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兴唐-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过得也不长,自己这个母亲怎么得知的。难道她长了千里眼不成?
    但不敢提问,再次恭敬道:“谨听母后懿旨。”
    太监笑咪咪地点点头,说道:“好好努力吧,自从你献上那个奶糖,还有你善待弟妹之事,传闻洛阳,陛下与皇后十分开心。”
    李威脸上立即露出惊喜,这近二十天,过得提心吊胆的,如果不是经常在碧儿小鸽蛋上摸一把,揩揩油,玩玩暧昧,这日子没法过了。终于听到一个好消息了。不是这些天进学,让他涵养提高,都能扑过去,将这个传达消息的太监一把抱住。
    立即说道:“赐赏,赐赏。”
    老杜那句漫卷诗书喜欲狂,当时写的时候老杜是什么心态,现在李威就是什么心态。
    不但如此,这证明母亲还吃自己这一招,对历史弄不清楚,他就担心母亲是什么心理?俺非要做皇帝,什么儿子丈夫都是浮云,然后水火不进,自己就无辄了。与老武对轰?行不行?那么只好提前准备,然后学唐三藏,来个偷渡,跑到外国,苟且偷生,怎么比最后不明不白死掉好。
    吃就好办,几个月后自己再献上竹纸,给她大义,然后到明年,再来个活字印刷,后年再来个指南针的啥。
    “太子,不必,你仁爱百姓,经常救济他们,本身资度有限,不必在奴婢身上破费了。只要太子记住奴婢的名字,王彩年就行。”
    这都是一个识趣的太监。而且更确认洛阳的风向在改变!
    李威高兴地说道:“喏!”
    让刘群将算盘与算盘口决拿过来。加减都好理解,就是退商口决与商九口决,抛去算盘不提,有些都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的计算能力。
    王彩年显然还是一个知识分子,这时代对算数也十分重视的,比如《九章》、《五曹》、《海岛》、《张丘建》、《夏候阳》、《周髀》、《缉古》、《记遗》、《三等数》、《缀术》,都是国子监算数科中必修的课目。
    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恕奴婢斗胆,能不能让奴婢出几个题目,太子示范一下。”
    三拨子钦差,就是这个太监态度最随和了,当然,不是他随和,是上面的风向。
    “请。”
    出了几道题目,现在能有什么难题?王彩年更不会让李威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位。前面说完,后面算盘珠子噼里啪啦一阵响,答案出来了。
    “这个善莫大矣,”王彩年逐磨了一下说道。
    但李威听了未必快乐,就怕名高震主,立即说道:“这只是小道。治国才是大道,象这几年大灾大害,国家却在父皇母后治理下,百姓没有怨言。他们才是儿臣的榜样。”
    话能让魏思温那样说,反过来也能让李威这样说。
    王彩年则更开心,说道:“太子仁爱孝顺,古今罕见。奴婢一定会将太子的心意带到洛阳。”
    “王内侍的谦和任职,孤也会永远铭记于心。”
    说完了,两人会意一笑,王彩年这才拱手说道:“太子,你准备亲耕的日期很短,奴婢就不打扰你了,告辞。”
    将王彩年送走,立即赶到延英殿。
    戴至德等人听了又是高兴又是忧愁。
    这群人大多数都兼任着东宫之职,天家争斗,问题也不大。如果不争斗,顺利完成权利过渡,对他们还是很有益处的。能不能权利顺利完成交接,太子的表现,天子的态度。李治让太子主持亲耕与大雩,已经踏入权利过渡的第一步,虽然这一步很小,但比“监”更有实质性了。
    忧愁是这个祭祀如何主办。亲耕还好一点,时间也很短了,大雩礼仪烦琐,特别是大旱之年的大雩祭祀,又要心诚又要节约,那有这好事?这听起来很矛盾,但确实是事实。
    李治担任皇帝后,虽然对外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战役,然而治理国家时小心翼翼,所以史称小贞观的永徽之治。国家财政也还算健康。但再好的家底子也架不住这几年老天的折腾。薛仁贵大非川一败,更是雪上加霜。国库里是没有多少钱了,即使有,还是留下一部分防止旱情延续。
    不得不将各部官员喊过来。当然都是重要的官员,象李峤那个监察御史,还没有资格入内的。
    大家也没有好办法,但有一条,先将亲耕祭祀安排下去,不然就能耽搁了。这个祭祀所需也不是很多。
    大雩只有慢慢来,再想办法。
    但所有官员对李威态度变得很小心。杨思俭也在其中,他看着李威数次欲言欲止,李威心中摇了摇头,就当作没有看到。商议后,李威继续进学。自己老爹老妈进一步放权,可别真将这个权利收下了。
    “累啊,”从崇文馆回来,看着一路的花儿盛开,李威叹息了一声。
    牢骚归牢骚,心情却是不错的。就连看到路边开始凋谢的梅花,也觉得姹紫嫣红,依然十分美丽。
    ………………………………
    太子代天子主持亲耕与大雩祭祀之事很快就传了出去。
    百姓听了是十分高兴的,仁太子嘛。
    但贺兰敏之听到这件事,脸色一下子暗了下来,他伸手将桌子上几只茶杯甩了出去,然后冲伺候的婢女说道:滚!滚!”
    几个俏婢女连忙退下。
    张邦彦说道:“国公,仆有句话当说不当说?”
    “说。”
    “太子身体慢慢恢复健康,圣上与皇后对他又改变态度,虽然只是一个祭祀,不代表什么。可也意味着太子进谏两位公主当下嫁,并没有影响圣上与皇后对太子的看法。或者还有厌恶,但圣上终不是汉武大帝那样独断独行的人。现在国公作为皇后的外戚,应当主动与太子交好,这样皇后才认为国公是有大量的人。没有必要与太子为敌。况且国公地位已经是国公……”
    下句话没有说,就是再折腾,也只是国公,没有大功在身,难不成封你为王,或者能代替太子的位置?
    “你说什么浑话!你知道我与太子有什么过节?只要他上台了,我就不会有好日子了!滚,你也给我滚!”
    张邦彦同样吓得退了下去,但走出去时,摇了摇头,自言自语说了一句:“得了心失疯了!”
    不成,我得找出路,否则最后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说到这里,他遥望着东宫方向……
    想着心事儿,天色就临近了黄昏,长安城无数高大的建筑物,渐渐变得模糊起来,忽然过来一个仆役,对他说:“国公,请。”
    只好再次走进去,除了他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贺兰敏之的亲近幕僚,贺兰敏之说道:“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了。”
    说着将他的主意说了出来,如果不考虑大局观,这个方法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立即响起一片阿谀奉承之声,贺兰敏之得意地大笑起来……
    '。。'
    
第二十二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里传闻(上)
    中国古代对礼十分看重的,明朝首辅大学士,多由礼部侍郎与尚书担任,在唐朝,礼部也凌驾于兵部、刑部与工部之上,位于六部第三位。!祭祀,特别是这大旱之年的祭祀,更是头等的大事。
    长安城中国家机器立即开动起来。
    但李威却在东宫继续韬光养晦,对于他的头等大事,却是要立即学习。
    以前不知道啊,自以为对古文还是略知七八的,到了崇文馆学习后,才知道……
    微言大义啊。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两个字,明显就是一个象声词,但教《诗经》的大儒说了,为什么不用瓜瓜,不用古古,这样不更贴近雎鸠的叫声吗?
    一句就将李威问傻了眼。
    然后大儒开始解释,用关关,是指关内也。周朝原都镐京,自周幽王被犬戎杀害后,平王不得不将都城从镐京造到东都洛邑,自此周室衰微,诸候并起,礼仪崩溃。因为《关雎》出自周南,这是百姓借关关对西周王室的怀念,对诸候凌强王室的讽刺。
    天地自混沌起,盘古开天辟地,始分阴阳。阴阳分,万物方成。故夫妇为人伦之始,道德的基石。所以将《关雎》列为《诗经》第一位。关又通冠也,冠于群诗之首。
    ……
    一个关关象声词,让他讲解了几千言,让李威膛目结舌,最后高山仰止,下定决心,以后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千万不要与这些大儒们辨论经义。接下来头痛万分,如果这样学,就是一本《诗经》他一生也学不完。
    礼部几个官员带着几名御医走了进来。
    看到桌子上放着一本书,知道太子正在学习。
    这几名官员对李威很是崇仰的。本来听到一些风声,说太子得了失魂症,接下来,古古怪怪的跑步,又将内宫整顿了一下,他们心中还是有些担忧的,省怕太子变了性子。
    可是太子这一次比以前变得更懂事了。连出宫巡察,为了不忧民与节约,只是便装出宫。当然,有些不合礼仪,这只是小暇。而且看看几位王子,不但几位王子,就是小公主回去后,也叹道百姓太可怜了,仿佛一夜成长了许多。
    太子本人,也只是看书进学,几乎没有一处恶劣的行为,节约、仁爱、聪明、有雄心、有才华,似乎就是一个完美皇太子的化身。
    恭恭敬敬地施礼后,说道:“殿下,后天你就要亲耕了,让御医给殿下看一看身体。”
    李威点头,这也是必须的程序,否则亲耕到一半,自己昏厥在田垄上,不但失去了亲耕意义,更是一个恶兆。
    这几名御医不是来自东宫了,是尚药局喊来的医师。几名医师围过来,那架势儿,似乎将李威当作了一个珍奇的大熊猫。
    望闻听切,折腾了好久,过了好一会儿,一位最年长的医师说道:“恭喜殿下,殿下瘵疾渐已痊愈,不过还没有好清,以后务必多多注意身体,防止寒热。”
    有了这句话,几名礼部官员心中大定。有一位年老的官员伏下,哭泣道:“天佑我们大唐啊。”
    李威吓得立即将他扶起来,说:“孤年少不懂事,员外郎这样说,岂不是折杀了孤。”
    站了起来,眼泪还在汪汪的。但李威心中也在泪花儿直掉,老爷子,你这是在捧我,还是在捧杀我啊。
    ………………………………
    上次内宫的事,让内宫来了一个大变脸。可受益的却是那对燕子,李威以禽作喻,就象李治与武则天一句话,也许这两个人蛋痛,抓了一下眉毛,挠了一下痒痒,可对下面的影响,却是风雨大作。
    内宫之中亦是如此,李威说这是忠主的小燕子,那么会忠于那一个主人?于是一群胆小的人,走路都要瞧瞧天空,省怕这对小燕子有什么三长两短。有的人拍马屁,便从花丛里找出一些小虫子,与一些杂粮,放在燕巢下边。
    几天一过,小燕子对人不害怕了,这个很方便,也不用飞来飞去了,只要翅膀拍一下,落下来,绝对管饱。最后居然跟着众人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
    碧儿说道:“太子,果然很通人性哎。”
    “这对懒燕子,”李威笑骂,几天没有注意,养得肥肥胖胖的,李威都怀疑它们这样下去,秋天还有没有力量能飞向南方。
    “它们才不懒呢,”碧儿不服气嘟咙着,说着,开始整理左春坊送来的衮冕缨、簪导、剑、革带、钩角等服饰,这是后天亲耕时前要穿的礼服,亲耕时又有另外一套衣服,左春坊正在抢制。如果李威大婚了,右春坊又要替太子妃抢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