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兴唐-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的才华无用置疑,也要看他的xìng格与器识。能不能登上皇位遥远了,可这一次出征,并不是刘仁轨说的那么简单的。
    因此一开始做了一些布置,如果明天李威前来,还是这样的。然后看太子激dàng之下会有什么表现。当然,太子很快来到,他还是能料到的,太子连这一点都想不起来,这一次出征,那就凶险了。往长远想,太子能不能登基都危险了。
    李威也不知,可他xìng格温吞,与武则天李治那样的人都没有太失态格使然。因此,写字很平稳,一个慧字四平八稳地写在纸上。这让裴行俭很满意,又看着字迹大刚遒的字,京城也在传,裴行俭却是第一次看到。
    可是李威终没有颜真卿那样刚烈的刚遒中略略有些秀媚。当然,这种字体才出世,还是让大家折服的,又在东宫久了,就有一些富贵气息。裴行俭闭上了眼睛沉思。
    字也能看出一个人的xìng格的。比如李世民的字很秀媚,但秀媚中带着大气格不能全部注定一个人的命运,可能大部分预见到此人的将来。大开大阖固然让人赞叹,可有了这种个xìng的人很难有好下场。比如项羽,祖逖,除三害的周处。刚易折尔!他才听到太子那些大诗,大诗余,很不以为然。可以大气,却不能刚霸到极点。《易》里乾卦也说了,九五之爻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但到了极致,上九之爻时则成了亢龙有悔。道理一样的。直到时不时也有秀媚的诗流传出来,才渐渐重新认识。当然,有些nòng不明白。所以才让李威写字的。
    也不是说柔就是好,上善若水,水是柔的,但柔中也暗含刚意的,比如黄河,比如大海,气势也能雄阔。字迹如此,褚遂良的字就秀媚到了极致,结果嘛,大家都看到了他的下场。(写这段时,忽然想到了颜真卿与苏东坡、李白、陈昂之、辛弃疾的命运)
    当看到那么一丝秀媚的韵味时,裴行俭心里说道,有了。
    再说用刚字写慧,慧与刚无关的,沾到智慧,总是yīn柔的成份居多。却暗含了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至理。
    睁开了眼睛,说道:“殿下,臣也来写一些字献一下丑。”
    说着,拿起笔写下一行字: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yù也,以观其眇,恒有yù也,以观其所徼。
    这一段话很有含义的,同样是在指教李威。当然现在李威不会明白,裴行俭也没有指望他明白。写完了,看到李威在看他的字。
    裴行俭一生最矜持的不是他的军事天赋,到现在军事天赋并没有发掘多,也不是他的选人识人本事,而是他的书法,擅长草书与隶八分。连李治对他的书法都爱不释手,自己也骄傲地说过,褚遂良没有好笔好墨,就写不出好字。不择笔墨写得又快又好的,只有我与虞世南二人。将自己书法与褚虞二人并列。矜持如此。
    李威字写得也算不错,可与裴行俭的字摆在一起,看着就有些别扭,很有些李鬼遇到了李逵的味道。但他xìng格也不是很要强,赞道:“好字。”
    没有问什么意思。
    这让裴行俭印象更好了,这个太子,很有意思的。说道:“过奖了。但殿下前来,想必已经决定出征了?”
    “是。”
    “那么臣就有些问题想问一下。”
    “请。”
    “此行殿下是主帅,但朝廷又让臣与黑齿常之、薛仁贵为副帅,不知殿下如何安排?”
    李威倒是很坦然地答道:“裴侍郎,孤的军事知识很是浅薄,此行虽是以孤为主,还是要听从你们三人意见。”
    “臣不敢当,”只是一句谦虚话,随后立即问道:“殿下有没有想过一件事,薛将军作战风格勇往直前,黑齿常之臣也看过他的一些战例,却是很惨烈顽强,至于臣,对他们的作战风格皆不喜欢柔一些。三人三种风格,殿下如何自处?”
    李威没有想过,道理并不复杂的,就象皇马,巨星灿烂,可未必能拿冠军。这三人皆是人杰,黑齿常之会好一些,至少裴行俭不一定甘心居于薛仁贵之下。就是甘心了,薛仁贵来指挥,裴行俭按照薛仁贵的指示去做,也未必能做好。
    显然将李威问住了,但李威也不急,说道:“请裴侍郎教我。”
    裴行俭并没有失望,上位者也不可能无所不能的,就象刘邦,什么也不是,可用好了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就够了。但还是没有回答,又问了一句:“殿下南行,可有什么计划安排?”
    李威想了一下,答道:“因为在姚州作战,气候湿热,又是山林地形,最好需用剑南道各州府兵。”
    裴行俭额了一下首,虽说作战十有**是在但北方人到南方还是很难适应的。
    李威思付了一下,又说道:“南诏各地朝廷只是羁縻而己,因此不可贪功,作战是立威,战后是安抚,立即撤回,不可贪功。不过分配时,却不能让某一部壮大,毕竟各个xiǎo部族存在危害不是很大,一旦南诏统一,后果十分严重。吐蕃就是一例。”
    裴行俭再次额首,这就是太子所说的分而化之了,原先连他都没有想到的,但心中十分赞同。凭借这一点,已经让裴行俭将李威高估了许多……这次算不算裴行俭看走了眼?或者说裴行俭将李威看作了李逵,李威却是一个李鬼……
    “还有捣毁大铁桥,减少吐蕃与南诏各部往来。实际南诏危害现在不是很大,主要是吐蕃。吐蕃弱南诏没有依靠,不能左右逢源,只能会对我朝诚服。”
    这就是他的见解,只能想这么多,还是参照了后世的一些知识。
    裴行俭再次额首,说道:“殿下,有些三条,已经足够了。殿下请安排大捷后的事务吧。”
    说完了,摆出一副送客的架势。
    李威告辞,可心中郁闷到了极点,整一头雾水,刘仁轨也差不多,问他,很简单的一句,有了攻心与分化,不用指导什么了。裴行俭亦是如此,只是将所谓的攻心与分化略略细说了一下。
    这样就能大捷了?
    难道战争就这么简单?
    唯独一个好消息,自己不用担心裴行俭会做出郭待封那样的事。
    但这一次相见,都是什么与什么?直到回到东宫,李威还有些抓狂……
    '。。'
    。。
    
第二百零一章 萝莉不舍 娈童变色
    东宫碧儿她们还在等候。;
    碧儿说道:“殿下,没有多少天,就是妾身的及笄之期。”
    及笄圆房是假的,碧儿不会如此不知轻重,只是想拖一拖,拖一段时间,朝廷议论停息了,李威也许就不会离开。无论刘仁轨怎么说,她心中其实很担心的。战场上瞬息万变,尤关生死……
    可是李威摇了摇头。
    兵贵神速,这倒没有与裴行俭说了,只能让裴行俭也xiǎo瞧了裴行俭。南诏姚州城失,拖长了局面会更加糜烂,不仅仅如此,蒙俭得势,蒙舍诏各部就有危险了。再说,不仅仅是蒙俭,还有吐蕃。没有了细奴逻等当地熟僚配合,不说吐蕃,就是对付蒙俭,也会更困难。还有天气,拖得越久,看似天气热了,吐蕃人不适应。可是南诏对吐蕃来说,毕竟只是一道开味主要还是当地的僚人。就是从调川兵去,越往南越热,这一点,李威甚至比裴行俭知道的知识更多。再说,朝廷也不可能全部用川兵,对付吐蕃了,还会调集关中所以时间却是很宝贵的。
    又想到了裴行俭。
    让他抓狂的一次见面,与刘仁轨jiāo谈不觉。毕竟刘仁轨虽做官有些圆滑格还是直爽的,谈话没有那么费力气。然而裴行俭一席谈话,让他云里雾里。
    当然,也让他见识到此人的智慧。只是不知,这样的人似乎也败于母亲之手。想到这里,不由地向大明宫方向看了一眼。难道自己这个母亲智商达到了一百八?
    想到这里,心中很有些戚戚。
    “殿下……”
    “碧儿,放心,孤前去会安全无事,倒是你们,呆在东宫里乖乖地听话,”后面是对上官婉儿与韦月说的。
    两个xiǎo萝莉点着头,眼中有些不舍的。也懂的,殿下一旦行军,这一来一去,会离开很长时间,当然,也不可能将她们带着同行,眼里就有些雾气。韦月想了想,爬到李威耳朵边,低声说道:“殿下,你一定要平安回来,妾身会快快长大,以后就象那本书那样服侍你。”
    “那本书……”书字疑问语气没有拖出来,停住了,想到了,是那本chūn宫图,噎了一下,才说道:“你还胡说什么?”
    “可妾身是良娣,还没有陪殿下同寝。”
    “……”
    但对韦家这个nv子,有些严厉了,李威眼光柔和起来,说道:“今天你们一起陪孤同寝。”
    “谢过殿下,妾身为你跳舞。萝莉高兴地扭着
    ………………………………
    既然儿子答应出行,李治立即下了明旨。让太子做行军元帅,裴行俭做行军副元帅,黑齿常之为行军长史,狄仁杰为行军司马,朱敬则为行军监军使。当然,还有薛讷,只是他现在是一个的城担任了其中的一员将军。重要的几个军职与薛讷无关的。
    诏书一下,天下哗然,太子要出征,皇帝是什么意思?再说只是的南诏,太子是什么人,值得太子亲自出马?只是对其他几个军职,百姓稍稍满意。
    裴行俭是吏部侍郎,又担任过西域的大都护,作战厉不厉害,不知,不过对付南诏嘛,也足够了。这份任职与太子稍稍般配一些。黑齿常之是什么人?一个个没有nòng清楚,最后消息灵通人士才打听出来,原来是一个高丽的猛将,长史无关,能冲锋陷阵,可是高丽人,会不会忠心?百姓略略有些疑问。最满意的是朱敬则,骂了皇帝老子,居然重用,说明皇帝还没有昏到无可救yào地步。狄仁杰亦是如此,早该重用了。其实军职是军职,班师回朝后的任职才是真正的职务,百姓很难分清的。
    就是这样,这两份军职,大约还是父亲有些愧疚,才赏赐出来的。
    这是明诏,还有一份暗诏,派了秘使到了象州,下给薛仁贵,让他赶到剑南道,与太子的大军秘密汇合。这让薛仁贵以白衣之身戴罪立功的。
    诏书一下,开始调兵遣将了。不能全部从巴蜀征兵的,朝廷也从长安征了两千士兵,大多数是现成的羽林军。当然,这些羽林军也十分高兴的,梁积寿失败的消息,没有隐瞒,只是败给了山,不是败给了人。太子没有打过仗,但刘仁轨再三地夸奖,想来也不会是很差。此去,那些叛蛮定是手到擒来,又是太子亲征,这是一份难得的立功机会。
    选中的羽林军一个个高兴得不得了,没有选到的羽林军却如丧考妣。真要只对付蒙俭等叛蛮,就凭这士气,颇有些手到擒来的意味。
    其实只是明处,暗处朝廷又在选拨,有五千士兵,但分成若干批,从江淮绕道,进入姚州。因为朝廷保密,百姓皆不知,甚至连士兵自己都不知道。
    ………………………………
    也不会只有这七千人,主力还要从巴蜀募招,同样也是摆在台面上的。但远不止这些,马匹、牛车、粮草、兵器、盔甲、行军路线、辎重、民夫等等。不自己亲身经历,很难明白一场战争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书上所写的,几个人躲在帐蓬里合计了一下,然后带着一些战士,战争就打出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