害,既然产量够高,也就用不着全改种玉薯,种个二三成能保证收成即可,余下的还是以原先种惯的稻米为主,以防大面积遇灾时手足无措。

    韩知府觉得很有道理,对新生事物总要多加小心。何况以阳明村那两亩的产量作种,也无法覆盖到那么大的全蜀中去。

    韩知府令人拖来四口大缸,让人小心翼翼将全株的玉薯首尾俱全的移植到大缸里,看来是打算延续黄知县的作法,让京里的老大们亲自感受一下他所感受的喜悦。

    奏报他已亲笔写好,并加署了江陵县知县的大名,命人快马送到京城去了。韩知府觉得这世上再无旁事比这个更重要,他打算拖着四口大缸,亲自护送着到京城去。

    献祥瑞,献宝贝。

    当然,见证奇迹的时刻,被神仙青睐的傻丫头唐小鱼,也是必须要带着的。

    唐娘子不放心小鱼一个人进京,索性将唐家铺子一关,收拾了收拾要陪女儿一道进京去。那儿好歹也是她娘家,里外进出她也能照看着一二。

    只是这一去,来回怕要二三个月,她们走了不妨事,原先雇着的人却又没活做了。最后洪大叔出面,央了唐娘子将店先开着,那些招牌伙食虽做不了,一般的米面粥饭他们还是能做的。

    唐娘子也大方,便将铺子暂交洪大叔管着,言道自己不在的这几个月里,铺子得的净益分文不取,都交给他们,众人自然又是感恩戴德了一番。

    因为拖着大缸,又怕路上颠簸伤了宝贝,所以一路走得相当平稳缓慢。六月头出发的,他们走了足足半个多月才到了京城。

    韩知府一道折子早就震得满朝皆惊,不等皇帝派人去巴中查证,韩知府已经带着实物千里迢迢地送到京城里来了。

    皇帝十分重视这名叫玉薯之物,特地派了平王出城相迎。

    皇帝膝下子女不多,平王是他第三子,自幼聪慧过人,早早便封了亲王爵,因与太子皆是皇后所出,一母同胞,比别的兄弟更加亲近,也没什么争储的意思,所以不论是太子还是皇帝,对这位平王都相当看重。

    能让平王出迎,的确是给了韩知府极大的荣光。

    唐小鱼母女两个躲在大部队里,只能远远看着那些招展旌旗,远远的,只见着穿朱着紫的官袍如密密麻麻地簇在一起,没一个能看清脸面。

    唐小鱼抻着脖子还往外头看呢,被唐娘子揪着耳朵拖进了车子后头。

    “看什么看?没规没矩的仔细冲撞到贵人。”

    小鱼揉揉耳朵,噘着嘴说:“贵人们离我们远着呢,哪能就冲撞得到?再说这么老些人了,人家肯定也看到不咱们的。”

    “他们看不到你,你就能看清楚他们?”唐娘子将手袖到袖子里,面上表情淡淡的,“这是京城里头,不是江陵县,你给我老实着点,别长了双眼睛到处乱瞥。”

    “懂,低调,低调嘛。”小鱼嘿嘿一笑,偎在唐娘子怀里,手指扎着打了个哈欠。

    进城的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